一個創意300萬--賣“空中花園”的女孩發財了

一個創意300萬--賣“空中花園”的女孩發財了

有心發現:城市人多有“田園情結”

今年29歲的李雪梅出生在山西太原市,從接觸網絡開始,她的網名就叫做“清新”,女孩喜歡用這個名字來詮釋自己一貫的行事風格--清新爽朗,執著灑脫。

一個創意300萬--賣“空中花園”的女孩發財了

2004年從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畢業後,學計算機專業的她被上海一家軟件公司聘請,擔任程序設計員。由於每天坐在電腦前緊盯屏幕,再加上夜裡經常加班,時間一長,李雪梅就感到兩眼痠澀腫痛,並伴有頭暈、噁心、胸悶等症狀。更可怕的是,後來她的視力也開始下降,看什麼都覺得模糊。女孩為此苦惱不堪。到醫院一檢查,醫生說她患了在白領中相當流行的“電腦綜合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經常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多看一些綠色植物。

一個創意300萬--賣“空中花園”的女孩發財了

小李想想也覺得很有道理。她和整天深陷於“鋼筋水泥城堡”中的職場人士一樣,整天被擁擠的人群、嘈雜的噪聲和汙濁的空氣所包圍,惟獨缺乏綠色環境的陶冶,身心怎麼能健康呢?一次公司組織郊遊,看到景色秀麗的綠色原野,同事們馬上興奮地議論起來,如果能到鄉下生活,每天享受田園氣息,那將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呀!還有人說:“我從小在城市長大,從來沒見過瓜果的整個生長過程什麼樣,要是有機會體驗一下種植瓜果的樂趣就好了。可惜城裡既沒有土地,也沒有種子和肥料……”

一個創意300萬--賣“空中花園”的女孩發財了

李雪梅發現,其實現代都市人大多和她一樣,有著濃郁的田園情結,渴望返璞歸真。有人甚至願意花一大筆錢,到郊區租塊地過一把種植癮呢!小李可沒有這麼傻,她住在徐家彙一座單身公寓的頂層,一次到天台上散步時,看到一大片灰色的空地,眼睛不由猛地一亮:如果在上面鋪一層厚厚的土,不就可以種植花草和瓜果了嗎?

一個創意300萬--賣“空中花園”的女孩發財了

很快,她僱幾名民工背上來一些肥沃的黑土,就像模像樣地在樓頂上建起一個“小菜園”。她託人買來種子,然後又是澆水又是施肥地忙活了起來。李雪梅先種了自己最愛吃的草莓,聽人說,再也沒有比紅紅的小草莓更好種的了!小苗種下後,沒過幾個星期,葉子間就開出了一朵朵銀白的小花,密密麻麻似繁星。不久,葉叢中探出了一個個青色果實,然後由青變紅,非常嬌豔。摘下一顆塞到嘴裡:哇,味道鮮美無比,比市場上的草莓好吃多了!

一個創意300萬--賣“空中花園”的女孩發財了

時隔不久,李雪梅種植的黃瓜和西紅柿也喜獲豐收,有時一天能摘幾十公斤呢!自己吃不完,就乾脆送給同事和朋友,還向對方炫耀說:“這可是我親手種出的喲,不用化肥、農藥,絕對的綠色環保!”對方在驚奇之餘,往往是如獲至寶。

一個創意300萬--賣“空中花園”的女孩發財了

後來,女孩種的玫瑰花也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後來滿枝都綻放著紅豔豔的花朵。與此同時,喇叭花和百合也競相開放。清晨到天台上散步,深呼吸一下,空氣中瀰漫著清新芬芳的絲絲甜味,令人頓感心曠神怡。

尤其是週末,在天台上曬著太陽哼著歌,給這些鮮花蔬菜施點肥、鬆鬆土或拔拔野草,儘管累得滿頭大汗,心裡卻有一種說不出的暢快。此時,工作上的勞累和業務上的煩心事也隨之一掃而空。漸漸地,李雪梅的視力得到恢復,人也變得格外精神起來。更令她感到自豪的是,節假日,同事和朋友們還經常結伴來這裡參觀和勞作呢,臨走時一個個都顯得很開心很滿足。

別出心裁:為上海人建起“屋頂農場”

一個創意300萬--賣“空中花園”的女孩發財了

2005年3月的一天,李雪梅的朋友---上海一家貿易公司的孫老闆打來電話,說他對小李的樓頂菜園非常感興趣,問她能否幫忙,在自家的露臺上也建一個這樣的菜園子,並答應出4000元籌建費用。女孩欣然應允。

下班後,李雪梅就找人開始施工。表面上看,建一個這樣的小菜園很容易,其實這裡面還有許多學問呢!比如首先得考慮樓頂的承受能力。她查閱相關資料得知,一般天台和露臺的最高承受能力不能超過500公斤/平方米,上面鋪墊的土層要必須保持在80釐米以下才是安全的(而種植一般的蔬菜瓜果,土層有45釐米就夠了)。

其次得考慮排水問題。李雪梅的解決方法是,在菜園的圍磚上留一個正對露臺排水地漏的缺口。再在缺口處放置一塊類似紗窗一樣的鐵絲網,這樣做的妙處是,可以防止泥土衝出來堵塞排水孔。她還從書刊上了解到,在土壤里加入適量炭渣,可保住農作物的水分和營養不流失……

一個創意300萬--賣“空中花園”的女孩發財了

根據孫老闆的喜好,李雪梅幫他種上了小蔥、迷你果和日本早熟桃等。時間不長,小菜園裡就鬱鬱蔥蔥,“熱鬧”非凡。一天,孫先生在國外進修的太太回國休假,她發現菜園裡一株株“小樹”上結滿了紅燈籠似的小球,很像自己愛吃的聖女果,只不過比聖女果更圓。孫太太驚奇地問:“這是什麼樹啊,長得這麼好看!”李雪梅笑著說,它叫“迷你果”,其實是經過改良的番茄,四季都可以播種,結出的果實比普通番茄小很多,數量也多得多,特別好吃。孫太太看了又看,數了又數,發現最多的一株竟結了130多個“迷你果”!

最有趣的是,孫先生還親手種了幾株西瓜。本來已經長得像甜瓜那樣大,渾身滾圓碧綠,十分惹人喜愛。可是他卻忍不住常常撫摸它們,或用手拍拍看長熟了沒有。不料這下可“闖了大禍”:西瓜從此停止生長!經過向李雪梅請教才知道,自己犯了一個十分低級的錯誤,原來西瓜上長有很多細小的絨毛,他在欣賞時把這些寶貝絨毛都給弄掉了,小傢伙自然難以長大。

雖然遭遇“挫折”,但孫老闆的種植熱情卻絲毫未減。過去他喜歡在晚上泡酒吧,扔掉很多錢不說,因經常醉酒還傷了胃。現在,他更喜歡在自己家的小菜園裡,享受一種“桃花源”般浪漫而美好的時光。

太陽下山後,夜幕悄悄降臨。看著一顆顆細碎的星斗在遙遠的夜空中,深深地呼吸著田園清新的空氣,突然有無限的禪意繚繞在心間。孫先生想到自己小時候在風和日麗的天氣下去草地上捉蛐蛐的場景,和現在的情景聯繫起來,原來這麼多年來在面對自然時的心境一直都沒有變。

當他和生意圈裡的朋友談起種植瓜果蔬菜的樂趣時,沒想到竟引起了老闆們的濃厚興趣,不少人紛紛給李雪梅打電話,委託她在自家的天台、露臺或公司樓頂上,建這種有趣的菜園。因為業務應接不暇,2006年夏天,李雪梅索性辭去工作,成立了一家名為“綠色屋頂”的公司,專門為人承建“屋頂農場”。

有一位年輕的公司老闆,事業做得很成功,為了讓辛苦半生的父母享享清福,年初特意把老兩口從蘇北老家接到了上海。但因無事可做,兩位老人整天急得不行,有錢的兒子為此苦惱不已。自從有了“屋頂農場”,老兩口就像變了個人似的,頓時來了精神。

他們在自家的菜園裡精耕細作,種上青椒、豆角、茄子等品種繁多的蔬果,平時不僅鍛鍊了身體,因全家人吃上了“絕對健康”的自產蔬菜,還蠻有成就感呢!兒子和媳婦最愛吃他們做的“南瓜蒸肉”私房菜:拳頭大的袖珍南瓜去掉瓤,放入調製好的肉餡,蒸熟後就是一道十分別致的美味佳餚。

由於業務不斷,公司成立當年,除去各種開支李雪梅就淨賺30多萬元,這不由讓她信心大增。

打造中國版“綠色屋頂”,4年大賺300萬

為了提高“屋頂農場”的種植效率,李雪梅往往會為客戶制訂一個十分科學的換茬方案。如春天種一些生長週期短的蔥、小白菜、水蘿蔔、菠菜,夏天種迷你番茄、西葫蘆,秋季種植紅油菜、辣椒和黃瓜等等。到了冬天,她則推出適應低溫氣候的芹菜、香菜……這樣,樓頂菜園便成了一年四季永不衰敗的“循環產業”。

不僅如此,尤其這些客戶家的孩子,在直接觀察、感受植物生長的過程中,還增加了瓜果蔬菜種植方面的知識。在對生命成長的期待中,一家人自然充滿了憧憬和喜悅。

由於李雪梅為客戶提供的服務十分周到、細緻,通過口口相傳,她的“綠色屋頂”公司在上海也漸漸有了名氣。2008年2月的一天,一家房地產公司的老闆找上門來,他說:“我們公司開發的都是高檔住宅樓,得讓住戶像住在花園裡般舒服,你的‘屋頂農場’業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不過,美中不足的是,樓房外牆上光禿禿的太難看了,如果能設法在上面種出些爬藤類植物,豈不是錦上添花?”

在國內,最常見的方法是種植爬山虎那樣的攀爬類植物,需要一兩年才能長成不說,還容易招蟲子。為解決這個難題,李雪梅趕忙向法蘭克福大學的一位教授請教。對方告訴她,德國的一些建築,現在種上了一種新型生態植物牆,這是一位歐洲植物學博士發明出來的,在樓頂上種上這種生長極快的植物不招蟲子,在炎熱夏天還能降溫,而且還能設計成不同的漂亮形狀。

李雪梅馬上弄到了這種植物的種子。幾個月後,當一堵隨風飄逸的綠牆從圖紙變成現實,那位老總讚不絕口。當時正是上海最炎熱的季節,李雪梅還親自做了一個實驗,通過溫度對比發現,植物牆能夠阻隔大量光熱輻射,而且吸收消化了大量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甲醛、二氧化硫等空氣汙染物。事後對方除爽快地付清合同約定的全部款項外,又交給了她一個40萬元的大型綠化承建項目。

李雪梅不僅大賺了一筆,更是由此開啟了新的財富門窗:之前自己僅僅想到居民,而忽略了房地產公司和酒店企業等大客戶,而且後者更加講究“外在形象”,更希望能為“上帝”們提供一個立體的綠色生活空間,接單自然也更為容易。李雪梅通過調整戰略和重點公關,公司的利潤果然開始成倍增長。

雖然短短4年裡,李雪梅就收穫了300多萬元的財富果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