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住兩用房能投資嗎?

要不要投資商住兩用房?哪些人堅決不要碰,什麼群體可以買?如何買?

之前有特別寫過一篇關於商鋪甄別的文章,那裡面聊到的商鋪不是真正的商鋪,6萬起步10來萬拿房等包租收益的是畫出來的餡餅,那所謂一鋪養三代安心收房租是很大的錯覺,不太可能養三代,但基本上至少可以坑買的這一代。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這類產品絕大部分都是大忽悠,話不能太滿不敢說全部,畢竟早些年還是有少許成功的批發市場和綜合體,那些投資人得到了很好的收益,雖然佔比很低很低,低到幾乎可以忽視。

正因為這類極少成功的先例,也是當時並不主流的產品,市場認可度不高的狀態下,他們用較少的資金和巨大的魄力造就了神話,才讓不少人對於這類奇蹟保持足夠信心和期待,萬一成功了呢?萬一呢!

實際投資並不多,搏一搏的誘惑很大,首付款10萬8萬還能難倒誰?好事,誰能輕易想得到。

試一試!

基本上99.99%被坑。按照安迪的看法,這種類型的產品還去嘗試的朋友們,真的都是活雷鋒,不僅僅是做好事不留名那麼簡單,還大方地留下一筆錢,拿自己的錢給別人做融資 ,給比自己有錢的人去集資造房,給他們買房!

說起來有些粗暴,市場上這樣的笨蛋還不少。


再次提醒:這類綜合體不管是什麼皮毛大批發,還是國際化妝品進口大集合,機電系一條龍服務商,記得一個動作:揮手跑開。

高端商業的辦公樓、大型商場或超市、商住兩用酒店式公寓、沿街的商鋪或步行街物業、工業廠房等都屬於商業地產的範疇。

近期不少朋友諮詢在居住的城市中,沒有資格購買普通住宅或住宅已經買到不能再買的情況下,是不是可以在商業地產上找一些機會,能不能先做一個迂迴用商住兩用公寓滿足居住。

在限購嚴格的城市,短期內無法滿足購買條件的朋友們,想著去買一套不限購的酒店式公寓做過渡。對於這樣的情況,安迪的建議是先別忙,彆著急去買這類房源,從價值點到居住生活,都不會給你帶來好的體驗。

就這些年接觸到的酒店式公寓看,以上海為例看基礎漲幅也還可以,但相比較住宅差距很大,生活成本就更是高出不少,水電都是商業性質,價格遠沒有民用親民,物業費也水漲船高。

對於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人來說,還不僅僅是生活成本,還不能落戶到這類房源,大部分也沒有學區的範疇,甚至於連居住證辦理也無法成行。

居住環境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安逸,左右鄰居很有可能是不同的公司或工作室,缺少生活氛圍人員卻嘈雜不已,來來往往的快遞、外賣、商務活動、總在喧鬧中。沒有普通住宅那樣2戶或4戶的簡單,平日裡安安靜靜。

持有的成本也相對高,後期即使是做平出售避免稅費,但在再次銷售的時候也有一定的難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二手商住市場感受下。

要麼想辦法破限購,要麼在省會城市買住宅。


還沒有購買普通住宅的朋友們,不是建議你們儘量遠離商住兩用,而是堅決不要去考慮,不要買!

而對於那些已經滿足了居住,有了改善和需要投資的群體,想利用剩餘資金做些商住兩用投資,雖然不算是最好的選擇,但從租售比的角度看可以考慮。

別當這個作房產投資,看成是一個固定理財項目即可。

好好在二手市場淘一淘,租售比在5-8個左右的產品上多停頓比較,選在鬧市區或周邊地鐵公交方便出行的位置,重點是容易出租價格合理,房齡盡一切可能新新新,50年到期後相信國家也不會為難你,適當補一些費用還能繼續持有,但儘量選還有40年或以上年限的房源,為最佳。

商住兩用類型房產還有個無法跨越的鴻溝,購買時首付款必須是總價的50%,貸款年限最長只能10年,不允許使用公積金貸款,只能是純商業貸款,且貸款利率至少上浮10%,這些都是鐵板釘釘的門檻和成本。

如果是購買二手商住房,買進的價格未做處理,或者交易中心無法認定,那麼這額外的交易費用能讓你大吃一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詢下具體收費項目和比例。

屬於高成本投資,有些有保障的理財項目比商住兩用還要高,只是購買的人會想著額外的增值空間來抵消通脹,畢竟這是實打實的房產。

普通人在商業地產上的投資渠道很窄,也很難,大部分人接觸得也很少,或根本就不懂。

和純住宅投資相比,這是一個很費力費精神的活,有點資金還是老老實實地去買住宅,選好一些的城市,別到商業地產裡面來折騰,折騰不起。

商業地產中沿街小區商鋪也是很好的選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留言,可以就此展開分享下基本要素和過往經驗,這個比商住兩用房更麻煩,更加費腦,這是智慧和苦力的交集。

是聰明人的投資。

畢竟,

稍不留意,一鋪坑三代不敢說,坑二代的幾率卻很大。


推薦:如何甄別和選擇商業房產裡的商鋪

第一套房產的屬性,你可能想錯了

上篇:隨意買房的年代過去了

購房路上有疑惑和擔憂,在預算和房源之間找不到準確的方向,安迪的知識星球提供一年內不限次解答和支持,幫忙找到儘可能的性價比和較安全滿意的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