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寧在鄉下受苦,也不願進城享福,原來我們都想錯了

導語:因為中國快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大量的農村青年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在城市安家落戶。日子穩定了就想讓父母接過來一起生活,最終因為各種不適,又回到鄉下。父母年齡大了不在身邊,成為很多在城裡生活的兒女們一塊心病。能儘自己的孝心,確實難能可貴。不過千萬不要盡錯了孝心,委屈了父母。

父母寧在鄉下受苦,也不願進城享福,原來我們都想錯了

以前農村的條件比較艱苦,收入來源也比較單一,家裡的長輩們都希望孩子們考上好的大學,將來才能在城裡安身立命。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在土窩子裡討生活的苦日子。剛開始村裡能出一個大學生,那就是山窩裡出了金鳳凰,鯉魚跳了龍門,全村人都會拿上禮品前來道賀。慢慢的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的農村青年湧入城市。通過個人的努力拼搏,最終在城市裡買房安家,適應了快節奏的城市生活。生活條件好了就想讓父母也接過來享享福,盡一下自己的孝心。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很多父母不是不願意來,就是來也呆不了多久就想回去。勉強留下來的也是整天悶在家裡,鬱鬱寡歡。做兒女的也是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

父母寧在鄉下受苦,也不願進城享福,原來我們都想錯了

其實站在父母的角度認真分析下,不難看出他們之所以不願意來城裡生活真正緣由。也許你所認為的好,在他們眼裡未必是真的好,你所認為的享福在父母眼裡未必就是幸福。今天咱們先拋去因為主觀因素造成的種種不快,但從父母的角度來探討一下。人最難的莫過於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何況是要改變一個人已經大半輩子的生活習慣,更是難上加難。下面還是讓農村的長輩們告訴你他們永遠捨棄不掉的到底是啥?

父母寧在鄉下受苦,也不願進城享福,原來我們都想錯了

@張大爺: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土窩。”雖然家裡沒什麼值錢的東西,但,祖祖輩輩的根在這裡,年齡大了心裡總是惦念。我平時沒什麼愛好,就喜歡跟幾個老夥計打打麻將,抬抬扛。沒事到地裡看一下莊稼,當了一輩子的莊稼漢,幾天看不見總覺得少點啥。雖說孩子們比較孝順,在城裡吃得好、住得好,但是,孩子們也都各幫各的事早出晚歸的。一個人在那也幫不了什麼忙,呆在家裡也沒個人說說話,跟坐牢差不多。還是在老家待著舒坦,大家都鄉里鄉親相互有個照應。不像城裡人,連對門鄰居都不知道是誰。

父母寧在鄉下受苦,也不願進城享福,原來我們都想錯了

@王大嬸:自己忙了一輩子,忙活慣了,突然閒下來,渾身不自在。我本來是鐵了心要跟兒子、兒媳一起住的。兒媳也很孝順。本想著來了幫他們帶帶孩子、買買菜、做做飯什麼的,誰知道來了什麼忙也忙不上。城裡這路,來了我就犯迷糊,買個菜跑丟了好幾回;農村燒材習慣了,天然氣掌握不住;洗衣機還要選幾次,太複雜了,用不了。整天看著他們,自己什麼忙也幫不了還添亂。現在我在老家種種菜,偶爾也到地裡幫別人打打零工,和鄉親鄰里說說笑笑,自得其樂。

父母寧在鄉下受苦,也不願進城享福,原來我們都想錯了

@程大娘:以前我在農村算是比較時髦的,承包著村裡的果園,屬於村裡最早的萬元戶。我這人平常大大咧咧,就喜歡熱熱鬧鬧的,村裡誰家有個紅白喜事,總少不了讓我去張羅。並且我有個最大的愛好,喜歡端著碗在街口和鄰居們邊吃邊聊,大家相互調侃,非常熱鬧。如果不能的街坊們一起湊飯局,我就是山珍海味都吃不香。所以,不管孩子們怎麼勸,我是說啥都不會去的。反正現在身子骨還好,到時候實在端不住碗了,他們想把我拉哪我都管不了了。說著就哈哈大笑起來。

父母寧在鄉下受苦,也不願進城享福,原來我們都想錯了

@馮老夫婦:城裡有啥好的,車多,人多,到哪都擁擠,感覺壓抑的慌。現在農村發展的也很好,也是自來水、空調、熱水器,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到哪都是綠油油的,莊稼地多開闊,天然的氧吧,自然的養生聖地,城裡上哪找去。要說養老還是在農村的好,吃的自己地裡種的,放心!

父母寧在鄉下受苦,也不願進城享福,原來我們都想錯了

聽到上述這些父母的自述,相信您對父母為什麼不願意進城也有了新的認識。其實小編認為與其勉強讓父母進城生活,不如隨他們的意。因為讓他們突然遠離恬靜的鄉村生活,來適應一座由鋼筋水泥落成的喧囂都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大的孝心就是讓父母開心的生活,並且好的心態才是他們健康的秘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