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白求恩,全名諾爾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享年49歲,加拿大共產黨員,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著名胸外科醫師。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1890年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鎮,1916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醫學院,1935年被選為美國胸外科學會會員、理事。他的胸外科醫術在加拿大、英國和美國醫學界享有盛名。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產黨,1936年冬,志願去西班牙參加反法西斯鬥爭。西班牙戰敗後很沮喪,回到了加拿大。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為了援助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1938年3月不遠萬里,率領一個醫療隊來到中國參與抗日革命,組織戰地流動醫療隊出入火線,積極投入到救死扶傷的工作中,最終把寶貴的生命獻給了中國人民反法西斯鬥爭事業,1939年因病逝世。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他在中國工作的一年半時間裡為中國抗日革命嘔心瀝血,“白求恩大夫”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在群眾心中有著崇高的威望。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記得小時候也沒有多少書,那時候能夠看到的書就是連環畫,我們那時候叫小花書,啟蒙階段,圖片很多,字少,看看圖片,就知道了故事的梗概。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白求恩去世後毛澤東為了悼念他,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學習白求恩》(該文在編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時改名為《紀念白求恩》),在1939年12月21日發表。《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和《愚公移山》一起在文革期間成了所有中國大陸人都要背誦的“老三篇”。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這篇文章也出現在了中學的課本上,白求恩的名字也因此而家喻戶曉,白求恩的形象也深深銘刻在了我們的心上。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毛澤東在《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中寫道:一個外國人,毫不 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的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國際主義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精神。白求恩同志毫無利已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出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白求恩同志是一個醫生,他以醫療為職業,對技術精益求精;在整個八路軍醫務系統中,他的醫術是很高明的。毛澤東稱其為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1938年1月8日,白求恩帶了價值5000美圓的醫療器具,最後一次離開了加拿大,展轉香港、漢口,到達延安,受到毛澤東接見。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白求恩急切要求上前線,就在5月1日離開延安前往晉察冀邊區,到達後拒不休息,馬上開始工作。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他看到1300萬人口的地區,沒有幾個合格的醫生,就開始集中訓練醫護人員,並執意建立了一所“模範醫院”,三週後被日軍摧毀。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白求恩恍然大悟,在中國游擊戰區,所有醫療設備必須是流動式的,他就地取材,設計了一個可由兩頭騾子負馱的便攜式手術室。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跋山涉水三千公里為傷員做手術,一次曾連續69個小時一共做了115次手術,炮火轟擊中也不曾中斷。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白求恩注重消毒

白求恩大夫十分敬業,當時八路軍生活條件極差,醫藥更是十分稀缺,不少傷員都因感染去世。在這種情況下,白求恩制定了“消毒三步法”。

由於手術器械基本都是土製的:手術刀是鐵匠鋪子打造的,或是將從雜貨鋪買來的裁縫刀打磨鋒利;止血鉗則是用小竹片或者鐵匠鋪子中製造的土止血鉗;鑷子是將竹片放入火中烤彎製成的;手術鋸則是用更不講究的木工鋸代替。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這些粗製濫造的手術工具讓國外的專家很不習慣,消毒更是十分必要的,白求恩要求將每一件器具都嚴格消毒,用鄉村的大柴鍋燒開水將手術器具煮沸,紗布、棉花等則放入蒸籠中蒸制消毒。

最後一戰

1939年本來準備回國為中國抗日籌款,但日本人突然向晉察冀邊區發動了冬季大掃蕩。對於戰地醫療隊來說,戰鬥就是命令,戰鬥就是對醫護人員的召喚,邊區衛生部立即組織醫療隊,開赴前線,白求恩聞訊,立即取消回國計劃,參加醫療隊。河北淶源縣摩天嶺戰鬥中搶救傷員,醫療隊就在距離前沿陣地不遠的孫家莊,手術檯就在一個小戲臺上(也有說是小廟的)。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戰鬥激烈,手術一臺接一臺。第二天,醫療隊接到命令要求立即撤離孫家莊,戰場形勢發生急劇變化,不撤離,可能發生危險。敵人正向孫家莊一帶集結。但手術室外還有幾十名傷員等待手術。經研究,輕傷儘快轉移,重傷先手術再轉移。手術在緊張有序的進行,時間流逝,敵人已經朝這邊集結了,已經可以看到山坳裡的鬼子了。葉青山部長命令哨兵,密切注意敵人動向,並把敵情告知白求恩。為了加快速度,把手術都做完,他建議把已經做過手術的傷員立即抬走,再添兩個手術檯,同時開三臺手術,做好隨時撤離的準備。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三臺手術同時開,三名傷員同時手術,哨兵第三次掀開白布幔,通報敵情,已經清楚的看到至少700個鬼子朝孫家莊集結了。手術室裡一片寂靜,令人難於忍受的寂靜,危險,正在逼近。突然村北想起了槍聲,鬼子已經和警衛連交火了,子彈也在小戲臺上空嗖嗖的飛,這時最後一個傷員抬上來了。哨兵第四次報告敵情,要求快轉移,鬼子馬上就進村了。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意外受傷

大家一起勸也沒有用。白求恩堅持要做完手術,猛然,白求恩的左臂震動了一下,他迅速將左手從手術部位抽出。糟糕!白求恩咕噥了一句,大家飛快地把目光集中在他的手上。一股殷紅的鮮血從白求恩的左手中指流了下來。大家正要上前說什麼,只見白求恩舉起右手示意大家繼續工作。毫不在意地說:“沒有什麼,我把手指切破了。”說完,把左手中指浸進手術檯旁邊的碘酒溶液裡,然後繼續埋頭手術。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一分鐘,兩分鐘……當白求恩在那位戰士的手術部位縫上最後一針時,大家深深地吐了一口氣。手術做完了。傷員被抬走了。這時槍聲大作,敵人進村了。“快上馬!”葉青山扶著踉蹌的白求恩奔下小戲臺。騎馬剛走,鬼子就摸進來了。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傷口發炎,再受二次感染

白求恩的手指不但發炎,而且腫脹和劇痛都一起向他襲來,他默默的忍著,又做了幾十臺手術。白求恩一次查房發現一個傷員不見了,原來是感染了丹毒,被隔離了,白求恩要求立即給他做手術,手術器械已經駝走,傷員所也沒有橡膠手套。傷員所的人不知道白求恩手上有傷,本來也根本不同意白求恩親自做這個烈性傳染病的手術,白求恩說:“這不行,同志,不能把危險留給你們,留給傷員,這個手術還是讓我來吧。誰也不要爭來。”就在白求恩給傷員放膿的時候,細侵襲了白求恩的手指,本來劇痛的手指,遭受了致命的感染,僅兩天時間,白求恩的病情就惡化了,整個手臂都疼痛難忍了。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他用手套封住受傷的手,又忍痛為十多個病人做了手術,做完手術躺在床上,一位醫生髮現其表情異樣,才知道正在發高燒。在那樣的環境中受傷感染是一件十分嚴重的事情,其他人勸白求恩停止手術,先將傷口養好。白求恩作為一名醫生,很清楚,自己在給丹毒患者手術的時候,已經感染了,但一直隱瞞,軍區首長知道後,要求就地休息,想了很多辦法,不讓他參加手術。所有人都攔不住他,頂著漫天大雪,朝著隆隆炮聲,艱難的向前線走去,看到傷員下來了,難過的責備自己來遲了。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不願離開

白求恩來到十里路王家莊某衛生隊的時候,手指腫的更厲害了,體溫40度,白求恩服下些藥,強撐著要求把傷員送來給他看。大家都很照顧他,但是他堅決要求要多看傷員。白求恩的傷勢在進一步惡化,醫療隊想盡辦法救治,還是無法控制病情。病情惡化的白求恩在敵人再次向王家莊襲來的時候,才戀戀不捨的坐著擔架離開。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白求恩一病不起,只好按照軍區領導要求,退回後方醫院,在回來的路上,白求恩一直高燒不退,渾身顫抖,抽搐,嘔吐幾次,一直處於昏迷狀態。轉移到河北唐縣黃石口村的時候,快到後方醫院了,白求恩突然醒來,說自己感覺不好,要求先住下。

彌留之際

大家在村口姓於的老鄉家,把白求恩安頓下來。軍區衛生部派出的搶救白求恩醫療小組飛馬趕到了黃石口村。白求恩面色蒼白,渾身發抖,四肢冰冷,病情已經十分嚴重。儘管採取了一切緊急措施和外科處理,而病情卻不見有絲毫好轉,人們心急如焚。一位醫生勸白求恩:“白大夫,把左臂截去吧,這樣,也許能轉好一些。”白求恩苦笑著搖搖頭:“不要治了,我是信任你們的,只要能活得下去,只要能和你們一起戰鬥,我犧牲一條胳膊我願意,可是,同志們,我的病已經不單是胳臂的問題了,我的血液有毒,是敗血症,沒有辦法了。”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白求恩說到這兒,痛苦地從嘴角露出一絲遺憾的笑意。他看了看那位醫生,又望了望大家,抱歉地說:“同志們,不要再守著我了,請你們出去一下,讓我一個人安靜一會兒,讓我好好想一想……”大家戀戀不捨地走出了屋子。屋子裡一下子安靜下來。白求恩看著空蕩蕩的屋子,艱難地支撐起身子,拿出幾頁紙,吃力的從胸前拿出筆,顫抖的寫起來。百姓聞訊紛紛來看望。路過的部隊也專程來探望。

昏迷的白求恩,再次被搶救過來,他的意識清醒,呼吸沉重,吃力的做起來,想打字,但已經沒有力氣,只有用筆寫下最後的話語,給聶榮臻司令的建議,他請求聶司令:請轉告加拿大和美國共產黨,我在這裡十分愉快,我唯一的希望是能夠多有貢獻……請轉告加拿大人民和美國人民,最近兩年是我平生中最愉快最有意義的時日。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此時此刻,白求恩有許多話要說,但是不行了,他已無力支撐,一陣暈眩後,手中的筆滑到了地上……白求恩掙扎著,被同志們扶起,寫下了最後幾句話:我不能再寫下去了。讓我把千百倍的謝忱送給你和其餘千百萬親愛的同志!白求恩把遺囑交給翻譯,把自己的夜光錶送給翻譯作為紀念。他又把自己的手術器械和其他珍愛的物品,分送給醫生和護士,叮囑大家:“這是武器,拿上它去戰鬥吧!”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白求恩的臉上浮現出笑容。他語不成聲,斷斷續續地對大家說:“非常感謝同志們……給我的……幫助,多麼想繼續……和同志們……一起……工作啊!……遺憾的是我不能親眼看到新中國的誕生了……”白求恩一邊掙扎著同大家一一握手,一邊用虛弱但堅定的語氣對同志們說:“努力吧!向著偉大的道路,開闢前面的事業!”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1939年11月12日凌晨,因手術中被細菌感染轉為敗血症,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醫治無效在河北省唐縣黃石口村逝世。消息傳到前線,戰士高喊“為白求恩大夫報仇”衝向敵人陣地。

一次意外受傷,帶走一位偉大的戰士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因左手中指不幸受傷感染,心臟停止了跳動,年僅49歲。以上是白求恩犧牲的一些細節,這是一次不應發生的小小失誤,因為沒有戴橡膠手套而被刀片割破了手指,即使白求恩如此粗心大意,如此忽略自身保護,今天的我們仍然不忍心責備他。那是一種什麼樣艱苦的戰爭環境和工作條件啊,和平年代的我沒是無法體會的!在白求恩的心目中,摘一下手套,戴一下手套的功夫,也許就能貽誤了一個戰士的生命。在明知患者有嚴重感染,沒有手套的情況下,依然不顧自我安危,用受傷發炎的手,冒著感染的危險給傷員做手術。不想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傷員活下來了,他卻沒有最終挺過去。一位頂級胸外專家,因為一次極小的意外,犧牲在中國抗日戰爭的戰場上。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這算是一起典型的職業暴露啊,術中先受傷,受傷後沒有能夠及時保護好創面,有炎症之後依然不顧安危,在沒保護的情況下,直接解除傳染病病人,最終致使敗血症。

回想每個在醫院上班的醫務人員,是否也都曾經或多或少有過職業暴露的經驗呢?發生職業暴露之後的處置是否正確呢?發生職業暴露之後再做臨床工作的時候有那些注意事項呢?在緬懷偉大戰士白求恩的時候,每個醫務人員也需要思考自身的職業安全問題。


11.12緬懷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細節更值得醫者關注


當下傳染病發病率在不斷上升,很多患者也沒有篩查,你並不知道眼前的病人是否有傳染病,有傳染病的病人一般也不會主動告知你,醫務人員處在一個很危險的境地。

發生職業暴露之後,以下的tip值得關注

A.用肥皂水和流動水清洗汙染的皮膚

B.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

C.用消毒液對受傷部位進行消毒

D.立即對暴露者和當事患者進行檢測,血清留樣備用

E.立即上報感控部門,組織專家對暴露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決定是否服用預防性藥物

F.再做有創操作的時候,需要附加防護,戴雙層手套。

白求恩大夫本來是很注重感染控制的,但自己的一次意外感染卻奪取了他的生命。小時候看連環畫,沒有認真的看如何去世的,現在折回來看,再從感控的角度看這個問題的時候,誠然感染控制不僅僅是保護患者的安全,更是保護我們自己的法寶。感染控制工作是醫院的重要工作,是醫療服務行為的底線、紅線,更是不能逾越的雷池,感染控制靠大家,感染控制為大家。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築牢感控的防線,提供安全的就診環境。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