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什麼時候能用上國產的操作系統?

張學連959


等中國操作系統真正成熟的時候,中國手機就能大規模應用上國產的操作系統,目前阿里跟華為都研發了自己的操作系統,阿里OS是在2013年上線,搭載在魅族手機上面,而為什麼這套新系統只出現在魅族手機上呢?原因就在於阿里在研發操作系統時候過於謹慎,或者說是戰略失誤。

阿里OS跟android在技術方面的區別我們暫不評價,我們只要知道二者在底層技術架構上就有不同,因此阿里OS是獨立於android之外的國產操作系統,但是當時阿里考慮到自己的操作系統推出後缺乏相應的應用生態,因此在系統研發的時候就納入了android的相關技術方案,這樣就可以保證安卓APP也可以在阿里OS上運行。

只是阿里的想法雖好,但同時也造成了應用開發商對這套系統的不重視,因為應用開發商只要開發安卓版本就好了啊,阿里OS仍可以支持自己的應用,因此這就導致了阿里OS自己的應用生態始終無法搭建起來,而且自己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了android系統的附庸,到如今阿里OS在市場上也沒有什麼存在感,只在自己控股的魅族手機上還有所體現。

再有另外一個研發了自己操作系統的公司,那就是華為了,根據華為任正非當初的採訪記錄,華為在2012年就已經著手在研發自己的操作系統了,而在MWC2019後的採訪中,餘承東也表示“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華為將會選擇內部解決方案”,這也證明了華為自己的操作系統已經到了比較成熟的地步了。

同時在華為P30國內發佈會上,華為還同步發佈了“方舟編譯器”,起作用是讓應用開發者在工作中,能夠有效率的開展工作,同時對研發出來的應用也進行了很大程度的優化,不少市場分析認為,華為此舉是為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統做準備。我個人認為也很有這個可能,因為前提通過方舟編譯器的發佈,讓越來越多的應用開發者納入到自己的應用開發邏輯上來,那麼今後把這些開發資源向自己系統上進行導入,那將會有更大的把握。

總之,對於國內科技企業來講,在自主操作系統的研發方面,阿里率先突圍,但也除了不少虧,華為也將會有自己的佈局,有了阿里的前車之鑑,對自己操作系統的研發推廣也將會有更多的參考價值,其他比如騰訊、百度、小米等企業,肯定也有這方面的想法,關鍵就在於自己的發展戰略及決心如何了,如果國內能夠出現一兩套優秀的操作系統,那麼對於自身競爭及信息安全來講,都將會有巨大的意義。


木石心志


用上國產操作系統的前提是,不得不用,國家制定強制,或者國產系統技術水平和成本已經接近,否則機會渺茫,在高科技分工協作,細分領域投資巨大,競爭激烈的全球化背景下,要發展出有競爭力的操作系統,機會已經小很多,困難倒是很大,當然凡事都沒有絕對,需要有一定的契機,當年塞班也是如此強大,不一樣倒下,所以國產慢慢發展備用,步步跟進,只要能在被卡脖子的關鍵時刻派上用場就可以了,不一定要超出代價去爭取一時的前排,風水輪流轉,總會到我家!


望虔南


安卓沒落的時候估計就會有國產操作系統起來了,目前來看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安卓的生態系統很成熟,國產系統再好,沒有適配的軟件也是白費,當年wp系統就是,一點卡頓都沒有,操作很流暢,就是沒有軟件適配最後掛了!


竟故引兒


當年諾基亞沒有及時開放塞班系統,被蘋果趕超,微軟的windows mobile沒抓住一個個節點導致失敗,谷歌的安卓臥薪嚐膽後來成功其實也是拜蘋果的封閉所賜。國產操作系統什麼時候才能形成規模效應,我覺得如果國內的手機廠商或者軟硬件產業鏈夠團結的話,5年以內你就可以看到國產操作系統的崛起,如果還是像現在各自為政的話,10年都看不到吧


白銀髮燒外設


殺頭的買賣能賺錢就有的是人做,可賠本的買賣絕對沒人去做。用安卓省錢,自己研發就說不準了,資本家不會冒看不到收益的險


CK共享實驗室


無論是電腦還是手機的操作系統,目前發佈的或者被爆料的,感覺還是跟之前已經存在的系統沒有太多改變,就算是底層技術更加先進,但實際應用的思路還是停在之前的模式,希望能出現真正引領行業發展的國產系統出現,就像當年蘋果手機和ios系統出現一樣帶來的前進和發展


期貨有約


關鍵是在國際大環境和國內民族安全意識會面甦醒和努力。

國際手機現有系統的限制、收費、封閉、封殺、漏密等經常性出現,或政治性干涉;就會全面激發民族性的安全、自由、特色的手機操作系統和配套的各類使用軟件開發和推廣。


不好叫


理想可以有,十年之內不可能有。


傳說中的鄧先生


我覺得應該快了,首先國人已經有了這種意識,相信中國科技,相信在不久就可以實現


一見鍾情3176


什麼時候中國人有理想了,什麼時候就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