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年羹堯自己不作死,雍正會殺他嗎?

第一軍情


年羹堯的結局絕對是自己作死,在皇權時代只能是唯一的結果,如果不是雍正,換做其他皇帝,他也是一樣的結果。可以說年羹堯一手好牌被自己打得稀爛,怪不了別人。

年羹堯應該算是一個文武全才,但不是一個懂政治的人。


年羹堯自幼讀書,科舉進士出身,以翰林院庶吉士的官職進入仕,然後升任翰林院檢討,開始做的是文職。而且不到三十歲就升任四川巡撫成了封疆大吏,可謂是官場得意。

四川近青藏,在康熙末年的青海準噶爾蒙古作亂的時候,年羹堯在四川作為清軍的後方供給出了很多力,得到康熙皇帝賞識。後來轉成武職,授予定西將軍,但因為說錯了話被奪職。後來因為跟著平逆將軍平定策凌敦多布之亂有功又起復。然後在康熙六十年被授川陝總督,成為西部要員。然後在青海平定土司叛亂有功,幾乎已經超過了延信的地位。

所以,年羹堯不是在雍正朝受到重用,而在康熙朝一直就被重用。但肯定雍正和年羹堯關係密切,所以在繼位後召允禵回京,讓年羹堯和延信一起掌管了撫遠大將軍的軍務。過了五個月,雍正就下旨西北軍事都交給年羹堯辦理,並且特別通知了延信,實際上就是讓延信聽命於年羹堯,等於從延信處奪權,把西北的軍事指揮權都交給了年羹堯。但這個時候年羹堯只有權力,還沒有任命。直到又過了幾個月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亂,雍正才正式授予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可見雍正對於年羹堯的任用是分步驟的,不是突降其命。這樣讓人覺得任命年羹堯主要是為了保障西北平叛。

所以雍正在奪權的時候也是分驟來的。


也許雍正剛開始並沒有想把年羹堯免職治罪,是年羹堯自己不懂時勢。青海平叛之後年羹堯以不世之功受到朝野矚目,這時候應該想到後路。但年羹堯過分參予了議政以及官員選拔,這個結果就是朝臣們蜂湧附之。這等於分了皇帝的權而且奪了皇帝的威望,雍正當然不能忍。

而且年羹堯格外自大,連怡親王允祥和“舅舅”隆科多都不放在眼裡。那麼巴結年羹堯的人不會真心想和傲慢的人交好,只是為了攀附權勢。年羹堯自己又非常不知道收斂,除了任用官員全憑己意,受收賄賂之外,最要命的是自命不凡不守臣道。

年羹堯把自己的同僚視為下屬,即便是蒙古諸王、額駙這樣的王公貴胄都要對他行跪拜禮。年羹堯從西北進京述職,路過直隸,直隸總督李維鈞都要出城跪迎。年羹堯的放縱越來越過份,甚至連皇帝的侍衛也敢任用充為雜役。對於雍正寵臣、怡親王允祥,年羹堯也敢隨便攻擊,藉著允祥的宅第說怡親王“矯情偽意”。

發展到後來年羹堯甚至想在四川私自鑄錢。如果有了錢,又有軍隊,還有滿朝官員相附,恐怕就算年羹堯自己沒有野心,也遲早要被推上篡逆這條路。

雍正當然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於是決定打擊年羹堯的勢力。雍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那些不滿年羹堯的人打好招呼,組成倒年勢力,比如受過委屈的李維鈞等。第二就是直接警告年羹堯,“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但是年羹堯並沒有聽勸,凡事不知小心,在向雍正報祥瑞的時候寫錯了字,引起雍正大怒。當然寫錯字只是個導火索,但是這種態度說明年羹堯絲毫不知悔改。


於是雍正朝討伐年羹堯序幕揭開。雍正調換川陝官員,去掉年羹堯的親信,讓他丟掉了自己的根據地,同時雍正放出輿論懷疑年羹堯有不臣之心。當被調任杭州又失了聖心的年羹堯地位一落千丈的時候,滿朝的官員這時紛紛順著聖意揭發年羹堯。

於是雍正直接令年羹堯自裁,結果了一代大將軍的性命。青海之功隨之灰飛煙滅。


沅汰


誠邀,如題。都說年羹堯作死,那麼他到底幹了什麼呢?

年羹堯憑藉位高權大,經常干預朝政中的事物,爭奪同僚的權力,濫用朝廷的威勢擅作威福。

年羹堯囂張到什麼程度呢?據史料記載,當西北羅布藏丹津反叛,雍正不得不啟用年羹堯作為西北撫遠大將軍,令他統兵禦敵,並且將西北五省的大權交給了他,可謂恩寵日盛,然而年羹堯自恃功高,驕橫跋扈之風日甚一日。他在官場往來中趾高氣揚、氣勢凌人:贈送給屬下官員物件,“令北向叩頭謝恩”;發給總督、將軍的文書,本屬平行公文,卻擅稱“令諭”,把同官視為部屬;甚至蒙古扎薩克郡王額附阿寶見他,也要行跪拜禮。而且按照清代的準則,凡上諭抵達當地,當地大員必須迎詔,行三跪九叩大禮,跪請聖安,但雍正的恩詔兩次到西寧,年羹堯竟“不行宣讀曉諭”。這是對雍正的大不敬,雍正自然極為不滿

那麼如果年羹堯自己不作死,雍正會殺他嗎?

小編以為難說,雖然民間傳說,雍正為人狠毒,對官員更是前所未有的嚴苛,但是實際上雍正一朝也並不是沒有善終的官員,比如為人雖狂,卻忠於雍正的李衛,足可見雍正也是一個重情義的人,如果年羹堯不作死,按照其以前的功勞,雍正帝未必會對其下手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歷史上的年羹堯和《雍正王朝》中的年羹堯還是有出入的。年羹堯的家族從明朝開始就是官宦世家,他爹是湖廣巡撫年遐齡。他們家本是八旗中的下五旗,屬於漢軍鑲白旗。所以後來雍正會給年羹堯的妹妹抬旗。雍正當時是雍親王,正好管著鑲白旗,年遐齡全家此時就成了雍親王的門人。

年羹堯讀書非常厲害,21歲的時候便中了進士,後來還成了庶吉士。他是康熙三十九年的進士,那一年全國一共305個人,庶吉士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可想而知,年羹堯日後必成大器。年羹堯也的確不負眾望,九年之後便成了內閣學士,三十歲不到便做到了四川巡撫。後來,他更是成為四川總督、平西將軍、川陝總督。這一時期都是在康熙當政的時候。

從他的個人經歷來看,年羹堯是正經的科舉出身,真正的讀書人。年紀輕輕,他就憑藉自己的才能在康熙年間成為了封疆大吏了。

雍正繼位之初,根基不穩,他更需要依仗像年羹堯這樣的封疆大吏,畢竟年羹堯的妹妹也是雍正的側室。雍正早期最為依賴的三個人就是年羹堯、隆科多、怡親王允祥。

年羹堯也的確沒有辜負雍正,擔任了撫遠大將軍以後,成功的平定了叛亂。這極大的提高了雍正的威望。

在此期間,雍正對年羹堯是非常寵幸的,加官進爵。

不過,雍正三年的時候,年羹堯便被打壓。這也就是說,年羹堯被雍正寵幸的時間並不長。他從權勢熏天到自殺身亡一共才14個月。

至於他的罪名,大清的皇帝要殺你,你是跑不了的。

所以年羹堯之死和他自己作死關係不太大,最關鍵的還是雍正的帝王之術。

像年羹堯那樣的封疆大吏,個人生活作風上面總是能夠被人找到問題的。畢竟他父親也是大官,自己一輩子順風順水,年紀輕輕便能夠位極人臣,飛揚跋扈,不懂得收斂是非常正常的。

換做任何一個人也是這樣呀。

畢竟在他那個位置,如果謹小慎微,百官讚揚,老百姓稱頌,結局也未必好。說不定他死得更早。畢竟一個如此受人歡迎的大將軍,手裡幾十萬大軍,年紀又輕,如何讓皇帝安心呢?

像他那樣的重臣,有那麼大功勞,即使真的犯罪了,只要不是造反,怎麼也罪不至死呀。

說白了,還是雍正不信任他。

早期只是寵幸拉弄年羹堯,等皇位做穩了,便一個個都清算了。

後來的,隆科多不也是這樣麼。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雍正上位後功莫大焉的他囂張作死也好,韜晦低調也罷,都會被雍正所殺。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一、梳理一下當時朝廷主要二個矛盾:

一方是以雍正皇帝為首,包括朝廷內有十三阿哥,張廷玉等少部分文官。在外則有年羹堯,李衛,田文敬等地方大員,其中,年羹堯和李衛是跟隨雍正多年的奴才,也是他的左膀右臂。

一方則是以八爺為首,包括九阿哥,十阿哥以及大部分文官。他們認為雍正皇帝得位不正,而且刻薄寡恩,所以他們費盡心機,處處與雍正作對,希望顛覆其帝位,擁戴八爺上位。

雙方的鬥爭焦點就集中在年羹堯身上,在當時雍正以貪腐案為切入口查八爺黨;但是八爺卻把年羹堯踢皮球踢出去。意思就是,雍正既然要查貪腐,那就公正一點,連年羹堯一起查了,否則八爺黨也不用查了。死保年羹堯,肯定就站在了幾乎整個文官集團的對立面,這種眾叛親離的後果雍正肯定承擔不起,那結果只有年羹堯死,才能讓雙方達成妥協。

年羹堯是雍正皇帝同八爺黨鬥法暫時失敗的犧牲品。

二、1722年11月13日夜,康熙帝溘然長逝 。20日,皇四子胤禛登基接受百官的朝賀,並改第二年(1723)為雍正元年,胤禛是為雍正帝。之前頗被看好的長子胤礽、十四子胤禵都只能望位興嘆、徒喚奈何。

可以肯定的說雍正之所以能榮登大寶,君臨天下,主要獲得守衛京師的步軍統領隆科多和手握重兵的川陝總督年羹堯的支持。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年羹堯是胤禛做皇子時府邸裡的舊人,他的妹妹被雍正納為妃子,二人也算親戚。

後來,勢焰熏天的年、隆二人恃寵生嬌、居功自傲,開始獨攬大權,擅作威福,貪贓納賄,大開賣官鬻爵之門,公然結黨營私,並不謹守君臣之道,肆意妄為,開始為雍正所忌。

史載,1725年12月,議政大臣羅列了年羹堯所犯的92大罪,請求將其明正典刑 。在處理年的同時,隆科多也被革職拿問,後被定41大罪,圈死於禁所。

置他於死地的恐怕還是和他知曉雍正神秘上位一事的來龍去脈有關 。似乎可以這麼說:年、隆若不死,雍正就無法安睡。

三、年羹堯借軍功己變成了西北王,和當年的吳三桂以及剛戰敗的羅布藏丹增一樣,很快就成為新的叛逆,尤其是他將屬下將士打造的鐵板一塊,只知帥命不知皇命,若不及時處置後果不堪設想。

四、西北己有可取代年羹堯的將領嶽仲麒,雖然軍事能力稍次,但完全可勝任,再次隨著戰事平穩,當前首要問題是推行新政,但年羹堯一系顯然是推行新政的阻力之一,必須解決,

五、年羹堯之前就是雍正的奴才,拿自己人動手更順手,年羹堯桀驁不馴、草菅人命、殺人如麻、貪汙腐敗,居功自傲、私下勾結黨羽,私自與蒙古王爺會晤,納蒙古女人為小妾,吃飯叫用膳 ,睡女人叫翻牌子,任用官員叫年選,實乃大不敬之罪。

年羹堯這種腐敗了還高調,生怕別人不知,正符合雍正要鞏固皇權立威,推行新政必須反腐的要求。

我是美麗青春您真痘:如您支持我的觀點,請點贊和轉發。如有更高見解,請評論區留言!


美麗青春您真痘


如果年羹堯不自己作死,雍正不會殺他。雍正朝的好幾位寵臣,比如鄂爾泰、李衛、田文靜,都是因為小心謹慎,最後功成名就,壽終正寢。年羹堯個性張揚,驕傲跋扈,這在現代沒什麼,但是在君主獨裁的封建時代,又遇到雍正這麼個刻薄猜忌的君主,這就是死罪。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後中,年羹堯是雍正的包衣奴才出身,這讓很多人產生了誤解。那只是電視劇的藝術加工,事實上並非如此。

年羹堯是漢軍旗人,但並不是包衣奴才,而且一開始也不是胤禛的屬人。直到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大封皇子,年羹堯一家才隨著所在的旗份佐領,被分到雍親王胤禛屬下,與胤禛建立了主屬關係。但是此時年羹堯早已經通過科舉走上了仕途,而且官運亨通,頗受康熙賞識。所以他與胤禛的主屬關係只是名義上的,他不必像胤禛的其他屬人那樣巴結著主子胤禛。

年羹堯是進士出身,受到當時的權相明珠的賞識,娶了明珠的孫女,搭上了明珠的關係網,因此年羹堯結交了明珠關係網中很多權貴王公,比如胤禛的死對頭九阿哥胤禟。年羹堯與胤禟的交往,也成為日後他獲罪的原因之一。

當時的胤禛,擺出一副孤臣的樣子,從不拉幫結派,顯然不可能去結交春風得意的年羹堯。後來胤禛從自己屬下的佐領中挑選側福晉,恰好選中了年羹堯的妹妹,兩個人才結為郎舅關係。

不過就算如此,兩人的關係也一直若即若離,因為年羹堯此時官運亨通,他有資本去觀望局勢,看哪位皇子會隆登大寶,而不是把寶全壓在胤禛身上。而且年羹堯自視甚高,一向看不起別人,還經常跟頂頭上司鬧彆扭,以他的性格,也不可能去巴結奉承胤禛。

不過當九子奪嫡進入鬥爭白熱化後,胤禛決定讓年羹堯死心塌地地跟著自己。他一邊打壓,一邊拉攏,終於降服了自己這位大舅子。康熙駕崩後,年羹堯在西北替胤禛看住了任撫遠大將軍王的十四阿哥胤禵,雍正得以順利登基年羹堯因此立下大功。

雍正登基後,年羹堯又以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的身份擊潰了羅卜藏丹津,取得大捷,平定了西北。一時間,雍正對年羹堯的寵愛無以復加,甚至很多政務都與年羹堯私下商議。

雍正在給年羹堯的硃批中說了很多肉麻的話,比如他說:“我二人做個千古君臣知遇榜樣,令天下後世傾慕流涎就是矣。”還有“卿之感固一日不能忘,而朕之憐實不能一時不念也。”但是年羹堯並沒有在奏摺中誠惶誠恐,感激涕零,所以雍正感到自己的媚眼拋給了瞎子看,心中日益對年羹堯不滿。因為年羹堯太驕傲了,寫不出這麼肉麻的話。另一位重臣鄂爾泰就不像年羹堯這麼驕傲,經常在奏摺裡吹捧雍正,對雍正感激涕零。所以雍正一直對鄂爾泰非常滿意。

前面說過,年羹堯性格張揚跋扈,現在得到皇帝的寵信,尾巴更是翹到天上去了,他不僅對其他官員大臣們無禮,而且插手各種政務。年羹堯的不可一世,得罪了很多大臣,比如他繞過吏部直接推舉了很多官員,得罪了吏部尚書隆科多;他在戰時獨掌西北財權,又得罪了主管戶部的允祥。隆科多和允祥都是當時雍正的寵臣,雍正費盡心思彌合他們與年羹堯的矛盾,可惜年羹堯並不給面子。

更嚴重的是,西北大捷後,年羹堯回京慶功,他的倨傲無禮,也得罪了敏感的雍正皇帝。君臣二人的性格是如此不合拍,矛盾最終爆發。

而雍正的性格也很有趣,他愛一個人,能把對方捧到天上,恨一個人,能把對方打入地獄。他一開始雍正把年羹堯捧得有多高,現在年羹堯摔得就有多狠。

首先雍正在奏摺硃批中給年羹堯各種挑刺,敲打他,比如說他把“朝乾夕惕”寫為“夕陽朝乾”(據《清實錄》,而《清史稿》則做“夕惕朝乾”)。

然後雍正採取了明升暗降的方式,將年羹堯由川陝總督升為杭州將軍,但實際上是免了他撫遠大將軍的職務,調虎離山,解除年羹堯的兵權。年羹堯赴杭州途中,走到江蘇儀徵時停了下來,寫奏摺說希望能進京面聖,當面訴說冤屈。結果雍正大怒,將其降為閒散章京,聽候新任杭州將軍安置。

接下來,雍正讓大臣們討論年羹堯是否有罪,並決定將年羹堯檻送進京。

最終雍正給年羹堯定下九十二款大罪,讓年羹堯自裁了。

如果年羹堯的個性不那麼張揚跋扈,也許他會像鄂爾泰或李衛那樣全始全終吧。



夢露居士


要說雍正王朝最大的功臣,那就非年羹堯莫屬了。他在平定了西北叛亂後,立下赫赫戰功,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將軍。他雖然忠於雍正,併為雍正取得皇位立下了不小的功勞。但他在後期由於不可一世、狂妄自大,最終導致雍正對他起了殺心。

其實,雍正一開始並不想殺年羹堯,即使他手握重兵,功勞頗高,但是雍正還是非常信任他的。更何況,雍正在剛繼位的時候,內外矛盾重重,雍正只能任用能打仗的年羹堯在西北地區為自己獲取政治資本,轉移朝廷上的矛盾,鞏固自己的統治。甚至可以說雍正當時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給了年羹堯。

可是年羹堯在西北打仗的時候獨斷專行,有時候也只能獨斷專行,損害了很多人的利益,在朝廷上樹敵無數。仗沒有打結束,雍正只能默許甚至支持年羹堯的行徑,沒人敢對天子抱怨,對年羹堯產生怨言。但在西北打仗勝利,年羹堯回京後看似表面風光無限,但他仍然我行我素的獨斷做法,直接導致雍正的反對者把怨氣都集中撒在了年羹堯身上。

雖然雍正也知道年羹堯替他背了大部分黑鍋,但經不住反對者集體上書,說年羹堯桀驁不馴、草菅人命、殺人如麻、貪汙腐敗,甚至還還居功自傲、私下勾結黨羽等,這些罪名雖有些誇張,但也基本屬實。所以雍正再怎麼念恩情也不得不辦他,於是只能不斷降級貶官,以安撫群臣,保他性命。但是年羹堯卻忘了他再怎麼有功勞,也終究是為人臣子,不知道低調妥協,卻疏忽了自己曾經手握重權,可以給皇權帶來極大的威脅,還一個勁的跟雍正叫板。最後雍正迫於朝廷中各方勢力的壓力和穩固皇權的考慮,不得不處死年羹堯。也就是所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年羹堯如果自己“不作死”的話,雍正也有可能是不會殺他的。


第一軍情


我們應該都特別的熟悉,乾隆以及雍正時期的那段歷史,比起乾隆來說,可能雍正的故事我們瞭解的要更加詳細一些。還記得,當時雍正作為康熙的兒子參加了九子奪嫡,最終他成為了勝者,也就是我們現在瞭解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之所以能夠稱帝,完全取決於他身邊有兩個大臣,一個是隆科多,而另外一個則是年羹堯。他們兩個都手握大權,並且輔佐雍正登基。

拋去隆科多不提,今天我們主要要講的就是年羹堯。可能很多人都認得年羹堯,年羹堯在雍正剛成為皇帝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封疆大史,後來他還在西北作戰,並且手握兵權,可以說是深獲隆恩。皇帝也特別的寵幸他,後來年羹堯又把自己的妹妹年世蘭嫁給了雍正,從那之後,年羹堯的地位又高了一點。

雍正也很看重年世蘭,並且把她封為了貴妃,後來雍正還一直在提升年羹堯的官,讓他成為了除了自己之外,在朝廷當中官位最高的一個人。所以,很多的朝中大臣都開始靠攏年羹堯,而年羹堯也在朝廷裡面拉攏重臣,希望能夠為自己所用,正因為如此,所以年羹堯才引起了雍正皇帝的不滿。

年羹堯經常把自己和皇上進行對比,有的時候也不怎麼尊敬皇上,態度也沒有以前那麼謙卑了,所以,雍正自然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對待年羹堯。雖然,從面上看不出來有什麼改變,但心裡已經想要滅掉年羹堯,只不過現如今還沒有自己的親信罷了。就在這個時候,年羹堯拉攏了很多大臣,形成了自己的小團體。

並且還幫一些人進朝為官,比如說後來的汪景祺。汪景祺多次都考過進士,但從來沒有考上過,身為一個舉人,但沒有辦法進朝為官,是他的憾事,所以他找到了年羹堯。年羹堯也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幕僚,並且開始幫助汪景祺。後來,年羹堯做事越來越沒有譜,汪景琦再怎麼勸他也沒有用,後來汪景祺還寫了一首詩,詩中大有看不起雍正但是褒獎年羹堯的話。

這話後來被雍正得知,那個時候雍正早就已經除了了年羹堯,所以也在打擊年羹堯的同黨。正好看到了汪景祺的那首西征隨筆,藉此為由殺了汪景祺,並且還把他的人頭掛在菜市場示眾,十年之後才摘了下來。現如今,這件事一直都被流傳著。


傲嬌的小農人


這個問題用電視劇《雍正王朝》為背景來看可能會清楚一些。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年羹堯是雍正在潛邸時的包衣奴才,但是年羹堯本人是進士出身,是康熙一直在提拔重用的精明能幹的文武全才,在康熙朝,年羹堯從一名參將一直升遷到陝甘總督這個封疆大吏的位置。

在雍正還是四阿哥胤禛的時候,年羹堯作為胤禛的心腹,為胤禛的奪嫡之爭立下過汗馬功勞,其最為關鍵和重要的作用,就是在九子奪嫡的最後關頭,成功的通過控制十四阿哥胤禵的二十萬大軍的糧草供應而控制住了十四阿哥胤禵帶兵進京用武力奪回皇位的可能。

最終,被普遍認為最有可能繼位的十四阿哥胤禵被侍衛領班圖理琛帶領的大內侍衛獨自一人“護送回京奔喪”,而年羹堯率領他的大軍一直監視著十四阿哥胤禵一路上的舉動,這一切十四阿哥心知肚明,他應該非常後悔聽了他親哥哥的話讓年羹堯出任陝甘總督來保障自己的糧草供應和後勤保障。

四阿哥胤禛登基做了雍正皇帝之後,年羹堯就得到了雍正的更大的重用,在青海的羅布藏丹增叛亂而清軍平叛不利的危機時刻,雍正可以說是力排眾議任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並給予了節制西北五省的軍政事務的大權,這看起來是雍正對年羹堯的極大的信任,但實質上,雍正此舉幾乎就是“孤注一擲”。

雍正對年羹堯的信任其實是有限的,年羹堯對雍正的忠誠度也是有限的,在九子奪嫡的過程中,八阿哥胤禩也是兩次想把年羹堯拉到自己的勢力範圍,而年羹堯的態度很曖昧,四阿哥胤禛為此對年羹堯嚴厲的訓斥和威脅,年羹堯才斷了“改換門庭”的念頭。

所以雍正對年羹堯一直是既“戒備控制”又“大膽使用”,這一方面說明,年羹堯的能力出眾,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剛剛登基不久的雍正確實是無人可用。

被寄予極大希望的年羹堯,最終沒有讓雍正失望,在雍正幾乎是竭盡全力的支持下,年羹堯平息了青海的叛亂,平定了西北的局勢,雍正是深深地鬆了一口氣。

雍正的這一口氣憋的實在是太久,而他所揹負的壓力也是實在太大,他幾乎快要被壓垮了。

雍正登基之後,就一直處於處處碰壁的境地,他的對手,廉親王允禩和他的八爺黨對雍正處處掣肘,按照雍正的說法就是“打橫炮,使邪勁”。

而雍正登基最開始的“三板斧”也是幾乎全都辦砸了:

清理地方藩庫的虧空,雍正用了隆科多推薦的諾敏當山西巡撫,結果諾敏給他導演了一場“欺騙朝廷”的鬧劇,雍正不得不下“罪己詔”才算過關,

開設恩科科考,雍正用了廉親王允禩推薦的上書房大臣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做恩科主考,結果鬧出一場“科考舞弊”,“試題洩露”的醜劇,雍正不得不殺了張廷璐和諾敏以平民憤。

三板斧也就寄希望於年羹堯的這一板斧了,所以年羹堯的“西北大捷”就是一場及時雨,也是一針興奮劑。雍正算是“滿血復活”。

可以想象雍正的狂喜之情,在這個特定的失控情緒下,雍正對年羹堯說了很多的“掏心窩子”的話和“過分肉麻”的話。這些“朕的恩人,大清的恩人”以及“朕亦心疼你”和“做一個君臣知遇的榜樣”的迷魂湯,灌的年羹堯迷迷糊糊的就真的把自己當成雍正的恩人和大清的恩人了。

其實雍正的期望,是想樹立一個榜樣,也想彰顯他這個皇帝對於功臣的禮遇和態度,同時希望年羹堯自己清醒理智,並且謙卑的擺正自己的位置,這樣的君臣關係才算完美。但事與願違。

年羹堯並沒有按照雍正的希望的那樣,清醒理智謙卑,而是已經得瑟的不像樣子了。當然,雍正的那些肉麻的話也是年羹堯得瑟的資本之一。

得瑟的年羹堯目空一切。就是廉親王顯然是“僭越”的“百官跪迎”的圈套,年羹堯的反應似乎是從雲中還沒落地。面對跪迎的百官和下馬相迎的諸位皇子,趾高氣昂的拍馬而過,毫無任何自謙之意。這個舉動激怒的就不僅僅是那些跪迎的百官,就連那些王工貴族們也是心中憤憤不平。

雍正其實是想極力的扭轉這個局面的,他不斷的給年羹堯臺階,但是這個年羹堯就是不給雍正面子,執意要成為“西北王”甚至是“一字並肩王”,他對雍正未能給他“封王”還是心懷不滿。

儘管年羹堯不斷的挑戰雍正的底線,包括當著雍正的面表演一場“只知軍令不知皇上”的卸甲“打臉戲”,以及面對雍正提出來的幾乎算是請求的三個要求全盤否決的“分權”態度,雍正總體上選擇的是“忍讓”,忍讓的目的並不是對年羹堯信任和欣賞,而是實在是不願意讓他的政敵和朝廷官員們看他和年羹堯之間反目成仇的笑話,坐實了“狡兔死,走狗烹”形象和口實。可惜的是年羹堯真的是“被豬油蒙了心”,絲毫不去體量雍正的苦心而一心想做他的“西北王”。

年羹堯的不可一世,飛揚跋扈,惹惱了一個集團,他惹惱的是“清流集團”,這個集團的代表就是左都御史孫嘉誠。

孫嘉誠是一個眼裡不揉沙子的一心只為江山社稷,只忠於雍正皇帝的“錚臣,正臣”,年羹堯的不可一世,隨意僭越以及貪腐奢靡讓以孫嘉誠為代表的清流和年羹堯“槓上了”。

中國文人當中的“清流”往往是認死理一根筋還不怕死,“文諫死”是他們的追求,一旦和年羹堯槓上,那就是“你死我活”。

而另外一個勢力,就是以廉親王允禩為首的八爺黨看到的是一個讓雍正微信掃地的機會。八爺黨希望年羹堯死是的確為了讓雍正和年羹堯這個“君臣相知的榜樣”出醜,重要的是讓雍正出醜。

這兩股勢力的目的高度一致,無論是在主觀上和客觀上都讓雍正下不來臺,而允禩為首的八爺黨是躲在“清流”的後面煽風點火,強化清流們對年羹堯的仇恨。

這個局面讓雍正十分為難,也是分惱火,一方面對清流們不依不饒感到惱火,也對如何處理年羹堯感到為難。

直到年羹堯殺了他派到西北大營輔助年羹堯推行新政的清流領袖孫嘉誠,雍正才算真正的對年羹堯徹底失望,他知道,他希望的那個“君臣相知的榜樣”已經無法追求,年羹堯已經進入“走火入魔”的狀態。

事情發展到這個程度,廉親王允禩的八爺黨在後面煽風點火的效果就更加厲害,清流們的意思就是“一人一口吐沫也要淹死他”,死槓變成了“死磕”。

到了這個時候,如果雍正還要硬保年羹堯,那可就是徹底得罪了“清流集團”,同時也會讓皇親貴族集團徹底失望,雍正已經沒有選擇,年羹堯是非死不可。

在這個問題上,直到最後一刻,雍正還是抱有幻想,他問張廷玉:難道年羹堯非死不可嗎?張廷玉的回答非常堅決:年羹堯犯下的不赦之罪太多,再保的話,皇上您必然是“人心盡失”。

和天下的清流們的人心向背相比,雍正必然會不得不放棄年羹堯,儘管這種放棄讓他的威信受損,但是年羹堯的“不配合”也讓他對年羹堯恨之入骨。

讓李衛去杭州傳旨賜死年羹堯並監刑,是雍正最後一次利用年羹堯,他用年羹堯的下場來警示他的另一個心腹李衛,讓他明白怎麼才能做到“君臣相知”的榜樣。

這個作用還是起到了,李衛和雍正之間還就真的就成了“君臣相知”的榜樣。

假如年羹堯真的能做到“清醒,理智,謙卑”的話,他也會是君臣相知的榜樣。他的下場肯定是自己找的,其實是他自己逼著他的主子痛下殺手。

但這一切,雍正本人也是有很大責任的。是他的嬌縱造成了年羹堯的極度膨脹,陷入不可一世而不能自拔。


步武堂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亙古不變的道理。但是可能藏,也可能烹。到年羹堯與雍正這個具體的例子上,還必須得全面分析下。


開始時雍正必須得用年羹堯,西北大捷後並不是西北就沒戰事了,從清初開始因洪承疇那句:不可使雲南一日無戰事,清初的統治者與地方鎮守者都為這句話操碎了心。年羹堯是儒將,是漢臣,他當然深知這句話的精髓。因此西北打勝後,也留足了楔子,如放走首兇羅布藏丹增,而且必須大量駐軍,每年仍要大量軍餉,自己可擁兵自重。由於雍正對先祖的經驗教訓認識很深,否則也不會強力推行新政,所以雍正當然不會讓三番的情況再出現,一定會徹底解決西北問題,至少會雪藏年羹堯的。可以說西北剛打完勝仗的初期,雍正仍需要年羹堯,從雍正重賞年羹堯,將年羹堯妹妹升為皇貴妃,又大量提拔年羹堯的人可見一斑。當然可能是政治上,軍事上的需要。但是隨著西北戰況的變化,出現了新問題,首先年羹堯借軍功己變成了西北王,和當年的吳三桂以及剛戰敗的羅布藏丹增一樣,很快就成為新的叛逆,若不及時處置後果不堪設想。其次西北己有可取代年羹堯的將領嶽仲麒,雖然軍事能力稍次,但完全可勝任,再次隨著戰事平穩,當前首要問題是推行新政,但年羹堯一系顯然是推行新政的阻力之一,必須解決,第四年羹堯之前就是雍正的奴才,拿自己人動手更順手,更易立威,年羹堯就是被田文鏡舉報而落馬(原著與電視劇不同,原著中寫是鄔思道給田文鏡寫的舉報材料)。有了上述理由後雍正果斷出手,先扣了年羹堯的親兵,然後直接將年羹堯降了十八級(原著和電視劇不同)。其實這時雍正仍不想一下殺年羹堯,畢竟前有主僕親情,中有不世軍功,後無謀反之實。雍正自己也不想,至少不想公開殺年羹堯,以免落個“枉殺功臣,兔死狗烹”的罵名。但是雍正要鞏固皇權,推行新政,鞏固皇權要立威,推行新政就必須反腐,年羹堯最大最顯眼的恰恰是腐敗了還高調,生怕別人不知,這或許也有自保一講。正是年羹堯的高調腐敗危及了雍正的皇權,阻擋了雍正推行新政,雍正果斷公開殺之,的確可以說是no do no die。



為什麼說年羹堯高調也是自保呢?因為年羹堯之前是雍正在潛邸時的奴才,深知雍正手段,若選擇歸隱,也難保不象高福兒,坎兒(周守誠)那樣被雍正暗殺。因此年羹堯高調也是自保的一種方式,他也是在賭,賭雍正為了名不會殺自己。


綜上所述,應了鄔思道那句“和天子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年羹堯在西北大捷後,未積極轉型(如象允祥,李衛,田文鏡,甚至鄔思道那樣),不但自己對雍正的可用價值喪失(共患難),相反還成了威脅皇權的隱患(共享樂),因此雍正一定會殺年羹堯,或明或暗,最終年羹堯的高調促使雍正選擇了明殺。


吆哥一一


年羹堯死於兩個字“過了”,他必須死的原因只有一個:結黨營私,尤其是他將屬下將士打造的鐵板一塊,只知帥命不知皇命,這才是他的取死之道。


手握重兵,領軍在外的大將,功高蓋主的重臣備受猜忌自古有之,基本上沒有例外。所以這些大將重臣除了出將入相、運籌帷幄、縱橫捭闔的天賦能力之外,必須掌握一門專業才能得善終結善果,那就是:自汙。

替秦國開疆拓土、攻城克地、大功於國的王翦,深諳自汙之道。每每臨陣都要向秦王嬴政索要大量田宅產業,不惜做的非常過分,以使嬴政放心將全國六十萬大軍交給他。他私下對二兒子王苗說:“秦王嬴政把六十萬大軍交給我,不這樣做,他能放心嗎?這個仗還能打嗎?我不是在為子孫謀田產,而是在替自己找活路。我請了一次,秦王不相信,再請兩次、三次呢?秦王嬴政就會相信的,把六十萬大軍交給我也就不會再有過多懷疑了。”果然,秦王對左右人說:“求田問舍,昔日以為王翦是真英雄,今日看來王翦也並非是真英雄啊!”最終王翦能夠安享晚年,壽終正寢。

漢高祖劉邦的肱股之臣蕭何,為了自汙,上演一出欺行霸市、侵佔田地、與百姓爭利的戲碼,最終還被劉邦下獄。但總算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沒有像韓信、陳豨似的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手握重兵的大將自汙是本分,是保命手段,必須得給皇帝以把柄,讓皇帝隨時隨地都有理由將自己拿下才行。所以,年羹堯所謂的死罪裡像是驕橫跋涉、貪汙腐敗、目中無人都不是過錯,甚至才皇帝眼裡這都是可愛的表現,但是,唯有一條是皇帝萬萬不能忍的。那就是在功高震主、手握重兵的情況下還結黨營私,任用私人打造小集團,這就徹底挑戰了皇權的底線,是皇帝萬萬不能忍的!宋朝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前朝的鰲拜操握權柄、結黨營私。這些都過去沒多遠,在雍正心裡清楚著呢。

所以年羹堯死就死在不知進退,逾越界限,實際上就是“過了”。

頭條小樹洞,心理小助手,半夜睡不著陪聊專家。歡迎關注,歡迎私信撩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