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學上,如果買東西都用移動支付,不要現金了,會發生貨幣貶值嗎?

嚴紅


理論上買東西都使用移動支付而不用現金有助於貨幣保值,而不是貶值。


消費時都使用移動支付了,社會上對於現金的需求大大降低,自然也就不需要印鈔了。印鈔廠一停工,社會上就不會再增加大量嶄新的鈔票。隨著經濟增長不斷創造新的財富,貨幣升值概率增加,購買力提高。


實際上,是否使用現金對於貨幣貶值影響甚微,因為新增貨幣不只是依靠印鈔一個途徑。


截至2019年1月末,社會流通中現金M0僅有8.75萬億元人民幣,但是廣義貨幣M2高達186.59萬億,現金只佔了4.69%的比例。在日常交易中,普通人使用現金的場景較多,而企業之間基本都是通過銀行轉賬。哪怕全部使用移動支付完成交易,也不會影響到貨幣總量,相應的也就不會導致貨幣貶值。


真正導致貨幣貶值的,是如下因素:


1、央行印鈔

印鈔廠是非常忙碌的,不僅僅要印刷新的鈔票替換已經破舊的鈔票,還會印刷大量鈔票通過銀行投放入市場。不僅僅印刷人民幣,還要印刷紀念幣,一款紀念幣的投放量有時候就能高達百億。



2、出口越多,貨幣越貶值

由於外匯管理方式的問題,企業出口收到的美元要到銀行兌換成人民幣,相應的,出口一美元的商品,就要“印刷”等值的人民幣。出口越多,新增的貨幣就越多,相應貶值就越多。


3、外商投資越多,貨幣就越貶值

跟出口差不多,外商帶來的是美元,國內投資會兌換成人民幣,但是外商離開時可以把人民幣換成美元,一開始“印刷”的人民幣可不會銷燬。


4、輸入性通脹帶來的貨幣貶值

作為世界第一能源消費大國,我們對能源和礦產資源的使用效率是相對較低的,經濟發展模式也決定了會以消耗天量資源為代價。當國內資源不夠用時,進口就成為唯一選擇。不管是國際油價上漲,還是國際礦石價格上漲,或者是大豆價格上漲,最終都會影響到國內企業生產成本,引發物價上漲,貨幣購買力降低,也就是貨幣貶值了。


5、匯率波動帶來的貨幣貶值

一國的貨幣是否穩定,關鍵看經濟增速及貨幣總量,當貨幣增速持續遠超經濟增速時,實際貨幣一直在快速貶值中。即使匯率相對穩定甚至升值,依然擋不住實際在貶值。如果不人為調整維護,匯率就會去尋求天然的平衡。當匯率貶值時,本國貨幣的國際購買力大大降低,同樣的商品需要付出更多,自然就是貨幣貶值了。


財智成功


今年,3.15晚會曝光了銀聯雲閃付的揮卡即付,可能造成的“隔空盜刷”,把移動支付再次推到風口浪尖,因此,再度引起了使用者對移動支付安全風險的擔憂。

而對於移動支付的另一個擔憂,我們姑且把它叫做無虞之憂。移動支付正在很多時候,很多場合都在代替了現金的使用,現金的使用少了,那麼現金會不會出現貶值的現象?

我們為什麼把這個擔憂叫做無虞之憂?

就是不必要擔憂。

按理說,現金的使用少了,現金應該升值才對呀,物以稀為貴嗎,怎麼會貶值呢?

現金只是貨幣的一種表現方式,貨幣的表現方式還包括的數字貨幣的形式。譬如我們存在銀行裡錢,就是一種數字的反應,只有在取款的時候才能轉化為現金的方式。

移動支付正是利用數字貨幣的形式通過第三方的形式完成支付的。

我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人民幣的發行總量由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市場的流通需求決定,而能夠影響人民幣貶值的因素是通貨膨脹率。目前,我國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長只有1.9%,保持了很低的水平,相比較其他新興經濟體的的通脹水平都是比較低的。因此,人民幣存在貶值,但是人民幣貶值的幅度屬於可控。

而移動支付顯然無法影響這一因素。它僅僅是一種與現金支付相同的支付手段,它不會影響到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總量,更不能成為導致貨幣貶值的因素。

而人民幣出現貶值的另一個原因,是匯率貶值。

最近美聯儲正在開議息會議,最遲在週末就會公佈。在2081年美聯儲加息四次,美元一年期存款利率2.5%,而我國繼續執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為1.5%,利率差出現倒掛,美元升值而人民幣開始貶值了。

這個應該不難理解,就像兩個銀行的利率一個高一個低,那麼,你肯定會選擇高利率的的銀行,因此,就會導致高利率銀行的貨幣成為了香餑餑,就會升值,低利率的則相反。

移動支付,顯然,它的功力還沒有強大到對一個國家銀行利率干預的地步,也沒有形成對匯率的影響力,所以,它的出現很明顯不會導致貨幣貶值。同樣,移動支付也只是和人民幣現金並行不悖一種支付手段。

雖然,移動支付在最近幾年由於其快捷便利的方式,得到了高速地擴張。

我國坐定頭三個移動支付交椅:支付寶,財付通,雲閃付,大家都知道這三位名花有主,他們以及排名靠後的移動支付的大家庭,都在分享移動支付以及移動支付衍生的利益鏈。

2018年商業銀行公辦理移動支付業務605.3億筆,金額達到277.4萬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了61.2%和36.7%。如果拿我國2018年進出口總額與之相比,2018年我國進出口總值只有4.62萬億美元,以人民幣計才30萬億元。同樣是數字貨幣支付的表現方式,卻是小巫見大巫了。以此可以看出,國內移動支付的盛行。

但是,在這個盛行的背後,即閃付,免密支付,面籤支付給用戶帶來的財產安全的警示。

很多人,可能在3.15曝光前,都沒注意過銀聯的雲閃付小額揮卡即付,支付寶小額和微信小額免密面籤支付吧。它可能正在對你和我的財產安全發出警告了。

當然,現在為時不晚,亡羊補牢及時關閉這些功能,使我們能夠更加安心地,享受移動支付帶來的快捷便利,使我們愉悅地生活,你說好嗎?


以上所述,純屬個人觀點,歡迎在評論裡發表不同見解,我們一起探討~


行走吧木頭


不用現金使用移動支付,只是支付方式的改變,貨幣流通量沒有改變,貨幣供求關係沒有發生改變,不會因為你使用移動支付,貨幣流通量就發生改變。

影響貨幣貶值有以下幾個因素:

(1)國際收支出現逆差

逆差會導致外匯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從而使得外匯匯率上漲,本幣匯率下跌。

(2)美元預期升值

美元預期升值導致外匯流向美國,造成人民幣貶值。

(3)基礎貨幣量投放量過剩

中國M2貨幣供應增長已持續多年在15%以上,與實體經濟的需求相比,貨幣供應量都相對偏高,形成了“流動性過剩”,導致人民幣貶值。


互金圈


貨幣是貶值還是升值,和支付方式幾乎沒有關係。你的購買力有多強,和你用現金支付還是用移動支付有關係嗎?貨幣是否會貶值,和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和商品供應是否匹配有關,和貨幣是存放在銀行還是存放在老百姓家中沒有半毛錢關係。


市場上的資金,主要是存在老百姓、政府和企業這三個主體的口袋中。只要他們手中有錢,是放在銀行還是放在家裡,不能形成強大的購買力。至於你的使用方式是現金,還是移動支付,並不會影響你的購買力。

比如你有100萬元,這100萬元你可以全部放在銀行,也可以放在家中。無論哪種方式對你購買商品的能力是沒有任何影響的。放在銀行你可以刷信用卡,也可以使用微信支付。放在家中的話,你購買商品的時候就是支付現金。


總的來說,只要貨幣供給的速度不明顯的超過市場中商品數量增加的速度,貨幣的幣值是相對穩定的。但是如果央行大量放水,把大量的貨幣推向了市場。這部分貨幣不管是放在銀行還是放在家裡,都是“洪水猛獸”,都會對市場的商品產生激烈的追逐。在這個激烈的追逐之下,商品的價格肯定就會上漲。
(過量的貨幣供給是洪水猛獸)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2003年出現“非典”的時候,市場上謠傳板藍根能夠預防非典。結果市場上大量的貨幣去追逐板藍根,導致板藍根的價格大幅度上升。

所以未來的市場中,不管是有沒有現金,對於貨幣的購買力幾乎不會有什麼影響。


財經知識局


先來說一下人們為什麼會有這種誤解:

如果都是手機支付,那麼人們手中的現金是不是就增多了,供給超過了需求,因此貨幣會發生貶值?

但是現實情況是,人們可以把錢存入銀行中,從而就會減少供給,根本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貨幣的購買力不因為是紙幣或者是電子貨幣而有所改變,貨幣的購買力來源於政府背後的資產和信任。

移動支付改變的是貨幣的形式,並不會直接改變貨幣的供給和需求,因此不會對貨幣的價值產生直接的影響。相反,電子支付會促進經濟的發展,還能夠提高人們的收入水平,從政角度來看,也許會促進通貨和貨幣貶值。

除此之外,貨幣的貶值與否與貨幣的支付方式沒有關係。


以股易金


貨幣貶值與否與支付方式並沒有關係。

通常,貨幣供給大於貨幣需求,將會導致貨幣貶值。

貨幣流通量(供給)沒有發生變化,貨幣供求關係也沒有變化,在其他因素(需求)不變的情況下,改變支付方式,不會導致貨幣貶值。

影響貨幣升值/貶值的主要因素

(1)貨幣政策(擴張、收縮)

(2)國際收支失衡(順差、逆差)

(3)實體經濟發展

(4)國內基礎貨幣投放量


西天蝸牛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明確告訴題主,買東西都用移動支付,不用現金,對貨幣流通量沒有作何影響,也不會發生貨幣貶值。

因為這本身只是一種支付方式的變化,是貨幣從現實的紙質貨幣向數字貨幣的轉化,它同樣代表一定的貨幣流通數量。就是說移動支付的1萬元代表實際流通的1萬元,所以並不會導致貨幣的貶值。

當然,買東西如果都用移動支付的話,可使實際流動需要的現金量減少,使人民幣銀行發行新貨幣和回籠舊貨幣的壓力大大減輕。



開偉觀察


雖不懂經濟學,但你這個問題是可以回答的,不談貨幣貶值的含義,只談移動支付,不管你是現金支付還是移動支付與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是沒有半毛錢關係的,你的移動支付的錢是哪來的,總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吧!還不是你存入銀行實實在在人民幣再轉入到支付平臺上的,只是花錢的形式變了,錢,不管你用什麼形式花,它依然存在!不多不少!不增不減!更不會引起貨幣貶值,只會刺激消費,激活經濟!


海天學科枝


一分錢都不差,路上也沒有掉錢的,拾金不昧也就用不上了


13777753851


理論上是會,因為貨幣沒有提取出銀行,銀行可放貸資金增加,加上貨幣乘數效應,會造成流通中貨幣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