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照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

“‘一帶一路’建設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兩年前,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提出將“一帶一路”建成文明之路,為當今世界開啟一片開闊的文明視野。今天,人們迎來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待文明互鑑的樂章更加響亮,讓人類文明的大花園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深耕而愈發繁茂。

追溯歷史腳步,可見人類文明發展蘊含的深邃哲理。2000多年前,中國開闢出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開啟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時代,留下彌足珍貴的人類文明共同記憶。古鏡今鑑,人們從“一帶一路”建設的偉大進程中獲得更多啟迪。“伴隨‘一帶一路’倡議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深入人心,跨越大洲的文明交往史將被再次激活。”如同法國學者所言,“一帶一路”正架設起新時代的“文明之路”,引領人類文明邁向更加絢爛多彩的未來。

“一帶一路”,孕育著百花齊放、兼收幷蓄的人文交流的生動局面。中國國家博物館內,以“殊方共享”為主題的外國文物展吸引觀眾無數,盡顯美美與共的多元文明畫卷;“去中國留學是我的第一選擇”,俄羅斯姑娘尤里耶夫娜的話,道出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年輕人的心聲;“朋友你看,老地方架起了新橋樑,親眼見證這奇蹟,心情多舒暢”,肯尼亞人民傳唱的《蒙內鐵路之歌》,是對中國朋友發自內心的感念;中國文物專家長年在柬埔寨保護、修復吳哥古蹟,讓精美絕倫的歷史建築瑰寶重現於世;多箇中亞國家聯合推出“絲路籤證”,為歡迎中國遊客敞開大門……民心相通、文化相知,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人民之間緊密的情感紐帶。

“一帶一路”,呈現著海納百川、包容互鑑的文明薈萃的絢麗圖景。當今世界,有些人依然頑固秉持陳舊迂腐的“文明優越論”,抱著征服型文明心態不放,而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積極倡導“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觀,呼籲傳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讓文明交流互鑑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樑、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世界公認,中國發揮了負責任大國作用,擔當起時代使命。“當古絲綢之路沿線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被炸燬,敘利亞古城巴爾米拉被破壞,亞歐多國被極端主義蹂躪的時候,我們認識到,塑造多元包容的世界是多麼重要。”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博科娃眼中,中國正在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發揮關鍵作用”。還有外國學者讚歎,增進文明的對話與理解,已成為“一帶一路”建設對世界和未來最重要的意義。

“一帶一路”,聯通著美美與共、和合共生的人類共同的美好明天。首屆高峰論壇以來,20大項旨在深化民心相通的成果加速落實,不斷夯實“一帶一路”建設的人文根基。設立“一帶一路”專項獎學金,實施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建立音樂教育聯盟、“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加強國際反腐合作、攜手開闢廉潔之路……“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的道理,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大進程中得到最好的論證,激發起愈加廣泛的共識。展望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以“共促民心相通,共話民生合作,共創美好生活”為主題的平行分論壇,又為來自150多個國家和90多個國際組織的貴賓搭建起交流互鑑的平臺,令人期待。

將“一帶一路”建成文明之路,這是智慧與心願的集成,更是抉擇與行動的指南。“一帶一路”的延伸,就是多樣文明和諧共興的縱橫延伸;“一帶一路”的前景,就是文明之光照耀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光明前景。

(本系列評論結束)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25日 11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