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縣崗李鄉黨建引領+新模式 激活群眾致富“一池春水”

映象網開封訊(記者 崔學慶 通訊員 陳龍江)“真沒想到,不出村每月也能掙到2000多元!”4月23日,尉氏縣崗李鄉袁莊村脫貧戶袁清根高興的說,據瞭解他原來一直跟著建築隊打零工,自從村裡建起食用菌合作社,便一直在這兒打工,在村裡食用菌合作社的幫助下,他2018年底脫了貧。

在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尉氏縣崗李鄉黨委政府盯緊目標不變,靶心不散、力量不減,圍繞“六業扶貧”,篤定創新“黨建引領+強社帶弱社+食用菌”新模式,把黨建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把黨建活力轉化為攻堅動力,強社帶弱社在產業鏈上抓黨建,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讓貧困戶富在產業鏈上,激活群眾致富“一池春水”。

實施“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的“三鏈”建設。把抓黨建與強產業、促脫貧深度融合,實現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互促共贏。目前,該鄉建設的12個食用菌產業扶貧點和其他帶貧企業均實現了支部與產業、貧困戶的利益鏈接和深度融合機制。特別是耕耘農業(國瑞合作社)在產業鏈上與獨樓馬村建起了聯合黨支部,截止目前,已建設食用菌產業扶貧點12個,標準化食用菌大棚190座,新型經營主體以土地入股、直接務工、資金入股等模式形成利益鏈接302戶,食用菌種植面積達到5萬平方米,帶動176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穩定增收。

貧困戶抱團發展實現穩定持續增收。在村支部帶領和村致富帶頭人的引導下,以貧困戶“抱團取暖,組團發展”模式成立合作社,組建“弱社”,通過產業項目資金、小額貸款和個人出資等資金注入合作社,貧困戶入社入股,成為股東,每年獲得不低於10%的分紅或者參與經營並獲得分紅。目前,全鄉已有12個村的176戶貧困戶抱團成立了食用菌種植合作社,實現了新常態下貧困群眾持續穩定致富“新動能”。

據悉,獨樓馬村9戶貧困戶以土地作為股權進行入股分紅的模式,畝年收入不低於2200元;採取自包大棚模式,貧困戶與合作社簽訂承包協議,按照技術要求進行生產,合作社負責回購,目前已與12戶貧困戶簽訂協議,月收益在3000元以上;採取直接就業模式,對有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企業組織到食用菌基地從事菌棒製作、菌棒入棚、除草、澆水等簡單勞動,實現貧困戶直接就業30戶,戶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採取菌棒託管模式,對於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使用產業扶持資金購買菌棒,由合作社代種代養,利潤進行五五分成,戶年均收入2000元左右,已託管貧困戶18戶。

-23216709 136 0378 9370,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映象網“大象幫辦”電話:180 0371 96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