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A股為何漲不動了:資金?政策?還是預期?

文 | 郭強

(郭強博士,供職於國內某大型商業銀行)

近期的A股運行是這樣的:3月4日,滬指突破3000點,隨後的20個交易日,滬指在3000-3100的區間震盪調整;4日1日,滬指有效突破3100點,截至4月25日,滬指在3150-3290的區間波動。2019年以來,1-2月,滬指累計漲幅超20%,而3-4月累計漲幅僅6%,且指數又在朝著頭部的形態結構發展。從指數波動的節奏看,最直觀的感受是:A股漲不動了。

那麼A股在這段時間到底經歷了什麼?滯漲到底是資金獲利了結的表現?還是北上資金流出帶的節奏?或者監管層面的主動調控?或是市場情緒的逆轉?

一個現象的產生,總是伴隨著量變的不斷積累,以及偶發因素的突然觸發,A股也不例外。從年初的快速上漲,到突破關鍵點位後震盪盤整,節奏的轉變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是資金流入節奏放緩。A股在今年年初上漲的同時,北上資金是持續大舉跑步入場的,那段時間,很多研究報告都戲稱A股主要是外資帶的節奏。但最近這段時間,A股的震盪盤整,同樣伴隨著北上資金的連續流出,4月份(截至4月24日)北向資金的淨流出規模達到了192億。且外資一般偏好消費類股票,在滬指中的權重相對較大,大幅資金流出對滬指具有較為明顯的打壓效果。

二是市場認可的炒作題材匱乏。大家可能注意到,筆者用的是市場認可的炒作題材,而非炒作題材。隨著牛市賺錢效應的擴散,場外資金大量入場,熊市題材炒作的廣度和深度被增量資金不斷挖掘,炒作的題材板塊效應不斷強化資金的炒作方向,導致資金持續湧入已積聚人氣的板塊,而新的題材則較難吸引資金關注,一旦炒作退潮,大批題材股的巨幅下跌會嚴重挫傷市場情緒,這也是阻止股指上漲的重要因素。

實際上,題材的炒作均是政策或產業消息刺激的結果,而儘管新能源、工業大麻、知識產權等等均是被政策持續加持刺激的,但概念的反覆炒作會造成資金的審美疲勞,若沒有新的得到大資金認可的題材出現,市場就會出現前期熱點股脈衝炒作的現象,股市上漲的節奏就會難以持續。

三是市場風險偏好的不斷提升給決策層帶來了政策壓力。隨著股市的上漲,今年的房地產市場也出現了明顯回暖的跡象,多個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均出現量價齊升的勢頭,加之一季度中國的宏觀經濟、金融數據均超出市場預期,導致市場整體風險偏好不斷提高,不僅造成無風險利率的上行,也增加了局部市場的風險積累。中央的政策一直是明確的,經濟穩定增長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但增長的前提必須是防範系統性風險。這也解釋了為何央行近期已經兩次出面闢謠降準的消息。

儘管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還需進一步解決,但股票、房地產等風險資產的上漲,顯然已經引起了決策層的關注,尤其是股票市場最容易調動市場的情緒,若持續給予市場降準預期,風險資產價格可能會過快增長,同時,國債利率可能上行將導致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再度上升。也就是說,現在央行的政策已經不能在單純的考慮經濟和利率的走勢,還需斟酌股票和房地產市場的表現對整體風險的影響。

四是市場自身的調整需求。在東方通信的十倍週期結束後,市場又根據政策消息挖掘了工業大麻、柔性屏、一帶一路和氫能源等概念,儘管沒有再出十倍的妖股,但題材板塊內的翻番個股比比皆是,情緒的高潮總是對應著情緒的退潮,人氣個股在後期已經很難再帶動板塊整體走強,一些人氣個股現在走的只是純籌碼博弈,短期賺錢效應已逐步衰退,在高位股的資金情緒本身就比較脆弱,稍有風吹草動就容易砸出籌碼,造成股價的大幅波動,高位股的普遍大幅波動會加強資金的頭部預期,引發市場調整。

那麼A股接下來會怎麼走?從4月25日的收盤形態看,滬指已經暫時形成了明顯的M頭部形態,但在3100點附近還會有較強的技術支撐,畢竟資金的中期牛市預期還未被破壞,除非有超預期的利空出現,直接將市場預期扭轉。

筆者仍對今年的A股抱有相對樂觀的態度。年初的看法是A股今年走牛,但波動幅度會加大,財經自媒體的消息轟炸會加快A股的波動節奏。3月和4月的盤整,實際上為中期的走牛提供了更好的支撐平臺,也提供了籌碼結構改善的時間窗口。從與市場各類投資者的溝通來看,投資者對監管層“敬畏市場”的態度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疊加股指期貨政策鬆綁,機構的倉位會進一步推進,遊資的活躍也會給市場提供充足的流動性,這些因素都有利於A股本輪牛市持續的長度和高度。

今年股市最大的風險現在看來可能在外圍,歐洲和日本的經濟數據已經持續弱於預期,美元衰退性的走高已顯示出全球資金的避險情緒在升溫,多個國家出現了動亂和恐怖襲擊,這些因素都可能在某個特定環境下對A股造成負面的影響。從近期的國際國內局勢看,美國對伊朗豁免的解除或對國際油價造成較大的波動,這可能成為下一個市場持續關注的熱點。

(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責編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