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打罵孩子,孩子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心理缺陷?

度有麋鹿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社會熱點,許多家庭仍然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犯錯了,父母往往會通過打罵的方式約束孩子,其實,這種做法非常不健康,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甚至產生心理缺陷。下面,我們從心理學角度進行討論。

缺乏安全感、產生自卑感

強勢的父母教育出的大多是弱勢的兒女,這句話非常正確。那些經常捱罵、捱打的孩子內心是極度自卑的,父母的教育在他們眼中可能只是具有攻擊性、破壞性、侮辱性的行為。

家庭,本應該是讓孩子感受到溫暖的地方,而父母的強勢則很容易破壞他們的這種舒適的感受,並且還會影響孩子早期性格的塑造,孩子長大後也會是不自信的。

而且,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往往也會很沒有安全感,他們時時刻刻都被恐懼情緒籠罩,行事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又被毒打一頓,一直在擔驚受怕中過日子。

慢慢的,孩子會出現負面情緒堆積。心理學家指出,這種負面情緒往往在青春期會到達瓶頸,青春期是人們走向成熟的開端,他們渴望獨立,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如果在小時候極度缺乏安全感和自信,青春期會極度叛逆。

因為缺少情感交流,更多的是直接的暴力行為,遇到自己難以處理的問題,也會抗拒和父母交流,甚至會在不成熟的年紀裡做出不成熟的事,甚至是無可挽回的錯誤。

我們常常看到很多熊孩子會做出一些具有破壞性的事情,其實是因為他們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長的態度往往是“他就是個孩子,你跟孩子較什麼勁”。

這樣的家長往往是陷入了思維誤區,他們低估了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速度,如果孩子的確做了違反道德、法律的事,打罵並非不可取了。

不過,一定要掌握分寸,適度的打罵會讓孩子在長大後仍然清晰記得當初是為什麼挨的打。我們常說,孩子是樹,不批不打,不成才,孩子在犯下錯誤之後,家長們不能把所有的問題統一執行一個標準,要看錯誤的性質,孩子是頑皮的,天性是愛玩的,不能把所有的問題都放大,應該為他樹立良好的道德規範。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要建立在尊重之上,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並不是誰的附屬品,教育過程更多的是情感和言行的交流過程,而不是一味的拳打腳踢,侮辱謾罵。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第一心理


作為一名八零後,我可以拍著胸脯說,我們這一代人起碼有99%的人是捱過打的,不同的就是捱打頻率的高低。


我從小到大被爸爸打過一次,原因是媽媽切肉的時候我一直鬧騰,結果媽媽手被刀割傷了,然後就被老爸狠狠的揍了一頓。


至於媽媽的打,好像記不清有多少次了,因為太調皮了,比如說抓家裡小雞玩,給小雞洗澡,結果小雞被淹死;打碎飯碗等等,每次被打,媽媽總是雷聲大雨點小,象徵性的懲戒一下。


不過每次被打自己心裡也很清楚,因為我惹禍了,所以即使老被打,也沒有什麼心理陰影之類的問題,就這樣健健康康的長大了。


所以我覺得,不是說所有的打罵會給孩子造成心裡陰影,關鍵是打和罵的性質是怎麼樣的

,是在何種情況下發生的,所以我們不能片面的說為了孩子的心裡健康,一定不能打孩子。


我家的鄰居,一個三口之家,爸爸媽媽和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小朋友胖乎乎的挺可愛的。


我覺得這樣一個家庭,一家人在一起,不管怎麼樣都應該是幸福的,但事實上這個家庭,十天時間裡面有一半時間是在媽媽的吼罵聲中度過的,而捱罵的對象不是小男孩,就是小男孩的爸爸。



記得有一天上班,我剛走出家門,正好小男孩出門了,他飽含愛意的說了一聲“媽媽,再見!”


我進了電梯,就在電梯裡等他,結果他媽媽發現孩子水杯沒有拿。


我覺得換做任何一個正常的人來說,此刻是不是立馬開門說“兒子(或者寶寶),杯子忘了拿了!”


但是,你們可能想象不到,這個媽媽怎麼說的,她當時是用吼的,沒錯就是吼出來:“你個混賬東西,讓你記得拿,記得拿,說了多少次了,你下次再給我忘記,我打死你!**(實在說不口的髒話),一天盡惹老孃生氣。”


然後開門把杯子給了小男孩,小男孩看了電梯裡的我一眼,然後就從樓梯走了。



現在想起來也後悔,我應該先下,最起碼讓孩子不會那麼難堪。


他出門上學的那一刻應該是很開心的,他懷著一顆陽光快樂的心情去上學,可是就因為媽媽的幾句話,他一整天的心情估計都要因為這個小意外而難過了。


還有一次,是一個週末,我一個人待在家裡沒有事情做,就看起了電視。


因為家裡隔音效果不是特別好,所以我聽見電梯聲,然後聽見鄰居開門聲音,開了半天沒有打開,結果是小男孩不小心反鎖了。


然後我就聽見各種各樣汙穢不堪的語言攻擊,這些語言攻擊的對象就是小男孩。


最後折騰好半天終於開開了,女人也進門了,沒過一會我就聽見臥室關門的聲音,緊接著就是小男孩的慘叫聲,我不停的聽見孩子告饒的聲音“媽媽我錯了,媽媽別打了,我錯了媽媽”,可是這樣的狀況持續了大概五六分鐘,我聽的難受很想出去敲門阻止,但因為自己太過懦弱,我怕自己會被打罵回來。



在這樣一個環境長大的孩子,內心肯定是自卑和不自信的,同時他的安全感也是很低的,因為孩子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可是這樣的父母,如何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如果這個母親,在孩子同學和朋友面前,也這樣辱罵過孩子,還會導致孩子膽小孤僻不和群。


在暴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自己也會變得比較有暴力傾向。


長期以往,孩子身心已經形成一種創傷,以後也很難再恢復。


幸生


實話說我小時候沒捱過打,現在我也沒打過我的孩子,我是一個很有耐心的人,脾氣也沒那麼急,孩子也是這樣子的。

我孩子小時候有個好朋友,她媽媽每天動不動就打她,這孩子也特別淘氣,常幹一些讓人防不勝防的事兒,然後就是一頓暴打,漸漸地我發現這個孩子會學著她媽媽的樣子打小朋友,掐人,踢人,玩兒沙子用沙子揚到別人臉上,然後自己開心的笑,我們實在惹不起她,都不跟她玩兒,跟她在一起太操心,不是把我家孩子手掐紅了,就是挨她打了,然後這個孩子的媽媽當著我們的面再狠狠的打她一頓,為了讓這小魔王能少挨點打,我們還是都遠離了她,現在長大了,依然常常捱打,家長的手太習慣了,這孩子也被打疲了。


木木林林


我很慶幸,我出生在一個有愛的家庭,父母會充分尊重我們孩子的意願,在我記憶裡,父母親從來沒有對我動粗過,包括捱罵似乎都沒有。在此,我特別感謝我的父母親給我塑造有愛而溫馨的小家,讓我從小生活在一個特別溫暖特別有安全感的環境裡。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影響。我想說,是的。原生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是一輩子也能以逃離的。就像最近特別火的一部劇《都挺好》,女主蘇明玉從小生活在被母親親哥打壓的環境裡,內心渴望家庭溫暖奢望親人的關心及愛,但是卻從來沒有擁有過,以至於後來,需要克服自己多大的心理難關,才卸下心理防備,鼓起勇氣才讓自己重新感受家庭的溫暖。

原生家庭,是我們形成原始性格的場所,也是我們第一個接受教育的地方。處在原始性格形成期的人,是這個人的心理狀況打基礎的時候。它能決定一個人以怎樣的性格和心態走出去,接受之後的校園教育和社會教育。

一個長期生活在被父母打壓、打罵家裡裡的孩子,內心是極度缺乏安全感、自卑感的。我記得我一個發小,從小一起長大,可不幸的是,他的家庭是一個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武力”家庭,考試成績不好要捱打、週末起床晚了要捱打、照顧弟弟不周要捱打、甚至有時候吃飯時也沒有任何緣由的被父母用筷子抽打手背……他的生活環境裡,不管家裡家外好像他的存在就是父母的發洩“桶”,從小打到大。以至於後來,我發小跟我說這麼一句話,我上輩子肯定是造了十惡不赦的罪,這輩子才會降臨在這樣的家庭裡,我這一生都不配得到愛,因為我就是個罪人,我這輩子就是用來給父母贖罪的!結果可想而知,我發小由於長期被父母打壓辱罵,內心極度敏感脆弱,不敢靠近人群,不敢表達自己內心想法,活的十分小心翼翼,生怕自己是“罪人”讓周遭的人不愉快,高中畢業後,就一直待在家裡,不敢出去工作不敢出去交友,性格特別敏感多疑,一直到現在,依然把自己圍在自己建造的“安全感裡”始終跟這個社會保持著一米距離,始終無法跟自己內心和解,而他的父母,依然維持著一慣作風,對這個“不成材”的孩子用辱罵用武力去詮釋他們的“恨鐵不成剛”……

在此,真的希望每個父母,都能用愛來感化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指責更動粗;希望每個出生在“不幸”的原生家庭裡的孩子,都能勇敢的跟自己的內心和解,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


歐優育兒課堂


傳統的教育中常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之所以許多情況下,家長通過打罵孩子的形式教育,這是因為在教育孩子當中,這個方式可以短期見到成果。例如你的孩子不想吃飯大鬧,這時候家長一頓打罵,孩子會很快乖乖的去吃飯。這是從短期的效果看,從長期的效果看,這是一個錯誤的教育行為。

打罵孩子會帶來四個錯誤的後果:報復、憤恨、反叛、退縮

當你在打罵孩子的時候,孩子不會意識到當時自己的想法,但是未來的行為就會建立在這些潛意識之上,經常被打罵的孩子身心都會造成創傷,形成錯誤的行為。

形成嚴重的自卑心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獲得價值感和滿足感,而這個需求給予的對象就是父母,當父母經常的打罵孩子,在看到別人的父母對待孩子的溫柔,瞬間就會放大內心的自卑感。他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好,自己表現的不好,父母才不會愛自己,長期的處在這種壓抑和否定的環境下,孩子自身存在的價值感會一點點消失,讓他們形成錯誤的自我評判,以及強烈的自卑心理。

形成人格障礙

心理學家認為人格是在4-6歲之間形成的,若這期間父母做出錯誤的教育,很容易讓孩子形成錯誤的價值觀,並帶著錯誤的人生目標發展。父母經常打罵孩子,孩子在潛意識裡會認為自己是壞孩子,不配得到父母的愛。因此會想方設法的去討好,做父母認為對的事情,而壓抑了真實的自我。長期下去會形成討好型人格障礙。

形成冷漠、無情、愛無能

當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從防禦的角度看,他們會封閉自己的內心,變得冷漠。帶著這種封閉的狀態成長,以後在遇到其它情感接觸的時候,都會將感情阻擋在外,想要愛卻不會愛,形成了愛無能的狀態。


心理學充電時間


經常打罵孩子孩子會產生心理陰影,嚴重者會產生心理扭曲。



經常打罵孩子,會對孩子造成生理上的傷害。比如家長打孩子時有時候會失去理智,控制不住自己,越打越生氣,越氣越想打,很多的家庭悲劇就是這麼造成的,大人力氣都是比較大的,等生氣了的那一陣,逮著孩子,不管哪裡都想打,就容易讓孩子的身體受到傷害。

經常打罵孩子,在孩子心理上會造成嚴重的傷害。首先孩子的神經系統比較脆弱,那麼家長經常打罵孩子,就會使他的精神高度緊張產生恐懼,嚴重的甚至會引發心理障礙。

有的孩子在精神上受到了刺激之後,就會感覺到渾身不舒服,就像突然受到驚嚇一樣會發高燒,會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情況。



還有一種情況,家長在打孩子的時候,不光是打孩子,更用語言來辱罵孩子,孩子不光要承受身體上受到傷害,還要在心靈上受到傷害。會特別恐懼自己的父母為什麼這麼打自己?是不是不愛自己了?自己是不是不是他們親生的?會產生一連串的疑問,所以經常打罵孩子會影響親子之間的感情。

前段時間一個朋友的孩子因為考試沒有考好,回家被他的爸爸暴打了一頓。孩子當時因為恐懼,哭了整整一個晚上,晚上睡覺都是在驚嚇中度過的,一陣驚醒。



孩子媽媽就說孩子被他爸爸打怕了,導致很長的一段時間孩子不願意和爸爸說話,孩子的爸爸就認為孩子只要學習不好或者犯了錯,該打就得打,該教育就得教育,不能慣著孩子,那麼,他得到的是什麼呢?得到的是孩子不再和自己親近,甚至不願意看到自己。

這還是比較好的情況,有的孩子在遭受父母毒打之後會離家出走,或者說產生輕生的念頭,還有的會產生報復社會的念頭,這都是比較嚴重後果!

孩子不僅是祖國的希望,還是爸爸媽媽的希望。所以不要再因為孩子考試不好,孩子說謊,孩子不聽話,在打罵孩子了。



在教育的路上要學會放慢自己的腳步來等待孩子,孩子畢竟還小,他再努力奔跑也跟不上父母的腳步,作為父母一定要學會,等待孩子,包容孩子,不能讓打罵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


最美幼兒教師


經常打罵小孩而小孩都不敢和任何人說,第一要不就是害怕被責備或是沒有人會相信。第二就是打他的是他愛的人或是他害怕的人。如長時間被打的話可以說這已經是屬於虐待兒童了,那麼長期下來對小孩有什麼影響呢?

第一、會變的不愛說話獨自承擔一切時間長了小孩的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傷害。

第二、可能會得憂鬱症或是有輕微的自殺現象還有嚴重的暴力傾向。

第三、隨著年齡不斷的成長,會走上歪路。如吸毒 打人等

第四、成年後可能會對婚姻產生恐懼,有可能還會形成家暴一系例等等。


萌姐育兒


在當今社會,打罵仍然是許多家長管教孩子的主要法寶,一是源於“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訓,二是源於家長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其實打罵教育危害多多,具體有哪些呢?

一、經常打罵孩子,必然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脆弱,因為怕打,所以對父母唯命是從,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懦弱、自卑,凡事都缺乏自信。所謂“強勢媽媽帶出弱勢兒女”就是這個道理。

二、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容易形成暴躁的脾氣,遇事缺乏耐心,與同齡人交往時具有攻擊性,因為父母給他做了暴力美學的榜樣。

三、經常被打罵的孩子,還會慢慢形成撒謊的習慣。犯了錯誤之後,孩子為了避免回家捱打,就會說出一些欺騙父母的話,久而久之,做人就慢慢失去了誠信。

以下兩種情況的孩子更加不適合打罵教育。

一是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遭遇挫折,本來是想從父母那裡得到安慰,結果卻換來不分青紅皂白的打罵,孩子心靈受到嚴重傷害,一旦超出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許會做出偏激的事情。

有一次,我家熊孩子被老師打電話到家中告狀,說他拔了同學的氣門芯,回來後批評幾句還犟嘴,被他媽媽一頓好打,但這回捱打和往常不一樣,活潑開朗的他之後連續好幾天悶悶不樂,後來我們去了學校才弄清氣門芯不是他乾的。原來如此,大人都受不了委屈,何況孩子呢?然後,我們賠禮道歉,他才重開了笑臉。

二是有些孩子在性格上原本就非常內向,父母在教育時最好不要隨隨便便打罵他們,因為他們的內心比較敏感,如果經常被打罵,會造成他們不願意向周圍的同學或家長吐露心聲,久而久之,心理也就變得非常壓抑。

打罵教育我們也要因人而異吧。像小時候的我膽大臉皮厚且最淘氣,就比較適合我父母的打罵教育。每每我犯了錯,父親就會拿出竹條抽打我,媽媽還在旁邊說打得好,打得重時,她會在背後偷偷地抹眼淚。記憶中有次媽媽用荊條打我,裸露的肚皮上留下了一個個小荊刺,到了晚上,媽又在燈光下給我用針一個一個地挑。

現在已為人父,又為人師的我回想過去,真的很感謝父母的打罵教育,讓我很小就明白了犯錯需要付出代價的道理。


總之,君子動口不動手,對待孩子的教育,我們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煩躁,我們不僅是他們成長的引路人,也是倍伴他們成長的知心朋友!

----------------------------------

本人為頭條新手,已經從事中學一線英語教學20多年,擅長零基礎教學和培優,如果你喜歡這篇回答,就隨手關注我吧,你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認可,我必將加倍努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017


在成長中曾經被家長打罵過的孩子,不一定會留下心理缺陷,但是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心理指定會用很多的不痛快情緒積壓,指定會產生一種牴觸心理,這種牴觸心理可能會化成行動,也可能不會化成明顯的反抗,但是一定會影響到孩子個性的發展。

經常打罵孩子的家長,基本多是控制慾比較強的人,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事,而是因為孩子沒有順著自己的心意、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這種控制慾比較強的人,潛意識了站在了自己完全對的角度,高高在上(有時候表現出來的是照顧、或者一種責任,這是一種給人很大壓力的照顧,完全沒有考慮唄照顧者需不需要這個照顧?)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可能總是順著家長的心意去做事說話,一旦他的言行讓家長感覺到了挑戰或者不聽話,控制慾家長就會生氣甚至大發雷霆之怒,憤怒之下,打罵就成了發洩情緒的方式,這也是家長非常自我的一種表達。

人是很複雜的動物,人的情緒也很複雜。人的表情、動作、神情、語氣等會一起表達自己的心意,而聽者會通過視覺、聽覺、感覺等把表達者所有的表達統統接受,在通過自己的內在加工加以取捨,一般好的令人愉悅的傳遞也會讓聽者愉悅,激發出更加積極正向的反應,而不好的讓人不爽的傳遞也會讓聽者壓抑,產生負面的反向的反應,如果聽者個性急躁就容易當時反擊,如果是性格緩慢、細膩、心思重的孩子,就會自己在心中積壓,很可能產生的一種反應是:任憑你說什麼,我就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因為不說出來,別人就無從知道他的心思,等於他把自己封閉了起來,情緒如果不及時疏導就會發酵的,發酵到一定程度,孩子會對家長逐漸地疏遠、也可能會產生怨恨,這可能就是一生難以解開的結。

性格細膩的孩子,另一個特點就是發生的事情容易在心中留下記憶,如果父母不反省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方式方法,上一次打罵在孩子心中造成的影響還沒有消除,又一次打罵,自然這種情緒就會越來越多,逐漸地難以消除,孩子對家長、對家庭自然會逐漸地疏遠,《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經常打罵孩子,是家長的失敗,一種愚蠢的行為。孩子會通過一次次打罵來強化自己的感覺和認知,逐步地在心中建立起自己的認知觀念,認知觀念是一個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然會影響到其以後的為人處世。嚴重著會形成孩子多方面心理疾病。

(圖片均來自網絡)


快樂庭院


以前人們總是誤認為孩子沒有什麼思想、心理,當孩子做出事情時,認為打罵就能教育好孩子。其實,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父母不恰當的言語甚至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傷害。那麼,父母對孩子的打罵會給孩子帶來什麼了?會塑造出怎麼的孩子了?

有的父母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了事就會用打罵方式來“教育”他們。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於一時的衝動,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但有時卻造成不可彌補的嚴重後果。

  1.性格懦弱、自卑

  如果家長經常打罵孩子,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從心底產生自卑感,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導致性格懦弱和自卑。父母的暴力(肢體或語言暴力)甚至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恐懼感。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往往會唯命是從,精神壓抑,自卑感強。


  2.內心壓抑、不安

  父母對孩子的不理解和粗暴的教育方法,會無形中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使孩子整天處於提心吊膽之中,忐忑不安,精神焦躁、恐懼不安。但是,由於自己最親近的父母也不允許他表達他內心的軟弱、擔心,所以,孩子會不願與人交往,從而導致孤僻、沉默、壓抑。


3. 學會撒謊或其他的怪癖行為

有的父母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了事就會用打罵方式來“教育”他們,孩子為了避免捱罵和皮肉之苦,就開始撒謊。若被父母發現,有可能罵的更狠、打得更重,那麼下一次孩子就更不敢說實話。如此造成的惡性循環導致孩子將說謊作為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

有的家長在不分青紅皂白地打罵孩子之後,還要孩子自己承認錯誤,以此表明自己教訓的有理。這樣做,只能加劇孩子心中的怒氣和叛逆。孩子心理明明不願意,卻被強打著認錯、服軟,內心很憤怒、委屈,就會採用其他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內心,比如,虐待小動物、控制不住的說髒話等。


  4.脾氣暴躁

實際上,父母經常打罵孩子是給他們起了一個壞的榜樣作用。孩子的模仿性極強,父母經常打罵孩子,他們就會在外面欺負打罵其他的孩子,特別是比他們小的孩子。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和滿足感常會導致孩子的喜怒無常,從而引發心理上的某些疾病。有些孩子在小的時候面對父母否認打罵選擇默默承受,但到了青春期會變得非常叛逆,甚至會和父母對打對罵。長大結婚後也容易把這種模式帶到自己的婚姻中,在妻子和孩子面前脾氣暴躁。

所以,作為新時代的父母,要以科學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不僅關注孩子身體的健康,也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心靈健康。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