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打骂孩子,孩子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心理缺陷?

度有麋鹿


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许多家庭仍然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犯错了,父母往往会通过打骂的方式约束孩子,其实,这种做法非常不健康,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产生心理缺陷。下面,我们从心理学角度进行讨论。

缺乏安全感、产生自卑感

强势的父母教育出的大多是弱势的儿女,这句话非常正确。那些经常挨骂、挨打的孩子内心是极度自卑的,父母的教育在他们眼中可能只是具有攻击性、破坏性、侮辱性的行为。

家庭,本应该是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的地方,而父母的强势则很容易破坏他们的这种舒适的感受,并且还会影响孩子早期性格的塑造,孩子长大后也会是不自信的。

而且,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也会很没有安全感,他们时时刻刻都被恐惧情绪笼罩,行事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又被毒打一顿,一直在担惊受怕中过日子。

慢慢的,孩子会出现负面情绪堆积。心理学家指出,这种负面情绪往往在青春期会到达瓶颈,青春期是人们走向成熟的开端,他们渴望独立,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如果在小时候极度缺乏安全感和自信,青春期会极度叛逆。

因为缺少情感交流,更多的是直接的暴力行为,遇到自己难以处理的问题,也会抗拒和父母交流,甚至会在不成熟的年纪里做出不成熟的事,甚至是无可挽回的错误。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熊孩子会做出一些具有破坏性的事情,其实是因为他们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的态度往往是“他就是个孩子,你跟孩子较什么劲”。

这样的家长往往是陷入了思维误区,他们低估了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速度,如果孩子的确做了违反道德、法律的事,打骂并非不可取了。

不过,一定要掌握分寸,适度的打骂会让孩子在长大后仍然清晰记得当初是为什么挨的打。我们常说,孩子是树,不批不打,不成才,孩子在犯下错误之后,家长们不能把所有的问题统一执行一个标准,要看错误的性质,孩子是顽皮的,天性是爱玩的,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放大,应该为他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要建立在尊重之上,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并不是谁的附属品,教育过程更多的是情感和言行的交流过程,而不是一味的拳打脚踢,侮辱谩骂。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第一心理


作为一名八零后,我可以拍着胸脯说,我们这一代人起码有99%的人是挨过打的,不同的就是挨打频率的高低。


我从小到大被爸爸打过一次,原因是妈妈切肉的时候我一直闹腾,结果妈妈手被刀割伤了,然后就被老爸狠狠的揍了一顿。


至于妈妈的打,好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因为太调皮了,比如说抓家里小鸡玩,给小鸡洗澡,结果小鸡被淹死;打碎饭碗等等,每次被打,妈妈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象征性的惩戒一下。


不过每次被打自己心里也很清楚,因为我惹祸了,所以即使老被打,也没有什么心理阴影之类的问题,就这样健健康康的长大了。


所以我觉得,不是说所有的打骂会给孩子造成心里阴影,关键是打和骂的性质是怎么样的

,是在何种情况下发生的,所以我们不能片面的说为了孩子的心里健康,一定不能打孩子。


我家的邻居,一个三口之家,爸爸妈妈和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小朋友胖乎乎的挺可爱的。


我觉得这样一个家庭,一家人在一起,不管怎么样都应该是幸福的,但事实上这个家庭,十天时间里面有一半时间是在妈妈的吼骂声中度过的,而挨骂的对象不是小男孩,就是小男孩的爸爸。



记得有一天上班,我刚走出家门,正好小男孩出门了,他饱含爱意的说了一声“妈妈,再见!”


我进了电梯,就在电梯里等他,结果他妈妈发现孩子水杯没有拿。


我觉得换做任何一个正常的人来说,此刻是不是立马开门说“儿子(或者宝宝),杯子忘了拿了!”


但是,你们可能想象不到,这个妈妈怎么说的,她当时是用吼的,没错就是吼出来:“你个混账东西,让你记得拿,记得拿,说了多少次了,你下次再给我忘记,我打死你!**(实在说不口的脏话),一天尽惹老娘生气。”


然后开门把杯子给了小男孩,小男孩看了电梯里的我一眼,然后就从楼梯走了。



现在想起来也后悔,我应该先下,最起码让孩子不会那么难堪。


他出门上学的那一刻应该是很开心的,他怀着一颗阳光快乐的心情去上学,可是就因为妈妈的几句话,他一整天的心情估计都要因为这个小意外而难过了。


还有一次,是一个周末,我一个人待在家里没有事情做,就看起了电视。


因为家里隔音效果不是特别好,所以我听见电梯声,然后听见邻居开门声音,开了半天没有打开,结果是小男孩不小心反锁了。


然后我就听见各种各样污秽不堪的语言攻击,这些语言攻击的对象就是小男孩。


最后折腾好半天终于开开了,女人也进门了,没过一会我就听见卧室关门的声音,紧接着就是小男孩的惨叫声,我不停的听见孩子告饶的声音“妈妈我错了,妈妈别打了,我错了妈妈”,可是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大概五六分钟,我听的难受很想出去敲门阻止,但因为自己太过懦弱,我怕自己会被打骂回来。



在这样一个环境长大的孩子,内心肯定是自卑和不自信的,同时他的安全感也是很低的,因为孩子的安全感来源于父母,可是这样的父母,如何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如果这个母亲,在孩子同学和朋友面前,也这样辱骂过孩子,还会导致孩子胆小孤僻不和群。


在暴力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己也会变得比较有暴力倾向。


长期以往,孩子身心已经形成一种创伤,以后也很难再恢复。


幸生


实话说我小时候没挨过打,现在我也没打过我的孩子,我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脾气也没那么急,孩子也是这样子的。

我孩子小时候有个好朋友,她妈妈每天动不动就打她,这孩子也特别淘气,常干一些让人防不胜防的事儿,然后就是一顿暴打,渐渐地我发现这个孩子会学着她妈妈的样子打小朋友,掐人,踢人,玩儿沙子用沙子扬到别人脸上,然后自己开心的笑,我们实在惹不起她,都不跟她玩儿,跟她在一起太操心,不是把我家孩子手掐红了,就是挨她打了,然后这个孩子的妈妈当着我们的面再狠狠的打她一顿,为了让这小魔王能少挨点打,我们还是都远离了她,现在长大了,依然常常挨打,家长的手太习惯了,这孩子也被打疲了。


木木林林


我很庆幸,我出生在一个有爱的家庭,父母会充分尊重我们孩子的意愿,在我记忆里,父母亲从来没有对我动粗过,包括挨骂似乎都没有。在此,我特别感谢我的父母亲给我塑造有爱而温馨的小家,让我从小生活在一个特别温暖特别有安全感的环境里。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我想说,是的。原生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一辈子也能以逃离的。就像最近特别火的一部剧《都挺好》,女主苏明玉从小生活在被母亲亲哥打压的环境里,内心渴望家庭温暖奢望亲人的关心及爱,但是却从来没有拥有过,以至于后来,需要克服自己多大的心理难关,才卸下心理防备,鼓起勇气才让自己重新感受家庭的温暖。

原生家庭,是我们形成原始性格的场所,也是我们第一个接受教育的地方。处在原始性格形成期的人,是这个人的心理状况打基础的时候。它能决定一个人以怎样的性格和心态走出去,接受之后的校园教育和社会教育。

一个长期生活在被父母打压、打骂家里里的孩子,内心是极度缺乏安全感、自卑感的。我记得我一个发小,从小一起长大,可不幸的是,他的家庭是一个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武力”家庭,考试成绩不好要挨打、周末起床晚了要挨打、照顾弟弟不周要挨打、甚至有时候吃饭时也没有任何缘由的被父母用筷子抽打手背……他的生活环境里,不管家里家外好像他的存在就是父母的发泄“桶”,从小打到大。以至于后来,我发小跟我说这么一句话,我上辈子肯定是造了十恶不赦的罪,这辈子才会降临在这样的家庭里,我这一生都不配得到爱,因为我就是个罪人,我这辈子就是用来给父母赎罪的!结果可想而知,我发小由于长期被父母打压辱骂,内心极度敏感脆弱,不敢靠近人群,不敢表达自己内心想法,活的十分小心翼翼,生怕自己是“罪人”让周遭的人不愉快,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待在家里,不敢出去工作不敢出去交友,性格特别敏感多疑,一直到现在,依然把自己围在自己建造的“安全感里”始终跟这个社会保持着一米距离,始终无法跟自己内心和解,而他的父母,依然维持着一惯作风,对这个“不成材”的孩子用辱骂用武力去诠释他们的“恨铁不成刚”……

在此,真的希望每个父母,都能用爱来感化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更动粗;希望每个出生在“不幸”的原生家庭里的孩子,都能勇敢的跟自己的内心和解,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欧优育儿课堂


传统的教育中常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之所以许多情况下,家长通过打骂孩子的形式教育,这是因为在教育孩子当中,这个方式可以短期见到成果。例如你的孩子不想吃饭大闹,这时候家长一顿打骂,孩子会很快乖乖的去吃饭。这是从短期的效果看,从长期的效果看,这是一个错误的教育行为。

打骂孩子会带来四个错误的后果:报复、愤恨、反叛、退缩

当你在打骂孩子的时候,孩子不会意识到当时自己的想法,但是未来的行为就会建立在这些潜意识之上,经常被打骂的孩子身心都会造成创伤,形成错误的行为。

形成严重的自卑心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获得价值感和满足感,而这个需求给予的对象就是父母,当父母经常的打骂孩子,在看到别人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温柔,瞬间就会放大内心的自卑感。他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自己表现的不好,父母才不会爱自己,长期的处在这种压抑和否定的环境下,孩子自身存在的价值感会一点点消失,让他们形成错误的自我评判,以及强烈的自卑心理。

形成人格障碍

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在4-6岁之间形成的,若这期间父母做出错误的教育,很容易让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并带着错误的人生目标发展。父母经常打骂孩子,孩子在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是坏孩子,不配得到父母的爱。因此会想方设法的去讨好,做父母认为对的事情,而压抑了真实的自我。长期下去会形成讨好型人格障碍。

形成冷漠、无情、爱无能

当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从防御的角度看,他们会封闭自己的内心,变得冷漠。带着这种封闭的状态成长,以后在遇到其它情感接触的时候,都会将感情阻挡在外,想要爱却不会爱,形成了爱无能的状态。


心理学充电时间


经常打骂孩子孩子会产生心理阴影,严重者会产生心理扭曲。



经常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生理上的伤害。比如家长打孩子时有时候会失去理智,控制不住自己,越打越生气,越气越想打,很多的家庭悲剧就是这么造成的,大人力气都是比较大的,等生气了的那一阵,逮着孩子,不管哪里都想打,就容易让孩子的身体受到伤害。

经常打骂孩子,在孩子心理上会造成严重的伤害。首先孩子的神经系统比较脆弱,那么家长经常打骂孩子,就会使他的精神高度紧张产生恐惧,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心理障碍。

有的孩子在精神上受到了刺激之后,就会感觉到浑身不舒服,就像突然受到惊吓一样会发高烧,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家长在打孩子的时候,不光是打孩子,更用语言来辱骂孩子,孩子不光要承受身体上受到伤害,还要在心灵上受到伤害。会特别恐惧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这么打自己?是不是不爱自己了?自己是不是不是他们亲生的?会产生一连串的疑问,所以经常打骂孩子会影响亲子之间的感情。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的孩子因为考试没有考好,回家被他的爸爸暴打了一顿。孩子当时因为恐惧,哭了整整一个晚上,晚上睡觉都是在惊吓中度过的,一阵惊醒。



孩子妈妈就说孩子被他爸爸打怕了,导致很长的一段时间孩子不愿意和爸爸说话,孩子的爸爸就认为孩子只要学习不好或者犯了错,该打就得打,该教育就得教育,不能惯着孩子,那么,他得到的是什么呢?得到的是孩子不再和自己亲近,甚至不愿意看到自己。

这还是比较好的情况,有的孩子在遭受父母毒打之后会离家出走,或者说产生轻生的念头,还有的会产生报复社会的念头,这都是比较严重后果!

孩子不仅是祖国的希望,还是爸爸妈妈的希望。所以不要再因为孩子考试不好,孩子说谎,孩子不听话,在打骂孩子了。



在教育的路上要学会放慢自己的脚步来等待孩子,孩子毕竟还小,他再努力奔跑也跟不上父母的脚步,作为父母一定要学会,等待孩子,包容孩子,不能让打骂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最美幼儿教师


经常打骂小孩而小孩都不敢和任何人说,第一要不就是害怕被责备或是没有人会相信。第二就是打他的是他爱的人或是他害怕的人。如长时间被打的话可以说这已经是属于虐待儿童了,那么长期下来对小孩有什么影响呢?

第一、会变的不爱说话独自承担一切时间长了小孩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伤害。

第二、可能会得忧郁症或是有轻微的自杀现象还有严重的暴力倾向。

第三、随着年龄不断的成长,会走上歪路。如吸毒 打人等

第四、成年后可能会对婚姻产生恐惧,有可能还会形成家暴一系例等等。


萌姐育儿


在当今社会,打骂仍然是许多家长管教孩子的主要法宝,一是源于“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二是源于家长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其实打骂教育危害多多,具体有哪些呢?

一、经常打骂孩子,必然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脆弱,因为怕打,所以对父母唯命是从,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懦弱、自卑,凡事都缺乏自信。所谓“强势妈妈带出弱势儿女”就是这个道理。

二、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容易形成暴躁的脾气,遇事缺乏耐心,与同龄人交往时具有攻击性,因为父母给他做了暴力美学的榜样。

三、经常被打骂的孩子,还会慢慢形成撒谎的习惯。犯了错误之后,孩子为了避免回家挨打,就会说出一些欺骗父母的话,久而久之,做人就慢慢失去了诚信。

以下两种情况的孩子更加不适合打骂教育。

一是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遭遇挫折,本来是想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结果却换来不分青红皂白的打骂,孩子心灵受到严重伤害,一旦超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许会做出偏激的事情。

有一次,我家熊孩子被老师打电话到家中告状,说他拔了同学的气门芯,回来后批评几句还犟嘴,被他妈妈一顿好打,但这回挨打和往常不一样,活泼开朗的他之后连续好几天闷闷不乐,后来我们去了学校才弄清气门芯不是他干的。原来如此,大人都受不了委屈,何况孩子呢?然后,我们赔礼道歉,他才重开了笑脸。

二是有些孩子在性格上原本就非常内向,父母在教育时最好不要随随便便打骂他们,因为他们的内心比较敏感,如果经常被打骂,会造成他们不愿意向周围的同学或家长吐露心声,久而久之,心理也就变得非常压抑。

打骂教育我们也要因人而异吧。像小时候的我胆大脸皮厚且最淘气,就比较适合我父母的打骂教育。每每我犯了错,父亲就会拿出竹条抽打我,妈妈还在旁边说打得好,打得重时,她会在背后偷偷地抹眼泪。记忆中有次妈妈用荆条打我,裸露的肚皮上留下了一个个小荆刺,到了晚上,妈又在灯光下给我用针一个一个地挑。

现在已为人父,又为人师的我回想过去,真的很感谢父母的打骂教育,让我很小就明白了犯错需要付出代价的道理。


总之,君子动口不动手,对待孩子的教育,我们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烦躁,我们不仅是他们成长的引路人,也是倍伴他们成长的知心朋友!

----------------------------------

本人为头条新手,已经从事中学一线英语教学20多年,擅长零基础教学和培优,如果你喜欢这篇回答,就随手关注我吧,你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认可,我必将加倍努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017


在成长中曾经被家长打骂过的孩子,不一定会留下心理缺陷,但是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心理指定会用很多的不痛快情绪积压,指定会产生一种抵触心理,这种抵触心理可能会化成行动,也可能不会化成明显的反抗,但是一定会影响到孩子个性的发展。

经常打骂孩子的家长,基本多是控制欲比较强的人,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事,而是因为孩子没有顺着自己的心意、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这种控制欲比较强的人,潜意识了站在了自己完全对的角度,高高在上(有时候表现出来的是照顾、或者一种责任,这是一种给人很大压力的照顾,完全没有考虑呗照顾者需不需要这个照顾?)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可能总是顺着家长的心意去做事说话,一旦他的言行让家长感觉到了挑战或者不听话,控制欲家长就会生气甚至大发雷霆之怒,愤怒之下,打骂就成了发泄情绪的方式,这也是家长非常自我的一种表达。

人是很复杂的动物,人的情绪也很复杂。人的表情、动作、神情、语气等会一起表达自己的心意,而听者会通过视觉、听觉、感觉等把表达者所有的表达统统接受,在通过自己的内在加工加以取舍,一般好的令人愉悦的传递也会让听者愉悦,激发出更加积极正向的反应,而不好的让人不爽的传递也会让听者压抑,产生负面的反向的反应,如果听者个性急躁就容易当时反击,如果是性格缓慢、细腻、心思重的孩子,就会自己在心中积压,很可能产生的一种反应是:任凭你说什么,我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因为不说出来,别人就无从知道他的心思,等于他把自己封闭了起来,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就会发酵的,发酵到一定程度,孩子会对家长逐渐地疏远、也可能会产生怨恨,这可能就是一生难以解开的结。

性格细腻的孩子,另一个特点就是发生的事情容易在心中留下记忆,如果父母不反省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方法,上一次打骂在孩子心中造成的影响还没有消除,又一次打骂,自然这种情绪就会越来越多,逐渐地难以消除,孩子对家长、对家庭自然会逐渐地疏远,《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经常打骂孩子,是家长的失败,一种愚蠢的行为。孩子会通过一次次打骂来强化自己的感觉和认知,逐步地在心中建立起自己的认知观念,认知观念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然会影响到其以后的为人处世。严重着会形成孩子多方面心理疾病。

(图片均来自网络)


快乐庭院


以前人们总是误认为孩子没有什么思想、心理,当孩子做出事情时,认为打骂就能教育好孩子。其实,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父母不恰当的言语甚至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伤害。那么,父母对孩子的打骂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了?会塑造出怎么的孩子了?

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事就会用打骂方式来“教育”他们。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于一时的冲动,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有时却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

  1.性格懦弱、自卑

  如果家长经常打骂孩子,时间久了,孩子就会从心底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导致性格懦弱和自卑。父母的暴力(肢体或语言暴力)甚至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恐惧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唯命是从,精神压抑,自卑感强。


  2.内心压抑、不安

  父母对孩子的不理解和粗暴的教育方法,会无形中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孩子整天处于提心吊胆之中,忐忑不安,精神焦躁、恐惧不安。但是,由于自己最亲近的父母也不允许他表达他内心的软弱、担心,所以,孩子会不愿与人交往,从而导致孤僻、沉默、压抑。


3. 学会撒谎或其他的怪癖行为

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事就会用打骂方式来“教育”他们,孩子为了避免挨骂和皮肉之苦,就开始撒谎。若被父母发现,有可能骂的更狠、打得更重,那么下一次孩子就更不敢说实话。如此造成的恶性循环导致孩子将说谎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

有的家长在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孩子之后,还要孩子自己承认错误,以此表明自己教训的有理。这样做,只能加剧孩子心中的怒气和叛逆。孩子心理明明不愿意,却被强打着认错、服软,内心很愤怒、委屈,就会采用其他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内心,比如,虐待小动物、控制不住的说脏话等。


  4.脾气暴躁

实际上,父母经常打骂孩子是给他们起了一个坏的榜样作用。孩子的模仿性极强,父母经常打骂孩子,他们就会在外面欺负打骂其他的孩子,特别是比他们小的孩子。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和满足感常会导致孩子的喜怒无常,从而引发心理上的某些疾病。有些孩子在小的时候面对父母否认打骂选择默默承受,但到了青春期会变得非常叛逆,甚至会和父母对打对骂。长大结婚后也容易把这种模式带到自己的婚姻中,在妻子和孩子面前脾气暴躁。

所以,作为新时代的父母,要以科学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不仅关注孩子身体的健康,也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心灵健康。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