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没“关系”?说出去让人笑掉大牙!

前些天写了篇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文章,不少人纷纷发表看法,有些是还未毕业的在校大学生;有些是毕业已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有些是孩子正在上大学或正在求职的父母。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了很多感受。

其中有一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一位毕业后至今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的母亲抱怨“我女儿本科毕业因没关系,一直没找到工作!”她还认为“大学对学生不负责,四年的大学生活是让学生把青春和金钱留下,毕业后就出去自谋生路”。

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没“关系”?说出去让人笑掉大牙!

从大家的反馈看,很多人对这位母亲的观点不太认同。不少家长列举了自己孩子的成功就业经历:我儿子去年六月毕业,七月参加工作,之前参加校招,月薪5500,年终五万奖金;我女儿去年7月正式上班,现在每个月去掉五险一金,到手接近六千,去年过年的时候,大老板还发了八千元年终奖;我儿子大四还未离校,参加校招已经与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签约,我们做父母没有帮上一点忙,都是靠他自己。有人用略带调侃的语气喊话这位母亲:现在有关系的人可多了,一个公司好几万人,都是有关系的,我给你出个主意:让你家女儿找个文员、收银员、前台接待、销售之类的工作,大概不会被有关系的人挤掉。还有人直接讽刺:一个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怪家里没“关系”?说出去真让人笑掉大牙!

不过也有一部分人从“没关系找不到工作”中找到了共识,有位女儿毕业两年多还没有上班的母亲着急地表示“我也没资源啊,女儿就这么一直耽误着,这可怎么办?”

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没“关系”?说出去让人笑掉大牙!

如果从各高校公布的就业率数据看,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离校后,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找到一份工作,长时间没有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是极少数。可能有人觉得就业率数据不准确,这个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当然我们也没有能力去讨论该问题。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确实有部分大学毕业生在较长的时间里没有找到工作,至于这部分大学生占了多少比例,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这些长时间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是不是因为家里没“关系”而沦落如此?讨论该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先讨论这两个问题:第一,有“关系”对就业的帮助有多大?第二,没“关系”的是不是就一定拼不过有“关系”的?

先看第一个问题:“关系”既代表着资源,不否认社会上有一批“关系户”,他们的子女在就业上或许会受到一些优待,但这种优待并非无限。首先,真正能在就业上起到作用的“关系”只是很少人拥有,大多数看上去有“关系”的人,其实他们的“关系”没什么大用处,喝喝酒、唱唱歌,逢场作戏而已。其次,只有在“关系”的作用领域与孩子的就业领域相匹配,才能真正在找工作上帮到忙。满足以上这两个条件的家庭少之又少,对于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家庭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没“关系”?说出去让人笑掉大牙!

再看第二个问题:没“关系”的拼不拼得过有“关系”的?招聘单位负责人通常不傻,有“关系”没能力的人,给安排个无关紧要的岗位,花点成本不得罪人,但单位发展一定需要大量人才,那些没“关系”有能力的人则会被安排在重要岗位上。公司招录有“关系”的人是为了公司能不受干扰地发展,以及为了能有额外的资源相助;而招录没“关系”的人是因为他们能支撑着公司往前走,哪怕一步一步特别艰辛。如果一个公司只招有“关系”的人,那它离倒闭也就不远了。

两个问题搞清楚,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所谓的“关系户”离普通人太远,能力才是就业的关键!我们的社会为什么能发展得如此迅速,与一大群有活力有能力的专业骨干有莫大关系,而这些骨干中的大多数都是高校毕业生。

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没“关系”?说出去让人笑掉大牙!

此时,我们该回到问题本质:大学读了四年,拿到了本科学历,却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找不到工作,究竟怪谁?该不该就这么简单地把锅甩给没“关系”?难道自身一点问题都没有?

社会是千奇百态的,动用“关系”找工作的情况肯定有,却也不是所有没“关系”的大学生都会失业。事实上,很多出身于没什么社会资源家庭的大学毕业生在事业上发展得更好。所以大学毕业生长时间找不到工作,不能怨天尤人,在没关系的前提下,审视一下自己,反躬自省;他们的家长也不应该只找外部原因,从孩子身上找找原因,有问题就改进之,没发现问题就努力改变之,帮助孩子建立与社会之间的正常关系。

不管怎么说,长时间找不到工作肯定是不好的。一定要找到解决办法,或继续求学,或进行其他职业培训,总不能永远这么耗着“啃老”,然后一边无所事事,一边埋怨社会、埋怨大学!我想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过这样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