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雄鹿VS凱爾特人系列賽:一場精靈和怪物的對決

深度分析——雄鹿VS凱爾特人系列賽:一場精靈和怪物的對決

終於,沒有絲毫意外的,雄鹿和凱爾特人站上了同一個擂臺。

兩隊的首輪系列賽都是以碾壓級別的實力結束的:雄鹿4場橫掃活塞!即便是本賽季突飛猛進的格里芬,在復出後也未能攔住聯盟第一,四場比賽雄鹿場均能夠贏活塞23.75分,真正意義上的完全碾壓。

而另一邊的凱爾特人同樣是橫掃步行者,考慮到奧拉迪波的傷病因素,這輪系列賽對於凱爾特人來說輕鬆不少,步行者骨子裡就流著堅韌的血液,所以兩隊的分差一直不大。但這是競技體育,在天賦和實力面前,堅韌實在不能拯救世界。凱爾特人在這輪系列賽完勝步行者。

深度分析——雄鹿VS凱爾特人系列賽:一場精靈和怪物的對決

我們再從兩隊最後一場比賽的視角來更直觀地瞭解一下兩隊的水平。

最後一場比賽,凱爾特人七人上雙,其中歐文和霍福德合計32投8中被印第安納人圍困時,海沃德、塔圖姆和莫里斯前來救駕,擋住了步行者的進攻。

天才太多,掐住一兩個沒關係,我們還有三四個呢。

而密爾沃基雄鹿的最後一場,則是以23分的分差大勝活塞,下半場比分更是誇張的71比42。希臘怪物23投41分,米德爾頓和布萊索緊隨老大,米羅蒂奇從冰窟中慢慢走了出來,頂替了布羅格登的布朗發揮也是可圈可點,鹿群統治了底特律。

深度分析——雄鹿VS凱爾特人系列賽:一場精靈和怪物的對決

身體天賦太過於出色,以至於攻守兩端都能夠絕對統治你,包括快攻和你頭上的籃板球。

現如今,天才們和怪物們站在了同一個擂臺上,東部半決賽的標牌隱隱若顯,萬物皆陷入了俱靜。

戰爭就要打響了。

我們先把劍拔弩張的兩隊從角力中拉開來,緩和一下氣氛,然後慢慢的分析一下。

先從凱爾特人開始。

深度分析——雄鹿VS凱爾特人系列賽:一場精靈和怪物的對決

值得慶祝的一點,這輪系列賽將凱爾特人們過剩的持球進攻點這一劣勢,轉化成了優勢。

眾所周知,這賽季布登霍爾澤對於雄鹿最顯著的提升點,在於他們的防守能力。

他的目的很明確——用我們的長手長腳怪物群來控制禁區,干擾三分,攔截傳球的同時並不貿然搶斷,抓穩每一個籃板球,像個牧羊人驅趕羊群一般,將對手趕進怪物們的合圍之中。

深度分析——雄鹿VS凱爾特人系列賽:一場精靈和怪物的對決

結果我們都看到了:

——製造對手失誤的能力倒數第五(不冒險搶斷),但防守效率、場均失分以及場均籃板均聯盟前三(長臂遮天)。

——壓制對手製造罰球的能力聯盟第一。

——限制對手在籃下(0-3尺)出手的比率聯盟第一,逼迫對方在10-16尺投中投的比率聯盟第二,16尺以上長兩分的比例聯盟第四。

簡單來說,雄鹿的對手們進不去籃下,造不到罰球,搶不到籃板——儼然是因為那固若金湯的禁區,但雄鹿會放你投籃。

深度分析——雄鹿VS凱爾特人系列賽:一場精靈和怪物的對決

而凱爾特人呢?

——他們造罰球的能力倒數第三,近距離出手比重倒數第三,進攻籃板率倒數第七(沒有長臂猿,且大多都是中距離持球攻)

——失誤方面控制的還算不錯,因為他們有史蒂文森教練。

——本賽季場均突破38次能賺到5次罰球,兩項都排名倒數前五。他們對籃下的衝擊薄弱,搶籃板和造殺傷能力不足。

——球員上面,貝恩斯終結能力太差;霍福德在中鋒位置上是個多面手,但終究受困於身高;羅齊爾布朗們激情四射,但都沒有太多持球進攻的能力,塔圖姆和海沃德也都不擅長面框突破,大多都是運球后的跳投(這裡的好消息是,海沃德在嘗試改變這一點)。

深度分析——雄鹿VS凱爾特人系列賽:一場精靈和怪物的對決

而他們唯一擁有無中生有能力的雜耍師歐文,儘管他擁有無差別單打的能力,但畢竟個矮,爆發力不強。決定了他只能作為一名刺客,在比賽的某一時分接管比賽,殺死對手。而非壓陣的“前排“,控制場面。

而恰恰正是這一點,凱爾特人和雄鹿的系列賽才這樣有趣。

簡單的概括一下就是,並不擅長製造殺傷的凱爾特人遇上了限制禁區能力最強的雄鹿,這讓凱爾特人本就不夠看的籃下威脅愈發慘烈,但這本身就不是凱爾特人的進攻重心。

深度分析——雄鹿VS凱爾特人系列賽:一場精靈和怪物的對決

重心在何處呢?上面提起的中距離持球進攻。

而雄鹿的防守方式呢?給你足夠的中距離空間,有能耐你就中距離投死我。

從理論上來講,中距離是很難保證效率的,這也是魔球理論興起的重要原因。

但這恰恰是凱爾特人最不擔心的一點,原因很簡單,凱爾特人能夠持球單幹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深度分析——雄鹿VS凱爾特人系列賽:一場精靈和怪物的對決

對於凱爾特人來說,如何疏導球權這一問題是他們的重中之重,也是他們甜蜜的煩惱。

凱爾特人的大部分球員,都能三下五除二的解決掉一個進攻回合,也都樂衷於單打、追身三分和幹拔跳投——這本身是違背團隊籃球的打法,也是凱爾特人常規賽一片混亂的原因,但在對付雄鹿的時候,這種人人都能跳出來給你兩下的習慣卻反而成了優點。

歐文、塔圖姆和海沃德自然不用多說,都是個中高手;羅齊爾布朗莫里斯們偶爾也能竄出來嚇你一跳。

深度分析——雄鹿VS凱爾特人系列賽:一場精靈和怪物的對決

而就在剛剛過去的系列賽裡,常規賽急停跳投有效命中率四成三的凱爾特人,在面對步行者級別的防守和陣地強度,投出了五成有效命中率。

什麼概念呢?比常規賽最準的勇士還準。

這幫年輕人們正手感火熱,就等著對面給足空間,來讓他們肆意發揮呢。

相信各位看官讀到這裡,也會開始對這輪系列賽萌生興趣吧。

總而言之,對於武器庫並不豐富的凱爾特人來說,能否將這樣的手感持續下去,是凱爾特人否逐鹿的關鍵所在。

深度分析——雄鹿VS凱爾特人系列賽:一場精靈和怪物的對決

而雄鹿這邊則要簡單的多,重點在於一個球員:布羅格登。

雄鹿隊的防守水平在上面已經探討過,他們進攻端的厲害之處其實和防守端如出一轍,都是源於身體的絕對優勢。

關於這一點,其實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本賽季雄鹿隊的進化分析) 已經比較詳細地分析過。這裡再補充一點,除去地球人都知道的希臘怪物,雄鹿隊的其他球員們其實都具備優秀的進攻能力,而且這種進攻能力與凱爾特人恰恰相反。

他們太會製造殺傷了。

深度分析——雄鹿VS凱爾特人系列賽:一場精靈和怪物的對決

這是雄鹿今年能夠登上聯盟第一寶座的重要因素。縱觀每一年的聯盟球隊,都有無數“一星四射”的隊伍,早年擁有巔峰魔獸的魔術,回到克利夫蘭的勒布朗和他的騎士,只要你的隊裡有個怪物,你就能在“一星四射”的畫卷上大展宏圖。

而雄鹿則在這樣的基礎上再次進化,我不僅有聯盟屈指可數的怪物,不僅有外線四杆長槍,最最讓人頭疼的是,我的長槍還能突破製造殺傷。

這就好比電影《變形金剛》裡的擎天柱,不僅能在遠距離發起進攻,到了近身後的關鍵時刻還能從兜裡掏出一把利劍。

深度分析——雄鹿VS凱爾特人系列賽:一場精靈和怪物的對決

老話說: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

長短皆有,那就橫行於世了。

所以我們看到,當字母哥被外敵層層包圍時,布萊德索、米德爾頓和布羅格登便會展開他們的武器庫:或突破,或背打,或吸引防守以後吊上一個空接。

其中,布羅格登本賽季場均10次的突破僅少於希臘怪物和布萊德索,這無疑會讓雄鹿外線的火力和衝擊力缺一大截。

另外,布羅格登也是外線防守的重要一環,無論怎樣的對手,在面對布萊德索—米德爾頓—布羅格登這樣的防守圈時,都會感到分外苦惱。

而凱爾特人正好有個進攻魔術師歐文想要挑戰一下呢。

深度分析——雄鹿VS凱爾特人系列賽:一場精靈和怪物的對決

所以布羅格登的受傷,一方面降低了雄鹿的進攻水平,一方面也降低了歐文這把尖刀的壓力。

而利好消息是,布羅格登已經接近復出,凱爾特人除了“那個男人”的威脅以外,還要擔心會不會有第二個“那個男人”出現。

NBA這個聯盟,最喜歡的一件事就是製造噱頭,這是他們流量的來源,也是球迷們最津津樂道的話題。

深度分析——雄鹿VS凱爾特人系列賽:一場精靈和怪物的對決

遠古時候,我們看到了張伯倫一個又一個驚天動地的歷史記錄——但另一方面,拉塞爾又總是能在比賽中壓他一頭。

在80年代,膚色的問題是美國的一個終極命題之一,所以我們看到了黑白雙雄的對決,也是球商碰撞最為閃亮的舞臺。

21世紀初,則是孤膽英雄的傳奇——我們看到了艾佛森化身大衛,用一個個不顧後果的突破攪亂了OK組合,浴血之下送給那隻不可一世的湖人唯一一場敗績。

而後呢,我們看到了麥迪逆天改命的35秒13分;看到了黃綠的曠世大戰;看到了無法阻擋的德克單騎闖關,創造歷史;看到了勒布朗和他的絕地七武士。

太多太多故事了,NBA從不缺乏奇蹟。

深度分析——雄鹿VS凱爾特人系列賽:一場精靈和怪物的對決

現如今,密爾沃基的怪物們以不可阻擋之勢衝破了包圍圈。與之相對的,則是波士頓那些手中生花,靈動飄逸的精靈們。

是雄鹿以力破局,還是凱爾特人技巧至上?

這戰爭的號角在時隔一年之後,終於是要再度吹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