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海北宿遷兵”王先兵:三句話,證明“兵心”從未改

“天南海北宿迁兵”王先兵:三句话,证明“兵心”从未改

榜樣力量:王先兵,男,1978年生,中共黨員,1997年入伍,2000年退伍,現任江蘇融達管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阿兵家庭農場負責人、宿城區王官集鎮唐圩村黨支部副書記。服役期間,兩次被評為優秀士兵,受各類嘉獎6次。在外打工15年後,放棄高薪,回到家鄉帶領群眾共同致富。2017年被評為宿遷市退伍軍人創業標兵。

宿遷網訊(記者 沈省 鄭緒軍 通訊員 陳兆楠)沈從文說:“一切的偶然都是宿命中的必然。”

如果不是軍隊改革,王先兵可能一輩子都是一名軍人。

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選擇,可能現在的王先兵依然漂泊在外,更可能早已舉家外遷。

2016年,王先兵選擇回到家鄉創辦家庭農場。在外人看來,這只是一個偶然,但在王先兵看來,這是一種必然:“退伍快20年,我的‘兵心’從未改變,我想為家鄉發展作貢獻!”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在軍隊裡,王先兵是想著當“將軍”的,因為他知道,“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雖然他為了夢想辛苦付出,但是,最終沒能繼續留在軍隊。

沒有抱怨,他背上行囊,到常州一家企業打工。他說:“一個人只要能吃苦,只要真心想幹,擱哪兒問題都不大。”

這份工一打就是15年,王先兵也從一個“兵”成長為一名“將軍”,“代價”是多年辛苦工作,春節仍留在企業值班,不回家團聚。“老闆都有自己的想法,你為他‘拼命’,他才能對你好。”王先兵說。

2003年的時候,王先兵的年薪就超過了20萬元。當時,宿遷的房價每平方米1000多元,他打工一年,就足夠在家鄉買套房子了。但是,2016年,王先兵放棄了企業高管的職位,選擇回到家鄉,創辦了家庭農場,起名叫“阿兵”。

作為“農場主”的王先兵,其實是個“小兵”。為了節約成本,家庭農場的一草一木他都親自動手,那一座假山是他自己壘的,那塊藕塘是他帶領鄉親們一起挖的,連果樹栽植他也自己上手。

“我這就是塊試驗田,主要想讓鄉親們改變一季稻一季麥的傳統耕作模式。我取得了效益,老百姓也會跟著我學。”

沒想到,這塊“試驗田”讓王先兵損失了很多錢——“現在的冬桃地,前期種了很多車釐子,水大淹死了;200多棵獼猴桃,去年全死了;花5萬元種的藍莓,就剩幾十棵。還有櫻桃,從一片變成了總共還剩兩行。”

去年,阿兵家庭農場終於有了第一筆收益——8畝無花果實現銷售收入1萬多元。但是前前後後,王先兵已經投了近200萬元。

為了彌補家庭農場的虧空,去年,王先兵不得不賣了兩套房子,其中一套是他在宿遷購買的第一套商品房。加上貸款,他又投資了六七百萬元,在家庭農場邊上成立了江蘇融達管業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效益咋樣?”

“我們的貨供不應求,‘火力全開’的話,一天能出6車貨。”

雖然企業生產形勢不錯,但除去工人工資,利潤並不多。

看來,這一次要成為“將軍”不容易。

“天南海北宿迁兵”王先兵:三句话,证明“兵心”从未改

“責任在肩,當過兵的人再苦也要往前衝”

“這麼困難,沒想過退一步?”

“這兩天我還在琢磨,實在頂不住了,就把廠子租出去,打道回府吧。”

這是王先兵的玩笑話,他真正的答案是:“不行啊,現在有責任啊。我們當過兵的人都是勇往直前的,再苦也要往前衝。”

去年年底,王先兵曾任職的常州企業的老闆親自打電話給他,希望他回去。但是,王先兵沒有答應。他說:“這家裡面老老少少一大片,沒辦法了,不可能再去了,紮根了!”

王先兵的家庭農場,實現盈利估計還得有個兩三年,而他辦的企業規模不大,佔地10多畝,一共只有20來名工人。但是,一年光工人工資,他就要發出去100多萬元。

“10畝地,你就是種金子,也收不了100萬元啊!”王先兵一算賬,頓生退意。但是,再一算“責任賬”,他又堅持了下來。“每一天,有20多人在我後邊,還有買我貨去賣的,直接或者間接的,我最起碼帶動了五六十人。”

還有,“我們一個生產隊一共200畝地,我一人搞了60畝。如果能再出來5個人,我們村就有看頭了。有果子摘、有小動物看,還有孩子玩的,再搞個農村土雞吃吃、釣釣魚,就可以服務城市了。咱村就成旅遊基地了!”

退不得,不能退。

“天南海北宿迁兵”王先兵:三句话,证明“兵心”从未改

“我們軍人就是要有榮譽感”

“我做這個事業,老百姓沒有一個反對的,而村裡有的企業還沒動工就被舉報了。為什麼?這是做人的問題。你不對老百姓好,老百姓就不會對你好。”對此,王先兵特別自豪。

王先兵很會“做人”。

阿兵家庭農場是全開放式的,工廠沒有大門,沒裝監控,都在鄉親們的全方位監督下。去年,家庭農場裡的蓮藕,王先兵找人挖了,村裡人一家分了10斤。今年,王先兵實在忙,就發了話:誰吃誰去挖。家庭農場裡培植的果樹,村民來要,王先兵二話不說,直接給。

村裡一戶老百姓家裡有棵棗子樹,有些年頭了,鄉親們都喜歡到樹下坐坐。王先兵主動送去石桌、石凳,還是配套的。

兩名老黨員找到王先兵:村裡的廣場沒有路燈,晚上跳舞的大媽們不方便。“你早說,我家裡正在裝,馬上給你發一個來。”

他還資助了七八個孤兒,每年為每個孩子提供1000元學費。周邊的老人他也經常上門慰問。

2010年至今,王先軍和螢火蟲志願者團隊資助了1000多名貧困生,他自己投入公益事業的資金足有幾十萬元。

辦工廠,忙家庭農場,熱心公益事業,時間已經不夠用了。沒想到,2017年宿遷市“返鄉興村千人計劃”啟動後,王先兵主動報了名,經過層層選拔,成為宿城區王官集鎮唐圩村黨支部副書記。從此,他更忙了。企業要擴大經營;家庭農場要升級,開發出更多新品種和旅遊項目;為唐圩村發展“庭院經濟”,建設美麗鄉村……

早上5點半起床,8點到家庭農場裡忙活,9點趕到村裡開會,中午也不休息,晚上常常7點多鐘才能往家趕。王先兵起早貪黑。

“是,我們軍人就是要有榮譽感,我們就是‘好面子’!”一句玩笑話,道出一顆始終未改的“兵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