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發展 打通魚酉致富路——記福泉市魚酉村駐村第一書記韋幫義

2017年,韋幫義受組織委派到馬場坪街道魚酉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以來,通過走村串寨,實地瞭解群眾困難,從如何為群眾增收脫貧上謀發展思路,圍繞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積極投身到駐村幫扶工作中。

魚酉村轄50平方公里,距馬場坪街道11公里,耕地面積5654畝,屬於傳統的農業大村,建檔立卡貧困戶501戶1801人。結合所駐村實際,按照產業發展“長短結合”助群眾“長效增收”的工作思路,經與村支兩委謀劃,利用上級政策扶貧,決定在魚酉村開展1600餘畝刺梨種植,同時緊緊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利好政策,引導群眾發展中藥材和辣椒經濟作物種植,達到助民增收目的。

說幹就幹,村支兩委熱情高漲,為加快刺梨耕種進度,村支兩委一道組織全村組長到龍里縣刺梨發展基地參觀學習,瞭解到刺梨的栽種技術、經濟效益、管理成本、銷路後,打消了大面積種植後管理及銷路等顧慮。回村後,通過下組召開群眾會、院壩會形式及時將政策告知群眾,得到了廣大群眾的積極支持,順利完成我村15畝以上連片1600畝的刺梨栽種,為群眾後期長效增收提供保障。

2018年,為帶動群眾增收,引導群眾改變傳統的耕作觀念,結合全市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導向和村土地分佈情況,韋幫義在與村支兩委共同謀劃後打造了村產業發展增收“兩條線”,即210國道(桐油坪—保壩)兩側發展中藥材種植700餘畝(主要種植有博落回、太子參、丹參等),圍繞千年古銀杏園旅遊觀光線(貓貓營—李家灣)田土相對連片一帶發展蔬菜種植。

思路謀定,阻力凸顯,經駐村隊員多次入戶動員及摸底後,願意改種經濟作物的農戶寥寥無幾,韋幫義和其餘駐村隊員打算從農戶身邊的大戶著手,達到引導帶動群眾種植經濟作物增收的目的。大家先後組織村民小組長、種植大戶、合作社帶頭人到都勻生薑種植基地、麻江碧波山地本草地中藥材有限責任公司、丹寨辣椒加工基地參觀學習,並組織農戶、合作社與麻江碧波山地本草地中藥材有限責任公司、丹寨辣椒加工基地分別簽訂了保底價回收中藥材和辣椒的協議,並邀請了山地本草地中藥材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人員到村為農戶開展中藥材種植培訓,方才打消群眾顧慮。

全體駐村隊員不分白天黑夜開展宣傳和動員,及時掌握群眾耕種意向和種植分佈情況,通過大家的努力,魚酉村2018年共耕種760畝中藥材和500餘畝辣椒,產業結構調整面積達到2000餘畝。通過全體駐村隊員的努力,2018年脫貧了74戶205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82%。

扶上馬,送一程,為鞏固脫貧成效,助力群眾增收,2019年,韋幫義與村支兩委共同謀劃樂邦片區產業發展基地建設,利用樂邦土地資源,引進泉味鮮公司(福泉市農合聯銷售公司),採取“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時令蔬菜種植,通過土地流轉和務工形式實現助民增收,共流轉農戶土地300餘畝。為引導群眾發展經濟作物和拓寬村級集體經濟增收渠道,魚酉村支兩委入股15萬元,佔股10%,利用公司管理、技術指導、產銷資源優勢和大戶帶動效應,形成連片規模發展,按入股佔比進行分紅,拓寬村級集體經濟增收途徑。同時,積極帶動周邊農戶發展200畝同類經濟作物種植,由公司進行統一的技術指導和產銷對接,助力群眾增收。2019年春季,引進矮化銀杏公司(貴州名景臺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進駐樂邦片區李家灣組發展矮化銀杏基地種植,初步建成200畝矮化銀杏種植基地,採取“公司+農戶”模式,正在積極動員農戶發展銀杏種植,通過與公司簽訂保底價收購、技術指導協議,爭取實際300元/畝政策扶持,打消群眾後顧之憂。

沉下身,靜下心,定能成事;用真心,扶真貧,必出成效。駐村對於韋幫義而言是一次機遇,更是一次鍛鍊,也必將影響他接下來不同崗位的工作。

編審:李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