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宮-山西王家大院 (建築及歷史之二)

地處山西腹部的王家大院,在靈石縣城東12公里處的靜升鎮,東傍綿山,西望汾河,北靠黃土高坡,南臨沃野平疇。靜升村不僅是靈石縣最大的村落,也是晉中平原上數一數二的大村。在當地,王家建築至少可追溯到元末明初,幾乎與北京故宮同期(故宮為明永樂四年即1406年建)。主要建築出自村西張家槐樹底附近,自西向東延伸,從低到高逐步擴展,修建起“五巷六堡五祠堂”的龐大建築群,佔地達25萬平方米以上,與故宮一樣都是城堡式格局;而故宮的建築面積才約15萬平方米。

民間故宮-山西王家大院 (建築及歷史之二)

王家大院航拍圖

王家大院是當今極少可見的有清代民居大型建築,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後裔於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所建。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

現目前只開放了高家崖、紅門堡兩大建築群和王氏宗祠,共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間,面積4.5萬平方米。均為黃土高坡上的全封閉城堡式建築。兩堡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氣勢宏偉,具有各種功能,包括了生活,防衛等各項功能,就是一個獨立的小王國。院落中滿是磚雕、木雕、石雕,裝飾典雅,內涵豐富,包含了南北的不同情調,文化品位很高。

民間故宮-山西王家大院 (建築及歷史之二)

王家大院全景圖

王家大院之所以能譽滿天下,不僅因為它完滿地具備了“實用、堅固、美觀”的建築三要素,更重要的是從文化內涵到規模氣勢,從地勢選擇到內部結構設計,都體現出了一種磅礴大氣和匠心獨運。整個建築在合乎禮制和講究實用的前提下,把造園藝術與造院技巧融為一體。既保存了北方民居的傳統風格,又充分借鑑了南方園林的設計思路。其佈局、其穿插、其連貫、其分隔,注重運用明暗虛實、濃淡輕重之手法,使整個建築群或如絲竹聲聲,或如群鼓激越,錯錯落落間,神形俱立,成為不朽於世的民間建築藝術精品。

先看看王家大院的選址。一是居高臨下,負陰抱陽。佔據靜升村北山坡黃土高地,背陰可以阻擋胡地北風,向陽能使陽光照射充足;二是憑藉坡間由北而南的天然排水溝於左右,可保證宅居地“高無近旱而水用足”,無水災之患,亦無缺水之虞;三是依山面水,居高可以望遠。前覽俯視,田園漫漫,河水潺潺;環顧四周,群山連綿,氣象萬千。夏日層巒疊翠,冬來銀裝素裹,一幅美妙的自然山水畫盡收眼底,堪稱理想之宅居寶地。

民間故宮-山西王家大院 (建築及歷史之二)

王家大院的地理位置

王家大院被天然沖溝分為東西兩片。各自建有城牆,修有城門,砰然兩座森嚴壁壘的大城堡,靠石拱橋連接,跨度之大,令人驚歎。兩片大院共有院落54座,大小不一。

民間故宮-山西王家大院 (建築及歷史之二)

王家大院手繪圖

民間故宮-山西王家大院 (建築及歷史之二)

王家大院導遊平面圖

民間故宮-山西王家大院 (建築及歷史之二)

旅遊平面示意圖

今天先介紹一下東邊的大院是東堡院,也稱高家崖,為17世紀王汝聰,王汝城兄弟興建於嘉慶十年,也就是1805年的建築群落。佔地面積11728平方米,共26個院落,212間房屋,,高家崖主建築由兩座三進式四合院組成,王家老二官居二品,雖比五品的哥哥官高錢多,但作為家居門面還是有長幼之分的,他的門樓並不比哥哥的高大奢華,只是門檻要比哥哥家的修的高。

民間故宮-山西王家大院 (建築及歷史之二)

高家崖簡介

民間故宮-山西王家大院 (建築及歷史之二)

高家崖

城堡總的特徵是:背陰抱陽,背山而水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氣勢宏偉,功能齊備,基本繼承了我國前堂後寢的格局。

鳥瞰東大院,是由三個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組成:中部是兩座主院和北圍院;東北部是俗稱“柏樹院”的小偏院;西南部是大偏院。城堡的四面各開一個堡門。東堡門位於主院前大通道的東端,西堡門開在大偏院的西南角,南堡門開在主院前大通道的中間,北堡門開在小偏院的東北角。南堡門外是一條長50米、寬3米的石板坡路,直通村中的五里后街。主院前的大通道長127米,寬11米,全部用青石鋪成。大通道的南面是高高的磚砌花牆,牆內建有60多米長的風雨長廊。

民間故宮-山西王家大院 (建築及歷史之二)

高家崖手繪佈局圖

東大院主體建築是兩座三進四合院,院門前都有高大的照壁、上馬石、旗杆石、石獅、石臺階等。每院除都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兩旁的繡樓外,都還有各自的廚院、塾院,並有共同的書院、花院、長工院、圍院(家丁院)。周邊牆院緊圍,四門因地制宜,大小院落既珠聯壁合,又獨立成章,其或隱或現、多種多樣的門戶,給人以院內有院、門裡套門的迷宮式感覺。

從佈局看,每座主院都有寬敞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按用途分,有堂屋、客廳、廂房、繡樓、過廳、書院、廚房之別。院內因地而異,修有甬道、幽徑、低欄、高牆等。院中有院,門內有門,窯頂建窯,房上座房。主院西南角的大偏院是由兩座花園式庭院組成的,可供主人小憩。主院正北的後院是由一排13孔窯洞組成而又分隔為四個小院的護堡院。整個東大院建築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大小院落既珠聯璧合,又獨立成章,其或隱或現、多種多樣的門戶,給人造成了院內有院、門裡套門的迷宮式感覺.

民間故宮-山西王家大院 (建築及歷史之二)

高家崖旅遊平面圖

王家大院是前廳後院的格局,按照“尊卑分等,貴賤分級,上下有序,長幼有倫,內外有別”的禮制格局劃分。第一進的廳住的是下人,房子較簡單,第二進的門廳是主人的起居室和客廳的,第三進才是臥室,一層主人居住,二層是祭祖堂。廂房一層是公子們的住處,二層是小姐的繡樓。

民間故宮-山西王家大院 (建築及歷史之二)

主院

民間故宮-山西王家大院 (建築及歷史之二)

西繡樓

民間故宮-山西王家大院 (建築及歷史之二)

廚院

民間故宮-山西王家大院 (建築及歷史之二)

主院二層樓上俯瞰

王家大院的三雕(即磚雕、木雕、石雕),是整體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王家大院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所謂建築必有圖,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正是王家大院雕刻藝術的真實寫照。

民間故宮-山西王家大院 (建築及歷史之二)

磚雕

院落中時常可以看到的是土地祠,很小的,在一個面積很小的牆上就可以設置,這裡有句俗話:家有土地保平安。這裡的土地祠設置都很精巧,與周圍的建築結構很自然的融合為一體,不由得感嘆建造師的技藝高深和民間文化的那種樸實自然。這裡也依然遵循著那句話:有門必有壁,這裡體現的更多些,因為院落多,見到的壁也就多,又是大戶人家,講究更多,意義也更深刻。

民間故宮-山西王家大院 (建築及歷史之二)

過道的土地祠

今天先對高家崖總體有個印象,下一期開始對高家崖每一個院落的佈局,建築及人文歷史進行詳細介紹,讓我們走進建築,走進歷史,去體會我們中華文明的厚重文化,體會祖先的智慧和思想,讓現代浮躁的心和思想沉澱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