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農兼董事長傅光明情繫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紀實

圣农兼董事长傅光明情系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纪实

傅光明董事長

以一己之力 他撐起閩北貧困農民夢想的天空

——南平市工商聯主席、南平市慈善總會會長、聖農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傅光明情繫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紀實

2019年4月底,一條消息在光澤全縣不脛而走:中坊村、十里鋪村、上屯村村財收入翻了10多倍,分別達到140萬元、180萬、120萬, 成為名副其實的百萬村。在全縣85個村中,3個原來的村財“空殼村”破殼重生, “c位出道”,走出了一片新天地,一下子成為全縣豔羨的“明星村”。

“2017年底,在聖農公司多年助力精準扶貧下,光澤縣退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坊村等貧困村順利脫貧摘帽,但大多數村集體“荷包”並不富裕,鸞鳳鄉仍有7個村村財收入在10萬元以下。傅光明董事長自我加壓,加大幫扶力度,發揮聖農公司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幫助中坊村等3個剛剛脫貧的村財“空殼村”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加村財收入,實現鄉村振興。”光澤縣鸞鳳鄉黨委書記白子平充滿感激之情地說。

一、一個重度貧困村的蛻變

一幢幢新房矗立青山綠水間,寬闊的道路以“花化+亮化”的新姿穿村而過,超市、食品店、餐館生意紅火……2019年初春時節,光澤縣鸞鳳鄉中坊村,處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4年前的中坊村是福建省定貧困縣光澤縣最貧困的鄉村,全村364戶、1576人。“沒有傅光明董事長、聖農公司用心、用情、用力的付出,中坊村不可能在2017年底就脫貧。”見到我們,鸞鳳鄉副鄉長何坤動情地說。

“我是黨多年培養起來的民營企業家,應該帶頭為國家分憂,儘自己的微薄之力積極支持精準扶貧、鄉村振興事業。” 南平市工商聯主席、南平市慈善總會會長、聖農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傅光明說。

2015年11月,聖農公司結對幫扶中坊村,相繼投資40億元建設聖農產業集群,無償投入5000萬元,通過“輸血為基、造血為本”的一攬子措施,確保到2017年底中坊村實現脫貧。

一個“貧上加貧”的村,在兩年多內就迅速實現脫貧,靠的是聖農公司的精準施策:

——就業扶貧。近年來,聖農公司在中坊村建設4個宰殺廠、6個熟食品廠和恆冰物流公司等配套生產單位。項目一投產,傅光明董事長首先想的是如何幫助村民拓寬就業渠道,為他們提供儘可能多的就業崗位。“只要是中坊村村民來求職,符合要求的一律錄取。” 在傅光明董事長的部署和督促下,公司600多個生產基地有序安排中坊村等地的村民特別是貧困村民參加培訓上崗後到聖農公司上班。“全村90%的勞動力在聖農就業,家庭收入90%以上來自聖農。”中坊村黨支部書記江水龍說。

——產業扶貧。聖農公司因地制宜,優先利用中坊村的荒地、劣地等建廠房,既提高土地的使用價值,又增加村民收入。公司產業集群的發展,帶動了70%的村民轉化為產業工人,還帶動25%的村民通過發展服務業增收致富。如:跑運輸的村民人均年收入7萬元;超市、食品店、菜館經營者每戶年均增收10萬元;出租住房年增收5000-10000元。此外,公司還幫扶中坊村成立蔬菜專業合作社、興辦加工廠,解決了年長者的就業和增收難題。

——慈善扶貧。

聖農公司出資600多萬元,建設村部大樓、農民俱樂部、休閒公園等。並注重智力扶貧,資助貧困高考生完成大學學業。積極贊助開展關心下一代活動,為學校捐贈書籍,完善硬軟件設備,改善師生學習、工作環境。此外,公司還捐資3704萬元,在聖農小鎮中坊綜合服務區建設光澤縣實驗小學分校、鸞鳳衛生院等扶貧項目,努力把中坊村打造成產城融合、宜居宜業宜遊的食品產業先行區和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城市新區。

圣农兼董事长傅光明情系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纪实

光澤縣實驗小學分校

在物質脫貧的同時,聖農公司還積極幫助村民實現精神脫貧,以“美麗鄉村”、“ 鄉村振興”建設為抓手,建立道德傳播陣地,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朱子文化等進村上牆,提升村民素養。

2018年1月1日,物質、精神的雙雙脫貧,讓這個重度貧困村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二、三個村財“空殼村”的重生

2017年底,在聖農公司多年助力精準扶貧下,光澤縣中坊村等貧困村順利脫貧摘帽,但脫貧只是第一步,不少村出現“村民富、村集體窮”現象。中坊村村民依託聖農都富裕起來了,村財收入僅靠一點資產出租一年不到5萬元,村裡缺產業,苦於沒有增收渠道,村兩委和村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2018年,傅光明董事長積極響應黨中央 “加速民營企業‘下鄉’助力鄉村振興”號召,把助力光澤縣鄉村振興當作責無旁貸、時不我待的天職。

“脫貧不僅‘扶上馬’,更要‘送一程’,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不僅對於鞏固提升脫貧成果至為關鍵,還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聖農公司董事長傅光明的話擲地有聲。

傅光明董事長髮揮聖農公司龍頭企業引領,因地制宜實施產業幫扶,多維度匯聚支農助農興農力量,建立、完善精準施策層次清晰、幫扶內容相互銜接、多方發力各有側重的的多維梯度幫扶機制,打造能量傳導、作用疊加、環環相扣的民企帶村助力鄉村振興閉環模式。

傅光明董事長依託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優勢,針對地理位置在聖農公司周邊的中坊村、十里鋪村、上屯村集體經濟薄弱的現狀,因地制宜,導入聖農公司優勢資源,讓產業鏈有機嵌入村集體,協助他們圍繞服務聖農產業集群興辦產業項目。2018年新年伊始,他親自帶隊調研,11次主持召開助力鄉村振興座談會,擬定多個切實可行的幫扶項目,指定一名高管全程負責項目的落地、建設、投產、運營。

傅光明董事長首先“無中生有”,延伸產業鏈條送“扶貧”工廠下鄉。原來,聖農公司產出的副產品雞腸子全部供應內部車間自用。後來,雞腸子被發現適合做火鍋料,市場上風靡一時,非常暢銷。傅光明董事長抓住時機為中坊村、十里鋪村、上屯村定製一個產業,2018年7月1日,聖農公司投資1100萬購置現代化設備,新建標準化的“扶貧工廠”---雞腸子加工廠,由3個村承包生產加工。聖農公司免費供水、供電、提供技術培訓、供應原料、包銷產品、協助組織生產。雞腸子加工技術並不複雜, 3個村100多名年齡偏大、缺乏技能無法就業、生活極端貧困的村民在家門口就近上班,村民月工資在5000元左右。傅光明董事長讓3個村每噸提取400元作為村財收入,中坊村、十里鋪村、上屯村每年分別增加村財收入140萬元、30萬元、20萬元。

圣农兼董事长傅光明情系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纪实

雞腸子加工廠

傅光明董事長還創建“飛地經濟”模式,協助十里鋪村、上屯村創辦首家村辦企業。根據十里鋪村緊鄰316國道、距離縣城僅僅3公里的地利優勢,把原來由社會車輛承包的5個飼料廠飼料用油運輸改由十里鋪村承運,利用“飛地經濟”模式量身定製合適的產業,將運輸產業“飛”入村裡。籌建企業時,村裡、村民拿不出錢,傅光明董事長得知情況後馬上私人借給村裡50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利息比銀行貸款利息還下浮10%。並派出專人協助十里埔村組建物流企業,指導購買5部運營車輛、招聘13名員工。2018年6月1日,十里鋪村“破天荒”地開辦了第一家村辦企業---光澤縣日月興物流有限公司,傅光明董事長給的每噸運費比以前由社會車輛承包高40元作為十里鋪村的村財收入,村裡每月收到聖農公司支付的近80萬元運費,扣除運營成本,每年增加村財收入150萬以上。

圣农兼董事长傅光明情系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纪实

光澤縣日月興物流有限公司

上屯村也開辦第一家村辦企業---光澤縣聖興物流有限公司,傅光明董事長借給村裡60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聖農公司與聖興物流簽署長期委託運輸合同,由聖興物流承接公司豆粕運輸,每年為上屯村增加村財收入100多萬元。

“傅光明董事長實施產業幫扶,為村集體經濟強筋壯骨,彌補發展短板,激發村集體內生動力、造血功能,以產業來長期穩定創收,打破了村集體收入的瓶頸,可持續發力帶動村裡產業興旺,增加村財收入,讓村民得利,讓村集體受益。” 光澤縣鸞鳳鄉黨委書記白子平如是說。

在實施產業幫扶助力鄉村振興的同時,傅光明董事長還統籌各方資源,以黨建為引領,聯合建行南平分行黨委,畫好同心圓,在政策、金融、產業上齊頭並進,凝聚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為鄉村振興添活力、強動力、增後勁。

2018年7月18日,聖農公司黨委與建行南平分行黨委簽訂《黨建共建協議》,雙方以黨建共建為抓手,攜手推動光澤縣鄉村振興。在實施產業幫扶的基礎上,紮實推進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用金融活水潤澤廣大鄉村。

圣农兼董事长傅光明情系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纪实

聖農公司黨委與建行南平分行黨委簽訂《黨建共建協議》

會後,建行南平分行迅速行動起來,全力支持光澤縣各鄉村圍繞聖農公司白羽肉雞產業集群以承包、租賃、流轉等形式合理開發資源,發展資產型、合作型、項目型、物業型、置業型村集體經濟實體。

三、四個偏遠山區縣的涅槃

做為土生土長的企業家,傅光明董事長始終牽掛著光澤縣13萬父老鄉親的冷暖生計和脫貧攻堅。福建省“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啟動後,聖農公司當即決定幫扶光澤縣脫貧,並自我加壓,同時決定幫扶浦城縣、政和縣和資溪縣等同步小康。

如何破題?聖農公司的招數是,帶動農戶就業驅動+拉動經濟發展+推動城鄉建設+啟動鄉村振興。

——帶動農戶就業。“在聖農公司工作,我覺得很幸福、很快樂,工資及時發放,福利也好。”50歲的張玉周樂呵呵地說。張玉周是浦城縣盤亭鄉人,通過培訓成為一名肉雞飼養場的飼養員。由於工作出色,一年多時間裡,張玉周連升3級當上場長。“是聖農給了我第二個家,給了我展示能力的舞臺。”張玉周滿懷感激。

張玉周是聖農公司“帶動農戶就業”扶貧舉措的受益者之一。目前,公司員工總數3.1萬人,其中,來自幫扶的四個縣的農民工佔60%以上,雲、貴兩省農民工約佔15%左右。

傅光明董事長認為,農村脫貧致富,黨員要“走前頭、做表率”。2107年5月,傅光明董事長在走訪光澤縣85個鄉村時,看到不少黨員生活清貧、就業無路、溫飽尚未解決,當即代表公司黨委捐款100萬元,用於貧困黨員脫貧。並誠懇邀請他們到公司務工,或發展玉米種植業,公司全部予以收購。如今,在聖農公司的帶動下,省內外3萬多玉米種植戶年增收4050元。

——拉動經濟發展。“企業做大了,企業家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更大了。光澤縣農民太苦了,光澤縣縣域經濟太弱了,需要更多的大企業來帶動和支撐。光澤縣域經濟沒有發展,光澤縣農民沒有脫貧,我睡不著,吃不香。”每每有人勸說傅光明董事長把總部遷移到大城市時,傅光明董事長總是當即給予否決。

在傅光明董事長看來,以政府、企業的深度融合為抓手,拉動縣域經濟發展,實現效益共享,是讓幫扶縣的父老鄉親早日脫貧致富的好舉措。為此,公司優先流轉4縣拋荒閒置土地3萬多畝,建設產業集群。僅在光澤縣寨裡鎮橋亭村,2017年就向村民租用768畝土地,新建10個飼養場。產業集群的建設還帶動了4縣運輸、餐飲、房屋出租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推動城鄉建設。長期以來,由於經濟發展緩慢,光澤縣城市建設落後、滯後,城區面積僅僅4-5平方公里,城區人口僅僅4萬多人,大部分光澤人還居住在偏僻、貧窮的農村。

傅光明董事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加快落實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和縣委縣政府“小縣大城關”戰略,2016年下半年,由聖農公司和光澤縣城市建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等縣屬國有企業共同投資30億元的聖農小鎮,在光澤縣鸞鳳鄉開工建設。

聖農小鎮是福建省命名的第一批特色小鎮,總體規劃面積3.46平方公里,人口約2萬。產業定位為生態食品特色產業,特色內涵是“產城融合、宜居宜業、山水田園”。

在聖農公司和光澤縣政府的全力推動下,聖農小鎮建設突飛猛進,截止2019年4月16日,一期、二期項目累計完成投資達12億元,近1000套住房全面竣工,成為精準扶貧的“利器”和支持光澤縣政府全面脫貧的“抓手”。

“政府主導脫貧,聖農推進脫貧,把貧困農戶從深山老林搬遷出來,安排到聖農公司務工,安排到聖農小鎮居住,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全部脫貧。”傅光明董事長鏗鏘有力地說。

鸞鳳鄉副鄉長何坤算了一筆細賬:聖農小鎮每平方米3000多元,買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21萬元。其中,聖農公司員工購房企業補貼3.5萬元,搬遷補貼3.5萬元,購房貼息貸款3.5萬,加上出售舊屋、果園的收入,很容易就能實現安居樂業。

——啟動鄉村振興。2019年,聖農公司在幫扶鸞鳳鄉中坊村、十里鋪村、上屯村村成為名副其實的百萬村後,再幫扶鸞鳳鄉3個村,力爭實現鸞鳳鄉5個村村財100萬元以上,全部15個村村財收入都超過10萬元,形成鸞鳳鄉鄉村振興示範帶。並將複製經驗,向浦城縣、政和縣推廣民企帶村的運營機制、模式,幫扶浦城縣3個村、政和縣2個村實現村財增收。

為了推動南平市十個縣市區開展“民企帶村”助力鄉村振興工作, 2019年2月12日,南平市工商聯“民企帶村助力鄉村振興”推進會在光澤召開,南平市工商聯主席、聖農公司董事長傅光明與全市工商聯繫統負責人分享了聖農公司“民企帶村”經驗做法。市工商聯把推進鄉村振興當作今年重點工作,以點帶面,探索企業與村莊合作“1+1”的模式,以產業發展形成“一村一業”,組織當地3-4家企業,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實施產業幫扶,帶動4-5個村增加村財收入,助力全市鄉村振興。

如今,在聖農公司的幫助下,光澤、浦城、政和、資溪等四個偏遠山區縣正實現涅槃——2018年1月,光澤縣退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順利脫貧摘帽;2020年,浦城縣、政和縣、資溪縣將同步實現小康。

四、一個欠發達地區的希望

“有了這筆資助款,我讀大學就沒有後顧之憂了。今後,我也將盡己所能回報社會……”。2107年7月28日,在南平市工商聯、市慈善總會召開的精準助學座談會上,剛剛考上同濟大學的危新民從傅光明董事長手中接過資助款,禁不住熱淚盈眶。

身為南平市慈善總會會長,傅光明董事長在發揮自身力量的同時,也充分發揮平臺優勢,發動更多的民營企業家投身精準扶貧,通過實施“五大民生工程”,讓全市貧困戶如期脫貧。

實施兜底幫扶助學工程,切斷貧困代際傳遞。傅光明董事長十分重視教育,12年來,他每年都在向南平市慈善總會捐贈的1000萬款項中,特別指定100萬元用於幫助貧困學生助學。為切斷貧困代際傳遞,他還推動市慈善總會出資200萬元,兜底負責資助全市400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在讀學生就學。2015年起,受傅光明董事長委託,全市十縣(市、區)工商聯每年選取10名優秀應屆貧困高考畢業生,由傅光明董事長每人每學期捐助1萬元。他還決定,資助被中專以上院校錄取的貧困學子上學,全市共有500多名貧困學生受益。

實施醫療保險助困工程,杜絕因病致貧、返貧。傅光明董事長一方面出資3600萬元,為6萬多建檔立卡貧困戶購買了醫療補充保險,全額資助全市白內障患者治療,併為所有殘疾人配備了輪椅;另一方面,從市慈善總會撥出1200多萬元,實施大病救助,覆蓋全市所有大病的病人群體。

實施養蜂產業助農工程,幫助農戶實現自我造血。養蜂是“立竿見影”的致富好項目,閩北的自然環境和森林資源,為養蜂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在充分調研市農業局、市扶貧辦扶持貧困戶養殖蜜蜂項目進展順利,預計每戶年可增收1.5-2萬元後,市慈善總會撥出專款300萬元,以每戶3000元購買5箱蜜蜂計算,幫助1000戶貧困戶增加收入。

實施充分就業助培工程,免除貧困孩子的就業煩惱。在傅光明董事長捐贈支持光澤縣綜合醫院遷建、購置先進醫療設備的帶動下,市慈善總會資助100萬元,與扶貧開發協會等聯合開辦“三年制中職護理專業委培班”,招收全市100位建檔立卡戶家庭應往屆初中以上畢業生,全額免費入讀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進入專業護理公司、醫療機構臨床護理工作,還可赴德國進修深造,免除了就業煩惱。

實施帶動農戶助富工程,化解貧困戶就業和脫貧壓力。傅光明董事長把帶動農戶就業做為扶貧的切入點,在自身企業努力幫助解決就業的同時,鼓勵更多的民營企業正視閩北農民工特別是家庭貧困農民工缺乏技能,面臨嚴峻的就業和脫貧壓力的現實,多幫助他們解決就業難題。

民生工程的實施,讓南平的貧困戶脫貧和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堅定。

從一個村、三個村,到四個縣,再到一個市,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行動中,傅光明董事長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物力、財力、心力,但他覺得很值,“人不是為錢而活著,是為希望而活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能給很多急切需要幫助的人帶來希望,我感覺很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