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各朝各代中,最受百姓歡迎的皇帝是誰?

大理王976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標誌著我國第一個封建集權制的朝代建立。公元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標誌著中國封封建王朝的結束。期間經歷了2132年的時間,共誕生了包括正統王朝、割據政權、過渡政權、臨時政權、偏安政權、復辟政權、傀儡政權以及農民起義政權等在內的四百多位皇帝。

那麼,在中國各個朝代中,最受百姓歡迎的皇帝是誰呢?下面重點介紹幾位具有代表性的皇帝,謹代表個人觀點,不足之處還望指正。
(子嬰劇照)

秦朝,秦王子嬰

子嬰雖然被稱作秦王,其實他也算是嚴格意義上的一位皇帝,也就是歷史上俗稱的秦三世。關於子嬰的身份有兩說法,一是秦始皇長了扶蘇的兒子,二是秦始皇的弟弟,第二種說法應該更貼近事實。子嬰一共在位46天,既沒有秦始皇的霸氣和野心,也沒有像秦二世的昏天暗地,是非不分,而是積極謀劃親手除掉趙高,整肅了混亂的朝綱。如果給子嬰足夠的時間或是繼承胡亥的位置,他應該能成為一代有作為的君王,只可惜生不逢時,親眼見證了秦帝國落下了帷幕。相比較秦始皇的嚴刑峻法及二世胡亥的暴政,子嬰無疑是最受老百姓歡迎的帝王。
(劉邦劇照)


漢朝,高祖劉邦

劉邦平民出生,做事情很接地氣,為人豪爽,頗講義氣。劉邦雖不及武帝的雄才大略,也沒有文帝的勤政愛民,但是劉邦富有遠見卓識,他每做一件事都有超前的眼光。另外劉邦既有為人豁達、不拘小節的超然,更能心思縝密、百疏無一漏的掌控全局能力。更讓人佩服的是劉邦有非凡的個人魅力,雖然貴為九五之尊,但是從他身上可以看到威嚴,也能看到痞氣,總之劉邦的人生就像一本豐富的百科全書。劉邦雖然只坐了短短七年的皇帝,漢初的老百姓儘管也飽受了戰亂之苦,但是他們的精神都得到了徹底解脫。日子雖苦,但沒有壓力。
(曹操劇照)


三國,曹操(追諡魏武帝)

相比起劉備、孫權其他兩位大咖,曹操為人很真實坦誠,即沒有孫權的矯揉造作,也沒有劉備的虛情假意,而是個性鮮明,敢做敢為。曹操喜歡的女人,可以去明目張膽的搶,曹操沒有軍餉的時候,可以堂而皇之的挖人家的墓,做法雖然粗放,但沒有遭致詬罵。曹操一輩子從不認輸,無論是官渡之戰的輝煌,還是赤壁之戰的慘敗,第二天曹操依然能從容的面對一切。有人罵曹操是個奸雄,也有人說曹操陰險,但是沒有人像曹操活的那樣灑脫。所以,老百姓更喜歡一個不帶面具的皇帝。
(隋文帝劇照)


隋朝,文帝楊堅

楊堅是歷史上最成功的權臣,他的皇位來的不動聲色,更像是探囊取物。楊堅的能力有目共睹,開創了許多歷史先河,創造了驚人的帝國財富,他的“開皇之治”時期,老百姓富足,生活安定。隨文帝不僅在國內受百姓愛戴,而且在周邊少數民族政權中也有很高的威望。另外隋文帝生活非常節儉,雖貴族出生,身上更多的是平民的質樸。隋文帝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徒步巡視邊疆的皇帝,最遠行致甘肅玉門關之外。所以,正是隋文帝凡是以身作則的行為,贏得了百姓的喜愛。
(李世民劇照)

唐朝,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雖有玄武門之變殺兄奪權的汙點,但是李世民是一個最能虛心納諫的皇帝,而且李世民與所有功臣都能做到推心置腹,坦誠相見。所以李世民也是少有的最平易近人、善待功臣的皇帝。另外,李世民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首先想到的是百姓的利益,所以他在唐初就制定了“輕徭薄賦,藏富於民”的施政理念。毫無疑問,生活在唐朝老百姓最有歸屬感,這也是安史之亂過後,唐朝還能延續150年的主要原因。所以唐朝老百姓懷念過去的時候,更多的是想起李世民這位心繫天下百姓的皇帝。

(朱元璋劇照)

明朝,太祖朱元璋

提起朱元璋,人們自然會將冷酷、殘暴與其聯繫在一起。毋庸置疑,明初的官員整天過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因為他們都經歷了一個“欲滅亡,先瘋狂”的過程。正是由於他們的居功自傲、忘乎所以、驕橫跋扈、貪汙腐敗、壓榨百姓等行為給自己引來了殺身之禍,所以他們中間的絕大部分死的不冤。而朱元璋對待老百姓卻換了一副面孔,雖沒有把他們當做衣食父母,但卻像是兄弟姐妹。朱元璋出身平民,對老百姓的生活體會最深刻,所以他更知道老百姓需要什麼。因此更能做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朱元璋肯定是明朝官吏最痛恨的一個皇帝,但也是百姓最貼心的一個皇帝。
(康熙劇照)


清朝,聖祖炫燁(康熙)

康熙皇帝是唯一一位祭拜前朝皇帝的帝王,雖然有作秀的成分,但僅憑這一點,他的胸懷無人能及。康熙在維護清朝政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另外康熙也比較關心百姓福祉,積極倡導滿漢平等,鼓勵各民族之間相互友好往來。雖然當時由於歷史原因造就民族之間有許多不可調和的矛盾,但是各民族之間也有另一番其樂融融的景象。相比較其他幾位清朝皇帝而言,康熙應該算是最受百姓歡迎的皇帝了。

感謝朋友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宋仁宗趙禎吧。

宋仁宗有多受百姓歡迎呢?

公元1063年4月30日,宋仁宗駕崩,享年54歲,據《宋史》記載,當宋仁宗駕崩的消息傳出皇宮後,“京師(汴梁)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

消息傳到洛陽,洛陽的市民也自動停市哀悼,焚燒紙錢的煙霧飄到了洛陽城上空,以至“天光無日”;宋仁宗的死還影響到了偏遠山區,比如有一位官員前往四川出差,途經劍閣,看到了當地的婦女也頭帶紙糊的孝帽來哀悼宋仁宗的駕崩。



消息傳到遼國,燕境之內無遠近皆哭!

遼道宗耶律宏基知道後,也大吃一驚,接著就抓著宋朝使者的手號啕大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還下令為宋仁宗建一個衣冠冢,用以寄託哀思;甚至,遼國的歷代皇帝還“奉其御容如祖宗。”

這就是宋仁宗!

歷史上廟號為仁宗的皇帝有不少,比如明仁宗朱高熾,清仁宗嘉慶皇帝等,其中宋仁宗是最無愧於仁宗這個廟號的。

宋仁宗的“仁”,是出了名的,比如從幾個出名的小故事中就能看出。

某一年暮春時節,仁宗在御花園裡散步,走了一段時間,身邊的人發現仁宗頻頻回頭,卻又不說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等到了宮殿裡,仁宗急急忙忙要身邊的宮女給他端杯水來喝,宮女大為不解,說皇上您為什麼不在外面喝呢?

仁宗邊喝邊答道:我回頭多次,也沒見著管茶水的侍吏,又不方便詢問,一旦詢問,侍吏必然受到懲罰,所以才忍渴而歸。

宋朝的包拯大家都很熟悉。

包拯之所以能傳名後世,除了本人的鐵面無私,還跟宋仁宗有關。

其實像包拯這樣的清官每個朝代都有,比如明朝就有個鐵面無私的清官,叫周新,他以為官清廉、善於斷案著稱,辦案公正,深得民心。但因為他得罪了錦衣衛,被朱棣砍了。其實,把周新放在宋朝,周新就是包青天;把包公放在明朝,那麼他就是周新。

比如包拯曾朝堂上跟仁宗爭辯,反對張貴妃的叔父當宣徽使,這也就算了,說到激烈處,包拯的唾沫星子都沾到宋仁宗的臉上,擱其他脾氣不好的皇帝,包拯估計就這樣涼了,但宋仁宗無可奈何,只好用手拂去。

有一回,仁宗上早朝,大臣看仁宗熊貓眼、一副沒睡醒的模樣,以為是加了夜班或者寵幸了太多妃子,就勸仁宗注意龍體啊!

仁宗一看,覺得這些大臣都想歪了,就笑道,說你們這些大臣不要亂想好嗎?我昨天沒睡好,只是因為餓了,沒別的。

大臣不解。

仁宗說,本來昨天晚上想吃個烤羊,結果廚房沒有,宵夜就吃不上,所以就餓了。而且,我想了一下,祖宗之法沒有烤羊宵夜的慣例,如果我吃一次,恐怕以後得天天準備,後人也會形成這個習慣,到時候還不知道要殺多少羊,想了一下,就算了。

所以宋仁宗應該是最受百姓歡迎的皇帝了。


金兔歷史


古代朝代更替,往往會發生劇烈的階層變動,使得原本固化、龐大的統治階級垮臺,飽經社會閱歷、體察民情的領袖便會脫穎而出,並且在大家的簇擁下被推上皇位。因此開國之君往往會深受百姓歡迎。

從這個角度出發,論最受百姓歡迎的皇帝,當首推“日月重開大宋天”,坐在龍椅上的皇帝——朱元璋。



首先,朱元璋的出身極其悲慘,這也就決定了他稱帝以後必然以人民為中心的國策。

朱元璋祖宗百代皆農民,深耕安徽鳳陽趙府村,剛學會走路就必須開始為家裡分擔農活,常常為吃不飽飯而奔波,遇上荒年,家裡人非餓死即病死,甚至連父母雙亡也難以乞求地主給一塊薄田安葬,這樣的經歷,可想而知他稱帝以後對地主的態度。



在漫長的乞討、出家的過程中,地痞流氓的無賴逐漸腐蝕了他的內心,朱元璋刻薄狠毒的性格也就在這時候刻在骨子裡,而隨後的從軍生涯,又出乎意料地將他江湖義氣、長於謀略的一面表現出來,並因此收穫廣泛謀士、猛將的追隨。

可以說,如果不是元朝治下的無能和底層剝削的殘酷,朱元璋也不會成為那個嗜殺功臣、嚴懲貪官的暴君。

其次,朱元璋以民為本的建國思想和愛民舉措

熟讀明朝歷史的朋友會知道,一個胡惟庸案,一個藍玉案,就不知連帶誅殺了幾萬人,血腥的殺戮甚至有人將他與夏桀商紂並列。

然而,官員、權貴苦,並不意味著平民百姓不幸福。恰恰相反,皇帝代表千萬農民,與官僚體系作對,這才是真正的為民做主。為了解決百姓的穿衣問題,朱元璋在洪武元年甚至發佈硬性命令,:“凡農民家有田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木棉各半畝。



為幫助百姓度過災年,凡各地發生水旱災害,查勘屬實,全部蠲免稅糧。沒有災情的年頭,也會挑一些貧窮地區,減免農業稅。整個洪武年間,賑災所賜布、鈔數百萬,米百餘萬,所蠲租稅無數。

甚至命令各地設立“惠民藥局”,凡軍民有病而無錢醫治者,藥局給醫藥治療。因為自己做過流浪者,他對無家可歸者的疾苦深有體會,命各地設“養濟院”,接納貧民不能生活的入院贍養,月給米三鬥、薪二十斤、冬夏布一匹,小孩子給以上數量的三分之二。堪稱世界上最早的社會保障機構。

孟子說“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最後,治隆唐宋,開大明兩百年基業



朱元璋窮盡一生,都想根除貪腐,都想要實現和創造烏托邦式的小國寡民的社會。但很可惜,封建制度下的官僚體系,不是一個威權的帝王便可以改變的,這是他的歷史侷限性。

同時,大明的俸祿最低,因為賦稅也是最低的。朱元璋規定農業稅為每畝三至四鬥,商稅甚至只有3.3%,明朝一年的財政收入僅有2300萬兩,而順治年間便已是6400萬兩。

縱觀大明天下,正是有了朱元璋的聚攏人心,中華才重新回到了漢人的懷抱,得以驅逐韃虜,後世子孫可以放開手腳下西洋、滅建虜、資本主義萌芽,可謂“我雄武兮大明強!我雄武兮天下壯!”

最受歡迎的,一定不是窮兵黷武的帝王,而是敢於壓制權貴,輕徭薄賦的帝王,朱元璋同時符合這兩點,堪稱千古一帝。


春秋正義


最受老百姓歡迎的是漢光武帝劉秀、周世宗柴榮、唐太宗李世民、宋仁宗趙禎、因為他們虛心納諫,接受群臣治國方案。才能成就手下的“千里馬”包拯、魏徵、秦叔寶、尉遲恭等人一世的千秋豐功偉業,縱觀古今都是一理兒。沒有英明的伯樂(指皇帝),千里馬(泛指包拯、魏徵、秦叔寶、尉遲恭等人)也就沒有施展才華,忠君報國的機會,也成就不了千古美談。二者關係不可分開。就拿歷史上文天祥、袁崇煥、譚嗣同來說,沒有遇到聖賢的皇帝,有心報國,無力迴天。不曾想受冤枉而死。相信大家在歷史典籍中也看到過這幾位皇帝生平歷史簡章,在這裡我就不做介紹了。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探討古代帝王歷史典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