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機械:中國製造助力乳業強勢崛起

 【從我國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汕頭,到歷史與創新交融的杭州,再到中國物流之都臨沂……日前,本報記者與人民日報社、新華網等主流媒體跟隨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走進廣東粵東機械,杭州中亞、永創智能,山東碧海4家機械包裝製造企業進行深入調研採訪。通過幾天的採訪,記者瞭解感受到,20多年來,伴隨著中國乳業的脫胎換骨、轉型升級,中國的乳品裝備製造業取得了飛躍式的高質量發展,為乳業崛起提供了強力支撐。國產乳品加工技術裝備不斷打破國外壟斷,拉近、超越世界先進裝備水平,乳品機械從當初完全依賴進口到如今出口世界百餘個國家,一些國產核心設備不僅與世界同類產品相比有著價格優勢,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專利與定價權。】

乳品機械:中國製造助力乳業強勢崛起

創新研發實施“進口替代”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食品包裝機械基本依賴進口。1995年,在我國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廣東汕頭,李岳雲用借來的5萬塊錢起家成立了粵東機械。當時的地方領導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只要生產出一臺設備就等於為國家節省了一大筆外匯。

因此,創新研發不斷提高工藝水平,實施“進口替代”,創建民族品牌,提升國內市場佔有率的同時拓展國際市場,引進、消化、吸收成為這個時期乳機行業的發展戰略。

天天在研發、天天在投入。作為公司總經理,李岳雲經常一個人揹包出差考察,業務足跡遍佈60多個國家。灌裝轉閥是無菌灌裝設備的核心部件。粵東為此付出巨大研發代價,自主研發設計的灌裝陶瓷轉閥可以不用密封圈,減少了汙染造成的漲包問題,提高了灌裝準確度。某國內知名休閒食品客戶最終用粵東的機械設備替換了一直使用的日本設備。杭州中亞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灌裝轉閥上進行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歷經4年研發,測試了20多種閥體結構材料,把原來的定期拆洗變為全自動清洗,並大幅提升使用壽命,更換週期從1個月變為6個月。

在中亞機械起步階段,中國乳品機械還很簡單,只能生產塑料袋、瓶裝等產品,沒有無菌包裝設備。1997年,中亞進入了乳品包裝機械領域,2004年成為法國達能的供應商,2007年開始為國際知名企業貼牌加工……由此,藉助歐洲技術、標準、理念,中亞得到全方位提升。

中國乳品機械設備製造企業始終將技術創新作為核心驅動力,重視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目前粵東機械和中亞機械的研發投入均已經佔其總收入的7%左右。針對國內缺乏“數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節能化的乳品無菌數字化包裝”這一行業共性難題,中亞突破了無菌灌裝自動化生產線製造的關鍵技術,解決了國內乳品及飲料包裝“卡脖子”問題。歷經26年發展,中亞產品遍佈國內34個省市自治區並遠銷44個國家。所有核心技術產品均已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20多種裝備技術空白,設備價格只有歐洲的一半、日本的1/3。

粵東的產品目前已出口到日本、美國、德國等102個國家,國外市場佔其總銷售收入的一半左右。公司在美國、巴西、澳洲、阿聯酋、俄羅斯、南非、印尼、法國設有8個辦事處。目前,粵東第三期工廠正在籌建。李岳雲介紹說,粵東的灌裝封口設備已躋身國際一流品牌,許多國外知名乳企都知道粵東的名字。

2012年,錨定智能製造、機器人技術未來發展趨勢的杭州永創在股份制改造時就在公司名稱里加上了“智能”二字。永創智能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吳仁波說,熟悉永創的人都知道,永創的董事長一般不開會、不接見客人、不拋頭露面,但乾的是最累的活——帶頭搞研發、帶技術隊伍。“他最常去的地方是車間,經常穿著工服鑽在設備下面研究技術問題。為了研究圖紙方便,董事長的辦公桌乾脆就是乒乓球桌。”

吳仁波介紹,永創直線無菌超潔淨技術創新點在於進瓶出瓶採用機械手避免了汙染,多規格無級變速灌裝精度與質量方面趕上甚至超過國外同類產品,而價格便宜10%—30%。利於節能環保的過氧化氫氣化循環技術全球只有利樂與永創兩家公司掌握。截至目前,永創在智能化領域的投入累計達1億多元。2017年,永創銷售額13.8億元,研發投入近4.5%。擁有授權專利500項,其中發明專利71項(含PCT23項),公司1年出口1000臺機器人,紙包機、捆紮機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紙包機成為德國克朗斯的強勁競爭對手。

儘管中國乳機裝備水平有了長足進步,但目前中國食品液態灌裝設備每年總產值還不如德國的克朗斯,全球液態食品包裝機械產值比不上利樂。在吳仁波看來,這留給中國同行的成長空間很大。“研發投入與技術升級絕對成正比。要緊緊抓住技術研發,不看近期利潤,看長遠,看5年、10年以後。行業會越來越聚焦、集中。誰的技術領先誰就能持續發展,產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要不斷髮現自身問題與客戶需求,強化技術與售後的聯動。”吳仁波表示,公司將更好地執行全球化發展戰略及智能製造產業轉型。面對中小製造企業包裝自動化改造、先進製造企業數字車間與智能工廠建設升級,永創智能依託10多年在機械、控制和信息技術領域的核心技術積累與知識沉澱,力爭成為智能包裝行業領航者。

在山東碧海包裝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展示架前,董事長厲善紅指著本公司設備生產的80毫升埃及罐裝奶酪、威士忌酒等產品向記者介紹,公司的產品現有枕包、屋頂包等34種規格,容量從80毫升到1000毫升共12種,是目前國內同行業產品規格最多的廠家。

碧海2004年開始設計製造自己的無菌紙盒灌裝機;2007年公司第一臺無菌紙盒灌裝機面市;2008年開始生產紙鋁塑複合無菌包裝紙。碧海的主打產品BH7500-III型無菌紙盒灌裝機消化吸收、自我創新,對無菌系統、供紙系統、成型系統、電氣系統、出包系統等不斷改進提升,目前該機型的綜合性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7年,無菌紙盒灌裝機的無菌系統通過第三方國際檢測機構的挑戰性無菌驗證。

“幾十年來,無菌紙盒灌裝機和包裝紙市場一直為國外巨頭壟斷,經過多年努力,碧海生產的國產包材已經可以完全替代進口,灌裝速度達到9000包每小時的灌裝機也已替代進口,且平均價格降低一半。”厲善紅說。

今年,碧海自主研發了“碧海瓶”包裝及灌裝機,這項重大創新為國內外乳品行業帶來與眾不同的全新包裝形式,已在國內外申請專利,這將為碧海帶來專利保護期內獨享的市場優勢。

 中國製造不斷提升核心優勢

中國技術人員擁有的靈活創新能力、高超技術以及勤奮吃苦精神,是任何圖紙上都不會標註的製造“訣竅”。中國設備一般不改變客戶的生產流程,按照客戶的實際需求去做,務實且容易落地。而國外知名設備廠家是要客戶遵從自己。李岳雲說:“消費者越來越喜歡多元化、高端產品。比如增加蛋白含量、添加果粒穀物的酸奶等產品,市場需求反映到機器設備上就需要做不同的配置,這其中的改變其實很複雜,需要個性化定製。而國外的產品基本很少會根據國內企業的生產線來改變產品的設置,交貨期也很難靈活調整。這給了我們機會。”

從競爭視角看,在全球範圍內,乳品機械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演變為包含各個細節層面的綜合實力競爭。要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以及非標產品的擴展,時間就是一切,交付響應度必須加快。中亞機械總經理史正認為,客戶已不僅僅單純比價,而是更加關注機械設備全生命週期的穩定性、質量、效率、服務、產能、故障率、配件費用、交貨期等因素,這一切都是對個性化定製能力的考驗。

乳品消費潮流瞬息變化,機器設備稍晚交貨,就有可能讓客戶錯失乳品暢銷的機會。中亞機械一家客戶需要植物酸奶設備,國外廠商的交貨期為6—8個月,而中亞機械在最短時間內最大程度調動資源和力量,滿足個性化需求,將客戶設備的交貨期壓縮到2個月。

“與利樂等國外巨頭相比,中國的食品機械包裝企業目前還是學生,處於跟學階段、只是局部領先、技術接近,別人走過的路我們一步都少不了,只能藉助人家的經驗縮短髮展時間。”吳仁波坦言。史正認為,中國乳機在超高速設備、多設備協同、殺菌等技術等方面與歐洲產品還有差距。厲善紅說,多年來,碧海精簡了其他項目,專注於無菌紙盒灌裝機的研發,目的只有一個:代表中國製造世界級的好產品,讓中國製造代替進口。“雖然綜合實力與國外差距還很大,但力爭5—10年把碧海在行業內做成世界知名品牌。”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美菊在調研時表示,大國重器支持民族工業的發展,而中國乳業取得的成就背後是乳品機械製造企業的強有力支撐。數十年的積累和沉澱,是我國乳品機械製造企業專注發展、不斷進步的寶貴財富。與國外乳品機械製造巨頭相比,中國乳品機械製造企業部分核心技術、關鍵產品尚存短板,某些產品的一致性、穩定性和使用壽命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差距,品牌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也有待提升,但隨著我國經濟技術的迅速發展,相信會有更多中國製造走向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