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自己有一點清醒的認識,普遍認為“精華與糟粕並存”。那麼中醫知道哪些是糟粕嗎?

鍾鋼


實踐不但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且是檢驗精華與糟粕的唯一標準。

標準一旦確立,剩下的就好辦了。

中醫的理論和方藥,在臨床實踐中很容易得到檢驗,有的理論被證明就是宇宙真理一樣的存在,有的理論則雲裡霧裡令人摸不著頭腦;有的方藥立竿見影,有的方藥則隔靴搔癢。即使是強烈反對中醫的人物,他們也承認中醫在某些疾病治療方面的療效,更不用說親身體驗過中醫神奇療效的患者粉絲了。然而中醫作為一門古老的學科,自然難以避免很多荒唐的理論和方藥,甚至很多騙子打著中醫的旗號大行其道。所以,精華與糟粕並存,就是水到渠成的結論了。

那麼,中醫有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呢?

這個問題,如果以我們提出的以臨床實踐為檢閱的標準,我相信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至少就我的閱讀了解範圍,至今沒有人做過這樣的驗證和統計。原因很簡單,中醫典籍汗牛充棟,中醫理論百花爭豔,光是正統的典籍就數不勝數了,遑論深藏民間的無數偏方驗方。

鑑於這個問題的複雜性,我們就化繁為簡,單就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著作做一下評論,個人之見,錯漏難免。

中醫經典《神農本草經》,此書對藥物的記載,言簡意賅,數量有限,區區三百六十五種。據說現在的中醫學院,僅僅把它作為選修教材。可能是覺得它又古老又簡單藥物記載還少吧!但是,與之相反,很多中醫界的精英卻對此書大加推崇,比如清代的黃元御,比如民國的張錫純,比如現代的倪海廈。他們認為,《神農本草經》不只是簡簡單單的本草書,其中蘊含了正統中醫對藥物的認知,甚至可以糾正後人的某些方向性的理論錯誤。舉個簡單的例子,薏苡仁,大家都知道它是利溼的,後世的中醫把它歸於健脾利溼的藥物,又因為它事實上就是一種食品,所以臨床很少用到,倒是養生的人青眼有加。

那麼《神農本草經》是怎麼記載薏苡仁的主治的呢?經雲:筋急拘攣,不可曲伸,風溼痺下氣。完全沒有提到什麼健脾利溼。我們可以看到,《神農本草經》記載的是確切的症狀,而不是抽象的概念。中醫治病的要訣是什麼?就是辨證論治,也就是說,薏苡仁對於上述的症狀療效是非常好的。我們來看一個病例:產婦,產後4日,身體沒有明顯的寒熱表現,但是胳膊腿卻奇怪地向外扭曲,幾個人都不能幫她糾正過來。過一段時間,她又正常了。然而用不了多久,病又犯了。西醫注射鎮靜劑,幾天不見效果。主治中醫試用大劑量薏米150克煎服,喝下去立時見效。再添加一些其他的補益方藥,這個病就這樣治好了。

所以說,《神農本草經》上面的記載,雖然簡短,卻是精華中的精華,出手必效,沒有一個字的廢話。類似的還有山藥等,在民國名醫張錫純手中,普普通通的一味山藥,竟有起死回生的神效,原因就是張錫純對《神農本草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掘出了很多已被後人忽視的藥效。

《神農本草經》記載的藥物主治,只認客觀療效,不受任何理論的羈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藥物歸經學說。這個學說把藥物的治療範圍納入某經某經,比如山藥,歸脾肺腎經。這種歸類法當然也有它的好處,便於記憶,也有一定的指導價值,但是侷限性也很大,容易導致思維的狹窄。比如前面提到的薏米,歸肺胃經。臨床看到拘攣的症狀,作為受傳統中醫知識灌輸的中醫,直接想到的應該是肝經的問題對不對?因為“肝主筋”嘛!持有這種思維方式的人,無論如何想不到用薏米來治療,而通曉《神農本草經》的醫生卻不受絲毫影響。

回到我們的問題,《神農本草經》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呢?大略地估算一下,本書90%是精華,還有一小部分是糟粕。這主要體現在對某些藥物的毒性尤其是遠期毒性認識不足,比如有些毒副作用很大的礦物藥,竟被它稱為無毒可以久服,服後還有諸多妙處云云。然而作為一部早期的藥物著作,我們不能奢求它完美無缺。雖然它記載的藥物很少,藥物的說明也是寥寥數語,但是用藥在精不在多,你看那些家裡賣藥的老中醫,常備藥也不過就是三五百味,但是療效很好,患者如雲。而且更重要的,正如我們前邊所說,它才是正宗中醫藥的源頭,永遠對中醫學有戰略性的指導作用,現代的中醫為什麼沒落,和把《神農本草經》邊緣化有很大的關係。

接著我們聊《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是中醫的藥物學奠基之作,《黃帝內經》則是中醫學理論的奠基之作。和《神農本草經》一樣,《黃帝內經》也非一人一時之著作,而是集體智慧長時間積澱的產物,這就導致它的錯誤(糟粕)在所難免。我們這裡討論的是精華與糟粕的問題,首先,我們先說說《黃帝內經》的精華。

喜歡養生的朋友,對《黃帝內經》中這段話應該耳熟能詳:上古之人,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就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怎麼樣?這些話穿越千年時空,是不是仍然閃耀著真理的光芒?

類似的還有很多,經常在養生節目中被專家引用,我們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以上是理論,我們再講一個與臨床有關的。黃帝內經原文:黑色出於庭,大於拇指,必不病而猝死。影視劇中經常看到算命先生說,看你印堂發黑,必有大難。估計這話的出典就是《黃帝內經》。那麼現實中有沒有印證呢?專門研究面診的中醫大師王鴻謨教授給一小男孩治療結腸炎時,看到其父印堂發暗,就想到了《黃帝內經》中的這句話,於是建議他檢查身體,但是這位感覺沒有啥異樣,就沒有接受。四個月後暴卒。當然這是個例,喜歡拿西醫的統計學來說事的朋友就不必相信了,現實中這樣的患者也不多見,恐怕想做個研究統計也是極端困難。

回到我們的問題,《黃帝內經》有多少精華,多少糟粕?很遺憾,這本書我只零零碎碎讀過,沒有發言權。這裡我們借鑑一下張錫純的說法。張錫純是一代名醫,廣濟蒼生,著作影響深遠,很多當代名醫都自稱是張氏門徒,所以他的話還是有一定權威性的。張大師說:“是以讀《內經》之法,但於其可信之處,精研有得,即能開無限法門;其不可信之處,或為後世偽託,付之不論可也。此孟子所謂“書難盡信”之義也。乃今之偏重西法者,不於《內經》可信之處費心研究,但於其不可信之處極力指摘,推其意見,直謂《內經》真本久失,所傳於世者皆系偽託。有斯理乎?”至於《黃帝內經》中有多少可信之處,多少不可信之處,我記得張大師說過是一半對一半的話,但是很可惜,原話的出處一時想不起來,僅憑記憶而已,百度了一下也沒有找到。好在頭條不是學術論文答辯,信者信之,疑者疑之,悉聽尊便。

在頭條和中醫黑辯論,我提到張錫純對《黃帝內經》的看法,中醫黑馬上跟上一句:那麼到底哪一半是精華,哪一半是糟粕呢?呵呵!這個……你忘了我也沒讀過《黃帝內經》嗎?要不我們請作古多年的張大師來回答一下?事實上,《黃帝內經》因為是抽象的理論性的東西,不要說對我們普通人來說無關緊要,即使是很多中醫甚至名醫,都不一定讀過讀通讀懂,然而這絲毫不影響他們的臨床。比如毛主席的《矛盾論》《新民主主義論》,這個論那個論,都是深奧的理論,你可以深入研究,也可以完全不去讀,絲毫不影響共產黨隊伍的壯大和幹部的培養,更不會影響你刷頭條,當噴子。所以——知道精華糟粕的大概數據就行了,領導讓你加班不給加班費的時候你都沒這麼認真過對不對?

接下來我們聊《傷寒論》。《神農本草經》是藥物學,《黃帝內經》是理論學,《傷寒雜病論》呢?就是中醫的臨床學。

我們知道,張仲景被尊為醫聖,這麼尊貴的稱號是怎麼來的?當然來自於這部著作。

看過周星馳電影《賭聖》的都知道,電影中的周星馳,逢賭必贏,戰無不勝,對吧?也只有這樣的本事,才配稱之為“聖”。那麼張仲景有沒有這樣的本事呢?正確答案:是的。

說到這裡,我不知該怎樣對這樣一個話題展開論述,因為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話題,絕非三言兩語能夠說得清楚。簡單地說,得到張仲景真傳的中醫,在臨床中發現一個驚人的現象,只要辨證無誤,那麼照著書中的方子給患者把藥吃下去,一劑知,二劑已,臨床效果非常非常好。

對於張仲景的藥方的讚譽和推崇,可以說有如黃河之水,千年以來,綿延不絕。歷代的中醫,只要是參悟透《傷寒論》的精要,臨床一用,無不五體投地。開始這本書就像武林秘笈,得到者不肯輕易示人,所以大家都不知道張仲景這個人,醫聖更無從說起。比如唐代,藥王孫思邈見多識廣,都只是《千金方》都編寫完了,才讀到此書,足見隱藏得有多深。

後來經過一些名醫的推廣,《傷寒論》廣為天下所知,那些醫生在拜服之餘,由衷感嘆:寫此書者,醫中之聖也!有位醫學家激動之餘,首次在其著作中尊張仲景為醫聖,這句話馬上引起無數中醫的共鳴,大家都沒有異議,於是一直就這麼叫下來,直到今天,張仲景在中醫界的地位都穩固有加,好比電影界百年周星馳的地位一樣。

對於中醫來說,這些都是常識,然而對於中醫黑和小白來說,不免產生一個疑問:《傷寒論》真的有這麼神奇嗎?這裡我們限於篇幅,只簡單講一下它治病的原理。

降龍十八掌大家都知道對吧?還有風清揚的獨孤九劍。這兩種武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以簡御繁,無論敵人的招數如何千變萬化,它都有固定的對應招式,完全不管你是武當派還是少林派,也不管你是南拳還是北腿。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他的眼裡,沒有門派招式的區別,只有進攻方位與方式的分類。降龍十八掌把全身上下左右分為十八個部位,只要你攻擊的是這個部位,那麼他只需使出這招,就可以保護自己,同時攻擊敵人,而不需考慮對方的武功門派。獨孤九劍也是,把敵人的進攻歸類,破劍式破槍式等各有對應,也不管你是楊家槍還是張家劍。

傷寒論奠定的是中醫辨證論治理法方藥的基礎,講究有是症用是藥。意思就是說,在中醫眼裡,看到的是症,是患者表現出來的症狀,而不是像西醫一樣的病。假設感冒是頭疼發熱用這個方,癌症如果也是頭疼發熱,那麼同樣用的也是這個方。這種分類方法就可以以有限的效方對應無限的疾病。

西醫把疾病詳加細分,據說現在已經有兩萬多種疾病了。估計很多西醫連這些疾病的名字都記不全。麻煩的是,對於西醫來說,這一數字還會增長下去,甚至可以說是無窮盡的。

反觀中醫,他不需要了解你這個病到底怎麼回事,他研究的是身體對於疾病的反應。比如發燒脈搏加快,這是感冒的症狀,中醫把這些症狀歸類,同時解讀為身體需要通過發汗排出病毒,於是處以對應的處方,而這些處方都是千錘百煉,經過千年驗證的,一吃就見效。同樣的症狀,不只是感冒有,別的疾病也會有,比如倪海廈先生在治療癌症,將要痊癒時,發現患者也會出現感冒類似的症狀,那麼怎麼辦?很簡單,有是症用是藥。這裡強調一下,一種疾病的治療過程中,症狀表現是很多的,不同的時期用不同的藥物,不只是中醫,西醫也一樣。

人體對於疾病的反應是有限的,因為人體的自我保護功能無非就那麼幾種。比如吃了髒東西毒食品,就會上吐下瀉,這是身體想通過吐瀉把毒素排出來;比如感冒了,往往發燒,還有寒熱往來等。這是身體想通過提高體溫把病菌殺死或者通過汗液把病毒排出來。中醫總結了一下,也就是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種。這八種方法好比中醫的獨孤九劍和降龍十八掌,法中套方,方中含法,順應身體需求,幫助身體達到祛疾愈病的效果。

如果要你研究疾病的種類,恐怕直到人類滅亡那一天你都統計不完,因為新的病菌病毒在不斷產生,然而如果讓你研究人體對於疾病的保護反應,相對就簡單多了,甚至可以說,東漢時代,張仲景就已經幾乎把這些反應研究得八九不離十了。

中醫治病的原理,本來就是協助身體對抗疾病,讀懂了身體的疾病反應,就等於弄明白了身體的需要,然後通過藥物幫助身體一把,然後……然後身體自己就把病給治好了。

道理明白了,也就理解傷寒論的牛逼之處了。有的人說傷寒論是治療感冒的,也對,可是明顯沒有讀懂讀透辨證論治的要義。事實上傷寒論是治萬病大法。所以有人說,仲景法是萬世法。

這裡講一個小病例。一群工人食品中毒,西醫因為毒源不明,難以下手,雖然採取措施,療效不佳,情況危急。政府請一位中醫大師援助,他觀察了一下患者的症狀反應,然後背誦了一句《傷寒論》的條文,就讓大家照這個藥方吃藥。結果馬上轉危為安。這個病例比較有名,讀經方的中醫都知道,這裡就不去尋找原始資料來證明了,你看我辛辛苦苦寫了這麼長,手機打字好累的,又不掙一分錢,再找原始資料,我有病啊!

繞了一大圈,回到我們的問題,對於《傷寒論》來說,他的精華和糟粕各有多少?我個人的看法是99%精華,1%的糟粕。當然這個也是概率,沒有那麼精準。為什麼它的精華這麼多?因為這部書從第一個字開始,講的就是臨床。臨床靠的是什麼?當然是療效。每一張藥方,每一種症狀,每一項加減,書中都記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以說,書中的每一個字,都對應著現實中發生過的症狀和療效,所以是禁得起實踐檢驗的。

說它還有1%的糟粕,是因為書中還有一些藥物比如鉛丹,現在都知道是有毒的,已經被棄之不用了。加上此書在流傳過程中竹簡破損,個別條文缺失,後人整理的也很難說是原貌,這就造成學術的爭議,歷代爭論不休,今天亦然。這些都是題外話了。

中醫歷史久遠,精華糟粕並存毫不奇怪,留其精華去其糟粕,其實是歷代中醫都在努力的目標。作為普通人,中醫護佑華夏千年,應該有感恩之心,家窮不嫌親孃醜,而不是跪倒在西醫的門下,對中醫吹毛求疵。無論中醫西醫,治得好病就是良醫。


紅楓曼舞


我看頭條上關於中西醫誰優誰劣的爭論其實這沒有必要這樣爭論,正如現在社會上對一些熱點問題的爭論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中西藥也是一樣在治病方面各有所長,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有些病西醫冶療比中醫見效快,但有些病中醫治療療效好。前幾年我不小心摔了一跤,將膝蓋處摔裂了,首先我在我市一所大醫院確診傷情,並由該院骨傷科醫師,他將受傷那隻腳從腿根部至下面用石膏封閉起來,並交代一個月不能下床只能躺在床上,大小便都要人侍候,我一聽就急了,孩子都要為生活奔波,一二天還可以,一個月誰來侍候你,當即當家人聯繫溝通,第二天他們開車將我送到我市鄉村一個專門治療跌打損傷的傷科醫院,當時從那所大醫院轉院時,主治大夫勸我我們大醫院還不如鄉村小醫院嗎?結果大醫院在治療跌打損傷就沒有這所傷科醫院專業,在那所傷科醫院接診醫師看了我的乄光片後,將我腳上的石膏全部敲掉,用他們用中草藥獨制的膏藥貼在我的患處,用紗布固定好就要我下地行走,回家過了十多天又去換了一次藥,前後兩次只用幾百元醫藥費,如果繼續在那所大醫院住院治療,不光人受罪,那醫藥費都不是幾百元的小數目,光住院的床位費都要上千元,我這不是我編的故事,也不是神話,確確實實發生我身上的事,所以我認為中西醫不要互相排斥,應該中西醫取長補短,各自發揮各自的特長優勢更好為廣大患者服務,更好地在各自領域治病救人。


用戶1586347926362


主流中醫走上了歧途,從漢以後吧!所謂名醫,只能芸花一現。《三皇內經》的解讀有問題,中醫生把中醫基礎框架知識當可有可無的書用,真是悲哀。

我整理下頭條上看到的中醫執業醫師的問題吧。一、陰陽的認識有誤;二、經絡不是血管,而某中醫博士提出經絡是血管;三、望聞問切中望聞為首,這是治未病的手段,好像只有人強調切脈;四、中醫生不照內經修心修意,很難恢復昔日的榮光;五、醫者必知自己的藥,因為每批藥的藥性是有區別的所以劑量應該也有區別,醫不執藥、劑量不對患者治療效果就不對;六、“其生五,其氣三”,“氣三”通行的解釋是三陽三陰脈這個不對,基礎理解有問題中醫還能延續到今天說明中醫生命力的強大,重複《三皇內經》是道源也是醫源;七、科班出來的人確實不如民間世家,民間世家陰陽精深、對陰陽的理解才是中醫治病的基礎;八、中醫是科學是哲學是文化也是技術手段,發展的思維跟西醫不一樣,把中醫丟在西醫下管理是對傳統醫學文化的玷汙。

中醫道源的綜治思維不知道比西醫強多少,說文化自信首先是獨立中醫管理系統和發展思維模式然後才能把中醫應用於全民醫保。

題主,你的問題是以上問題引發的後果。市面上有證的中醫師,還有什麼五六百上千掛號費的名醫,這不是什麼真正的中醫――我不是認為中醫應該收入低,仁心仁術決定中醫的醫術,仁心是本性的追求仁術是實踐的結果,一個用金錢來割斷自己跟患者接觸的中醫本就不是多高明的醫生。民間中醫世家值得重視,這種重視不是說要想辦法弄個門檻收錢或者為難民間世家,中醫的管理和傳承者的培養整個體系需要與西醫管理模式割裂開來。

患者的問題在自己毫無體感,不遵醫囑又還想著一副藥下去就長生不老……有些西醫無法察知的病狀,這個時候服中藥加上調整心態和作息能治好。慢性病大多是心態和生活習慣引起的,你不改這個,光吃藥那怎麼行?其氣三是什麼?心氣心神氣調體脈和環境飲食的攝入啊!不遵醫囑,連醫生都搞不懂你怎麼回事,治病就得有治病的心態,尊重醫生就是對自己的身體負責。

我當時服中藥,一起治病的街坊還是老樣子,我好了,為什麼呢?街坊總說醫生不好,我身體一有情況就彙報,我自己積極參與調整自己的心態。當然你可以不改,這叫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命是自己的也只能你自己負責。吃中藥就想著長生不老?想多了不好。盯著中醫挑毛病的人,自己想想每年西醫院裡死多少人?那是不是西醫害死的?如果不是,還能雙重標準對待兩種醫術?這叫思維混亂,是精神分裂的前兆。

我的結論是中醫沒有糟粕,如何發揚光大中醫才是問題。浮躁的社會浮躁的人心連為了自己靜心讀書的耐性都沒有,出了問題別光怪中醫,找找自己的毛病。個個那麼行,你行你去學中醫做名醫啊!這可是給自己修德延長生命的機會。自己不對自己負責,要別人對你的生命負責,呵呵了!


節度使95


野刊對野人,新聞頭條與村夫野人,真仍飯後空閒時的茶莊,可以暢所欲言。 對中醫古典文獻的利用要分辯精華與糟粕的方法實是簡單的,有用就是精華,無用與有害就是槽粕。 神農研究本草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正確。並且要說中藥是中醫的靈魂。 內經宣傳的中庸,也即平衡的觀點,正確,以此來開發中醫治療法則。 傷寒對病與藥研究的結合,實是制方之先驅。仲景對病人的觀察入微,對主藥作用很清楚,對主藥發揮作用的配備很到位。 然而問其糟粕,神農只有認識的不足,有的需校正與補充。內經的思想則是把中醫披上神化的外衣。把本來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神化,甚至令人高不可攀的樣子,其中成為阻礙中醫發展的頑固磐石的陰陽五行與經絡學說,應該是糟粕。後人本可以問其不足,然而每個中醫人都不肯走下神壇,守著我是天人合一的聖學傳人。譬如針灸學到上世紀 它還是輔助療法地位。近二三十年,真是今代科學時期,經絡查無驗證,中醫研究人還是不願意走下神壇,堅定地奉行天人合一的經絡學說。經絡本無有,為什麼沒有人研究針刺部位仍一系列肌肉(分頭中尾)或是肌肉間縫,以刺激肌肉收縮加強神經傳導的研究與試驗,達到實至名歸。 傷寒的六經辯病,實仍張仲景學著黃帝用以抬高自己。後人大可以從藥物的研究與分類,以及病的發展,實是求是診病用藥,不要棄其明智而拾其糟粕。


一笑29580


中醫從業人員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那就是中醫精華與糟粕共存。如《婦人良方大全》求子篇謂之無子者是墳塋風水不好;治難產喝燒掉的用硃砂寫的紙符等,此屬糟粕無疑。象此等名著尚有此等問題,故歷代醫家受歷史的侷限等諸多原因影響,瑕疵可謂不少。另,中醫藥只是目前醫療手段的一個補充,千萬不要妄自尊大,千萬不要排斥西醫。畢竟西醫的檢查手段已經日臻完善,相信一個早期的子宮內膜癌是不可能通過中醫的診斷方法獲得。個人認為:諸多未能明確診斷的疾病,還是經西醫檢查確診後再考慮用中醫或西醫治療的問題,擇優而用。若選擇中醫,做為醫生則當應用中醫思維,這非常重要。


沒稜角的石頭5


現在國內所存在的精華,是大部分真正意義上的人,但也存在極少數的社會人渣糟粕-中醫黑。這些社會人渣糟粕垃圾,其與眾不同的特別之處,是不知道自己祖宗姓啥,卻天天在詛咒它們自己祖宗是姓豬而不是姓朱的雜種。那麼,這些中醫黑們知識自己是人渣嗎?答案是:這些反中醫的社會人渣,不但不知道自己的狐狸尾巴臭,還以為自己是科學創作者呢!並且就是因為有了這麼一點兒本錢,這些個下流胚子才會自視甚高,豬鼻子插蔥充大象,整天呆在網上狂吠嚎喪,對中國人自己祖宗的科學智慧-中醫藥學進行汙辱性的中傷、抹黑、詆譭和攻擊。並且對中醫藥學的理論是一竅不通,哪一頭出水都不懂,就只管閉著狗眼,張開狗嘴放屁!所以,這些中醫黑人渣們,根本就沒有羞恥感,一個個臉大皮厚的在拿中醫開涮。因此,本中醫也決不能任由這些狗雜種們肆意橫行,必須為它們立一個牌坊-社會垃圾。


7311665134351


不知道,只知道一個認為中醫是糟粕的人~網名叫鍾鋼的~是中華民族的糟粕,沒聽說過中醫是糟粕。


唐果爸爸成長記


什麼是精華?什麼又是糟粕?誰又真的有這種定性的權力?古人是非常謙虛的,他們在搞不懂的情況下從來就不自己亂來!只是忠實的記錄下來古人的驗方,由更聰明的人去破解!而不像現代的一些個無知之人那樣!看到它們自己搞不明白的東西就說什麼不科學,就想要毀掉!一些個無知又無良的無賴總把自己包裝成什麼大咖,又是什麼學者還有什麼什麼領域的什麼狗屁的什麼者!“上帝”不是用無知包裝出來的!你們再怎麼包裝也成不了“上帝”的!


許傑183677444


可怕的是,中醫者都認為中醫是最牛逼的,可以治療任何疾病。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中醫什麼病都治不了,從事中醫的人說起理論來,弄的自己都稀裡糊塗的,哈哈


Luszy


中醫經過了幾千年甚至數萬年的實踐檢驗和經驗積累。中醫不是迷信,不是巫學,中醫是一門自然科學和東方哲學。中醫的長處是:對慢性病的整體調治,注重體質內因,注重扶正祛邪,注重解毒清瘀,注重陰陽平衡、陰平陽秘、精神內守。中醫的短處是:沒有西醫的現代檢測設備,消毒殺菌的藥物和手段較少,缺乏現代大醫院管理體制,治療一些“急難險重” 病人,不如西醫快捷顯效。西醫的長處與短處,正好與中醫相反。所以,中西醫不要互相排斥和貶低,而應該攜手合作,互相取長補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