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head>/<head><body>

What?

昆明翠湖柳營洗馬景觀公園

再現了消失多年的“柳營洗馬”景觀,

帶你穿越回明朝沐英

柳營春試馬,虎帳夜談兵”的歷史場景!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洗馬河群馬雕塑創作團隊:張大強教授、賀樂平教授、楊永華老師。圖/徐峰


而景觀再現的背後

居然還和一群“不務正業”的城市規劃師有關?

他們不“好好”規劃城市,

扭頭研究起城市文化品牌設計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一不留神,

設計出兩款全球限量昆明翠湖文創絲巾

引起國內外轟動??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駐滇辦向原北規委邱躍主任、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帶隊教授贈送絲巾。圖/清華同衡遺產中心


更有美女規劃師,

加班之餘順便進軍時尚圈

跟網紅模特搶飯碗???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歷史地段整治提升規劃”項目組規劃師。圖/清華同衡遺產中心

這一切的背後,

究竟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歡迎跟著文化遺產DIBO

走進本期的

昆明翠湖歷史地段整治提升規劃

規劃師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揭示隱藏在清華同衡遺產中心內的秘密!

投票pick出你心中最昆明、最翠湖的文創絲巾~



昆明翠湖,地處昆明市老城中心,作為昆明城市營建和山水文化的核心要素,在城市發展中,翠湖片區積累了大量的文化遺存,成為

昆明市的核心文化景觀。數百年來,它見證了昆明封建社會時期的軍事、科舉等文化,及其向近代文明過度的完整過程,是近代昆明振興歷史的集中地。同時,翠湖片區內老昆明地方文化特色富集,是城內頗具活力的城市文化開放空間。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昆明翠湖。圖/DIBO團隊某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神秘女子


但隨著城市的發展,翠湖周邊建設密集、整體歷史景觀格局不存、文化資源零散難覓。

翠湖項目組通過設計與實施工作,恢復區域歷史生態格局,再現歷史景觀,重塑昆明的核心文化空間塑造遺產小徑“昆明近代文明之路”,串聯起55處零散的歷史文化資源,並對線路上的資源點進行重點塑造提升;針對昆明歷史城區整體風貌已基本不存的現實情況,藉助“通山水、保視廊、塑街巷”,重點恢復傳統格局;同時,充分挖掘、科學再現、多方展示、改善環境設施,綜合提升翠湖文化品牌

本文僅從山水文化的春城、多元文化融合的移民城的角度,以昆明翠湖片區的歷史文化景觀恢復、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為切入點,展開清華同衡遺產中心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工作的介紹。

山水文化春城

清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曾描述昆明為“夏不甚炎熱,冬不甚嚴寒,日則單夾,夜則臬絮,四時一也”,昆明“春城”的稱號大抵源於此。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滇池對昆明的氣候調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圖/網絡


俯瞰昆明,三面圍山,西南抱水。

宏觀層面的“大三山一水”與中觀層面的“小三山一水”共同形成昆明獨特的歷史文化景觀,描繪出“城在景裡,景在城中”的畫卷,也集中體現著古人的山水文化觀,以及城市營建智慧。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大三山一水”指西山、長蟲山、金馬山、滇池;“小三山一水”則指五華山、祖遍山、圓通山和翠湖(九龍池)


彼時,洗馬河尚未消失,山望湖樓、河海相連。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翠湖水系通過洗馬河、篆塘河、草海與滇池相連,形成“小三山一水”與“大三山一水”相互連通的歷史文化景觀


現在,翠湖項目組在尊重現實的基礎上,逐步恢復城市歷史生態景觀格局

先期開展洗馬河水系恢復及帶狀公園建設,恢復歷史生態格局;結合園林、雕塑等手法刻畫明清歷史主題,再現“柳營洗馬”的場景。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再現“柳營洗馬”場景。圖/徐峰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柳營洗馬”局部特寫圖。圖/徐峰


如今,翠湖雖然尚在,昔日山水相連的文化景觀早已難尋

後續將通過拆除省文聯建築,恢復雲南大學-翠湖、圓通山-翠湖的歷史視廊,再現“小三山一水”的城市歷史景觀格局。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打通雲大與翠湖視廊後的效果圖。圖/清華同衡遺產中心


通過採取控制翠湖周邊建築高度的手段,凸顯翠湖看長蟲山的歷史視廊。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翠湖看長蟲山現狀,翠湖周邊高層建築密集,林立在山體與翠湖之間,阻擋視野。圖/清華同衡遺產中心


幸運的是,每年11月下旬,成群結隊的紅嘴鷗飛到昆明,在翠湖上空不停地盤旋、降落、起飛,將老城中最自然、最生態的一面呈現給市民和遊客。

緣於此,“翠湖觀鳥”逐漸成為翠湖最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成了到昆明不得不看的一景。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吃,還是不吃?圖/網絡



從保護生態、營造候鳥最佳棲息環境的角度出發,項目組充分考慮燈具對紅嘴鷗的影響,結合候鳥遷徙時間,設計全年不同月份的翠湖燈光場景,強化“翠湖觀鳥”文化品牌的塑造。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翠湖觀鳥”作為翠湖最具特色的文化品牌,綜合考慮候鳥遷徙時間,設計全年不同月份的燈光場景。圖/清華同


多元文化融合的移民城

西南邊陲、南疆要塞,高原城賦予了昆明獨特而旖旎的韻味;山高水長、邊道險峻,邊疆城讓昆明融匯了接壤各地的文化特色。

邊城與高原,作為昆明地域的兩大特點,醞釀著大劑量的生態養分,滋養出這片土地上從無到有、從單一到多樣的地域文化元素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昆明翠湖,曾被汪曾祺盛讚為“昆明的眼睛”。圖/網絡


從中原黃河文化中心的地緣看,昆明確是一座邊疆之城。

從莊蹻開滇,楚君滯昆,雖“便服從其俗”,但楚風仍在滇;到抗戰大遷移、軍事、教育、工業陸續在這片土地上更替。兩千多年來,原先僅是土著人擁有的滇池盆地,逐漸演變成為“移民城”,多元的文化形態,奠定了昆明多元文化共存與文化包容的個性。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西南聯合大學舊址位於現雲南師範大學校內。圖/網絡

風格各異的各族群建築漸次在昆明出現,尤以翠湖周邊聚集的式樣繁盛、品類居多,印證著昆明文化的多樣性。

這裡找得到典型走馬轉角樓式的建築——雲南省講武堂。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雲南省講武堂舊照。圖/網絡

“一顆印”式民居——王九齡故居。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王九齡故居。圖/網絡

也有從中原地區傳至此處的四合院建築——袁嘉穀故居。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清朝四合院形式的袁嘉穀故居。圖/網絡

還能發現洋溢著活力的法式建築——盧漢公館。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盧漢公館。圖/網絡

然而,隨著城市發展,高層建築成為城市建築的主旋律,零散分佈的傳統建築漸漸淹沒其中。原本建築頗有特色的小街巷,甚至徹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樓房。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昆明俯瞰圖。圖/徐峰

翠湖項目組的城市規劃師們不忍看到此景,在保護的基礎上,以“昆明近代振興的見證”為主題,結合不同子片區的分主題和重點,塑造“昆明近代文明之路”,串聯起翠湖周邊零散分佈的歷史文化資源,對線路上的資源點進行重點塑造提升,形成系統的展示利用片區。

同時,在“昆明翠湖歷史地段整治提升規劃”工程實施團隊的參與下,先後開展先生坡、昆明老房子、景虹街等坡巷、建築及街區的修繕及保護工作。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圖為修繕後的先生坡。圖/昆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景虹街上保留至今的昆明老房子,是當地歷史文化的縮影。在綜合考慮街區規劃整體性的基礎上,工程實施團隊先期開展景虹街的更新與保護,鋪設“昆明近代文明之路”。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後續將通過老房子的修繕更新,實現老房子與周邊現代街區的和諧共存。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景虹街修繕前後對比圖。圖/清華同衡遺產中心(左)徐峰(右)


提取“最翠湖”的特點 打造文創產品

作為昆明地區文化資源富集的片區,翠湖是遊客眼中春城昆明的代言人,也是當地人眼中的會客廳;作為滋養城市的城中湖,翠湖又是靈動而充滿活力的;無疑,翠湖與周邊片區可以稱作是昆明的一張名片。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翠湖邊的紅嘴鷗。圖/網絡

自然稟賦與歷史文化資源積聚,如何有機提煉最具特色的元素,形成昆明翠湖的代表?

在項目總負責人的帶領下,翠湖項目組從項目設計之初,不僅著眼於塑造民族融合、生態文明、文化富集、活力充沛的“昆明老城之心”,更注入情懷、創新、創意到翠湖地段的設計之中,成為城市文化品牌的設計師,打造最昆明、最翠湖的文創產品。

翠湖文化標識

在歷史價值系統梳理的基礎上,城市規劃師們經由反覆實驗探索,最終以最簡單的線條勾勒最厚重的歷史建築,將翠湖周邊代表著清末、民國時期的行幫會館、科學文化、軍事教育、民居建築等若干處歷史建築以可觀、可觸的線性形式表達出來。

同時,結合最能代表翠湖特色的水元素,抽象簡化翠湖水,形成寧靜與跌宕相互融合的水波紋,打造成翠湖文化標識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昆明翠湖文化標識。圖/清華同衡遺產中心



創造性地將翠湖文化標識雕刻在銅板之上,應用到

“昆明近代文明之路”的鋪設之中,串聯起零散分佈在翠湖周邊的歷史文化資源;融入街道傢俱的設計之中,展現最昆明的一面。或是將其製作成書籤,讓心靈和腳步始終有一個在路上。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融入翠湖文化標識的街道傢俱設計。圖/清華同衡遺產中心(上、左下)昆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右下)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昆明翠湖歷史地段整治提升”工程實施團隊修繕完工後的景虹街。圖/清華同衡遺產中心


文創絲巾

在翠湖歷史地段規劃設計平面圖的基礎上,提取翠湖地段文化元素,結合翠湖文化特性,選取與其調性相符的顏色

,經過多次不同類型的文創產品試驗,最終,將其轉化形成翠湖文創絲巾,分別取名為“鬱錦”“碧痕”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昆明翠湖歷史地段規劃設計圖。圖/清華同衡遺產中心


昆明翠湖歷史地段規劃設計圖。圖/清華同衡遺產中心

以絲巾輕柔、順滑、光澤感強的屬性,織造出昆明“半城山色、半城湖”的清新靈動。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翠湖原創絲巾演變圖。圖/清華同衡遺產中心


錦為精製絲帛,泛指一切美麗、美好之物。蓊鬱明麗,自為春城錦繡之美,亦堪此款錦斕妍潤之容姿。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文創絲巾——鬱錦。圖/清華同衡遺產中心


湖水碧色堪如玉,清風吹皺一池痕,恰似翠湖之景,亦是此款清理柔婉之意境。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文創絲巾——碧痕。圖/清華同衡遺產中心


無論鬱錦、亦或碧痕,於昆明而言,翠湖早已超出城中湖的概念,經由文化設計,成為昆明這座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最佳代言人。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禮盒套裝的文創絲巾。圖/清華同衡遺產中心


千人心中千個昆明翠湖形象,鬱錦與碧痕,誰又是你心中最翠湖、最昆明的代表?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昆明翠湖文創絲巾——鬱錦。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項目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實踐

昆明翠湖文創絲巾——碧痕。


“鬱錦”“碧痕”全球限量昆明翠湖文創絲巾,你中意誰? (多選)
0人
0%
鬱錦
0人
0%
碧痕
<button>投票/<button>

注:投票僅限時開放一週,想要投票的抓緊啦~後續可通過留言告訴我們喲~

歡迎每一個你投票、留言、告訴我們你的態度,分享轉發讓更多的小夥伴知道這個消息。

為啥呢?

喜歡昆明翠湖原創絲巾的人越多,我們將聽從你們的心聲,儘快確定全球公開限量發售的時間等其他相關信息。文化遺產DIBO公眾號也將後續推出有關昆明翠湖絲巾的最新消息


特別鳴謝: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歷史地段整治提升規劃”項目組、工程實施團隊、駐滇辦提供的資料,以及合作單位昆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翠湖絲巾展示模特:

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昆明翠湖歷史地段整治提升規劃”項目組規劃師

/<bod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