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一天醫生不再給患者開輔助檢查,開藥也只開最簡單基本的藥了,會發生什麼情況?

康醫生說健康


病人把急性心肌梗死當感冒命令醫生開藥散打發生命健康,醫護人員省心多了!據說小概率事件的急性心肌梗死再怎麼樣也都輪不到自己身上,況且哪有那麼多求醫時突然死翹翹的!

這是當前大家幾乎要自掏腰包醫療所面臨的“過度醫療過度檢查”和“看病難看病貴”所痛恨的事情。

按照某視理念,NNN種疾病一律都給口服藥散,吞服藥片也有風險,會噎死人的。輸液只適合“垂死”的時候,比如感冒後病毒性心肌炎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然後臨陣磨槍血管打不到。

如果是自掏腰包,再便宜的東西也很貴。這就不論男女老少老弱病殘輕重緩急,一律不用檢查假設也沒有醫療儀器設備給查,一律開口服藥散!病人看個小病急性心肌梗塞,不就一點胸痛嘛,花5毛錢。那有多好啊!不過火葬場就熱鬧起來了。

醫生護士也都省心多了!腦出血沒CT、RMI可以做,不能確定腦的哪個部位出血、出血量多少、腦出血性質如何?需要內科藥物保守治療還是緊急手術干預呢?最後還是拉回去順其自然吧。

人均壽命延長的,突然間又回到舊社會40歲已經是老態龍鍾了,很難有60甲子圓滿的。更別想說現在95歲還那麼硬朗帥氣。

都是錢在作怪。如果醫療全部由國家掏腰包,估計病家一天做10個頭顱CT都閒少!免費急救車都被佔為己有:免費急救司機免費急救醫護人員……然後真真正正需要急救的,只能排隊100年。

當人們平均壽命延長,100歲都不是夢。在享受歲月靜好的時候,別忘了還有眾多的醫護人員在如履薄冰負重前行!臨床第一線醫護人員超強度運作連軸轉導致許多30多歲左右就疲勞死,剛剛畢業不久,醫學博士又有什麼用呢?


腦力王子範知旭


如果到那一天,任何撿查醫生不拿回扣,沒有醫藥代表給醫生開多少藥給多少紅包的現象存在,那醫患矛盾就基本解決了。本人深有體會,那是年後,在貴醫附院家人因手掌心脫皮開裂,手腫。醫生開了各種撿查,跑了三天。花了一千多。最後一個內科醫生還是什麼磚家,在看不出什麼毛病的情況下,開了伍佰多塊錢吃不死人,醫不好病的,活血化瘀,養血安神的藥回家,並說,回家未好,再回來外科,皮膚科,內分泌科都要看一下。有這種磚家害人不淺,錢花了,有屁用。後來轉一中醫院看,運氣好碰上好醫生。不嫌髒親自翻看一下,結論為溼疹加感染,開一些洗洗搽搽藥回家。錢不多,半月完好,這種醫生是黑暗醫療中的一亮點。


dddwww


1、首先解決體制問題。

2、樹立醫護人員救死扶傷理念。

3、取消檢查費,化驗費,B超費,CT費,磁共振費,生化費……等各種儀器費用。

4、一次開3~5天藥!品種不超過3種藥,用小方低包好,放入小紙藥袋中。既不發生藥物交叉毒性,又不讓費,還節省開支。

5、住院免費醫療。(職工)

回恢到免費醫療的情況!迫在眉睫!


用戶1839855933088


說個例子吧,每天的三餐管叫吃飯,目的是解決肚的問,我們除了要米飯之外,還要有肉,魚,青菜,油,鹽,調味料,這裡除是飯是主藥,其它的都是輔助藥,如果你們覺得只吃米飯就可以其它的全停我相信醫生也能做得到的。再說一個例子建房,除了泥士是主藥,其它的鋼筋,水泥,沙子,石頭,石灰粉,油漆,門窗,瓷磚,石板,電線,燈具,攔杆,馬桶傢俱等都是輔助藥,全部不用。我們就回到了山洞時代。

所以能說出上面假設的人就能看也一點點醫學或者藥品見短都沒有的人提出來的。


手機用戶53009976517


關於輔助用藥我來說說,首先要弄清什麼是輔助用藥,雖然有爭議,但一般認為輔助用藥是指有助於增加主要治療藥物的作用或通過影響主要治療藥物的吸收、作用機制、代謝以增加其療效的藥物; 或在疾病常規治療基礎上,有助於疾病或功能紊亂的預防和治療的藥物。輔助用藥按臨床應用習慣一般包括營養支持藥、預防併發症、調理類中成藥等,臨床主要用於麻醉、腫瘤、手術、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感染性疾病等的輔助治療。從這個概念看,輔助用藥不是疾病的治療藥物,但對治療藥物有輔助作用,換句話說在臨床上治療疾病時治療疾病的是治療藥物,不是輔助藥物,輔助藥物是治療疾病時可以用,也可以不用的藥物。既然這樣有人會問如何把握用與不用,這就全掌握在醫生的手上,如果醫生醫術高,醫者仁心,根據患者的病情,治療藥物與輔助藥物的關係合理使用,達到兩者的完美結合,既提高了治療藥物的效果,降底了其不良反應,又節省了費用,比如化療時,治療藥物為化療藥,輔助藥為止吐藥,保肝藥等,這就是一定要用的輔助藥,如果不用,化療時患者會因嘔吐痛苦不堪,也有出現肝損害的風險。還有術後患者恢復期使用氨基酸等營養藥。目前由於利益驅動,醫療腐敗出現了濫用輔助藥的現象,比如術後患者恢復良好,正常飲食,還長時間輸注氨基酸、脂肪乳,一些中成藥的長時間使用,同類型藥物聯合使用,這些都大大增加了醫療費用的支出,增加了患者的負擔,也增加了醫療風險。所以國家在近1一2年已開始加大了對輔助用藥的整治力度,制定了輔助藥的使用目錄,加強了對醫生及醫院在輔助用藥的監控,相信在一系列的措施的作用下,輔助藥會回到一個合理的範圍。所以作為一個合格醫生,應該合理使用輔助藥,該用時一定要合理的用,不該用時則要慎用,而不是一概停止使用,武斷的處置,如果那樣就違反了作為一個醫生的良知,也增加行醫的風險,得不到患者的信任。


不惑91141856


看了上述文章感覺醫患之間完全沒有真正的對醫療問題的勾通。完全缺乏真正的信任與理解。這些根本上的問題不解決醫患矛盾或者說叫理解只會更激烈。

目前為止醫改政策已經很多了。為什麼醫患雙方都滿意。這樣的醫改可能只會越來越越亂。給民眾一感覺沒抓住要害和重點。有頭痛治頭 足痛治足的感覺。還是懇切希望政府部門不沉醫院,下沉底層民眾多多瞭解真實情況。一點一點的改革。醫療改革太複雜真的不能極慢慢改半年改一點幾年後逐漸完善。用半年把問題全解決不可能。總之慢點好,穩步改革是上策。


NW荷塘清風


所有內科患者得病就都可以不住院


香約


你跟一個病人說你患的病肺炎,病人問你有什麼依據,憑什麼說是肺炎?

醫生說你有咳嗽、咳痰、發熱,肺炎就是這症狀啊。

病人說哦咳嗽、咳痰、發熱就是肺炎,那開藥吧,你看是不是,不用輔助檢查就能知道是什麼病。

題外:據說引起咳嗽、咳嗽、發熱的病還有肺結核、肺癌、支氣管炎。


雷人一生


這種說法是極端片面的,沒有醫學常識,首先搞清楚醫生看病為什麼要開輔助檢查,輔助檢查是為了幫助鑑別診斷一些相同症狀的疾病,以及查出患者隱藏的其他合併症,讓醫生全面瞭解患者病情,降低醫療風險。比如一個發熱患者就診,醫生除了詢問病情測量體溫之外,還要給患者開血常規檢查,看看有無白細胞增高或者減低判斷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如果是中老年患者還要開胸片心電圖等檢查看看有無心肺疾病。當然一些基層醫療機構或者私人診所由於缺少相應輔助檢查設備,往往是靠醫生臨床經驗做簡單體格檢查和詢問病情後就開藥,患者當然覺得很便宜,但是醫生難以全面掌握患者病情,會有一定醫療風險。醫患關係需要醫患雙方互相換位思考理解對方難處,相互溝通才能改善醫患關係。


善良的神童噴子


醫療弄得人人自危,因為醫保這也限制,那也限制,大夫沒法正常用藥看病,不能過度檢查,況且現在病人也不相信大夫,以後靠老天保佑吧,活不了的就去死,死不了的就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