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糧食不掙錢,如何解決這些事情?

山野剛子


這十幾年來,糧食價格確實很穩定,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卻一直在漲,讓農業生產效益大大縮水,嚴重挫傷農民種植積極性,大部分農民現在都把土地流轉了,去打工去了。就目前糧食價格,農民該做何選擇?如何解決種糧不掙錢的問題呢?

我認為,必須規模化、機械化種植。現在人工成本200元/天,如果採用人工種植,不僅找不到合適人工,而且費用一個人一天200元,一季作物僅人工費600元/畝,是賠本賺吆喝。小規模種植現在是無利可圖了,現在只有規模種植,追求規模效益才有收入,如果每畝有300元利潤,種100畝糧食也有30000元收入,因此,農民還是搞規模種植,機械化種植。

我們當地農民都是採用機械化耕種,大面積承包,每戶都有100畝以上承包土地,家家購買了大型收割機、旋耕機、播種機、農用運輸車輛,節約了用工成本。我們這是水稻種植區,水稻種植採用水稻直播技術,節省了插秧、育秧環節,水稻種子浸種“破胸”後,用直播機直播大田,也降低了生產成本。

在種植上,我們當地採用稻麥連作,一季水稻,一季小麥,100畝耕地年純收益50000元左右。要選擇高產、抗逆性強、遺傳基因穩定、豐產性好的糧食品種種植。要運用新品種、新技術、新經驗,科學種田。要建設高標準農田,使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旱能灌、澇能排、田成方、路寬敞,能規模化、機械化、產業化發展。

糧食價格低,我們農民只能內部挖潛,開源節流,降低生產成本。要精準施肥,科學防治病蟲害,降低化肥成本、農藥成本、汽柴油和用電成本。比如化肥、農藥、種子、地膜等可以幾個承包大戶一起批量釆購,去經銷商那裡談價格,以優惠價購買也能省下一筆錢。

在農產品銷售上,農民要摒棄惜售心理,惜售是農民的通病,每年糧食銷售總是漲價的時候不想賣,還想再漲一點,結果等來的是跌價,價格一下跌,又紛紛恐慌性拋售,年年都是“賣跌不賣漲”,又年年重蹈覆轍!因此,在糧食銷售上,要合理確定心理價位,要了解市場行情,把握市場規律,規避市場風險。

糧食生產一直是優質才能優價,我們在種植上,要追求糧食品質口感。市場緊俏什麼糧食,我們就種什麼糧食,消費者的需求就是我們種植的方向,消費者需要什麼,我們就種植什麼,不能盲目種植、跟風種植。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綠色種植、有機環保種植,讓消費者放心。

糧食價格市場說了算,找市長不如找市場。各級政府、基層組織要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幫助農民瞭解市場,向農民提供市場信息,發佈市場預警,使農民懂市場、靠市場、跑市場、自己銷售,真正自主經營!


長江老農


正如問題所說,的確,從種植糧食的行情來看,給廣大農戶呈現出一種“農資漲,糧價不漲”的特點,部分農資產品價格更是已經創下了歷史新高,無形之中種糧成本又增加了,但糧食價格卻是一直很穩定,農戶是不賺錢的,甚至賠錢,這樣導致了很多田地無人種的地步,這在我們這邊甚至更多的農村都是普遍存在的,針對這個問題,農民朋友們可以嘗試跟著政策去調整一下種植結構,並且在銷售渠道上也要下點功夫。

1.要種國家政策鼓勵的作物

最近幾年國家一直強調農業結構調整、農業供給的改革,目的也是為了解決糧食難銷難賺錢的問題,農民該種什麼才有政策保障嗎?例如青貯玉米/糧飼兼用型玉米等。另外,像油菜、燕麥、高粱、黑麥草、苜蓿等都是市場上十分緊俏優質的青貯飼料,田地較多 可以嘗試下種養一體化,既賣飼料,又賣畜牧產品,實現雙效益增收。

2.要自己行動起來建立可靠的銷售渠道跟銷售網絡。

在這個信息萬變得時代,農民不要在家等著別人來收糧了,太被動了,如今互聯網這麼發達,完全可以藉助各個網絡平臺,電商平臺進行直銷,這也是未來的一個趨勢吧。農民也不能單純的只會種地了,要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做一個新時代的三農人,農村也會有大把的機遇,也會有成功的機會,好好把握,夢想總會實現的。我們共同加油!








沂蒙阿亮


首先澄清一點,是農民種大田相對不掙錢或者掙錢少,以玉米為例,即使是水地,畝產2000斤,斤價7毛,是1400元毛收入,除去成本也能掙個7、800吧。就是這樣,種糧食不掙錢還是有原因的。

1、地少。這是現實狀況,我國人均耕地不到二畝, 一家子也就是大幾畝,十來八畝,按10畝算,年淨利潤也就是大幾千塊錢,自己夠吃,但不夠買其它的。

2、沒水。水地有利潤,但地不多,旱地更麻煩,產量比水地少大約一少半,投資相對少,沒產量還是沒錢。

3、不會賣。打了糧了,總跟著風,要麼不賣,要麼搶著賣,從來不自己考慮怎麼賣。多賣了錢高興,少賣了錢砸腦袋。普遍的羊群效應。

如何解決?

1、多種,包地。就自家那麼幾畝地,想掙個大錢真是難,規模就沒上去,不可能掙大錢。現在那麼多人在包地,你要包也別包太多,單戶連自己的有100畝正好好,自己能種得過來,忙時稍微僱個人就行。人工多了點,但農資相應便宜了呀,地多了跟農資經銷商都有的談,況且不用你找,他們會直接找上門來給你便宜給你送貨到家,有的還會直接灑到你地裡。

2、上水,加滴灌。旱地沒水,要是種玉米就算了,靠天吃飯吧。要是種穀子,那麼加個滴灌,現在有一次性的,一畝地用不了多少錢,水也省,一大罐子水夠一畝用。有水了,還怕啥,投資小見效快,快跟著學吧。

3、到目標價格就賣。賣糧不用跟著別人學,水地2000斤產下了,如果成本是600塊,你想掙到700塊,那就是1300元,1300/2000=0.65,那麼到6毛5以上的糧價,你就賣,別跟任何人商量,多賣了就是超目標。自己永遠不後悔。遇上糧價上不來,該少掙時候就得少掙。

4、改種經濟作物。不要大量地種,先試種,比如當地有辣椒、中藥材,那麼試種幾畝看看,說不定就逮住了,賠了也沒幾個,反正經濟作物得小心點,投資相對大,收益也相對高,但是風險也大,一定要注意防控風險,經濟作物對病蟲害防治要求高,是個技術活兒,沒經驗別大量種植瞎起鬨。

好,就這麼簡單。我們農民要求提經濟效益,純收入,能簡單化的就簡單化,學會算賬,別人還會跟著跟搞呢。記住是“農資人實錄”告訴您的。


農資人實錄


希望能採納,喜歡農村小陳的朋友請關注。


80後農村小陳


上午好!回答:

對本提問得分幾方面回答。

1,正確處理目前《三農與社會的矛盾》。從大的方面來講,黨和政府在每年的《中央1號文件》中都有對三農的政策和指導方針。

2,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村是國家的後防,農民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主力軍。

3.改革改放也給了老白姓很多紅利,允許老白姓進城打工,經商,買房,落戶,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很多問題,農民在此政策的基礎上,生活等各方面有了很好的改善,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3,種地是不掙錢,收入不可觀,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可我們要正確面對,合理對待,應該以多渠道求門路,從而帶動農業,壯大農業,使農民從根本上消除種地不掙錢的悲觀情緒。我相信,黨和政府是不會忘記咱老白姓的,我們要對未來的農業充滿希望,做好咱們該做的,在祖國改革開放的征途中,管理好自己的1畝3分地,農閒時間選好選準掙錢渠道,對家有好處,對社會也有好處。

由於此提問的敏感性強,咱們也改變不了目前的農業局面,一句話,相信咱們的農業一定會向更好的方面發展。友,我的回答如果農民朋友不贊成的話,還請你邀請更多的友回答此提問。


雷厲風行8111


農民種糧食掙錢不掙錢?答案是肯定的,以前我們的爺爺輩父親輩都是靠種糧食養活一大家子的。就看你怎麼種了?現在都是科技種田了,不是像以前那樣蠻幹了,國家也是大力的支持我們科技種田。什麼都是機械來做,機械化科技化程度高,以前一個人可能只能種一兩畝土地,而如今科技時代,數量已經成百倍千倍的增加了,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所生產出來的農產品銷量越來越高,價值也是越來越高了。這樣的新型農民種糧食肯定是掙錢的。當然這樣的情況還沒有大區域的普及,很多的地方因為地勢地形,氣候等原因還不能實現這樣的效果。還是停留在以往的生產模式,肯定效率低,自然產品的價值就會降低,成本就會增加,肯定掙不了什麼錢的。當然養活自己肯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所以農民種糧食掙錢不掙錢?還是要分情況而定的。





川妹曉靜


農民種糧食不掙錢,如何解決這些事情??農民種糧食不掙錢應怎樣解決呢?這件事情是非常複雜的,敏感的,形成矛盾突顯,扦扯到各行各業的問題,大家看,如果糧價高了,工人及其它行業吃不上飯,如果低了農民種地不掙錢吃不上飯,這是當前:經濟發展的不平恆(工業與農業),國家己注意到這種矛盾了,但如何解決暫還沒有什麼付合解決的好辦法,只有調正其它產品,把農資價停在當前這種狀況下,稍提高一些對農民種糧收入的價格,也可促使農民種糧掙錢,最重要的是國家應少進口或不進口外國糧食,這樣也能促使農民種糧而掙錢。為什麼我們過去還能出口糧食,而現在卻成了世界進口糧食大國呢?只有重視農業,大力發展農民種地積極性,多生產出糧食,讓農民有奔頭,種糧掙錢才是目的,也是走向共同富裕之路吧!


WangFDDI夢圓


現在的農民就像一盤散沙,各管各家。根本沒有把土地當成寶,各自為戰,難成氣候!

市場經濟決定了物以稀為貴,市場決定一切!糧多了自然賣不上好價錢,你看現在的好多農民種殖都是一窩蜂,看別人去年賣啥掙錢了,今年都去種啥,結果到集中大量上市時無人問津,最後以賠錢為下場。

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就是首先要有一個好的領路人,把大家團結,組織起來,根據當地實情,集體經營。種殖,養殖形成規模化,機械化,帶領大家共同富起來!人心齊,泰山移!眾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有好的帶頭人,人心齊,讓農民致富相信也並不難實現!

中國人口多,糧食安全問題相信國家也非常重視,相信糧價也會漲到農民能接受的區間,讓農民滿意!

個人的一個夢想,希望有共同語言的同志們提出寶貴意見!


梁山好漢酒鬼哥


農民種地不掙錢了必然影響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倒致士地摞荒閒置是什麼原因倒致種糧不掙錢呢?主要還是中國糧食大量進口平抑了國內糧食的價格,再者國內糧食貯備減少倒致糧食價格很低。應該說國家實行糧食進口政策解決糧食供需是有郊的而且很顯然是一條捷徑很現實。有人講應限制進口來提高糧食價格也是不可取的能走弓弦為何要去走弓背。那麼當下中國農業應該走一條既符合中國實際又順應國際局勢的發展道路。糧食價格低我們可以把土地集中起來進行機械化科學化生產和管理,這樣能大大降低生產成本和勞動力成本、原先用十個人生產有了機械化兩個人就夠了。原本一畝地掙十元集中後十畝地就掙一百元,農民不懂生產技術亂打藥多施強施化肥生產成本高採用科學化讓懂技術會管理的人合理安排高郊掌控肯定能降低成本投入增加農業收入。國際形勢在變化國內形勢也在變化新問題新矛盾在不斷的出現我們不應該覺得束手無策而應該採取與時俱進的思維來解決問題。中國農業要發展,中國的農業生產不能停頓不能完全依賴於進口,解決我們自己的種地問題刻不容緩。否則大家都想一想中國石油價格忽高忽低飄忽不定給我們帶來的感受大家就知道解決中國自己的糧食生產問題有多麼的重要。辦法總是會有的。我們的農業專家和農業管理者和決策者是該考慮我們自己的問題了。


孤的王朝701


農民種糧食不掙錢,如何解決?

從古至今,農民一直是人口基數最大的一個職業。我們種植糧食等經濟作物,把它們交換成貨幣,同時也滿足了其他人在食物上的需求。但是目前的農民面臨這樣一個窘境,那就是種植糧食不掙錢。
其實單純地種植糧食不掙錢是必然的。雖然從宏觀或者往大了說,我們農民養活了整個的人類,但是結合農民的自身情況和出發點來說,我們種地其實更多是為了收入。既然說到收入了,那種植糧食無非就是一種投資,一個交易或者說是一樁生意,它是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的,也就是物以稀為貴,以精為貴…每個地區都有大批種植糧食的人,面對數量如此龐大的商品,它勢必是賣不到一個好價錢的。


如何去解決這個現狀呢?我感覺如果單純地種植糧食,至少目前是不可能獲取高收益的,種植一些經濟作物,比如藥材或者一些反季節的蔬菜水果還有可能致富。再或者就是在種植糧食之餘從事一些別的工作,找一些別的方面的門路。要想靠種糧食致富,除非種植糧食的農民急劇減少、糧食的產量急劇下滑,這樣糧食才能賣出一個可觀的價格,而這種情況目前又不太現實。
雖然我們是農民,但是農民也不是非要靠種地為生,條條大路通羅馬,我認為想致富還需要另闢蹊徑。你們感覺呢?

我是【農村一顆小草】,希望能和大家做個朋友,謝謝閱讀與支持,我們有緣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