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公示


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公示

根據《關於開展廣東省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推薦活動的通知》(粵文明委﹝2019﹞2號)的要求,珠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在今年4月深入開展了珠海市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的推薦工作,經廣泛徵集候選人、召開專題研究會議以及徵求有關部門審查意見後,擬推薦高天帶等六人為我市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現予以公示,聽取社會各界意見。

公示期4月24日-26日(3個工作日)。請廣大市民群眾監督,如有意見請反饋至市文明辦。電話:0756-2222631 。

珠海市文明辦

2019年4月24日

候選人名單

一、誠實守信道德模範(1人)

高天帶,男,1949年12月出生,珠海市外伶仃天祥興自來水營業部總經理。

二、見義勇為道德模範(1人)

蘇添旺,男,1977年9月出生,珠海市斗門區菸草專賣局稽查員。

三、敬業奉獻道德模範(3人)

1.管延萍,女,1984年6月出生,珠海市金灣區三灶鎮衛生院醫生;

2.林鳴,男,1957年10月出生,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總工程師;

3.張怡興,男,1975年2月出生,珠海市公安局香洲分局網安大隊大隊長。

四、助人為樂道德模範(1人)

張向海,男,1970年10月出生,珠海市豫德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


候選人簡要事蹟

一、誠實守信道德模範(1人)


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公示

高天帶

多年來,高天帶已累計投資3800多萬元去完善海島供水系統,但是政府提供的微薄補貼和收取村民以及島上商家的自來水費卻遠未達這個數字。他時刻心繫群眾,絕不因水源的供不應求而對用水群眾亂收費或高收費。

外伶仃島遠離市區,四面環海,有一位老人家不辭辛勞,開拓創新,用汗水和自己創造的財富換來了海島居民和遊客用水的便利。那位老人就是高天帶,他60年代就已經海島紮根,憑藉著海島豐富的漁獲和自身經商本領,慢慢積累了一些財富,也默默的為海島付出自己的整個青春。

30多年來,高天帶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始終牢固樹立誠信意識,堅持群眾至上、信譽至上,堅持信守契約、優質規範,在外伶仃島老百姓和駐島政府部門中享有高度信譽。高天帶堅持扶貧幫困,促進共同富裕,在擔杆鎮群眾中,大家都說:“和高天帶打交道,你只管放心”。

這麼多年來,高天帶已累計投資3800多萬元去完善海島供水系統,但是政府提供的微薄補貼和收取村民以及島上商家的自來水費卻遠未達這個數字。1997年,高天帶又做出一個值得稱頌的決定,在島上建一座加油站,為島上漁民出海打漁提供能源供應,同時也方便部隊物資補給、漁政出海執法以及其他公務用船。

海島環境特殊,每當颱風來臨、雨水氾濫出現緊急情況時,高天帶刻不容緩,立即帶領工人們衝鋒前線,排除危險,保障海島用水、用油安全。作為海島建設的基礎、經濟發展的命脈、人民生活的保障,高天帶始終堅持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服務宗旨,用辛勤的汗水換來了居民和遊客的幸福,用自身行動譜寫珠海誠實守信的最好典範。

二、見義勇為道德模範(1人)


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公示

蘇添旺

徒手爬上三樓的窗臺防盜網,僅用雙手托住窗外即將掉落的小孩近30分鐘,直至消防車的到來,被譽為珠海“託舉哥”。

蘇添旺同志工作作風紮實,負責駕駛員、案件文書製作等工作。尊重領導、團結同事,熱愛生活,有良好的群眾基礎,起到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他被網友稱為“斗門蜘蛛俠”、“斗門託舉哥”,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平民英雄。2018年9月27日,斗門區井岸鎮朝福路的一座居民樓內,當時有個小孩在陽臺上玩耍,不小心失足,致使頭部被卡防盜網上,身體懸在半空,看到這一幕,現場的市民心裡都捏了一把汗。此時蘇添旺發揮個人救援技能,用3分鐘的時間徒手攀上4樓,高空託舉遇險幼童近30分鐘,挽救了幼童生命,為消防人員營救爭取了寶貴時間,該義舉被中央電視臺、新華網、人民網、新京報、廣東衛視等20餘家媒體報道,在社會上廣泛傳播,受到高度讚賞。該同志在緊急關頭挺身而出,展現出來無私無畏、正義擔當的崇高風範、優良品質和可貴精神,是對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生動詮釋。

三、敬業奉獻道德模範(3人)


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公示

管延萍

用揹簍將心電圖機、B超機等醫療器械背進大山,為村民們提供醫療服務。她揹著揹簍,跋山涉水,送醫進山達300多次,散落在丙中洛高山峽谷間的46個村組,她整整走了4輪。

2017年3月,管延萍作為珠海市金灣區首批援助怒江的醫生來到丙中洛鎮工作。這裡還有很多村落未通公路,出入全都依靠在懸崖峭壁上鑿出來的羊腸小道。她和同事們用揹簍將心電圖機、B超機等醫療器械背進大山,為村民們提供醫療服務。兩年來,她揹著揹簍,跋山涉水,送醫進山達300多次;散落在丙中洛高山峽谷間的46個村組,她整整走了4輪;為了幫助更多大峽谷群眾,她主動將扶貧支醫時間從半年延長至3年。她就是蜚聲怒江的“揹簍醫生”管延萍。治癒一個人,脫貧一家人,感動一方人。從珠海到怒江近2000千米路途遙遙,吊橋晃悠悠、山路十八彎,阻不斷管延萍的出診路。她和同事們用“醫者仁心”的無私大愛,為貧困地區少數民族的健康送去了最真誠的援助和關愛。

2017年3月中旬,管延萍啟程奔赴貢山進行援助。在海拔近2000米的怒江大峽谷中送醫進山,經常要爬幾百米甚至千米的高山,每爬一步都十分艱難。短的山路每次要爬半個多小時,長的要爬3個多小時。在對海拔3000多米的大山裡的小茶臘組進行醫療援助時,村民都拒絕抽血檢查身體,經過管延萍一次又一次耐心的解釋,普及醫療知識,村民才願意進行抽血。扶貧的兩年多來,除了起早貪黑地給人看病,她帶領同事上山下鄉免費給村民健康體檢,對全鎮5143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100%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丙中洛鎮共有46個村民小組分散在高山峽谷之間,她已經走了四輪。管延萍計劃在做好公共衛生工作的同時,能夠真正走向基層,針對當地易患的疾病,積累大量素材做研究報告。目前她正努力調查近五年來當地新生兒和孕產婦死亡病例,希望分析病因找出規律。“我希望到我離開的時候,能夠拿出一份有價值的研究報告,為當地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提供決策依據和啟發。”


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公示

林鳴

主持研發港珠澳大橋工程建設技術和試驗工作,實施眾多新結構、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申報專利500餘項,提出人工島快速成島、深埋沉管結構設計等眾多里程碑創新技術。

林鳴長期在施工一線從事橋樑、隧道、海洋工程等技術工作,主持完成了港珠澳大橋、潤揚大橋、南京長江三橋等多項國家重點工程,12年來,從大橋可行性研究開始,他就是憑藉著“強國築夢”的責任感,率領團隊義無反顧地承擔起攀登世界建橋技術高峰的重任,用行動踐行著共產黨員的擔當和工程師的使命。

面對無法承受的國外天價技術諮詢費和“你們沒有能力做這件事情”的斷言,主持研發並實施了眾多新結構、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開展了百餘項試驗研究,申報專利500餘項。他提出的人工島快速成島、深埋沉管結構設計、隧道複合基礎、大型沉管工廠化預製、外海沉管浮運安裝、整體式主動止水最終接頭等眾多里程碑創新技術,創造了“當年動工當年成島、一年安裝十節沉管的中國速度、澆築百萬方混凝土無一裂縫、建成世界唯一滴水不漏的沉管隧道”等諸多世界工程奇蹟,不僅解決了許多世界級難題,保障了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順利進展,同時帶動了我國外海沉管裝備、工藝技術、工程管理技術的發展,促進我國島隧工程建設水平進入國際先進水平,對未來類似工程建設提供了諸多開創性方法及思想。


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公示

張怡興

長期在刑偵、巡警等基層打擊一線崗位,具有豐富的情報及偵查工作經驗,組織研發“雲腦戰警”系統,全國首創“視頻偵查聯合實驗室”和“電子物證勘查聯合實驗室”。

張怡興同志從警22年,歷經刑偵、巡警、指揮、網安等基層一線公安崗位,被領導同事稱為“科技精英”“跨界能手”。

2016年初,張怡興同志主動請纓,承擔分局合成作戰中心轉型升級建設重任,全國首創基層公安與公安院校、技術公司合作的“視頻偵查聯合實驗室”和“電子物證勘查聯合實驗室”;改創分局合成作戰機制,大幅提升分局整體偵查打擊效能;2016年以來,合成作戰中心直接參與協破案件2597宗刑拘1337人,分別佔分局總數的30.2%和39.8%,並超額完成追逃專項任務。作為基層公安科技尖兵,張怡興同志主持推動智慧派出所試點建設,將朝陽派出所打造成集“智慧新指揮、智慧新偵查、智慧新防控、智慧新民生、智慧新警隊”為一體的全市示範派出所,整體打擊成效同比上升41.7%,民生服務、內部管理全面提檔升級,得到市、區主要領導和省公安廳、市公安局領導的高度肯定。

香洲分局轄區地處珠海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市、區兩級政府所在地,網絡安全管理任務為全市最重。2016年以來,張怡興同志帶領團隊將轄區重點單位、上網場所管理,網絡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等基礎工作做細做實,全力維護轄區網絡安全。2016年,該同志帶隊主動出擊,成功偵辦交警支隊車輛號牌系統被非法入侵案,此案被列為廣東省“安網”專項行動精品案例,網安大隊因此榮立集體三等功。同年8月,又偵破一起網上兜售患者信息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提升轄區群眾安全感。

四、助人為樂道德模範(1人)


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公示

張向海


成立豫德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服務異地務工人員,個人二十餘年長期堅持幫扶困難失學兒童。

1997年,張向海從河南來到廣東打工,從建築工人做起,在個人事業穩定後,他立志投身公益、回饋社會。2013年8月,他牽頭成立了公益性社會組織--珠海市豫德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以“中原文化,德行天下”為願景,服務於異地務工人員,中心通過零距離、心貼心、實打實的無償服務,已經成為了異地務工人員及困難群體溫暖的大家庭。

2014年5月,由張向海牽頭,在市區兩級工會的指導下,借鑑港澳先進經驗,積極探索社會管理創新,搭建去行政化服務平臺,創建珠海首家“工友驛站”,面向職工群眾免費提供困難幫扶救助、法律諮詢、職業介紹、心理諮詢等服務,打造草根舞臺“工友大家樂”,至今服務15餘萬人次,吸引了中央黨建秘書組、省市領導及20多家省內外考察團參觀學習,受到社會各界的讚譽好評。

“社會給了我今天,今天我要回饋社會,希望我所做的一切能夠引導更多人做公益”心懷這一理念,張向海視異地務工人員和困難群體為自己的家人,隨著求助人士逐漸增多,張向海身體力行,他將自己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投在了公益慈善事業上。自1998年開始,張向海先後幫助重病大學生周科偉等20多人,資助30多名貧困失學兒童上學,籌資61萬多元修繕廣東高洲田寮小學、河南光山龍臺小學等留守兒童學校校舍,為西藏孔繁森小學等學校募集近萬件冬衣。作為黨員,張向海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正能量,在珠海創文行動中以身作則,弘揚雷鋒精神,連續兩年組織近2000多名志願者積極行動。


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公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