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農民的處境是什麼樣的?

農多收之家


目前中國農民的處境是什麼樣的?

怎麼說呢?比上兩輩人好多了,但農民要想真正過上好日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記得爺爺總唸叨著能吃飽飯就知足了,爺爺總是對我們說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平平安安,農民就應該種地,不種地能幹什麼去? 這句話在我小的時候就聽爺爺說,一直說到去年。爺爺奶奶都是很普普通通的農民,沒有什麼本事,就會種地,最大的願望就是能一天三頓,頓頓吃飽飯。

記得在我小的時候,還要交公糧,小時候不明白,後來問父親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那時大家的覺悟都很高,都把顆粒飽滿的糧食上交了,交足了國家和集體的,剩下的糧食就不多了,加上那時候每個家庭的孩子都很多,三五個算是平常,我們家父親那輩的有六個孩子,聽父親說他們小時候經常吃不飽,更別說爺爺那輩的了,所以爺爺總說只要肯賣力氣,吃穿總是少不了的。 

 

到了父親這一輩,好政策不斷向農村傾斜,公糧不用交了,各種田畝稅,人口稅等都不用交了。再加上各種農業補貼,讓農民朋友們看到了希望,有了奔頭。 

如今90後的我們,第一批馬上就要奔三了,作為80、90後的我們,逐漸成長為主要勞動力。可是現在年輕人真正會種地的,還有多少?不是不想種,是因為我們知道種地真的不賺錢,現在糧食的價格普遍偏低,一斤糧食的價格都不如一瓶水貴,水比糧食貴的時代,讓我們該如何?我們有老人要贍養,我們還有小孩要餵養,所以只能外出打工,所以現在農民的處境很尷尬,會種地的幾乎都是父親那一輩的人了,年輕人不會種地,可是父親也有老的時候啊。

 其實我們想的到的,國家一定能想的到,畢竟短短的時間從吃不飽穿不暖,到現在解決了農民的基本溫飽問題,讓農民過上小康生活,凡事都有一個過程,期待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富強吧,只有這樣我們農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的!


古怪的飛魚


這個問題問的有些大,我根據我成長的農村來談一下農民現在的處境。

現在我們村裡農民的處境很尷尬,或者說是一群被淡忘了的人,我父輩那一代,農民的日子也雖然說苦,勞動強度大,還給國家交公糧,但感覺那時候的農民是真正的農民,有一種歸屬感,甚至感覺挺自豪的,最起碼不會被人看不起,那時候的農民是一個很大的群體,大家都是農民,雖然說日子過得也不算富裕,但大家都一樣,農民之間團結友善,甚至夜不閉戶給我的童年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


然而現在農民的處境表面上看,農村換新貌了,村裡修了水泥路,很多家庭都買了小汽車蓋了新房子,手機也已經很普及,生活條件比過去也好了很多,看起來生活過得幸福美滿一片繁榮。

然而實際的處境絕不像看起來這樣,很多農民也就是過年的時候人多,確切的說是車多,從村裡通過即使在大過年的也很少有人,看到的只是家門口停放的冰冷的新車。

以前這個時候農民都帶著農具下地幹活了,但現在沒有幾個農民下地幹活的,人都到哪兒去了?當然現在農村的人口減少,很多都是中老年人待在村裡,年輕人很少見到,像以前成群結隊的孩子,現在也少見了,偌大的一個村子,甚至沒有幾個孩子。大家相互之間也少了很多的交往,人們似乎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掙錢。


看起來整天都忙著掙錢,但一年到頭卻攢不下幾個錢,有的人還要還貸款,掙的多花的也多,我的一個同學過年的時候還在跑車,他認為過年不掙錢還花錢,過年的風俗看來以後在農村也會越來越淡了。

農村最大的問題應該是給孩子娶妻生子的問題,給孩子買車買房不斷奮鬥,但還是有很多農村人娶不上媳婦,因為打工掙的錢追不上房價漲的錢,這還不算貨幣貶值所帶來的損失,舉個例子,過去農村家裡有1萬元,大家稱之為萬元戶有錢人,而現在1萬元不知不覺間就花完了,還什麼事都沒有幹。


農民現在的處境就像是一群被淡忘了的人,你覺得以後農民的處境會越來越好嗎?一起來談談作為農民的感受。


鄉村小二哥


陝西老農,家裡六畝多果園。收成好還行,年產4萬多斤蘋果,按照我們這邊果商收購價,一斤1.5-2元(主要看蘋果),最多一年賣個6萬,除去果園投資,化肥(化肥一年兩次,一次尿素、一次鉀肥,大概10000多)農藥(殺蟲兩次,大概1500)人工(修剪摘、套袋,大概5000)袋子(大概5000)等等一系列費用,一年的純收入也就3萬多。有時收成不行或者碰到天災,一年忙下來啥收入都沒有,還要倒貼錢。


牛頓家族vip成員


我做為一個六零後的農民,在八十年代初為了能找個掙錢的工作在縣磚廠託人當了工人,那時候工資一個月是三十七塊多錢,在生產隊裡每月交十八塊錢就能記全工分,就能分到全部應該分到的東西和糧食,那時候只是個臨時工,所吃的飯都是把家裡的口糧用小推車拉到糧站換週轉證,再把證拿到廠裡辦理食堂糧票買飯吃的!八四年實行聯產土地承包,所收的糧食交足國家的和集體的,剩下的就歸自己,那時候所交的款真是五花八門,農業稅,鄉統籌,村提留,教育經費等等,有的時間長了想不起來了!等交完這些就基本上所剩無幾了,要是不出去找活幹,天天在家裡真的糧食是不夠吃的!現在隨然免去了農業稅,糧食也吃不完了,可做為農民也向往更好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呀!怎麼辦呢?只有打起被窩卷天南地北的到處打工掙錢,被工頭坑騙了不知道多少錢了!打了一輩子工,種了一輩子地,如今年近六十歲了,給兒女們成家了,也兒孫滿堂了,可看著孩子們生活也挺不容易啊,怎麼辦呢?為了將來不拖累孩子們,只有自己拼著這把老骨頭再多幹幾年攢點養老錢,跟老伴平平安安的走完一生就是最大的心願了!


曾氏七十七代


用事實說話,並沒有很多人說的那麼不堪也沒有那麼好。但與日本、歐美那些發達國家農村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我是寧波本地人,丈母孃家在重慶黔江的一個小山村。我老婆廿十多年前來寧波打工,那時她們家連溫飽都有些困難。

十二年前2007年第一次去探親,她家三個哥哥連在一起建起了二層新房,家裡農田不多主要收入來自外出打另工,房子外牆用清潔磚無裝修但看上去也很乾淨。那邊大多數村民的情況也基本差不多,房子和室內陣設雖與寧波農村有差距但已經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了!

前年十月丈母孃去世全家又去了躺,再一次刷新了我對重慶農村的認知。整個山村正在大力發展旅遊業,當地正在爭創五A景區,家家戶戶有政府的修房補貼。她三個哥哥外牆都貼上了美觀的磁磚,家用電器應有盡有,幾個侄子、侄女也都在就讀中學、大學,家庭年收入分別在五至十萬左右,山村的人們精神面貌也與城裡人相差無幾。我們一家人相聚在一起感嘆生活帶來的鉅變。

也許這並不能說明整個中國農村的全貌,但我已深刻感受到改革開放給中國農村帶來的變化是實實才才的,很多地區的農村已有翻天覆地的進步,但不可否認不少農村和山區仍然比較落後,有的人總愛扒農村的一些陰暗面也是對政府有關部門工作的鞭策,沒必要大驚小怪。

我相信,國家的領導人和決策層早已認識到了這一點,也正在想辦法解決三農問題。工商業、服務業的發達促使大量農村人口流出解決了很大一部分農村中青年群體生活問題可以反哺農村,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也促進了文化教育和全民素質的提升。中國幅員遼闊、歷史問題嚴重 ,各地發展極不平衡,農村的教育、醫療和養老等長期積累的問題需要時間漸進、科學的統籌策略。

衷心祝願國家持續並深化改革開放,高度重視農村農業現代化,實現國家真正的偉大復興!

下面是去年用手機拍的丈母孃家鄉照片







非要留個記號嗎


怎麼說呢,現在都是人的虛榮心在作祟。現在在農村不管啥條件基本上家家有車。能不能用的著,能不能買的起、養的起不管那個。別人家都有了,你不買,自己心裡都過意不去。

我河北石家莊的。在說買房子,一家幾口人拼命掙錢,好幾年才能付個首付,完了還20年貸款,家裡就不能出一點事,有一點大事貸款就斷接。想法好一點就不在城裡買房子,在自家宅基地蓋房子,沒硬需還可以,可現在娶媳婦人家就要城裡有房子。有的家裡人住不開的就必須想辦法買房子,農村現在沒有賣宅基地的就。有的地方是違一點小法,買耕地,這都沒保障。

在說人,都緊巴巴的,忙自己的事情,交流也少了,人情也淡了。以前一家蓋房多家幫忙,現在不找你麻煩就不錯了,鄰里件斤斤計較。也有關係特別要好的,只是比以前少多了。

現在吃的住的確實比以前好多了,人也會享受了。但比以前活的累多了,有時候想想都不知道活著為了啥。拼死拼活到頭來啥也沒有。

自家的感受,僅代表個人。


風狂37348906


談一下我在兩個地方關於農民現狀的看法吧。

高中之前,我是在陝西長大的,算不上黃土高原,因為挨著關中平原,我們那裡也算四季分明,典型的北方氣候。

因為是山區,大型的農用機器都沒有辦法用,還是停留在小型農用車,牛,鐮刀的勞動方式。土地一塊一塊的。種些麥子,玉米,豆子之類。農民的收入很低,也沒有可以利用的旅遊或者其它的資源,大量青壯年開始外出務工,農村都是老年人和留守兒童,和全國大部分的農村一樣。

後來我到石河子來,這裡是我沒見過的大面積農田,現代化的農用機器,採棉機,收辣椒,收番茄,收玉米的大型機器,無人機播種,打藥,一體化的收割機,有的人種兩千多畝地,開好車,冬天去南方過冬。

和我們老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有了比較,就會有想法,看法。

石河子這邊的種地是現代化的農業,大家住樓房,種地就是職業,因為有大量的農業用地,周邊行業也比較發達,比如開大型農機的機器,擁有幾百萬一臺機器的老闆,有技術的農業指導人員,這種農業是符合現在國家倡導方向和以後正確發展的。當然,也有種地比較少的,他們會選擇一些特色蔬菜之類的,有食療作用的。拿到城市裡市場,供應給超市。還有一種就是委託種植,統一收購。雖然利潤一般,但是不怕賣不出去。

我們老家那邊現在也在發展一些特色農業,吸引年輕人回到農村,但是地理位置限制比較大,外出務工人員多年在外。很多人已經在城市安了家。

關於農村的問題,我覺得不能一概而論,時代一直在發展,社會的產業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固守這老思想,老觀念,把祖祖輩輩都是怎麼樣這樣的話掛在嘴上是不行的,隨著國家的發展,最古老的職業農民也要變化,新農村,新農業,新農民,這是國家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標,每個地方,每個人還是要多看新聞,多思考,結合自身條件市場化發展,不能做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種地的人。

所以我覺得現在農民的現狀就是迷茫,適應不了時代的更迭,看不明白以後的方向。缺乏對消息,資源的分析能力。





小野獸的大哥


大家好,我是華北老農民,分享農業,農村和農民,帶你瞭解農村的千姿百態,寫完這篇問答,我就考慮午飯吃什麼去了。伴隨著生產力的變革,農民這個概念已經不僅僅是種地的農民了,他們有了更多的社會分工,今天,我們就討論一下小農經濟模式下的農民,因為他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的農民,也是中國農業的基礎,人數也最多。目前這批人剛剛解決吃飯問題,確定的說剛剛解決生存問題,但是時代的發展,新的壓力使得剛剛吃的起飯的農民苦不堪言。“醫療”,“教育”,“住房”這是新時代的三座大山,單單靠種地,農民此生都要揹負著這三座大山。

醫療

人們常說“一病回到解放前”,這就是目前中國醫療的現狀,看病難,看病貴,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老百姓都是這樣,農民更是如此。現在種地的這一代農民都已經年過半百了,由於常年勞作,身體或多或少都有毛病,不怎麼影響正常幹活都將就著。進醫院小問題一年白乾,大問題十年白乾,再大的問題,一輩子白乾,忙活了一輩子,最後都貢獻到醫院了。所以都害怕進醫院,甚至有些農民已經想好了未來的路,一旦得了大病,就離家出走,找個地方悄悄的結束自己的生命。

教育

雖然我們國家已經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但是教育支出仍然是一筆巨大的開支,並且越來越貴。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就報各種學習班,各種培訓,老師們也順應時代的發展,上課不講下課講。教育周邊的開支也越來越大。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供養一個大學生確實很費力,現在國家放開二胎了,兩個孩子的教育支出都不敢想象。現在有好些農民的孩子00後也不上大學了,家長還挺高興,正好錢省了。像90後這代人,家中兩個子女的都讀完大學的不多,這個對於農民來說,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住房

說到住房,其實最艱難的就是有兒子的家庭,因為在農村給兒子取媳婦必須有房子,必須是城市裡的房子,農村新蓋的房子人家都看不上。本來攢了十幾萬,在家蓋一座房子非常的不錯,可惜時代變了,生產力卻沒有跟上,現在的房價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一年比一年高,十幾萬僅僅是小縣城房子的首付。別說大城市了。

假如,農民這輩子不生病,到了99歲突然喜喪;有兩個爭氣的孩子,上學不要錢,單位分房子,賢惠的兒媳婦死皮賴臉的跟著,還帶來了一輛車和一大堆的鈔票;女兒出嫁,男方也死皮賴臉的給錢,不要都行,你說氣不氣;農村物價又低,多種些地,生活應給美不勝收了。

而現在忙忙碌碌一輩子,扣扣嗖嗖一輩子,攢的錢要麼讓孩子讀書,要麼交一個首付。千萬別生病,生病了自己悄悄地解決,一生完矣。


華北老農民


如果是一個真正的農民,那麼悲劇開始了,這些年農作物不值錢,農資產品一個勁的漲價,拿我們這裡來說吧!一口人分了2畝地,種小麥和玉米為例,兩樣加起來能收2000斤,平均1塊錢1斤共2000元,除去化肥,種子,機耕費,澆水費用,收割費用就一千多,不能算人工費,二畝地能收入多少錢,可這些錢用處可大了,交合作醫療費,養老保險費,衛生費共大約六七百塊錢,還不能生病啊!還有孩子教育投資,贍養老人費!總之,還得抽空打工,要不就沒有辦法啊!等到了六十歲左右,積攢了半生的錢給孩子買房子,或多或少交上首付,再給孩子結婚,等有了孫子,孩子還得養活老婆娃娃,還得打房貸,最艱苦的時候來到了!六七十歲的農民還不能退休,繼續打工種地!唉!可憐的農民啊!一言難盡啊!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


殷重陽81552181


實話實說,目前我國農民的處境實在不太好。

首先,農業是一個弱勢產業,效率很低,在這個產業賺錢很難,而且賺不了大錢。做得最好的是隆平高科,營業額才三十多億。

第二,中國農業和國外農業有很大差距,同等條件下中國農民無法和國外農民直接競爭。如果任憑國外糧食直接進入中國,中國農民就會被擊垮。為了保護農民的利益,國家不得不採取一些保護措施來維持國內的糧價和農民的收入。但當一個行業是靠保護來維持的時候,它就只能處於“維持”的狀態,無法成為高利潤行業。這是我們農民遇到的重大挑戰,而且這種狀態在可預見的幾十年內無法得到真正改觀。

第三,就是我國農業人口仍然很多,5.7億。農村耕地面積有限,只有18億畝,所以攤到每個農民家庭的土地就少得可憐,大約是美國農民土地規模的1%。這樣農民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無法富裕起來。

第四,我國農民教育程度低,缺乏有競爭力的技能。農民進城,既無經驗又無人脈,只能從事一些體力勞動,做最髒最累的活,工資也低得可憐。



農民有和其他人同等富裕的權利,也有受同等教育,和其他人具有同等競爭力的權利。國家對農民這些權利應該給予充分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