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猛和他的《陽臺上》:電影本該如此,為何卻總是舉步維艱

每一個人對電影的理解都不一樣,對於有的人來說,電影只是一桶消遣時光的爆米花,對於有些人說,電影是一次超度心理的極致對話。每天電影院上映的電影不計其數,但真正留在觀眾心裡的又有幾個?

張猛和他的《陽臺上》:電影本該如此,為何卻總是舉步維艱

《陽臺上》累計總票房不足1000萬,豆瓣評分5.9分,在這個閉著眼睛拍都能票房過億的電影時代裡,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陽臺上》無疑都輸得一塌糊塗。但輸不代表著沒有價值,只能說它沒有get到潮流的賣點。《陽臺上》是一部“不怎麼好看”的“好電影”,但用心去看你還是會發現《陽臺上》的用苦良心。

張猛和他的《陽臺上》:電影本該如此,為何卻總是舉步維艱

陽臺之上,陰影之下,一個時代的電影窘境

《陽臺上》一開始的定位就不是一部用來賺錢的電影,拍電影想賺錢太容易了,一個流量充足的鮮肉明星,加幾場作秀的宣傳足矣,這是這個時代的電影市場特徵。但卻不是《陽臺上》所追求的電影路線。《陽臺上》從上到下只有勉強只能找出兩個差強人意的賣點:第一,導演張猛,執導過《鋼的琴》;第二,客串周冬雨,周冬雨是電影裡唯一的一個明星。除了這兩點以往《陽臺上》再也找不到一個可以在市場上炒作的點。電影故事的本身應該凌駕於電影的表演者之上,這是電影本質,所以張猛不挑演員,但同時這也是電影的悲哀,人人都為利而來的時代,理想的堅持還能抵抗多久。《陽臺上》註定了不向市場低頭,但市場更加不會向你低頭。

張猛和他的《陽臺上》:電影本該如此,為何卻總是舉步維艱

看不懂《陽臺上》說明你不曾感受到社會帶給你的壓力

《陽臺上》的故事情節相對簡單:主角張英雄的父親因為房屋拆遷被工作人員陸志強氣死了,而張英雄決定替父報仇卻意外的愛上了陸志強的弱智女兒陸珊珊(周冬雨飾)。故事背景設在上海,這座全中國最發達也是最辛苦的大都市。但在電影裡我們完全看不到這座城市的華麗,看到的全是這座城市的艱辛。電影裡有臺詞的角色沒有一個是大富大貴的,他們全是為了生計而不斷奔波的市民。從各個角度體現了上海底層人民的掙扎:沈重代表的是無數外來務工尋找夢想的青年,但上海不是一個誰都可以創造奇蹟的地方;陸志強代表的是無路可退的上海本地人群,表面上人模狗樣,但實際上生活早已千瘡百孔;張英雄代表的則是迷茫的年輕一代,上海本來是他的家鄉,因為太多人的湧入而讓他迷失了方向。如果你覺得電影乏趣,只能說你缺少類似的經歷,還不曾感受到社會給你的壓力。

張猛和他的《陽臺上》:電影本該如此,為何卻總是舉步維艱

愛情和仇殺,最刺激的元素《陽臺上》一個都沒有

張英雄最後為什麼放棄了復仇的計劃?是因為看到了陸志強窘迫困境後的同情,還是對陸珊珊產生了好感的愛情?其實都不是,張英雄一開始的人設就註定了他不會真正的採取實際行動去報仇。復仇不過一把刀子進進出出的事情,何須臥底在麵館了潛藏與埋伏。也就是說整個復仇計劃都不過是張英雄一廂情願的一個痴夢,真正的可執行性為零。而他跟陸珊珊的愛情也同樣如此,對一個人產生好感很容易,但跟一個人相愛很難。張英雄最後跟陸珊珊戀愛了嗎?並沒有只是打了一個照面而已。愛情和復仇,實際上是電影裡最常見的兩件東西,不管什麼樣的電影,要麼有動刀動槍的廝殺,要麼有死去活來的愛情,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是最難得的兩件東西,沒有人會隨隨便便的去幹掉另一個人,也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的去擁有一段真正的愛情。顯然在張猛的電影裡,現實的意義要大於虛構的劇情,所以《陽臺上》完全的摒棄最能吸引人的兩大電影元素。同時這也正是觀眾為何對此不買賬的原因之一。

張猛和他的《陽臺上》:電影本該如此,為何卻總是舉步維艱

電影本該如此,為何卻總是舉步維艱

從處女作《耳朵大有福》開始,張猛所堅持的電影從來都不是大起大落刺激腎上腺的激素電影,而是用心去挖掘和發現生活最真實的一面,並把它無限放大的高湯電影。所以有人說張猛是中國導演中的一個異類,他被視作是第六代文藝片導演,卻從不刻意地博人眼球。張猛所展現的電影或許才是電影最本質的一面,專注於故事本身已經背後的思考,完全忽略演員個人因素(尤其是票房號召力)對電影的影響。但這樣的道路註定太孤單了。電影已經成為了中國最賺錢的行業之一,誰還會自己的個人理想一直與市場作鬥爭。所以即使電影本該如此,但張猛也走得舉步維艱。

張猛和他的《陽臺上》:電影本該如此,為何卻總是舉步維艱

過去車馬郵件都很慢,看一部電影可以影響一個人一輩子,現在人來人往物慾橫流,看一輩子的電影也難得記住一段深刻的劇情。隨著娛樂多元化的發展,電影似乎對人們的影響越來越小了。但電影的力量依然是不可忽視的,電影存在的最大價值從來都不是在你無聊的時候給你多一個打發時間的工具,而是在你孤單迷茫的時候喚醒你內心深處的某些感知。生活中我們不曾感受到的,或者曾經被遺忘的,全部都可以從電影中找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