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貼怎麼做好吃?

揚帆起航147373102


鍋貼是一種比較受歡迎的傳統小吃,它屬於煎烙的餡類小食品,製作精巧,味道爽口。此外,它還可以根據季節不同搭配不同的新鮮蔬菜。一般情況下,鍋貼的形狀因地而異,不過一般都是餃子形狀。在那些賣早餐的地方,經常會看見這種食物,其實鍋貼的製作過程非常簡單,自己在家裡也能夠製作。並且自己做的鍋貼不僅可以滿足自己的口味需求,食用起來也更加的放心。

韭菜又叫起陽草、壯陽草、扁菜等,它本身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比如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碳水化合物及其它礦物質。韭菜還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同等條件下含量比芹菜還要高。韭菜不僅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同時還能減少對膽固醇的吸收,所以它又被大家俗稱為“洗腸草”。除此之外,它還具有補腎,提神等諸多功效,同時它還具有清理腸胃的作用。

主要食材:韭菜一把、雞蛋4個、餃子皮

配料:海米、蠔油、胡椒粉、油、鹽、水澱粉

具體步驟:

1.首先將韭菜摘洗乾淨,用刀切碎後,盛入盆中,雞蛋打散備用;

2.鍋中倒適量的油,油熱之後倒入打散的雞蛋液,用筷子快速攪拌,把攪碎的雞蛋塊倒入韭菜中;

3.洗適量的海米,一併放入韭菜餡中;

4.韭菜餡中倒少量的油,攪拌均勻,接著放少量的鹽,適量胡椒粉,少量蠔油,攪拌均勻備用;

5.這一步就開始包餡了,取餃子皮放上適量的韭菜餡,中間按壓瓷實,兩邊敞開個口,全部包好後開始煎鍋貼;

6.平底鍋倒少量的油,油熱之後將鍋貼放入鍋中,開始的時候小火慢慢煎,煎至底部金黃酥脆,然後沿著鍋邊淋入水澱粉,這樣煎好後下面會有一層薄脆,非常好吃。最後蓋上鍋蓋小火燜煎5分鐘左右,等湯汁變幹後就可以出鍋了。

【內容附加問答】

1.為什麼韭菜餡中要倒少量的油?

答:韭菜餡中倒少量的油,這樣一來就可以鎖住韭菜中水分,不至於煎炸過後出現餡太乾太油膩的現象。

2.為什麼韭菜餡中要加入海米?

答:海米有別於鮮蝦的鮮美味道,海米與韭菜的搭配,鮮上加鮮,那樣煎出的鍋貼會更加鮮香。

3.為什麼包鍋貼時口不封嚴實,兩邊敞開口?

答:兩邊留口是為了在隨後煎炸的時候可以讓熱氣進入餡裡,一方面可以使鍋貼熟的更快一些,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得鍋貼的口感更好吃一些。

【小貼士】

(1)用餃子皮做鍋貼,面皮薄,吃著更入口;

(2)鍋貼剛開始的時候要小火慢煎,否則會出現麵皮煎焦,餡不熟的現象;

(3)韭菜雖然對人體有很多好處,但並不是多多益善,韭菜中的粗纖維較多,不易被消化吸收,所以一次不能吃太多韭菜。

結語:其實做鍋貼並不麻煩,只需要簡單的幾部就能完成,重要的還是大家要把握好其中的細節,那樣做出來的鍋貼才會更好吃,喜歡的朋友抓緊試一試吧。


小董美食


鍋貼是一種傳統風味小吃,從外觀上來說有南北之分,北方的鍋貼往往是兩邊開口的長條形,南方的鍋貼則是跟煎餃差不多的月牙形。但無論北方鍋貼還是南方鍋貼,都要底部煎得焦黃酥脆,麵皮柔韌筋道,餡料鮮香豐富才好吃。作為一個愛吃麵食的北方人,我自然也抵擋不了鍋貼的誘惑,特別是三鮮鍋貼,更是我家飯桌上的常客。

三鮮鍋貼的做法並不複雜,首先在麵粉裡兌入開水,將其攪勻成面絮,再放到案板上揉成表面光滑的麵糰,然後把麵糰放入大碗中蓋上布醒半小時左右,因為醒過的麵食口感會更加細膩有嚼勁。接下來就可以調餡了,把豬肉餡、蝦仁、薑末、醬油、植物油和鹽一起拌勻,再加入滑好的雞蛋碎和剁好的韭菜繼續攪拌,一邊攪拌一邊淋上點點香油。餡調好之後,面也醒得差不多了,將其分成幾等分,分別搓成長條狀,揪出大小適當的小劑子,擀成麵皮,包入餡料,記得中間要捏緊,兩頭留出開口來。這時就可以入鍋煎了。

我習慣用電餅鐺來煎鍋貼,因為相比於鍋,鐺上煎出來的鍋貼主要是靠其本身含有的油脂和汁水烹熟,能把食材原有的味道發揮到極致,自然就比鍋裡用底油煎出來的鍋貼更香濃。每貼一鐺,我都先在鐺上抹好油,鐺燒熱後,往上一淋水,立即會冒出熱氣,這時趕緊把鐺蓋一蓋,熱氣就進到面胚裡了,等到鍋貼也熱了,再打開鐺蓋,用細長嘴油壺往鐺上淋一點油,煎至鍋貼底面起一層金黃色的焦底時就得了。


紅小豆館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group_id": 6499602892389876237, "media_id": 1577309405257742, "vname": "\\u5bb6\\u5e38\\u9505\\u8d34.mp4\

愛看美食


鍋貼是我國著名的小吃,鍋貼的優點就是,口感外皮酥脆,內陷鮮香,傳說鍋貼的起源來自北宋,據說當時的皇太后駕崩,宋太祖茶飯不思,一日在散步的途中突然聞到一股香味,宋太祖抬頭一看發現到了御膳房,所以宋太祖就順著香味進了進去,發現御廚把剩下的餃子放在鍋中煎至,香味也是從這鍋中傳出,這時太祖命令御廚給他煎了幾個嚐嚐,由於宋太祖長時間沒有好好進食,所以吃下去感覺焦脆軟香,特別好吃,一連吃了好幾個,隨後問御廚這叫什麼名字,御廚答不出來,後太祖看到是用鐵鍋煎的餃子,隨口就說那就叫鍋貼吧,從此鍋貼就產生了(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起源)

接下來我給大家講講鍋貼陷怎麼做,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提前聲明,我的鍋貼陷不算多麼正宗,只是個人做法。喜歡就留著,不喜歡就看看

鍋貼陷配方

肉餡一斤,鹽四克,味精六克,雞粉六克,雞汁十克,十三香適量,醬油二十克,糖二克,水四兩左右,色拉油一兩,香油少許,蔥花一兩,姜沫十克,韭菜適量

製作過程:

把肉餡放入盆中加入鹽,味。雞粉,十三香,糖,醬油,雞汁,放一起攪勻然後加入水攪勻,然後加入香油,色拉油攪勻,然後加入蔥姜,和韭菜沫攪勻即可





廚房裡的麵點師


鍋貼怎麼做好吃?我來說一種做法,豬肉大蝦餡兒的哦。<strong>

首先鍋貼好不好吃的關鍵還是要看用的什麼餡兒,不同的餡兒做出來的鍋貼的味道當然不同嘍。<strong>

不過有一點要提前先說明,咱們說的是鍋貼,不是煎餃更不是水煎包,所以先普及一下鍋貼的樣子。【下圖】ok,首先鍋貼是死麵的,發麵的是水煎包,另外鍋貼是兩頭不封口的,封口了就是褡褳火燒。

下面開始製作。

首先推薦的餡料是豬肉大蝦的鍋貼。

調好豬肉餡,準備好大蝦,蝦不要切碎,整個的最好,每個鍋貼裡面放一個大蝦。

和好面,做好劑子,擀成長一點的皮。

皮上放上肉餡,肉餡上放上一個鮮蝦,然後把上面捏好,兩頭露著就行。

包成這個樣子備用。

鍋中放油,下好鍋貼,然後放上熱水,熱水和鍋貼一半的高度平齊就好,然後大火燒開,改小火蓋蓋子燜。

大約小火8-10分鐘,水分徹底蒸乾。

鍋貼的下面金黃脆硬為止,就可以出鍋了。

每個鍋貼裡面都有一個大蝦仁的蝦仁豬肉餡兒鍋貼就製作好嘍。

吃起來吃起來,實在是太香了,沾點香醋,喝一杯小酒,快哉。

感謝閱讀。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歡迎點贊、收藏、評論,並轉發給更多的小夥伴。

讓我們一起交流做菜的經驗,分享下廚的樂趣吧!

【小秀私廚】,一個分享簡單、快樂美食的私廚。


小秀私廚


鍋貼的家常做法:

1:​韭菜摘好清洗乾淨控水,大肉剁成末,生薑剁末備用​​​​​​

2:鍋中熱適量的油,油熱放入數粒花椒粒爆香撈出

3:給肉餡裡面加入生薑末,雞精,鹽,雞汁,耗油,醬油,胡椒粉適量​調味,加入半小碗涼水,再把熱好的花椒油倒入攪拌

4:混合之後​順時針多次攪拌,越細膩越好

5:混沌皮上放適量調好的餡,兩邊折起即可!電餅鐺或者平底鍋刷少許油,油溫熱放入包好的鍋貼,電煎至底部金黃,倒入調好的麵粉水

6:煎至底部金黃倒入調好的麵粉水,蓋上蓋,煎至麵粉幹即可出鍋​,也可以煎至兩面金黃,比較脆口感






唐小糖


夏季裡,人們比較愛吃麵食,爽口又省事的滷麵、易於保存又好吃的餃子,還有這種脆香又料足的鍋貼。

說起來,我家夏天吃鍋貼的機會蠻多的。我母親總覺得這是比吃餃子、烙餅還省心的美食。

當我問起母親,她總這樣說: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擇韭菜,肉餡早上就拿出來放在廚房化凍了,接著在客廳把餡做好。麵粉混合好清水,讓麵包機自己揉麵去。時間到了,把麵糰蓋上屜布醒一會兒,接著在客廳慢慢悠悠的擀皮,做好鍋貼,最後平鋪在電餅鐺裡,選擇鍋貼那一項,這樣不出汗也不累,滿滿一大盤的鍋貼就出鍋了。

聽起來還真是蠻輕鬆的,夏季這樣做美食,不出汗還省事,確實值得推薦。

做出好吃的鍋貼,總有一些小竅門,這裡就和您分享:

需要準備:

韭菜700克

肉餡350克

蔥末薑末適量

雞蛋2個

蝦皮1小把

生抽、鹽、香油

麵粉500克

清水260克

做法:

1、肉餡加入3大勺生抽、1勺鹽,適量蔥末薑末,一個方向攪拌均勻。2、2個雞蛋打勻,攤成雞蛋餅,用鏟子弄出小碎丁,涼透後倒入肉餡裡,拌勻。

3、洗淨的韭菜瀝乾水分,切碎末。為了餡料更鮮美,其實不用放鮮蝦,放入一小把蝦皮,味道就很贊。

4、用麵包機揉麵確實很方便,揉12-15分鐘即可。500克麵粉配260的清水,按照這個比例比較準確。

之後要醒發半小時左右,讓麵糰柔軟一些。

5、麵糰分割成均勻小劑子,擀成麵皮。把適量的餡料放在麵皮的中間地帶。

6、麵皮的一邊用筷子蘸上清水,另一邊粘上即可。鍋貼不用封口,因為不用煮,而且高溫使得餡料快速凝固定型,所以不會漏出來。

7、電餅鐺預熱好後在底層刷上一層食用油,把鍋貼平鋪在電餅鐺上,選擇鍋貼這檔。

8、用電餅鐺的好處就是其雙面加熱,如果用平底煎鍋,肯定要翻面的,這樣做更省事,也熟的快。是不是特別省事?關鍵是味道還特別香呢,來一小碟醋,一小勺辣椒油,再來個獨頭蒜,別提多好吃了。


花兒的美食廚房


鍋貼怎麼做好吃?感覺加水是關鍵,還有那個皮呀,不能太厚了,太厚了不好吃,太薄的話又很容易破掉,也不好的,因為我們家裡有老人,所以吃的鍋貼都是加了蝦皮的,加蝦皮可以補鈣,家裡的老人孩子都可以吃,現在給大家分享一下吧!

主料餡兒料:蝦皮50g 黃瓜半根~1根 糖5g 香油30g 雞蛋2個 蔥末少許 薑末少許

鍋貼皮:中筋麵粉200g 沸水78g 冷水56g 鹽1g

麵粉水:中筋麵粉20g 清水約400g

1. 蝦皮清水浸過後勞出濾淨水份

2. 雞蛋攪打成糊加入少許蔥末和薑末拌勻

3. 鍋上火加入適量植物油把雞蛋炒熟後用鍋鏟戳成蛋碎

4. 把切好的黃瓜丁和晾乾的水份蝦皮和香油一起放入

5. 攪拌均勻即可備用

6. 把所需麵皮料全部混合先用沸水把面燙熟後再用冷水把面合勻

7. 揉成光滑的麵糰蓋上保鮮膜後醒發20分鐘

8. 把麵糰做成面劑後成每塊10g後擀出約8cm的麵皮

9. 包入約15g左右的餡兒包成餃子形狀兩角對摺

10. 鍋上火加入少許油排入餃子稍稍煎一下底

11. 倒入剛好沒過餃子一半的高度的麵粉水,蓋上蓋子小火煎至無水份,

12. 最後在鍋內加入少量植物油小火把餃子的底煎成金黃色即可

13. 倒扣裝盤

是不是看著很有食慾呢,特別是鍋底的一層焦黃焦黃的,特別的好吃,對了,蝦皮不單單是高齡老人的補鈣佳品,而且對眼睛也特別好!但是蝦皮的鹽份比較高,亞硝酸鹽也很高,所以食用前最好在溫水中浸泡半天並且中間要換水1~2次後經過再次沖洗再食用,老人吃起來才會更安全。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萌萌的金魚


鍋貼因為用半燙麵,以煎製成熟,煎熟後香氣撲鼻,酥脆的外皮提升了內餡兒的風味,形成外酥裡嫩的口感。而且鍋貼要現做現吃才能更好的享受皮脆餡兒香的滋味。

鍋貼內餡兒的調製跟水餃內餡兒調製一樣,肉餡打水、調味、最後加香油或花椒油,香氣流失少,還能在肉餡外層形成保護膜,避免之後跟蔬菜接觸出汁太多。

鍋貼的麵糰可用半燙麵,比例可參考:200克麵粉、25克開水、110克冷水。混合成團後需要鬆弛20分鐘左右再操作。

鍋貼的包法,兩端粘合與否都可以。

鍋貼好吃的主要原因是用油煎,熱油讓麵糰受熱產生焦化上色的作用,只要掌握了火候,煎出來的成品外皮金黃酥脆,香氣十足,讓人食指大動。在煎制時除了掌握火候,入鍋前還要拍掉多餘麵粉,避免燒焦。用中火煎,並適時觀察上色狀態,及時調整火候。如果是冷凍後的生鍋貼,取出無需解凍,直接小火油煎,只是煎制時間會稍長。



指尖小調


鍋貼,作為美食達人,我一直認為鍋貼既不像煎餃子,也不像水煎包,真的可以說四不像,可是做法又和他們有相同之處。都是煎的底部焦黃酥香。鍋貼從外觀上來說有南北之分,北方的鍋貼一般都是兩邊開口的長條形,而南方的鍋貼則是跟煎餃差不多的彎彎的月牙形。但是無論哪種鍋貼,煎的時候都是底部焦黃酥脆,口感鮮香無比。

一般我做鍋貼分為夏季和冬季鍋貼,夏季吃素餡的比較多些,冬季吃肉餡的比較多些,我們這裡吃羊肉多,我就用羊肉皮牙子做鍋貼。也是要看家人口味做吧。煎鍋貼最好用平底鍋,這樣可以擺出形狀,現在有了電餅鐺很方便了,煎鍋貼也特別的好,火候很好掌握,特適合新手煎鍋貼使用。

現在是夏天,吃素餡的鍋貼比較好,我就分享我家愛吃的(葫蘆瓜雞蛋鍋貼)吧。建議愛吃蝦皮的可以加點。

主料:麵粉、雞蛋、葫蘆瓜

輔料:植物油、鹽、香蔥、胡椒粉

做法:1、麵粉加80度得到開水,用筷子不停的攪拌均勻,和成光滑的麵糰,醒30分鐘以上

2、把葫蘆瓜洗淨刨絲,也可以切絲,加少許鹽殺水

3、雞蛋打散攪拌均勻,用平底鍋煎成塊,用木鏟成小丁丁撈起涼透

4、把葫蘆瓜絲、雞蛋、香蔥,加胡椒粉拌均勻,加花生油拌均勻,包的時候加鹽拌均勻,這樣不出水

5、把醒好的麵糰再次多揉揉,搓成長條,分成小劑子壓扁,擀成中間厚,邊邊薄的小餃子皮,加上餡

6、把中間部位捏合嚴實,將兩端各留一個小口,靜止一會

7、平底煎鍋或者餅鐺中倒少許油,將包好的鍋貼挨個碼放在鍋中擠著更好

8、開大火加熱,待底部定型後,倒適量的熱水,水量能沒過鍋貼底部就成,轉小火加蓋蓋,連燜帶煎

9、 聽到“滋滋”的聲音後,開鍋蓋稍微煎2分鐘左右,底部變脆嫩焦黃即可

我是頭條號天山可可,美食達人,擅長新疆菜,每天更新不同的新疆美食和風土人情,記得關注我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