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世之作!這本鉅著現存5部:其中1部在遼寧,1部在寶島臺灣

提到鎮館之寶,總是給人一副神秘的印象,例如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國家博物館的後母戊鼎、遼寧省博物館的《瑞鶴圖》,不過以上提到的都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而

中國醫科大學的圖書館居然也有鎮館之寶,而且還不止一個!

傳世之作!這本鉅著現存5部:其中1部在遼寧,1部在寶島臺灣

中國醫科大學圖書館現有古籍圖書863部7756冊,其中88部716冊為元、明、清善本古籍,775部7401冊為清代及民國時期出版的古籍。其中和文古籍160部,民國出版古籍121部。在這麼多的古籍中,鎮館之寶到底有哪些呢?

明趙開美校刊《仲景全書》

傳世之作!這本鉅著現存5部:其中1部在遼寧,1部在寶島臺灣

傳世之作!這本鉅著現存5部:其中1部在遼寧,1部在寶島臺灣

公元206年前後,張仲景撰寫《傷寒雜病論》,成書不久,就由於漢末戰亂頻繁而散佚。西晉王叔和多方蒐集和編次,改名為《傷寒論》,刊行流傳於世。

明趙開美校刊的《仲景全書》中包括宋本《傷寒論》、成無己的《註解傷寒論》、宋雲公《傷寒類證》、張仲景《金匱要略》四本書。目前,趙開美校刊《仲景全書》中國(兩岸四地)現存五部

: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一部, 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一部, 上海圖書館一部, 臺灣故宮博物院圖書館一部, 中國醫科大學圖書館一部。國內有專家對其中三個版本進行比對鑑定,認為中國醫科大學圖書館藏本最優,推測其可能是趙開美第2次修訂稿,因糾正初版錯字而成珍品;其次是中國中醫科學院藏本,可能為趙氏第1次修訂稿。該書分上下兩函,每函6冊。

明正德五年羅汝聲刻本《本草集要》

傳世之作!這本鉅著現存5部:其中1部在遼寧,1部在寶島臺灣

傳世之作!這本鉅著現存5部:其中1部在遼寧,1部在寶島臺灣

《本草集要》共分三部八卷,明·王綸撰於弘治九年(1496年)。本書撮取《證類本草》之要,參以李東垣、朱丹溪等名醫著作互相考訂而成。中國醫科大學圖書館館藏《本草集要》為明正德五年羅汝聲刻本,現存五卷:一、四至五、七至八卷。

元大德三至四年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刻本《聖濟總錄》

傳世之作!這本鉅著現存5部:其中1部在遼寧,1部在寶島臺灣

傳世之作!這本鉅著現存5部:其中1部在遼寧,1部在寶島臺灣

《聖濟總錄》,中醫全書200卷。又名《政和聖濟總錄》、《大德重校聖濟總錄》。宋徽宗趙佶敕撰,成書於北宋政和年間,是國內現存最早的由政府組織醫家編纂的綜合性醫學著作。本書是徵集宋時民間及醫家所獻醫方,結"內府"所藏秘方,經整理彙編而成,共分66 門,首創了以病證分門為主的分門編次體例,其編次分門受多方面影響。中國醫科大學圖書館館藏《大德重校聖濟總錄》為元大德三至四年(公曆1299-1300年)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刻本,現存十卷。

明永樂周藩刻本《普濟方》

傳世之作!這本鉅著現存5部:其中1部在遼寧,1部在寶島臺灣

傳世之作!這本鉅著現存5部:其中1部在遼寧,1部在寶島臺灣

《普濟方》,大型方書,426卷。明朝初年開封的第一任藩王朱橚領銜,並與教授滕碩、長史劉醇等編輯於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的我國古代規模最大和內容最為豐富的一部醫藥方劑彙編之書。此書編載醫藥方劑高達61739個,堪稱我國15世紀以前方劑書的編輯集大成之作,也可以說是我國方劑書編輯的標誌性工程和具有"品牌"性質的出版產品。本書博引歷代各家方書,兼採筆記雜說及道藏佛書等,彙輯古今醫方。中國醫科大學圖書館館藏《普濟方》為明永樂周藩刻本,現存二卷。

明隆慶四年穀中虛刻本《食物本草》

傳世之作!這本鉅著現存5部:其中1部在遼寧,1部在寶島臺灣

傳世之作!這本鉅著現存5部:其中1部在遼寧,1部在寶島臺灣

中國醫科大學圖書館館藏《食物本草》為明隆慶四年穀中虛刻本。《食物本草》與《本草綱目》一起被稱為中華中醫學文化寶庫中的兩顆璀璨的明珠,是中醫經典古籍。

這些珍貴典籍既是中國醫科大學的鎮館之寶,也是中華文化尤其是中醫藥文化的重要載體,是研究中醫發展脈絡的重要文物史料,保護好這些典籍就是保護中華文化,對於這些典籍的研究和傳承,更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