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例參考!包裝袋熟化控制不當引起的質量問題

一、複合PE膜強度低

實例參考!包裝袋熟化控制不當引起的質量問題

湖南某廠生產BOPA/PE包裝袋,因強度低被退貨。

把兩層膜剝開,用手指在PE 膜上擦拭後,兩個手指間摩擦有滑爽的感覺。薄膜中爽滑劑析出較多。

該產品使用的膠黏劑,是對爽滑劑有一定抗性的PU-1850。

該廠熟化室測溫熱電偶與加熱源平行,距離熱源只有30 釐米~40 釐米,這樣的控制下,熱源會長時間處於停止加熱狀態,實際的熟化溫度是達不到50℃的。並且開通電源加熱的熟化時間不足16小時。

調整熱電偶位置,延長熟化時間,剝離強度達到要求。

複合爽滑劑含量高的PE 膜時,要選用對爽滑劑有一定抗性的膠黏劑。膜卷下機後儘快入熟化室,並適當提高熟化溫度。一般酯溶型雙組份聚氨酯膠黏劑自然熟化耐爽滑劑性能差。

二、摩擦係數增大

實例參考!包裝袋熟化控制不當引起的質量問題

廣東某廠生產BOPP/VM-PET/PE 結構的卷膜,冬季生產一直沒有問題。6月份生產,摩擦係數增大,包裝機上不能正常使用。改為自然熟化,膜卷仍不能使用。

該產品用30μ厚度的PE 膜,複合前爽滑性好。複合時冷卻輥不通冷水,冷卻輥表面是溫熱的。收卷前薄膜從烘箱帶的熱量還在,收卷時膜也是溫熱的。雖然是放在車間自然熟化,夏季溫度高(上午10 時車間溫度30℃),膜卷自帶的熱量不易散發,實際上處在熱的狀態下。

現場取複合下機膜,放在27℃、45℃兩種環境下約20 小時,27℃下放置的爽滑性好,45℃下放置的複合膜發澀,爽滑性明顯降低,溫度對產品爽滑性的影響較大。

與一些厚度薄的透明CPP 對溫度敏感類似,複合前CPP摩擦係數低於0.1,但複合後只能自然熟化。

三、蒸煮脫層

實例參考!包裝袋熟化控制不當引起的質量問題

溫州某廠生產滷蛋包裝袋,在食品廠115℃殺菌30 分鐘,殺菌鍋上面幾層的袋子出現BOPA分層,淮墨轉移到CPP上。

彩印廠技術人員認為膠黏劑的質量、上膠量是能清足產品要求的,50℃~55℃熟化48 小時的熟化也是合乎要求的,問題出在油墨的可能性很大。

把樣品袋再次55℃熟化24 小時,121℃蒸煮30 分鐘沒有脫層現象;而一同蒸煮的未再熟化的樣品全部出現脫層。

該問題的直接表現是油墨轉移,而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熟化不充分。

後來,公司其他技術人員到該廠時發現,實際的熟化時間在36 小時左右,該廠工藝要求和實際執行時不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