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教育啟蒙


【從中國的教育說起】

最近幾天,看了一些關於學生成長教育的事情,心裡有一些初步的小想法,寫出來供大家探討。

——可能大多數普通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初中的時候看小學的題,很容易理解並把它做出來。到了高中看初中的問題,又比較容易解答了。讓一個初中生輔導小學生,或是一個高中生去輔導初中生,經常會把輔導者氣得夠嗆!總覺得學習的人太笨了理解不上去!當然相對來說,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和現象出現?

——看了一些歐美教育的文章介紹,大體上說的意思是,正好與國內的教育是錯位對應的,他們的初中對應我們的小學階段,大概高中是對應我們的初中階段,大學有部分高中的內容和大學本身的課程安排。所以國內去的學生,在美國的教育環境中感覺很是得心應手,讓國外學生畏懼如虎,學渣翻身變學霸!

——可無論是創新成果或是統計數字來看,歐美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在後期要遠遠超過我們的學生。至少現在看是如此,所有的科技創新技術研發絕大多數走在了我們前面。甚至是大學生本身就會做出很多震撼世界的原創東西出來。這裡有很多實例,例如:臉書Facebook、微軟比爾蓋茨等等,為什麼情況會如此?

下面說一下個人的見解和想法:

——我個人覺得中國的各階段教育有些過於超前,沒有與人自身的大腦發育、思維成長、智商成熟等相互適應同步推進。要對應不同階段的智商思維的理解能力和發育程度,安排與之相適應的學習課程和教育內容。思維和智商發展到什麼階段,對這個階段的學習內容就會有更好的的理解和掌握。拔苗助長、過於超前,只會適得其反無助於學習效果和成長進步。正所謂:不說學習母慈子孝,一提學習雞飛狗跳!是當下中國教育的普遍現象和共識!

——這一點來說相對歐美國家做的比較好,或許他們對人性的發展和認知比我們更加深刻。哪一個階段就幹哪一個階段的事情,不搞超前不去拔高,而往往越是這樣到了後來卻是人才輩出超越我們。歐美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探索力,在後期普遍爆發出來,只看諾貝爾獎歐美人士居多就可以看出問題。我們不缺人才,但是缺少天才!當下的教育體制培養出來的學生,走向社會之後可能是墨守成規的好員工或者普通管理者,產生顛覆性創新人才的情形卻是寥寥無幾。

——按照人口概率來說,我們不缺少具有天賦和鬼才的遺傳基因。只是目前的教育體制和現狀,在中小學階段就把很多人天賦智商的自由發展給禁錮和扼殺了。人的自身情商智商發展是有一個天然的規律存在,超越它的承受極限去強制扭曲人為塑造,並不能帶來理想的結果反而適得其反。未來發展創新進步更多的需要天才鬼才的開拓與創造,原來我們可以跟在別人後面照搬照抄,今後發展形勢已經改變,需要我們擁有自己的領軍人物、創新天才,才能更好的面向未來!

——我們要有所作為,反思變革當下的教育體制和模式。既能為家庭教育減少負擔、為學生減少壓力,也能為國家的人才培養、天才輩出涵養源頭積蓄活力。要制定適合於人的自身思維情智發展規律的教育體制和培養模式,無論社會家庭外在因素要圍繞相應目標做好輔助配合。借鑑國外的有益經驗和做法,以人性的成長和規律匹配相應的教育內容和強度。雖然最終大多數人都會變成普通人,但是有了好的環境和體制,以及教育成效的創新突破,終究會帶來天才湧現、天賦綻放,天才畢竟是少數有就足夠了!


影音情報局


教育到底是什麼呢?這不僅是國家領導思考的,好的頂層設計教育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也不僅是教育前線老師該思考的,好的教育從業者是國之重器和靈魂重塑師;作為父母更該思考,生活即課堂,父母是潛移默化般最直接的第一責任人。

教育是動態的,不僅在學校裡,也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以及這些教育隨著社會時代變遷而不斷補充和改新的那部分,是沒有終極結論的,每個人獲得的教育只是積澱下來的結論性基礎教育和所處社會氛圍的時代性階段性教育結論,所以每個人都要有終生學習的覺悟和態度。

家庭教育是基礎包括家風家教和純樸的真善美,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身教言傳以及其自身的接納包容和學習態度和能力,父母要不斷學習和孩子共同成長,並真真實實地落實到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去。

學校教育是價值體系的教育,應該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職業教育和公民教育,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老師和學校領導的理念和落實到具體的教學活動裡,尤其是有人格魅力的領路人會有很大的加速推進作用。

社會教育藏在每個人生活裡的各種經歷,遇到的各種事各種人以及接受的所處社會氛圍的補充改新教育裡,某種程度上是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檢驗。

自我教育是經歷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後所具有的育己育人的理念思維以及具體落實的行為,這些不是學歷和證書能證明的,需要聽其言,觀其行、察其思……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綜合複習的,又是具體的可落實的但結果卻是未知的,自主主張自主思考自主努力去達成。


仝亓翠


今天在這美好時光裡十分感激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希望以下為大家分享一這個問題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希望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是江湖牧人,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想拋開《教育學》的規範的解釋,就這個問題說說自己的看法:我認為,教育就是不同的社會團體根據自己的需求,有意識、有計劃、有措施的為自己培養人才的行為。

首先,是有目的的行為。不同的社會團體的需求不同,培養人才的目標不同。比如封建社會,他們培養的是忠君愛國的忠臣孝子。江湖社團,他們培養的是講究江湖義氣的死士、好漢。我們現在培養的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教育是有意識、有計劃的行為。教育絕對不是盲目的行為。那些潛移默化的模仿不是教育。教育一開始,教育部門就對自己培養的目標設定了一條發展的道路。自始至終都在向著這個目標努力。比如,中世紀西方國家,貴族對於自己子女的教育,就是把自己的子女培養成上流社會的有用人才。

他們設立私立學校,有軍校,高等學校。這些都是培養軍官或者經濟管理者或者政治精英的。而對於平民百姓,他們又都是以“快樂成長”為藉口,讓他們在學校裡只是學習淺顯的知識,然後到工廠去學習需要的技能就可以了。

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最後在這裡,祝大家在新的一年有一個美好的開始,美好的生活,每天開開心心的生活,快快樂樂成長,謝謝!



瑞鵬博師


教育是什麼?教育應該是幫助孩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教育教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教孩子成人,真正的教育,他不僅僅限於書本上,他同樣注重體育,音樂,美術等各方面,好的教育,他教出來的孩子不僅僅是學習成績好,他的動手能力也強,他的實踐性也強,他會畫畫,會唱歌會跳舞會游泳,他還會學習。好的教育教出來的孩子不一定個個方面都頂尖,但他各個方面都不差,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那教育的本質又是什麼呢?教育的本質是教孩子學會去思考問題,對她以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非常有利,嬌他能處理以後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問題,教他堅強,教他善良,教他心懷感恩教他孝順,教她尊敬師長,就是教育的本質。



誰搶了我的楊桃


教育=教+育。前者指“傳授”,後者指“使自然全面健康成長與解決問題”。

教育的本質,個人以為:順應自然稟賦,激發多維潛能,通過自律他律、自勵他勵,傳承文明認識自我、創新未來,達到生命個體對自然、社會、自我、未知的自由。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由。

中國的教育,崇文抑武,重道輕技,重腦輕手,重虛輕實,重記輕踐,重how輕why,重同輕異,重舊輕新,重文采輕邏輯,重讚美輕批判,重知識輕精神(如有科學知識,無科學精神;有人文知識,少人文精神;有藝術知識,無審美素養),重秩序輕平等,重順從輕獨立。有教無育。



urna風之度0


今天在這美好時光裡十分感激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希望以下為大家分享一這個問題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希望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認為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是教育質的規定性。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有目的、有意識、自覺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教育具有永恆性。只要有人類社會存在就有教育。

教育具有歷史性。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者同一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特點。

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教育會受到不同歷史時期的影響。

教育一詞最早出現於(孟子盡心上),目前實行的是素質教育。從以前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變為了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尊重學生、引導學生,把學生培養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教育,不單單是學校,還有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全方位的培養人的發展潛能。

父母對孩子的性格、行為方式影響很大。要注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形象,要起到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

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最後在這裡,祝大家在新的一年有一個美好的開始,美好的生活,每天開開心心的生活,快快樂樂成長,謝謝!



嘉臣隨喜


為什麼大家都說“道理我都懂,為什麼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如果教育只是灌輸而沒有自我檢測、自我鍛鍊,就算記住所有的人生真諦,依然會感覺迷茫。

”只有能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一個少年,只有當他學會了不僅仔細地研究社會,而且仔細地研究自己本身;只有當他不僅努力認識周圍的事物,而且努力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的時候;只有當他的精神力量用來使自己變得更好、更完善的時候,他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在學校、在家庭,每天我們給孩子講各種道理,灌輸各種知識,組織各種只有形式的活動,將孩子的時間擠佔得一點不剩,沒有給孩子面對自己獨處的時間和空間,總擔心孩子空出時間就會犯錯。整個小學、初中乃至高中盯得嚴嚴實實,孩子只有成績優秀一切都好。我們對一個人直到成年都攙著他走路,不給他自我成長的空間,而一上大學卻希望他馬上成為一個自律自強的優秀青年,你覺得可能嗎?

在生活中應該給孩子多些時間和空間,讓他自己安排作息時間,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學會獨處,學會自律。

適當的勞動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讓孩子多陪伴家中長輩,讓孩子學習做做飯,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這就是最好的品德教育。

在學習中儘早放手,讓孩子自己安排學習的時間,自己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在學習中提高自我認知,這也是實現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徑。

謹記王陽明的“事上練”,從身邊每件小事做起,點點滴滴,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青顥分享伴你成長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是教育質的規定性。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有目的、有意識、自覺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教育具有永恆性。只要有人類社會存在就有教育。

教育具有歷史性。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者同一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特點。

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教育會受到不同歷史時期的影響。

教育一詞最早出現於(孟子盡心上),目前實行的是素質教育。從以前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變為了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尊重學生、引導學生,把學生培養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教育,不單單是學校,還有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全方位的培養人的發展潛能。

父母對孩子的性格、行為方式影響很大。要注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形象,要起到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

學生不只是在學校才可以受到教育,學生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要努力的提高自己,適應社會的不斷髮展,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給予正確的觀點、引導。及時的遏制不良嗜好。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心平氣和的交流,才能更好的推動孩子的成長。

觀點表達完畢<strong>

在左上:謝謝閱覽我的觀點。對此,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喜歡我的可以點個關注哦。哈哈,別打我。

<strong>

<strong><strong>


在左上


在這大好時光裡十分感激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希望以下為大家分享一這個問題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希望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認為教育是瞭解生活的事實。在我們生活的每個部分,我們都以不同的形式學習。教育不是要堅持,而是要了解如何創造我們周圍的世界,如何為子孫後代維持世界以及如何發展生存關係。

教育的作用是發展新事物,而不是依靠舊的創新。一個人應該能夠識別他所知道的以及他不知道的東西。教育是贏得世界的唯一途徑。

它要深入思考一些事物,直到它的根源並理解它背後的意圖。

偉大的人將教育定義為:教育是思考,應用於世界並瞭解生命價值的能力。它不僅限於自我教育,而且還將其傳播給我們周圍的每個人。

在我們學到的東西中,人類生活的每一個階段的教育都沒有盡頭。它不是關於學習生活,而是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找到隱藏在每個人身上的偉大人物是關鍵。

它將幫助我們瞭解我們對世界造成的傷害,並指導我們保護世界免受人類造成的一切危險。這是可以從年齡變為年齡的財富。

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最後在這裡,祝大家在新的一年有一個美好的開始,美好的生活,每天開開心心的生活,快快樂樂成長,謝謝!



RockyReading


做有態度的教育人,教育態度,來為您解答。

教育從狹義上來講,分為教學和育人,指有規劃的學校教育。

從廣義上來講是所有對人有積極正面影響的社會活動,白話來講就是隻要對他有作用的積極影響都屬於教育,其實每個人無形中都在扮演著教育者的身份!

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廣義的教育。

我們來通過幾個實例來探討一下教育的本質。


  • 001斷了流的教育,是在浪費資源

我們經常聽一些家長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什麼胎教、早教、智能開發都用上了。三、四歲牙牙學語的時候,就能背誦好多故事,會說好多個英語單詞,可是這些教育獲得的知識能持續到什麼時候呢?對孩子未來的學習能有什麼幫助?

如果你的孩子不是天才,請讓你的孩子在適應的年齡學習相應的知識!什麼意思呢,就是不要怕孩子成績落下,老給孩子打提前量,讓孩子在不該學習的年齡就很累(不是說早教不對,科學的早教不是傳授過多知識的)。你的教育與現有的教育體制要接軌,你都教完,孩子上課當然會,可這對孩子發展有什麼好處呢?教育的本質不僅僅是讓孩子擁有知識,更多的是教孩子獨立獲得知識的的能力。


  • 002我沒什麼文化,教育不了孩子

這是我們經常在家長口中聽到的一句話,看了今天關於教育廣義的解釋,你品味了麼?文化教育只是孩子受教育的一個方面!孩子課上沒有聽會老師講的課有許多中原因,其中一項就是習慣和態度問題,孩子上課沒聽講,怎麼會?孩子一聽老師講課就想睡覺(有些課確實困),怎麼會?



教育的本質不僅僅是培養孩子的能力,更多的是培養孩子的習慣和態度。


  • 003你要是不好好學習,以後啥也不是

作為激勵孩子的一種語言,這並沒有什麼錯,而且當孩子入心入腦的時候效果相當不錯。可我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每個“學習好的”人,目標就是要生活得好,我們的社會豈不是要交個了一群只是為了混好的“接班人”,生活的目的只是出人頭地。

有的人說我沒那麼偉大,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我活得很幸福!這都沒有錯。可你思考過“當一人人去世後,留在這個世界上的還有什麼嗎?當一個人看淡生死後,是不是多多少少會對自己一生的生活抱有遺憾!不要讓這種遺憾傳遞給下一代!教育的本質不僅僅是培養孩子的習慣和態度,更多的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和理想。


教育不是一個學校的教育,也不是一個家庭的,它需要一個社會的覺醒,教育的本質是讓孩子知道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併為之養成習慣、端正態度,從而掌握學習的技能和知識!不要讓我們把它弄反了!


個人觀點,一時感悟,不足之處多多批評指正!歡迎關注,一起端正教育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