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多元化經濟發展華麗蝶變

城步:多元化经济发展华丽蝶变

村民正在除草。

紅網時刻4月26日訊(通訊員 戴方財 周紅)4月25日,走進城步茅坪鎮聯龍村石窩裡看到,烏骨雞在山林中覓食,有的村民在給獼猴桃搭架、整枝,有的在給黃姜、七葉一枝花等中藥材除草,原來,這是城步苗族自治縣茅坪鎮聯龍村六組村民、城步大古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省勞動模範廖德光多元化經濟發展的華麗蝶變。

敢於創新拔窮根

早在1995年當村民走出窮石窩,奔向大都市打工時,廖德光卻選擇在家鄉創業,當別人晚上進入夢鄉時,他卻趁著月色在屋後的山上壘石頭、築田埂、挑泥巴、開墾梯土種植金銀花,2年之後,他又引進了葡萄,只有小學文化的他自費訂閱了葡萄種植技術資料書籍10多種,《葡萄的生產與管理》《葡萄栽培技術》等書籍成了他手中的熱門工具書,只要打聽到哪裡有葡萄種植的培訓班他都要親自參加,每次去鎮政府或是上縣城,他都要去請教農技員、農藝師。短短几年時間,他刻苦鑽研學習,從門外漢逐漸變成了葡萄通。由於他種植的葡萄是純天然,無汙染,從樹上摘下來就可以吃,深受客人喜歡,短短几年時間,他就由貧困戶變成了科技致富帶頭人。

已經收穫了第一桶金的廖德光把葡萄苗免費提供給村,手把手的教村民種植葡萄。免費為村民上技術培訓課,在他的幫助下,全村每家每戶種上了葡萄,形成了以種植葡萄為主的綠色農業。

當他得知本地的氣候,土壤適合獼猴桃種植時,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從外地引進了獼猴桃進行種植,由於技術不全,曾多次試種獼猴桃都以失敗告終,為提高獼猴桃種植技術,他就跑到武岡市新華書店購買了關於種植獼猴桃的專業書籍,並去別的地方請教實際種植的經驗;為育好獼猴桃苗,他千辛萬苦從高山採回野生獼猴桃苗與省農科院培育的獼猴桃嫁接,經過精心培育,獼猴桃成長起來。通過幾年摸索,他終於形成了自己一套獨特的獼猴桃種植技術。在自己掌握技術的同時,他積極開展技術推廣工作,毫不吝嗇地將自己所學所知傳授給周圍群眾。近三年,他帶動300多農戶,組織集中培訓40多次,培訓達到6000多人次,到現場指導和電話諮詢不計其數,發放資料15000多份,他的科技惠農事蹟受到了當地果農的交口稱讚。

多元化發展華麗轉身

當葡萄和獼猴桃種植成功後,有一天,他從報紙上看到林下經濟發展能增加收入時,一個大膽的念頭在他心中升起,別人能這麼做,為什麼我不能做呢?於是他從外地引進了烏骨雞在獼猴桃樹下進行養殖,同時他從山上挖回來黃姜、七葉一枝花、蕎麥百合等中藥材種在空餘的獼猴桃地裡。

到今年為止,他種植了5畝白芪、黃姜5畝、七葉一枝花4畝,蕎麥百合2畝,養殖烏骨雞1000只,這些中藥材的種植,每年為他增加收入40餘萬元。林上林下多元化經濟發展,讓廖德光從以前單一的種植經濟來了一個華麗的蝶變。

致富不忘眾鄉村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廖德光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近年來,他長期聘請20名貧困戶到合作社務工,這些既沒技術,也沒文化的貧困人口不用出門就能找到工作,還能成為合作社的技術骨幹。

這幾年, 他的足跡踏遍了城步的長安、儒林、丹口等鄉鎮的30多個村寨,處處留下他忙碌的身影。他走村串戶,發動農戶跟著種,發動群眾種植獼猴桃1.2萬畝、葡萄2800畝,為1000多名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他細心進行技術指導,傳授栽培管理經驗,向種植戶無償傳授栽培技術和經驗,每年受邀到各鄉鎮舉辦培訓班10多場。對每一批來學習的群眾,他總是細心地講解,將自己掌握的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他不遺餘力幫助困難群眾,共為長安營鎮新嶺村、蕨枝坪村,茅坪鎮雙橋村、儒林鎮白良村免費提供10萬餘元的獼猴桃苗,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和市場需求。

來自茅坪鎮聯龍村五組的戴梅香說:“我家4口人,沒技術,也沒文化,在廖德光的幫助下,我來到了基地做事,並且還種植了1.5畝的獼猴桃,現在,我在合作社做事,每年能增加2萬元的工資,去年我就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這一切得益於省勞模廖德光的無私奉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