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投資阿里獲利千倍,如今炒比特幣鉅虧1.3億美元

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面對橫空出世的比特幣,即便是身經百戰的孫正義也不能全身而退。

根據《華爾街日報》消息稱:早些時候,孫正義曾以個人名義買入了大量比特。在去年年初比特幣價格大幅下滑之後,孫正義選擇清空所有比特幣,最終虧損金額超過1.3億美元。

他曾投資阿里獲利千倍,如今炒比特幣鉅虧1.3億美元

作為互聯網領域最成功的風險投資公司之一,日本軟件銀行集團(軟銀)極具前瞻性的投資眼光,獲得了極大的讚賞,其創始人孫正義也被譽為“亞洲巴菲特”。此次孫正義在比特幣領域遭遇到鉅額虧損,被眾多媒體、機構放大之後,“亞洲巴菲特”光環是否已經消散,已成為整個市場討論的話題。

對於這個祖籍中國浙江的韓裔日本人,很多人第一次認識孫正義,或許都是從他和阿里巴巴之間的故事開始。

他曾投資阿里獲利千倍,如今炒比特幣鉅虧1.3億美元

2000年,剛剛成立的阿里巴巴正好遇上了互聯網泡沫的破裂,當時整個風投領域對互聯網項目紛紛敬而遠之。一時間互聯網初創企業生存的尤為艱難,馬雲也不例外,在資本市場屢屢碰壁的阿里巴巴,遲遲得不到融資,當時都有傳言稱阿里連工資都發不出來了。

就在阿里最困難的時期,孫正義給了馬雲2000萬投資,解決了阿里的資金危機。在此後的幾年,孫正義陸續為阿里追加了8000萬美元投資,到2014年阿里上市時,孫正義帶領的軟銀持股比例已高達34.1%。

僅僅是投資阿里巴巴,就讓軟銀帶收穫了超過一千億美元的投資回報,自此孫正義這個名字成為不弱於巴菲特的存在。

他曾投資阿里獲利千倍,如今炒比特幣鉅虧1.3億美元

不僅投資阿里巴巴一戰封神,在全球互聯網市場,孫正義的眼光也是不得不讓人佩服。

在2017年,軟銀年中股東會上。孫正義通過一張幻燈片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的戰略眼光,這張幻燈片上寫著:18 年投資生涯,軟銀拿到 1750 億美元回報,平均每年增值 44%。

滴滴出行、字節跳動、新浪、網易、攜程……在孫正義的代領下,幾乎半個中國互聯網企業的背後,都有軟銀的身影。

在歐美市場,孫正義仍舊憑藉出色的觀察力,抓住了除亞馬遜之外的一切機會。77億美元投資Uber、44億美元投資WeWork,從 1981 年成立至今,軟銀至少投資過 600 家公司,目前在超過 300 家科技公司擁有股份。

他曾投資阿里獲利千倍,如今炒比特幣鉅虧1.3億美元

此外,除風險投資外,軟銀在2014年還收購了芬蘭遊戲公司 Supercell。隨後孫正義於2016年將其打包出售給騰訊,僅這一筆收購就讓軟銀獲利近60億美元。

在外界眼中,孫正義的選擇幾乎從未失敗過。但此次突然傳出在比特幣上虧損1.3億美元,無疑是讓孫正義和軟銀的品牌形象出現裂痕。

其實,對於孫正義比特幣投資的虧損的消息,大部分人並不覺得意外。

巴菲特稱比特幣是 " 老鼠藥 "、索羅斯稱比特幣是典型的泡沫……在眾多大佬紛紛選擇岸上觀望階段,孫正義率先入局比特幣,如今爆出虧損1.3億美元,自然是毫不意外。

他曾投資阿里獲利千倍,如今炒比特幣鉅虧1.3億美元

根據過往案例分析,孫正義百發百中的投資邏輯,是基於對市場的瞭解程度,通過預測行業方向和發展前景而實現的。這種投資嗅覺對基於區塊鏈技術而生的比特幣來說,在此之前既無歷史可言,比特幣發展至今也沒人能夠總結背後的規律。在一片空白的情況下,縱然是孫正義,也沒有太多超出常人的信息可以獲取。

1.3億美元的損失,對於2018年財富值高達250億美元的孫正義來說固然只算蠅頭小利。但此次投資比特幣的失敗,卻讓孫正義在群眾心中“投資之王”的形象開始崩塌。

他曾投資阿里獲利千倍,如今炒比特幣鉅虧1.3億美元

以快、準、狠著稱的孫正義,在每一次技術更迭時期,他都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關於區塊鏈和虛擬貨幣的前景,早在2013年孫正義就進行過一篇名為《向世界挑戰》的主題演講,明確的提到了數字資產會成為人類最大的資產。

“高位接盤、套牢、清盤賣出、鉅額虧損”,面對比特幣,顯得與普通投資者別無二致的孫正義,再一次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面對充滿變數的虛擬貨幣行業,永遠不要過於相信自己的經驗,投資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