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作業拖拉,做事磨蹭,家長快崩潰了,有什麼好的辦法麼?

笑笑媽談育兒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做事“磨蹭”的習慣。“磨蹭”是指孩子做事拖拉,沒有時間觀念,喜歡“磨蹭”的孩子通常都具有缺乏時間觀念、好奇心強、思維活躍、注意力不足的特點。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這種行為或許影響不大,但一旦孩子達到學齡階段,“磨蹭”便會引來遲到、沒法按時完成作業、貪玩等一系列不好的後果,從而影響到他們的成長!

那麼如何改善孩子做事“磨蹭”的壞習慣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鑑:

1.通過選擇性提問,幫助孩子改善習慣。

那麼什麼是選擇性提問呢?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會明白。

比如孩子早上喜歡賴床,我們反覆去叫孩子也無動於衷,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直接問孩子:你是準備先穿上衣呢?還是先穿褲子呢?

再比如孩子晚上看電視想睡覺,我們要是直接訓斥孩子可能會傷害到孩子和我們之間的感情,此時家長不妨問孩子:你是打算自己關掉電視上床睡覺呢?還是打算讓我幫你關掉電視上床睡覺呢?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這種選擇性提問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避免了和孩子之間發生直接衝突,同時還能巧妙地轉移事情的重心,讓孩子忽略掉要不要起床或者要不要睡覺,反而去思考先穿什麼衣服或者誰去關掉電視。

當然,運用這種選擇性提問要特別注意一點,那就是家長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措辭,不要把提問的語氣變成命令式的口吻。

2.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磨蹭”的習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孩子沒有時間觀念,那麼怎樣為孩子培養時間觀念呢?這裡我們可以巧妙地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往往對於那些新鮮事物都非常感興趣,各位家長不妨給孩子買一個沙漏或者計時器,讓孩子通過實際觀察增強他們的時間觀念,從而從根本上改善“磨蹭”的習慣!

3.善於運用親子比賽,讓孩子和時間賽跑。

孩子都有很強的好勝心,所以我們可以利用空閒時間和孩子進行一些親子比賽。比如孩子起床磨蹭,我們就和孩子比誰起床的速度快;孩子洗澡磨蹭,我們就和孩子比誰洗澡用的時間短;孩子做作業磨蹭,我們就和孩子比看是爸爸媽媽做飯的速度快還是他們寫作業的速度快。

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快速處理事情的能力,從而有效的改善自己做事“磨蹭”的習慣!

4.讓孩子明白“磨蹭”的嚴重後果。

以前我家孩子也有做事“磨蹭”的壞習慣,每天早上為了叫他起床,我和孩子媽媽就像打仗一樣跑前跑後,反反覆覆的喊他,但他還是那種絲毫不慌張的樣子,似乎我們叫的是別人一樣。晚上孩子回到家,看著他寫作業差點沒讓我得腦溢血,只要讓他坐到寫字檯前,立刻就是什麼大便小便、抓耳撓腮各種事情,反正就是不好好完成作業。好不容易熬到週末了,晚上孩子又賴在電視機旁不去睡覺,不管你怎麼說他都不聽,說急了他就和你大聲哭鬧,讓人很是頭疼。

為了改善他的這些壞習慣,我和孩子媽媽商量之後,決定不再去反覆催促他了。第二天早上要去上課,我只去叫了他一次,便再也沒有搭理,等到快要遲到了,我才慢悠悠的去告訴他時間,誰知當時就把他急哭了,手忙腳亂的穿好衣服,早飯都沒吃就往學校跑去。晚上回到家不認真寫作業,我也不再說他了,讓他由著性子耗時間,等到夜裡十一點多了,他的作業還沒寫完,想要睡覺又怕第二天去學校被老師罰站,只能頂著睡意一直堅持到完成作業。

就這樣,當他一次又一次的認識到“磨蹭”帶來的嚴重後果後,終於自己下定決心改掉這個壞毛病。

5.和孩子一起安排他們的時間。

孩子有了時間觀念,但不會安排自己的時間也是不行的。比如週末大多數孩子都會選擇先好好玩一天,第二天起床又想著再玩半天再去寫作業,就這樣把時間一點一點的拖延下去,等到他們終於下定決心寫作業的時候,卻發現時間根本來不及了,只能在晚上熬夜學習,自己痛苦不說,還讓父母跟著著急。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和孩子一起為他們制訂一份時間計劃,比如每天起床先做什麼,在做什麼,最後做什麼。我們要明確的告訴孩子,只要你嚴格按照時間計劃去完成自己的事情,多餘的空閒時間你就可以自己安排,玩你想玩的東西。這樣不僅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也能很好的改善孩子“磨蹭”的習慣。

孩子身上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小問題,作為家長我們要不斷地學習和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學會運用各種技巧去幫助孩子,陪伴他們更好的成長!


超級育兒經


孩子作業拖拉,做事磨蹭,家長快崩潰了,有什麼好辦法嗎?

經常聽到家長朋友們說,

我家孩子作業太拖拉,本來1個小時可以完成的,要用3個小時。我家孩子也是做會兒作業就跑去看幾眼電視,說了也不管用。我們家孩子做事磨磨蹭蹭的,真讓人著急……

哎,這些熊孩子啊,可真讓人崩潰!


那麼面對孩子作業拖拉,做事磨蹭,有什麼好辦法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有的孩子做作業時,一會兒看看窗外的小鳥,一會兒擺弄文具盒;讓孩子完成手工摺紙,還沒做一半,就玩起了積木。總之,幹什麼事都是三心二意的,不專心。

其實有時候可能是我們錯怪孩子了,不是孩子有意磨蹭,是孩子缺乏專注力。

什麼是專注力?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指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事物,活動時的心理狀態。


那麼怎樣保護和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

1,孩子做事時,家長不要總是打擾。

比如孩子玩玩具時,家長一會兒讓他喝點水,一會兒讓他吃個香蕉,一會兒又提醒孩子不要弄髒衣服。

孩子做作業時,家長不時插話:這個字寫錯了,那個題做的不對吧,這個圖應該這麼畫……

這樣的情景是不是很熟悉。

殊不知家長在孩子玩或者做事時,不斷地去打斷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專注力就無法維持,也就是說我們的這些做法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以後孩子就不能專心完成一件事。


正確的做法是:當孩子在認真做某事時,家長在一旁靜靜地陪伴。等孩子做的事告一段落後,家長有什麼話再跟孩子溝通。這樣做能很好的保護孩子的專注力。

2,讓孩子做他感興趣的事。

有的媽媽說,我家孩子做別的事總是三分鐘熱度,但是他特別喜歡畫畫,自己能在那兒畫上1個小時也不動。

這說明什麼呢?

說明孩子在做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事情時,能集中注意力。

所以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是提高專注力的好辦法。


不要強迫孩子去做他不喜歡的事。比如孩子不喜歡彈鋼琴,但是媽媽覺得彈鋼琴很好啊,既可以陶冶情操,又能掌握一門才藝,就讓孩子去學鋼琴。可是去了幾次後孩子依然提不起興趣,再讓孩子去,孩子先是找各種理由推脫,一會兒說肚子疼,一會兒說口渴了,好不容易到了地方,孩子學琴又心不在焉。這樣做不僅孩子鋼琴沒學好,還會形成拖拉,不認真的壞習慣。

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有的孩子做事磨蹭是因為時間觀念不明確。

孩子平時做事沒有時間的限制,沒有養成準時做事的習慣。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呢?

1,首先家長生活作息要規律,同時也培養孩子這樣做。

比如早上6點40起床,然後刷牙,洗臉,吃早飯。7點半準時去學校。晚上8點看課外書,9點準時睡覺。

這樣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形成了守時的好習慣。明白什麼時間要做什麼事,不磨蹭,不拖拉。

有的家長可能說我家孩子每天早上起床都要磨蹭很長時間,都催他好幾次才起來,所以每天我都得提前半小時開始叫他起床。

曾經跟朋友閒聊聊起一件事,朋友家兒子上小學一年級時,早上起床總要被媽媽催促幾次才肯起來。媽媽怕孩子上學遲到,就提前20分鐘左右叫孩子起床。隨著媽媽三番五次的催促,孩子才慢悠悠的從被窩裡爬出來,然後就是媽媽催著洗漱,吃飯,急匆匆的趕到學校,孩子進了校門,媽媽才鬆了口氣,就好像打了一場仗似的。每天都是這樣一番折騰,媽媽也被弄的很煩躁。

又是一天早晨,媽媽還是提前叫了孩子,孩子還是老樣子,磨蹭著不肯快點起來,頓時媽媽感到很氣憤,生氣地說:每天都讓我一遍遍催你,今天不催了,自己看著辦吧。果然媽媽沒催,孩子也意料中的遲到了10分鐘,捱了老師的批評。中午回家後,悶悶不樂。媽媽見孩子難過,也沒再多說什麼。

第二天,媽媽依然提前叫孩子起床,出乎意料的是,孩子立馬就從被窩裡鑽了出來,迅速的刷牙,洗臉,吃早飯,讓媽媽送他去學校,竟然比以往早到了15分鐘。媽媽都覺得不可思議。從那以後,孩子起床就不用媽媽再催了,媽媽也給孩子買了小鬧鐘,時間到了,孩子自己起床,而且也不用提前起來了。

朋友跟我講起這件事時依然很激動,覺得從那以後孩子好像一下子長大了幾歲一樣。

從這件事,我們也能看出來,孩子是可以自己管理,掌控時間的。以前磨蹭是因為孩子知道有爸爸媽媽在,反正他們也會提醒我。當孩子吃了一次虧,一下子就長了記性。所以有時候是大人管的太多,關心過度,讓他們逐漸失去了自我管理時間的能力。


平時生活中就讓孩子養成按時做事的習慣。對於孩子我們需要做的是引導,而不是事事都替孩子管起來。

2,規劃孩子做作業的時間。

我們可以幫孩子規劃一下做作業的時間。比如今天的作業有語文和數學,估計一下完成作業需要的時間。

數學兩項作業,語文一項。可以先讓孩子做數學,先完成一項數學作業,完成後,休息10分鐘。繼續做第二項,之後休息一會兒,做語文。

這樣孩子看似很多的作業,被拆分成一個個小的目標,孩子完成起來感覺比較容易。孩子基本上能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

這就好比我們跑步,跑1000米,覺得很長堅持不下來,那我們就每次跑200米,然後休息幾分鐘,繼續跑,就能很輕易的跑完。

少嘮叨,多鼓勵。

孩子作業磨蹭,做事慢幾拍,媽媽越看越急,忍不住嘮叨:

你怎麼這麼磨蹭,能不能快點啊?這都兩個小時了,怎麼還沒做完作業呢?你看看你,這點事這麼長時間了還沒做完………

不可否認,嘮叨是極讓人厭煩的,不但達不到讓孩子不磨蹭的目的,還會導致孩子的牴觸情緒,與想要的效果越來越遠。

好的做法是:不嘮叨,找到孩子作業磨蹭原因,幫助孩子改正。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拖拖拉拉,又氣又急,語言中難免帶有諷刺,挖苦的話。“你怎麼這麼笨啊!”“你可真是沒出息!”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何況這些話是出自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口中,可想而知,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正確的做法是:不抱怨,不挖苦,理解孩子,鼓勵孩子。只要孩子取得了一點進步,就要去鼓勵他。


總結一下,改變孩子做事磨蹭的方法:

1,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2,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3,不嘮叨,多鼓勵。

家長的耐心陪伴,幫助,引導對孩子的改變,進步起著重要作用。

圖/網絡


青藤上的雨滴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當我們總是抱怨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做事,寫作業拖拉時,有沒有想過,我們做父母的真的給孩子有規律的生活和做事標準了嗎?是不是連和孩子一起起床這樣最基本的事情都無法做到呢?我們一邊吃飯一邊看手機,一邊聽音樂一邊工作,那麼我們的孩子就可能依葫蘆畫瓢,一邊吃東西一邊做作業,一邊玩一邊做作業,拖拉的孩子往往出自懶散的家庭,孩子拖拉與父母的懶散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當孩子拖拉先別衝著孩子吼,先端正自己吧,比起讓孩子鍛鍊意志力,提高注意力的方法,父母的身教更重要,優秀的父母才能造就一流的孩子,克服拖延,先從父母自己改變開始。

一,父母提高對生活的熱情

把對工作的熱情變現出來,讓孩子看到一個工作積極的父親,讓孩子看到對熱愛生活努力生活的母親,用這種精神狀態去影響孩子的精神狀態,讓孩子變得積極向上,樂觀開朗,影響孩子努力去做自己該做的。

二,父母提高做事效率,在做事認真方面做好表率

一般我們會認為慢性子的人才會拖延,其實事實卻恰恰相反,慢性子的人做事認真仔細,他們的問題在於磨蹭而非拖延,拖延往往發生在急躁性子做事很快的人身上,有的人過於自信而把事情拖在最後一刻,因此克服拖延,不僅要在提高做事效率上,更要努力做到專心認真。

三,形成全家一致的作息

一致的生活作息不僅是一種要求,更是一種鼓勵,因為一家人共同的參與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這種要求和約束,所以跟孩子作息時間一致,不要隨便打亂作息,不要隨便變卦,不要讓孩子覺得是一個人在堅持,父母的陪伴就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和讚賞。

四,讓孩子自己品嚐磨蹭的後果

父母可以提醒孩子在不快點就要遲到了,遲到了會挨老師批評的,當孩子因為磨蹭而嚐到這些後果後,自然會嘗試提高自己做事的速度。

在孩子寫作業問題上,父母可以多一些戰略上的指導,少一些戰術上的參與,讓孩子自己選擇先做什麼作業,後做什麼,是否跳過題目做下一題,孩子寫作業,你在一旁一字不差的觀戰,寫一個字講解一個字,這樣會打擾孩子的整體思路,也會給孩子造成壓力。

同時,可以讓孩子為每天的學習制定一個時間計劃表,父母可以給出一些參考意見,但是一定更要按照孩子意願來制定,父母協助監督孩子實施,多與孩子討論計劃表的執行情況,幫助孩子分析原因並給出一些合理的建議。

對於孩子來說鼓勵比催促更有效,所以多對孩子正面鼓勵,增強孩子行動的自信心。

如果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關注 ,瞭解更多兒童成長教育,一起做不吼不叫,育兒有道的媽媽。


涵妮媽媽育兒經


有關孩子作業做事磨蹭的話題是老生常談了。說辦法之前,先要搞清楚磨蹭的性質。

磨蹭有兩種:

1,假象的磨蹭。

這和孩子的個性有關係。

有的孩子是慢性子,做事細緻、有條理、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做事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或者爸爸媽媽要求了,他們就是按照爸爸媽媽的要求去做,但是他們的動作可能有點慢,因為他們是天生的細心孩子。

家長可能是有點急,畢竟成年人做事一般也是和孩子一樣按照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判定他人的行為的。成年人做事當然比小朋友做事要快一些,且更知道怎麼做更好一些。

孩子的細心和條理在一般家長眼裡就成了磨蹭。

曾有一個家長說起自己的老大,每天寫作業都磨蹭到睡覺前才能完成,讓自己心焦的厲害,而小兒子則是早早地完成了作業,所以說老大磨蹭的很,就連吃飯都磨磨蹭蹭的很慢,聽她說了很多,真真的感覺這個老大不是磨蹭,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條理,做事很認真細緻,我問她孩子是否喜歡畫畫,她說非常喜歡畫畫,那就對了,一般這樣的孩子能坐下來,做很細緻的事情,而畫畫正適合了她的性格。

有時候這種磨蹭是一種搗鼓,這種搗鼓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

2,真正的磨蹭。

這和自小養成的習慣和態度有很大的關係。

有的孩子從下沒有學習的習慣,不喜歡讀書。所以寫作業也是一種受罪,在思想上有一種牴觸心理,自然會找藉口或者能拖就拖地拖延時間,這就是磨蹭。

針對上述的兩種磨蹭有分別的對策:

對於假象的磨蹭,家長一定要認清孩子的個性和特點,尊重他的做事規律,在小的時候幫助他合理安排時間,並且有意識地提醒他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同時還可以適當地鍛鍊他做某些事情的速度,比如寫某個功課,可以計時訓練、也可以做單位時間內的小比賽。我自己女兒小時,我和她曾做過這樣小比賽:

五分鐘我們比賽做數學題,看誰做的多,做的多的就可以刮做的少的鼻子。有時候單比速度,如果速度上去了,還要看質量的。

對於第二種真正的磨蹭,這就不僅僅是方法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習慣和態度的問題:

1,家長想辦法要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避免說一些:你看你還不好好寫作業!快去寫呀,寫不完不能怎麼著!等諸如此類的話,這樣的話是打壓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否定學習的樂趣。

2,家長要自己有意識地幫助孩子做好時間安排。

放學後,先玩一會兒,吃點喝點,開始寫作業,寫多少之後,要吃飯或者耍一會兒。或者如果吃飯前全部寫完作業就可以在吃飯後做某項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只要去想,肯定有辦法。

3,用一點小技巧。

比如小女上小學時,一般放學路上,我們會聊起一些上課學的東西,她講給我聽,就是複述一遍,這個過程就是複習,有時我會提出疑問,或者表示我沒有明白或者聽清楚,讓她再講給我聽,誇她聽課認真、記性好,或者誇她讀書多、理解力好,如果遇到一些語文課文裡比較好的段落或者要求背誦的內容,就變著法兒讓她多說多讀幾遍,這樣她寫作業也就更快了。同時成績也就上去了,也容易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的認可,爸爸媽媽也表揚,在表揚中的孩子他們情緒是很愉悅的,情緒愉悅就加深了對功課的喜歡。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

在孩子因為表現好得到表揚的同時,還可以提及那些不好好寫作業、功課成績不好的孩子的“苦難遭遇”,爸媽不高興、老師不待見、同學不喜歡,自己好孤單。當然這種情況不能強調,提到就行。

用什麼樣的小技巧?這要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和喜好興趣來定。在不斷地努力中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問題就解決了!

圖片均來自網絡


快樂庭院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幫孩子改掉這個不良的學習習慣,並增強孩子的專注力呢?

1拍視頻讓孩子變成旁觀者,看自己做作業

首先,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做作業有多拖拉。雖然,家長經常因為孩子做作業拖拉的情況,大聲吼孩子。但是有趣的是,孩子有時候居然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拖拉。

比如節目《放學後》小學生相翰就是這樣,他明明在咬筆頭等各種小動作中浪費了很多時間。但他面對鏡頭時居然說,“我明明沒有拖拉啊”,讓所有在場的嘉賓忍不住大笑。

為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家長可以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趁孩子不注意,把孩子拖拉的整個過程,用手機或者相機拍成視頻,然後再讓孩子自己觀察自己做作業的整個過程和狀態,讓他先對自己做作業拖拉的程度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直觀的認識,才是改變的開始。


2用“時間圖譜”,改掉孩子做作業分心的毛病

之前閨蜜的女兒做作業也是超級拖拉,後來她把自己平時工作中使用的“時間圖譜”法,教給孩子,陪她一起用這個方法,來改善學習拖拉的狀況。

左邊是任務清單:

·做了什麼事

·完成了什麼目標

·收穫了什麼

·把時間花在哪了

右欄是時間圖譜:

每個小方格代表15分鐘,每個15分鐘做了什麼,都非常清楚,然後把中間做了什麼小動作的時間和次數也可以做一下記錄。

記錄後,孩子才發現,她自己喝水、上廁所、吃零食等與寫作業無關的行為,總計超過4個小方格,白白浪費了1個小時。

陪孩子堅持記錄一個月後,她已經能提前半小時完成作業了。

所以,有時候,作業過程中多餘的小動作,才是浪費時間的罪魁禍首。


3分析讓孩子做作業不夠專注的原因

意識到自己做作業不夠認真和專注後,就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導致他專注的原因。是作業本身太多、太難或者太容易?是環境太吵?還是時間安排不夠好?

1)排除作業本身導致孩子拖拉:

A、家長要及時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是否會影響做作業,等等。這樣才比較好把控孩子做作業的時間。

B、學習內容本身太容易或者太難,都不利於提高專注力,影響學習。關於學習,心理學上有一個“最近發展區”的概念,學習的最佳狀態就是孩子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達到的程度。

比如,一篇閱讀,生詞量不能超過6%。100個字當中不能有超過6個生字等等。

C、把作業分成小目標。如果孩子今天有多門作業,又坐不住,可以把學習分為幾個小目標。比如,今天有語文和英語作業,那麼先做語文的默寫,接著再做測驗試卷等等。然後再去做英語作業,一科科作業做好。


2)給孩子安排安靜整齊的學習環境

改善孩子做作業的環境。減少周圍分心的事物,保持一致的學習環境。比如說,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給孩子安排獨立的書房,至少在家裡一定要有固定的學習桌子,每天做作業要在這個桌子上,而桌子上儘量減少別的東西。

比如,上面例子中的小學生相翰,他是穿著睡袍、毛拖,坐在大廳的桌子上做作業,面前是電視機,遙控器伸手可及,而客廳裡面有軟沙發、毛毯等,這樣的環境,讓他一會打開電視,一會呵欠連天。這就不是一個理想的學習環境。

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最好不能在旁邊看電視、打電話等,干擾孩子的學習。

比如同樣是《放學後》這個節目中,小學生銘銘的媽媽,就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在旁邊用微信聊天,其實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干擾。


3)家裡添置計時器,教孩子學會用“番茄鍾法”提高效率

為了讓孩子克服做作業拖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可以試試“番茄鍾法”,教會孩子學習時間管理法,“番茄鍾法”是弗朗西斯科•西里洛為了克服精力不集中而發明的微觀時間管理方法,一個“番茄鍾”是25分鐘。

家有小學生,家中隨時陪配備兩三個時鐘(沙漏),書房、大廳各一個,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

開始寫作業時,可以先設置1個“番茄鍾”,讓孩子在這25分鐘內專注寫作業,不不能進行吃零食、發呆、上廁所、自由走動等無關的事情。

每順利完成1個“番茄鍾”,就可以獎勵孩子5分鐘自由活動,然後開始下一個“番茄鍾”的寫作業。

這個方法有助於提升孩子的集中力和注意力,減少不必要的中斷,提高寫作業的效率。

而且一個週期才30分鐘,孩子很容易完成,可有效避免拖拉。

只要孩子順著這樣的做法,內化成自己的行為習慣,孩子就會很自律,以後就不用家長時刻監督了。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最好的教育,就是形成良好的習慣。

孩子做作業拖拉,每天氣炸吼罵是沒用的,要找到孩子作業不專注、不認真的癥結,然後對症下藥,才能幫他糾正,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艾羊育兒


孩子在寫作業做事情的時候拖拉磨蹭,讓許多家長頭疼,緊急,是打罵不聽,催促,吼叫,甚至還會吵起來,無所不用其極,但是沒有什麼效果和改觀,在這裡,給這些孩子的家長們提幾點建議:

一、要引導孩子加強時間的管理。

小孩子往往時間觀念沒有,或者說很薄弱,家長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可以,先問孩子,今天這件事和這個作業,你需要多長時間做完?如果他說30分鐘,那你就給他30分鐘,你說可以,30分鐘之內如果做完你就可以,做你喜歡做的事情,如果在30分鐘之內沒有做完,今天晚上的動畫片都不要再看了,或者是他喜歡做的事情就不要在這做了,要讓他知道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完成任務是要承擔責任的。在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時間快到30分鐘的時候,你要給他一個提醒,讓他明白30分鐘是多長時間。如果他在30分鐘之內做完,那你要要積極的表揚和鼓勵。


二、為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

孩子在做作業或者做事情的時候,家長,要儘量保持安靜,不要發出聲音,以免擾亂孩子的思緒和注意力,這個時候家長可以看書,學習,不催促,不吵鬧,不做家務,不看電視。一個安靜的環境,更容易使孩子增加註意力和做事情的專注度。

三、制定學習、作業的規則,從小養成守時守規則的習慣。

可以給孩子制定一個家庭時間安排表,從放學回家到晚上床睡覺,每個時間段應該幹什麼事情,列個表貼在書桌上,每天都要嚴格按照這個時間來執行,做作業的時候,具體要求也要寫出來,比如自己工整,認真複查,先易後難,多思好問等。有計劃,關鍵在於執行,家長要能夠有決心,有耐力,來督促執行學習計劃,有一個月堅持下來,守時的習慣基本上都可以養成。

總之,孩子拖拉磨蹭,和家長平時溺愛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所以改變這個壞習慣還需要家長,從改變自身行為做起,瞭解孩子的注意力的發展特點,有針對性,有計劃的來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啟航語文



家長您好,我們直入正題,下面會簡析孩子拖拉、做事慢吞吞的2個原因,並提供4個解決孩子拖拉的方法。幫孩子掌握時間管理能力,告別“拖延症”。

孩子做事慢的兩個原因

1.孩子不懂什麼是時間。

他不知道,原來早上起床到出門能利用的時間就只有這些。如果錯過了,就會遲到。

2.孩子拖拉磨蹭。

他習慣了做什麼事都先跟爸媽講條件。就說做作業:“我要先看一集動畫片”、“我要玩一會再回家”,結果一拖再拖,作業來不及做。即使坐在桌前,他也會有各種藉口,“我喝口水”、“我上個廁所先”……

孩子拖拉磨蹭的壞毛病不是一天兩天能解決的,也不是長大了就立刻能改好。

當孩子已經養成了不良的習慣,就需要家長持之以恆地提醒孩子、糾正孩子,直到他能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


幫助孩子提高做事速度的4個方法

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自律性,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呢?我們將從四個方面來細談:


1、強化孩子時間觀念

觀念是基石。一個沒有時間觀念的人,永遠只靠別人催促才能成事。

父母們要學會從下邊四個方面來強化孩子的時間觀念:

一是孩子需要對時間有基本的認知,不是認表,而是心裡面有一個小時鐘。

二是孩子要了解時間的線性特點,過去了不再來,才懂珍惜。

三是孩子需要明確的時間點,這他對時間才有更深刻的認知。

四是要學會培養孩子的計劃能力,“擠”時間不如很好的規劃時間。

2、提高孩子做事速度

有些孩子,自己也知道要遲到了,考試快結束了,怎奈如何著急,自己的速度就是跟不上來。我們常稱這種孩子“慢半拍”。其實“慢半拍”可能是心理上不想做,可能是性格上不著急,也可能是生理上的感統失調(也就是卡殼了)。

家長必須區分清楚,才更有利於孩子擺脫“慢半拍”。

在實踐的過程中,父母們要學會用正面的語言溝通。也要理解孩子對任務難度的感知與大人是有差異的,不能要求孩子做到“你心目中”的速度,因為有可能那是不符合孩子自身實際的。

3、不要忽視做事質量

孩子們馬馬虎虎,做事情做的很快卻錯誤百出,最後只能反工,這樣的處事方式,不也是在變向浪費時間嗎?一味的注重速度忽視質量,對孩子成長有害無利。

很多孩子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寫作業的時候,很快的寫完好去玩,結果很不工整,還有錯題漏題。穿衣服的時候為了完成而完成,最後衣服歪歪扭扭,邋邋遢遢。

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幫孩子做一些與專注力相關的訓練、培養孩子反覆練習的能力、幫孩子養成做事情細緻、做決定大膽的性格和能力、注重勞逸結合幫孩子達到最佳狀態。

4、效率整合才是孩子不拖拉的終級目標

其實歸根結底,孩子成長中最終要達到的是做事有目標、高效率。

而高效率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時間、速度和質量,是效率獲得的根本因素。

當家長和孩子能夠共同完成以上三點時,效率的整合就可以開始了。也就是把時間、速度和質量資源有效利用,合理分配,發揮各自最大功效。

可以細化培養孩子3個能力:

1.舉一反三能力很重要,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有價值的知識學習;

2.關注時間效能,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時間;自主思考能力,

3.快速根據環境去調整安排,最大限度地分配時間資源與其它資源。

小結一下:

孩子拖拉,家長的任務挺艱鉅,作用也是非常之大的。各位爸爸媽媽們,可以通過4步提高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解決本質問題:

1.強化孩子的時間觀念
2.提升孩子的做事速度
3.關注孩子做事的質量
4.進行最大效率整合

以上。

因為篇幅原因,步驟二“如何提高提高做事速度”步驟三“培養自主思考能力”等做法沒有詳細展開。

建議您可以跳轉飛慕課頭條主頁,查看:

《每個孩子都需要的時間管理術,根治拖拉磨蹭!》

《何苦要孩子“乖乖聽話”?自己事情自己解決,孩子絕不會太差!》

《孩子總脾氣急,愛放棄?教你幾招有效的》

文章中會有較詳細的解答,這邊無法插入鏈接,需要您操作一下,希望能幫到您!


飛慕課


孩子作業拖拉,做事磨蹭,家長快崩潰了,有什麼好的辦法麼?

孩子寫作業拖拉,做事磨蹭,是困擾了很多家長的事情,從長時間上來看,這並不是個好兆頭,它不利於孩子的學習效率,不利於提高孩子的思維敏捷性,而作為家長,往往不知該怎麼做,一味的催促也起來了太大的作用,那孩子作業拖拉,做事磨蹭,家長該怎麼辦呢?

1、陪同孩子寫作業:孩子回家放學後,第一件事就應該讓孩子做作業,在孩子寫作業前,和孩子商量應該先做哪一些的作業,如先做語文還是數學,若遇到比較難的師,建議或提醒孩子把其放到最後解決,因為有些孩子的耐性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退。

2、給孩子制定時間計劃:有些孩子實際上無法分主次,對於哪些事情應該先做,哪些事情應該放後做,沒什麼時間觀念,所以家長應該給孩子制定時間計劃,哪些事情應該什麼時候做,多長時間就得完成,讓孩子有緊張感。在做下一件事時,家長可以事先提醒孩子,孩子做事時,家長不要干擾,應該讓孩子獨立完成。

3、給孩子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有些孩子做事磨蹭或作業拖拉是因為環境造成,使其做作業精神不集中。因為孩子的好奇心大,再加上其他原因的干擾,孩子的專注力很容易受到影響,所以孩子寫作業時,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加快速度完成,養成做事利落的習慣。

4、適當誇獎:家長可事先制定某件事情的時間,讓孩子去完成,若孩子在制定的時間內完成,則要誇獎並獎勵孩子,提高孩子對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5、讓孩子為做事磨蹭承擔應該的代價:若孩子做作業磨蹭,且很難改掉這個不良習慣,就應該讓孩子知道做事磨蹭所帶來的後果。只有讓孩子知道做事磨蹭的後果,得到應該懲罰和批評,孩子才能長記性,在下一次寫作業時,速度更快些。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尼莫媽媽育兒師】。你想了解的兒童心理、親子關係、兒童成長髮育、家庭教育、母乳餵養、疾病護理,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尼莫媽媽育兒師


磨蹭是表象,而背後的原因是各種各樣,同樣的磨蹭不同的問題,所以解決磨蹭問題的關鍵在於能否找到問題所在。

那麼,孩子寫作業磨蹭可能有那些原因呢?列舉一下供大家參考:

★因為作業內容不會做,所以磨蹭;

★因為作業寫完了以後,家長會再佈置課外作業,所以磨蹭;

★因為在學校裡上了一天學,聽了一天課,很累了,不想寫作業,所以磨蹭;★因為家裡太熱鬧了,安靜不下來,硬著頭皮坐下來寫作業,所以磨蹭;

★因為家裡人太關心了,一會兒端水,一會兒送水果,一會兒讓吃個零食墊墊,根本無心寫作業,所以磨蹭;

★因為六點半想看的電視馬上開始了,人在書桌前,心在電視裡,所以磨蹭;

★因為……

怎麼辦?

♥不會做的,比較麻煩,不是刻意磨蹭,而是身不由己,這種情況,催也沒用,解決好聽課的問題,學會了,自然就不磨蹭了!

♥家長喜歡加碼課外作業的,有必要和孩子事先約好,有哪些課外作業需要完成,什麼時間完成,讓孩子心中有數,就不會因為這個而故意磨蹭了!

♥因為累了而磨蹭的,那就回家先休息會兒再寫作業也不遲,家長心裡要放輕鬆些,作業是孩子的,完不成自有老師收拾他!

♥家裡太熱鬧了,那得怨家長太不注意了,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作業效率自然提高!

♥家長過度關心的,可以在孩子回家後先稍事休息,該吃吃該喝喝,完了認認真真寫作業,不再去打擾。也可以準備好東西,讓孩子自己選擇享用時間!

♥想看電視的,可以先寫會兒,電視開始了就看,完了繼續寫。如果電視節目時間較長,也可以商量回頭看回放嘛!

♥只要有心,總有解決的辦法,

家長一定要耐心,要給孩子糾正的時間。不要因為孩子寫作業磨蹭而崩潰,從而影響了親子關係,導致惡性循環!


胖魚吹泡泡


導語:前段時間在網上很流行一個詞,叫漸奔式輔導作業。講的就是父母在輔導孩子做作業時崩潰的心情。所以孩子做作業慢,是很多小朋友都會遇到的問題。

首先,如果孩子只是做作業慢,做其他事情都很快的話,那麼可能真的是作業比較難,或者是孩子對作業有情緒,家長應該重點應該關注作業的問題。



其次,如果孩子除了做作業慢,做其他事情也很拖拉的話,那可能就是其他方面的問題,首先第一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父母要加強練習孩子的專注力,這樣子孩子做起事情來才能更快更準。

最後,孩子的問題找到根源都可以解決。孩子天生都是好孩子,找對方法,你家的孩子會更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