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藝術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嗎?

成朝利


在人類的世界裡,各種各樣的藝術爭奇鬥豔,百花齊放,藝術帶給人的是精神層面的享受,是美的享受。藝術家創造藝術,用藝術展示美,傳播美。藝術有兩大主要功能,首先是審美功能,其次是教育功能。


提問者提出這樣的問題,對藝術的美有疑問,很可能是看到世間一些不好的所謂“藝術”,低俗怪異的所謂“藝術”。確實,當今有些藝術家,一味追求荒誕無稽的形式,追求我行我素的個人體驗,拋開藝術的美,想博取大眾的眼球,這是很不正常的心態。


藝術雖然強調個性,強調個人情感的表達,但藝術面對觀眾,藝術家要以對大眾負責的態度創造藝術,觀眾需要美,社會需要美,世界需要美。

美對藝術來說,不可或缺!


陳會衡山水畫家


藝術是什麼,藝術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是對生活的提煉與昇華。

藝術創作基本上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表現生活中美的,正面的,積極向上的一面。

這是這是讚揚朱迪斯為了正義挺而走險砍下赫洛夫尼斯的頭顱而畫的。


這是表現動物美的一面





一種是揭露生活中醜陋的,反面的,諷刺的一面。

奏出人間的心酸



體現孤獨冷寂

吶喊(恐懼心理)

體現貧困學生

為了生活辛苦艱辛的勞作





作為藝術創作者無論你想反映生活中美,還是醜陋,對美學都要有著深刻的認知,反眏美一面自不必多說,連美是什麼都不知道如何創作。反應醜陋的,諷刺的創作,也需要對美學認知深刻,有了與美的對比才能更好的表現醜陋的一面。所以說對於從事藝術的人來說美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牛眼中的藝術


美對藝術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嗎?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藝術是什麼?藝術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精髓,是文化的表現形式。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揭示美、表現美、弘揚美是藝術的本質特徵。在藝術涵蓋的文學、繪畫、音樂、影視、舞蹈、建築等各個領域都充分體現出了藝術反映美的本質和特徵。



我們讀一篇小說,聽一段音樂,看一幅繪畫或攝影作品或看一段舞蹈一部影視,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從中受到美的感染美的教化美的啟示,從中得到美的享受。

藝術的美不僅表現在外在的語言、形態、圖象上,還表現在其所承載的豐富內涵。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油畫不僅看上去很美,而且還包含著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精神。《馬背上的葛黛瓦夫人》不僅刻畫了一個美麗的青春女子葛黛瓦,更向人們講述了葛黛瓦心地善良真誠幫助民眾的感人故事。《救濟金的保管員》刻畫了一個肥碩奇醜的形象卻揭示了人要克儉自律的道理。



哲學家黑格爾說,藝術沒有了美就不叫藝術。可以這麼說,是人類首先發現了生活中的美,自然中的美,然後才有了藝術。從一定意義上講,藝術是因美而生,又為美而發展延續。試想缺少了美的藝術會是什麼樣子?又怎麼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呢?


燈影書畫


藝術是以審美規律來創作人物、自然形象的客觀屬性,是人們欣賞藝術作品中感悟到美的藝術形象性。藝術作品是供人們欣賞的精神文化產品,以美為前提塑造藝術形象,表現出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藝術和美是相互結合的,是不可分割的相互聯繫的統一體。藝術離不開美,美離不開藝術。藝術離開了美就是擺設的物品。



藝術美是現實美的形態在人們思想中的心靈感應,是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又是藝術家主觀情感、思想與社會生活的和諧統一。藝術的美必須以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美為素材,再經過藝術家提煉和創作出具有審美的藝術作品。


在現實社會生活、自然風光、人物等都有不同風格的美,美隨時可見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在人們的視覺之中。藝術家要以審美理想、敏銳的觀察力,提取現實美的素材,為人們創作出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


黃智637


美對藝術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嗎?看似很簡單的一句話、一個問題,也許三言兩語就可以概括了,其實並不簡單,它會引發我們自己去深入的思考“如何才叫美?藝術沒有表現美就不是藝術了嗎?”諸多類似這樣的疑問,是需要時間、學識、認知去一一解答的,



讓人印象最深的是那句“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又是誰發明的一句話,頗有幾分道理,然而拋開藝術來講,生活本身就不完美,甚至是有缺憾的,這該如何解釋“藝術表現美”的意義呢?或者可以說,既然生活存在不完美,藝術又來源於生活,那麼藝術也有不完美,甚至有缺憾啊,這前後是否很矛盾呢?


我們所理解美的概念,無非就是“形象美與內在美”這兩種,當然了,內在美肯定是包括了心靈和思想了,現在說藝術吧,世界上最直觀的藝術應該是繪畫藝術,它不需要一個文字與聲音說明解釋其所要表達的寓意,當我們去看一些畫作時,作品的表象並不美,甚至是“奇醜無比”,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難道是藝術家的審美和別人不同嗎?還是為了突顯個性呢?其實都不是,因為藝術除了表達外在的美之外,還注重了內在的含義,或者說“藝術就是一種工具”,它是人類文明的工具,用來延續文化及反映社會現象……,這是藝術的最高價值,既然是這樣子的話,那就可以忽略人們眼中最傳統的美了,所以美對藝術來說並不是不可或缺。



詩夜城主



藝術失去了美,作品的藝術性就失去了三分之二,如果藝術失去了實用性就會失去三分之一。也就是說藝術是實用性和美結合的產物。從藝術的產生理論來說,實際上藝術是先實用然後再滿足了實用以後才產生了藝術,因而藝術更多的是欣賞,是精神的文化的產物。實際上美又是多樣性的 ,甚至帶有非理性的意味。如果沒有美,的確也就談不上什麼藝術性的存在了。按照翰墨書道的理解,藝術之美是不存在什麼“或缺”的,是肯定的。沒有美就不存在藝術。按照美學原理,“醜”也是美的組成部分,當然這種醜是藝術形式的中的醜,也包含部分現實中的醜。很大程度上的現實的醜,和藝術上的醜是有本質的區別的。藝術上的醜,一方面反映現實中的醜,一方面又在以醜使人驚醒,因此藝術中的醜也是美的一個部分,而現實中的醜則不是藝術上的“醜”。

藝術是因美而藝術的。




翰墨書道


一定的,但是不能要求每個人的審美素質一樣,所以每個流派的都有人認為有美的也有不美的,但是能成為一個流派肯定是經歷了時間和審美的考驗的。


困獸之籠


你怎麼不問問自己需要喘氣?


再回首1855433


藝術如果脫離美就不是藝術。


濯清齋99502826馮毅


這主要看個人對美的看法,可能大多數人對美源於視覺的享受,但有時候美是來自於生活,即使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都可能存在最美好的東西在裡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