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我们只是奔波在生活的路途上

他乡?我们只是奔波在生活的路途上

夜半醒来,有月光从窗户透射进来,轻佻,静谧,和着秋虫唧唧复唧唧的吟唱声,驻足在床前。“床前明月光”,不由得,脑海中映出了这句古诗,连带着,那唧唧复唧唧的虫唱声,也变幻成了平平仄仄的调子,清越悠扬,盈听于耳,悠悠然,竟不觉有些醉了。

有人说,月是故乡明。这个人,一定是客居他乡的异乡人,就如李白。他曾是那个在懵懂的童年把月亮呼作白玉盘的稚子,那时候,他未经世事沧桑,天真烂漫,对着天边明月,呼出了最可爱的想象;而经年之后,他尝尽了人世沉浮的辛酸,历经了世事变迁的无常,怀着羁旅客途的孤独,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吟出了异乡游子满怀的相思。而那举头而望、低头沉吟的姿态,连并着那床前明月,都永远地定格在时光里。

翻开唐诗宋词,古人吟月的诗作俯拾皆是,却总觉得,只有月与游子的结合才是绝配。月与游子,本是天上地下的距离,却因为月的阴晴圆缺与人的悲欢离合的同构呼应,物性与人情产生共鸣,于是,人的相思忧愁,借月的具象,变得可感、可赏、可玩味。这月,也不再单纯是月了,而是成了浸染着游子感情的唯美意象。千百年来,在平仄变换的韵律里,它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或照在边关将士的铁衣上,或绕在闺中思妇的青丝边,或辗转在旅人的足迹中,或停泊在船头,或沉入江水中,或爬上柳梢头,或转朱阁、低绮户……然而,又觉得,唯有床前明月,最是具有意象美。

他乡?我们只是奔波在生活的路途上

宁静的夜晚,当游子洗掉了一身的风尘与沧桑,解衣欲睡时,猛然发现了照在床头的明月;又或者,在夜阑人静之时,从睡梦中醒来,蒙眬迷离中,竟发觉有月光照在床头。那一刻,沐浴在清幽的月光中,又会是怎样一种情状呢?是相思盈怀中氤氲出甜蜜,还是愁绪满腹中回荡着幸福?是怀念着卿卿我我的甜蜜,还是感伤那分钗断带的孤独?抑或是渴望举家团圆的欢乐,却又哀叹着形单影只的孤苦?床前,明月下,所有的情思交织、缠绕,糅合成一幅凄美哀婉的绝美画卷,营造出一种缠绵悱恻、凄美哀婉的意象美,缠绵而悠远,凄凉又多情。

确然,时代不同,遭遇不同,心境有别,月也就有了分别:乱世流年,颠簸流离,明月映照出的,或许更多的是凄凉孤苦;而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明月映照出的,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童年时生活在乡村,夏夜,从睡梦中醒来,多会看到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而那被花格子的窗帘滤过的月光,显得斑驳而又神秘,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神游中,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突然将我的思绪拉回,那是屋檐下燕窝里发出的动静,有小燕的啁啾声,有大燕挪动身体的声音,听到了,会忍不住想,那燕窝里,是不是有只小燕被它的兄弟姐妹挤到了,所以才会呓出声来?又或者,是不是有只小燕翻了个身,结果脱离了大燕羽翼的覆盖,然后大燕又赶紧张了下翅膀,把小燕子赶紧拢回自己翅膀下?

他乡?我们只是奔波在生活的路途上

时间久了,他乡已成故乡!岁月在前面,而我们却早已回不去当初的落日追马,朝阳勃发的年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