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飛地”嗎?濟南的“飛地”在哪裡?

"飛地"的概念

“飛地”,是指某個行政區域在另一行政區域內擁有的小塊領地,與本土不相毗連。“飛地”分國家級、省級和市級“飛地”,而區縣級以下的“飛地”,原則上稱為插花地。據公開資料顯示,在我國34個省份中,有16個省份擁有“飛地”,“飛地”總面積達2141.785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香港。

我國最有名的就是夾在京津之間的廊坊北三縣(大廠、三河、香河)。這塊中國面積最大的飛地,近年成了河北最具活力的地區。而河北與天津之間,還有“互為飛地”的奇特現象:河北從外面將北京和天津包了“餃子”,只留給天津一個出海口“喘氣”;反過來,北京和天津又聯手將河北包圍,只不過它倆包圍的只是河北廊坊市的三個縣——大廠、三河、香河。

你知道“飛地”嗎?濟南的“飛地”在哪裡?

“飛地”在濟南不算少數,各區縣間都有存在,但涉及面積較小且分散零星,所以還未進行過具體統計。至於“飛地”形成原因,只能用一句官方的說辭來解釋,“這些地歷史太久遠了,形成原因很難說清楚。” 1999年,全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界線的勘定工作開始,自勘界工作完成後,‘飛地’便不再新增。

天橋區“飛地”

曾記得去年齊魯晚報報道過一則新聞:黃臺南路73號院(原山東酒精總廠員工宿舍)的業主因家裡適齡兒童上學問題而十分“惱火”。依據就近上學原則,孩子原本是去花園一小報名,實際報名時卻被告知劃歸天橋區水屯小學學區範圍。

你知道“飛地”嗎?濟南的“飛地”在哪裡?

黃臺南路69號院

周邊存在類似情況的,還有黃臺南路69號、75號、79號院,據說他們的房產證上寫著“歷下區黃臺南路”,而戶口本地址是“天橋區黃臺南路。”這些小區正處於濟南歷下、歷城、天橋區分界地段,地理位置的因素造成戶籍和房產證信息不一致的情況,因而居住在這裡的業主尤其對自己小區的身份倍感迷惑。

章丘“飛地”

章丘與鄒平邊界線上便有一塊章丘的“飛地”,為一村莊。

據當地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該村完全在鄒平轄區內,但卻由章丘區進行管理。章丘人世代在這塊土地上耕種,戶口、孩子上學都是在章丘區這邊。假設該地需要併入鄒平,需要徵求全村人同意,由區縣政府協商補償,報批省政府(村一級)或國務院(區縣一級)審批。

高新區的“飛地”

基於對濟南東部資源的開發,藉助東部優厚地緣優勢,建設東部區域經濟中心,高新區也有兩塊“飛地”。

一塊是位於章丘高官寨的果元村等13個村。2016年,章丘高官寨的13個村劃歸濟南市高新區。從地域上看,果元村等高官寨13個村緊鄰濟南遙牆機場,正好夾在歷城區和高新區之間,這些村無疑成為高新區的“飛地”。

還有一塊“飛地”是位於長清區的創新谷,這是高新區拿到的代管權的。


這些歷史遺留因素或經濟開發因素造成的“飛地”上的戶口、學區等問題,購房者尤其要留心注意,一旦發生糾紛,首先要弄清楚該“飛地”的管轄權在哪一區域政府手中,也可尋求當地民政部門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