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迫擊炮有哪些出奇制勝的實用戰例?

哨兵小虎



我軍“炮神”趙成章,建國後已經授予少將軍銜,炮兵副司令,仍然下基層連隊輔導戰士們迫擊炮簡易射擊法。

1940年9月“百團大戰”期間,我軍385旅在攻打日偽一個炮樓期間,由於缺乏重火器並且敵人又依託炮樓構築了堅固環形工事,我軍多次進攻沒有取得效果。
鬼子這種三層磚混結構的炮樓都有一個班到一個小隊(排)的兵力,有數挺“歪把子”機槍和3~5具擲彈筒,火力比較兇悍…而我軍當時極少有輕型山炮這類攻堅武器,要想將它摧毀只能由戰士抵進使用集束手榴彈或者炸藥包將它炸塌。

後來我軍“炮神”趙成章想出了用迫擊炮彈裝辣椒麵燻敵的方法逼敵人就範。 具體的操縱就是將最辣的幹辣椒磨粉,然後將迫擊炮引信擰下,倒出部分炸藥與辣椒麵混合,重新倒入炮彈當中,到達發射陣地以後向敵炮擊,炮彈炸開以後由於辣椒麵受熱發出濃烈而嗆人的氣味兒,炮樓裡的日偽軍被燻的頭暈眼花、咳嗽不止,認為我軍使用了“毒瓦斯”…紛紛逃出炮樓企圖躲避,隨即被我軍狙擊手一一消滅!用辣椒麵“燻敵方法”是我抗日軍民的智慧結晶,是戰勝兇悍之敵人的一個光輝戰例!
我軍當時使用的是法制M1935型60毫米口徑迫擊炮,這炮輕便比較適合山地運動戰,由於口徑要比日寇的擲彈筒大,所以它的威力和射程都能壓制鬼子的89式50毫米擲彈筒,但它的數量太少,炮彈也比較缺乏,在戰場上我軍只能是用它打擊日寇的輕重機槍這樣比較高價值目標。


我軍在“百團大戰”
中還創造迫擊炮直射,也就是將炮彈直接打進了鬼子炮樓的射擊孔內,在炮樓內部爆炸!那麼,我軍是怎樣將迫擊炮這種曲射炮改成直瞄炮的呢?

由於我軍缺乏輕型山炮這類攻堅武器,再與炮樓內敵偽交戰時常常要付出較大的代價…劉鄧首長要求趙成章(當時已經是八路軍的炮兵主任)在較短的時間內拿出迫擊炮直射敵碉堡(炮樓)的辦法…。


迫擊炮炮彈不能直射的原因是它從炮口裝填進去的,在管內靠自身重力下滑,滑到底端後彈尾的發射藥包(大號獵槍子彈)與擊針相撞後擊發,但是迫擊炮放平之後炮彈就不能下滑了,撞不倒擊針也就沒法擊發發射藥…經過研究後發現,擦炮杆前端有一個孔洞可以套在迫擊炮炮彈前端的引信上藉助擦炮杆的重力使炮彈下滑。
擦炮杆,可根據炮管的長短連接。

但擦炮杆只有一個!打出去就沒影了…需要尋找替代品,最後發現“高粱杆”有都是,用它一樣可以將炮彈推到炮管底部擊發…這樣在500米的距離內迫擊炮炮彈會像“直瞄彈”那樣徑直打進炮樓的射擊孔內。

但是,高粱杆密度低 重量輕非常容易造成卡在炮管內的情況發生,搞不好有炸膛的危險!經過短時間的使用被淘汰,之後我軍受到擲彈筒拉火擊發的啟發,將迫擊炮的炮管加長一節400毫米的尾管,採用拉火擊發方式,只有將炮管仰角水平抬高5度就能當直瞄炮使用!

不論是辣椒麵“燻敵法”還是高粱杆“助力法”,都是戰爭年代我軍充分發揮群眾的智慧,群策群力的結果!雖然“很土”但是卻非常有效!更體現了我抗日軍民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因地制宜發揮武器裝備最大效能,誓死將日寇趕出國土的決心。


皇家橡樹1972


  解放軍160重迫擊炮一炮殲滅越軍一個排

一九八六年六月三十日,對越前線八里河東山地區,某因160迫擊炮連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緊張戰鬥一小時零十分鐘,先壓制,後破壞,發射炮彈40發,其中破壞射擊單炮一發創造斃敵40名的較高記錄,園滿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

  戰鬥準備戰鬥前,根據當面地形複雜、視界受限等情況,連長預先組織觀察人員到100迫擊炮連觀察所觀察分析地形,研究各控制點間的距離、方向關係:其次,又借用152炮兵觀察所的激光測距就對每個控制點、方位物的距離進行了驗證。在此基礎上每隔一小時,就更算一次氣溫差修正量。在陣地上,每個班都調整了同批次、同彈種的炮彈,然後,將其放於涼棚,等待一聲令下。

  二戰鬥經過三十日十五時接到向55號高地諸目標射擊的命令。首先,一、二炮行兩發急速射,將敵趕入工事後,兩炮各向一個工事行破壞射擊。一炮發彈9發,即炸燬土木質工事一個;二炮發彈24發,炸燬敵土木質高機工事一個。一炮暫停,二炮行轉移射,對另一個殘敵龜縮的屯兵洞進行破壞射擊,發彈兩發。敵發現我企圖,64號高地上的75無座力炮拼命向我炮兵觀察所射擊,幾發彈就落在距我觀察工事10米左右的地方,其中一發距觀察孔僅兩米。連長臨危不懼,繼續觀察,準確修正,第七發彈命中目標,炸燬工事,斃敵40名,結束戰鬥。


消息一夏


紅軍奪盧定橋,迫擊炮神炮手趙煥章。太行山迫擊炮擊斃阿部規秀。


朝陽阿力


黃洋界上炮聲隆。紅軍井岡山時期,在黃洋界阻擊敵軍圍剿。敵眾我寡之際,敵人又派兵增援,而紅軍急於打退敵人,為主力會師贏得時間。緊要關頭,紅軍用僅有一發迫擊炮彈,擊中敵軍指揮部,致敵軍心渙散而撤退,紅軍主力勝利會師。


臥雲軒之歲月如歌


兩炮過關,兩炮斬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