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聯4》曝光天價服務費後續:影院的“貪婪”與無奈

24日凌晨,《復聯4》登陸零點場。註定要大幅改寫零點場票房紀錄的《復聯4》瞬間刷爆朋友圈,從預售開始就鬧得沸沸揚揚的天價服務費似乎被遺忘,然而這不過是短暫的,關於票價的爭論不會停歇,服務費的收取也不會停止。

《復聯4》曝光天價服務費後續:影院的“貪婪”與無奈

想要用更低的價位觀影的觀眾沒有錯,迅速叫停影院收取天價服務費的電影局也沒有錯,收取天價服務費的部分影城自然是錯的,然而這個錯真的只是他們的問題嗎?

影院經營困難


影院的日子不好過,這一點去年業內人士就基本達成共識了。尤其當這幾個月一份又一份電影上市公司年報的發佈,這個“苦日子”以更加直觀的方式體現了出來。

此次天價服務費的直接原因,就是市場不景氣,影院經營困難,為了增收,部分影院選擇鋌而走險。

《復聯4》曝光天價服務費後續:影院的“貪婪”與無奈



影院經營困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01租金成本高昂,壓力巨大


對於國內影院來說,房租成本幾乎是各項成本中最沉重的一個。一般來說,影院的租金成本佔其票房的10%左右,但前幾年行情火爆的時候,多家公司爭搶場地,使得租金被推高,有的甚至達到了票房的30%,對比而言,美國同行的租金成本僅為7%左右,如果做不到萬達院線這樣的自有地產,對於大部分影院而言,從營業的第一秒開始,高昂的場地租金成本就給影院日後的經營埋下了苦果。

02非票收入佔比低,分賬票房是營收支柱


與美國院線的非票收入佔總營收的三成甚至更高不同,國內非票收入普遍佔比一到兩成左右。美國院線極高的利潤率可以保障影院的盈利,而目前國內影院的非票收入只能算是一個有益的補充。因此,分賬票房對於影院的營收十分關鍵,分賬比例對於影院更是生死線。

03配置高端,裝修豪華,投入巨大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電影產業中對於新技術最為熱衷投入最為巨大的地區。在歐美還沒有完全鋪開的激光和3D技術,在國內已經成為絕對的主流。銀幕、放映機、音響甚至包括座椅,國內影院絞盡腦汁,一線城市拼尖端,二線城市拼配置,三線城市拼特長,四五線城市拼特色。不少影院,規劃定位高端,裝修豪華,投入自然不菲。

本想通過提升放映效果和環境,吸引觀眾,但影院的地域性及觀眾更多關注的是電影內容,在影院供大於求的背景下,利潤下滑、成本上升,帶來的回本壓力和對現金流的擠佔,影院的經營負擔不可謂不沉重。

分賬制度亟待完善


長期以來影院的經營成本都不被重視,沒有在票房分賬制度中得以體現。諸如IMAX、杜比巨幕、LUXE等高標準影廳,以及放映設備、音響功放、座椅等的升級提高,這些成本都由院線和影院獨自負擔。可是這些帶來的正面收益,觀影體驗和更高的票房收入,卻和普通影廳採取一樣的分賬比例。

比如北京的一間數千萬投入的IMAX影廳,與偏遠小縣城放映機老化、銀幕昏暗的影廳分賬比例相同。這才是影院收取天價服務費的根源所在。


《復聯4》曝光天價服務費後續:影院的“貪婪”與無奈

此次天價服務費事件,涉及47條院線,1056家影院。本身的做法固然非常錯誤,但是如此大範圍,用一句影院利慾薰心概括顯然主觀和簡單,也是極不負責任的做法。

影院目前的困難,經營壓力只是表因,在艾維電影記者看來,其實質是影院建設的無序和目前分賬制度的弊端。就分賬制度來說,已到了重新審視和完善的時候。

目前實行的分賬制度,是通過電腦售票系統將影院票房收入總體上繳,然後按比例分配給電影上下游各方。2017年以後,出於某些考慮,統計電影票房時採用綜合票房,綜合票房=分賬票房+第三方服務費,第三方服務費不計入分賬,由售票平臺和影院獨享,自行協商分配。

與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天價服務費不同,這裡的第三方服務費是被官方認可的合法收入,一般為2到3元。

這其中的分賬票房就是分賬制度中的總票房,扣除5%電影專項基金和3.3%特別營業稅後,即總票房的91.7%為淨票房。

國內參與分賬的影片有三種,按照通行的比例,影院和院線拿到的比例為:

1.國產影片和合拍片,可以拿到淨票房的57%;

2.進口分賬影片,可以拿到淨票房的48%;

3.進口買斷影片, 分賬一片一議,一般波動在上面兩種分賬比例區間內。

我國採用的是固定比例分賬的模式,至今已經實行了快三十年了,隨著市場發生巨大變化,原有分賬制度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各方早有意見,只是影院日子好過、終端渠道強勢,一直被掩著。最終,今年以來,電影市場一直低迷加上碰上了《復聯4》這部大製作,影院需要通過大幅提高獨享的服務費,對沖業績下滑。

思路與建議


看來,矛盾掩著終究不是辦法,完善我國電影分賬體制才是治本之策。對此,艾維電影記者諮詢了多位行業專家,綜合多方意見,給出如下幾個建議,權當拋磚引玉。

壹|參考美國模式,扣除院線必要的固定開支

美國通行的階梯式分賬制度,或許可以參考。該制度根據票房多寡和公司實力採用不同的比例分賬,平均下來,製片和發行方的分賬比例在40%到55%之間。考慮到票房高的大片影院的分賬比例反而更低,相比國內,美國影院和院線應該更加艱難才是。

然而事實是,美國參與分賬的票房將會首先扣除一部分的院線必要的固定開支。也就是說,美國的票房分賬會先保障影院本身一定的運營成本,緩解影院的經營壓力後,再進行分賬。而在國內,院線必要的固定開支,是完全由院線和影院自己負擔的。

考慮到國內高昂的院線必要的固定開支,如果可以把這一部分先扣除,票房的分賬比例即使縮減,院線和影院的經營壓力會輕鬆很多。

貳|擴大影院服務費的覆蓋面積

與第三方服務費明碼標價堂堂正正不同,此次《復聯4》天價服務費事件中,引起軒然大波的“服務費”,是一個灰色產品。此前,官方只允許在系統註冊的VIP影廳、4D影廳可以收取單獨的服務費,對於其他影廳的服務費,既沒規定完全不允許收,也沒允許說可以收。

可是目前國內影院中,VIP影廳、4D影廳本就數量有限,投資巨大的且數量更多的IMAX、杜比巨幕、LUXE等影廳卻沒有明確允許收取服務費,為了補貼收入、收回建設成本,影院就開始心照不宣的收取一定的服務費,上級部門也沒有做出什麼反應,於是服務費就這樣被“非法的合法化”了。

直到《復聯4》上映,長時間的票房萎靡加上肉眼可見的市場前景和觀影人群,部分影院利益燻心、財迷心竅,將影院獨吞的服務費提高到了駭人聽聞的比例,自然引起了製片發行方、管理部門和觀眾的強烈反彈。


《復聯4》曝光天價服務費後續:影院的“貪婪”與無奈

可是,服務費能不能收,該不該收,還是沒有一份成文的文件做出解釋。《復聯4》口頭傳遞的10%服務費限制是僅此一部還是變成常例,無論哪一方都是一頭霧水。

因此,我們建議,將影院服務費的收取標準明確化、規範化,將影院真正主要的高標準影廳列入合法的服務費收取範疇。哪些影廳可以收取,能收取多少,以成文的文件形式進行公佈,影院據此類似於VIP廳進行申報審核,明確服務費收取標準。

叄|推出分級制分賬


業內人士建議,可以根據影院的不同標準,影廳的不同檔次,分級別分賬。對於高投入的影廳,影院可以拿多點;對於普通影廳,就常規分賬;對於檔次較低的影廳,影院可以拿少點。

採用這種分級制的分賬模式,對於影院建設高標準高水平的影廳是一種鼓勵,也符合了國家推進影院建設的大戰略。

當然,這種分級制對監管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結語


此次的天價服務費的做法無疑是十分錯誤的。然而,我們依然需要思考這些做法的出發點有沒有一定的合理性。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當影院真的快活不下去的時候,批評的再狠也只是徒勞的。

時過境遷,時移世易,票房的分賬制度也需要進行不斷地調整與完善。這才是業界應有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