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联4》曝光天价服务费后续:影院的“贪婪”与无奈

24日凌晨,《复联4》登陆零点场。注定要大幅改写零点场票房纪录的《复联4》瞬间刷爆朋友圈,从预售开始就闹得沸沸扬扬的天价服务费似乎被遗忘,然而这不过是短暂的,关于票价的争论不会停歇,服务费的收取也不会停止。

《复联4》曝光天价服务费后续:影院的“贪婪”与无奈

想要用更低的价位观影的观众没有错,迅速叫停影院收取天价服务费的电影局也没有错,收取天价服务费的部分影城自然是错的,然而这个错真的只是他们的问题吗?

影院经营困难


影院的日子不好过,这一点去年业内人士就基本达成共识了。尤其当这几个月一份又一份电影上市公司年报的发布,这个“苦日子”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体现了出来。

此次天价服务费的直接原因,就是市场不景气,影院经营困难,为了增收,部分影院选择铤而走险。

《复联4》曝光天价服务费后续:影院的“贪婪”与无奈



影院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01租金成本高昂,压力巨大


对于国内影院来说,房租成本几乎是各项成本中最沉重的一个。一般来说,影院的租金成本占其票房的10%左右,但前几年行情火爆的时候,多家公司争抢场地,使得租金被推高,有的甚至达到了票房的30%,对比而言,美国同行的租金成本仅为7%左右,如果做不到万达院线这样的自有地产,对于大部分影院而言,从营业的第一秒开始,高昂的场地租金成本就给影院日后的经营埋下了苦果。

02非票收入占比低,分账票房是营收支柱


与美国院线的非票收入占总营收的三成甚至更高不同,国内非票收入普遍占比一到两成左右。美国院线极高的利润率可以保障影院的盈利,而目前国内影院的非票收入只能算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因此,分账票房对于影院的营收十分关键,分账比例对于影院更是生死线。

03配置高端,装修豪华,投入巨大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影产业中对于新技术最为热衷投入最为巨大的地区。在欧美还没有完全铺开的激光和3D技术,在国内已经成为绝对的主流。银幕、放映机、音响甚至包括座椅,国内影院绞尽脑汁,一线城市拼尖端,二线城市拼配置,三线城市拼特长,四五线城市拼特色。不少影院,规划定位高端,装修豪华,投入自然不菲。

本想通过提升放映效果和环境,吸引观众,但影院的地域性及观众更多关注的是电影内容,在影院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利润下滑、成本上升,带来的回本压力和对现金流的挤占,影院的经营负担不可谓不沉重。

分账制度亟待完善


长期以来影院的经营成本都不被重视,没有在票房分账制度中得以体现。诸如IMAX、杜比巨幕、LUXE等高标准影厅,以及放映设备、音响功放、座椅等的升级提高,这些成本都由院线和影院独自负担。可是这些带来的正面收益,观影体验和更高的票房收入,却和普通影厅采取一样的分账比例。

比如北京的一间数千万投入的IMAX影厅,与偏远小县城放映机老化、银幕昏暗的影厅分账比例相同。这才是影院收取天价服务费的根源所在。


《复联4》曝光天价服务费后续:影院的“贪婪”与无奈

此次天价服务费事件,涉及47条院线,1056家影院。本身的做法固然非常错误,但是如此大范围,用一句影院利欲熏心概括显然主观和简单,也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

影院目前的困难,经营压力只是表因,在艾维电影记者看来,其实质是影院建设的无序和目前分账制度的弊端。就分账制度来说,已到了重新审视和完善的时候。

目前实行的分账制度,是通过电脑售票系统将影院票房收入总体上缴,然后按比例分配给电影上下游各方。2017年以后,出于某些考虑,统计电影票房时采用综合票房,综合票房=分账票房+第三方服务费,第三方服务费不计入分账,由售票平台和影院独享,自行协商分配。

与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天价服务费不同,这里的第三方服务费是被官方认可的合法收入,一般为2到3元。

这其中的分账票房就是分账制度中的总票房,扣除5%电影专项基金和3.3%特别营业税后,即总票房的91.7%为净票房。

国内参与分账的影片有三种,按照通行的比例,影院和院线拿到的比例为:

1.国产影片和合拍片,可以拿到净票房的57%;

2.进口分账影片,可以拿到净票房的48%;

3.进口买断影片, 分账一片一议,一般波动在上面两种分账比例区间内。

我国采用的是固定比例分账的模式,至今已经实行了快三十年了,随着市场发生巨大变化,原有分账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各方早有意见,只是影院日子好过、终端渠道强势,一直被掩着。最终,今年以来,电影市场一直低迷加上碰上了《复联4》这部大制作,影院需要通过大幅提高独享的服务费,对冲业绩下滑。

思路与建议


看来,矛盾掩着终究不是办法,完善我国电影分账体制才是治本之策。对此,艾维电影记者咨询了多位行业专家,综合多方意见,给出如下几个建议,权当抛砖引玉。

壹|参考美国模式,扣除院线必要的固定开支

美国通行的阶梯式分账制度,或许可以参考。该制度根据票房多寡和公司实力采用不同的比例分账,平均下来,制片和发行方的分账比例在40%到55%之间。考虑到票房高的大片影院的分账比例反而更低,相比国内,美国影院和院线应该更加艰难才是。

然而事实是,美国参与分账的票房将会首先扣除一部分的院线必要的固定开支。也就是说,美国的票房分账会先保障影院本身一定的运营成本,缓解影院的经营压力后,再进行分账。而在国内,院线必要的固定开支,是完全由院线和影院自己负担的。

考虑到国内高昂的院线必要的固定开支,如果可以把这一部分先扣除,票房的分账比例即使缩减,院线和影院的经营压力会轻松很多。

贰|扩大影院服务费的覆盖面积

与第三方服务费明码标价堂堂正正不同,此次《复联4》天价服务费事件中,引起轩然大波的“服务费”,是一个灰色产品。此前,官方只允许在系统注册的VIP影厅、4D影厅可以收取单独的服务费,对于其他影厅的服务费,既没规定完全不允许收,也没允许说可以收。

可是目前国内影院中,VIP影厅、4D影厅本就数量有限,投资巨大的且数量更多的IMAX、杜比巨幕、LUXE等影厅却没有明确允许收取服务费,为了补贴收入、收回建设成本,影院就开始心照不宣的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上级部门也没有做出什么反应,于是服务费就这样被“非法的合法化”了。

直到《复联4》上映,长时间的票房萎靡加上肉眼可见的市场前景和观影人群,部分影院利益熏心、财迷心窍,将影院独吞的服务费提高到了骇人听闻的比例,自然引起了制片发行方、管理部门和观众的强烈反弹。


《复联4》曝光天价服务费后续:影院的“贪婪”与无奈

可是,服务费能不能收,该不该收,还是没有一份成文的文件做出解释。《复联4》口头传递的10%服务费限制是仅此一部还是变成常例,无论哪一方都是一头雾水。

因此,我们建议,将影院服务费的收取标准明确化、规范化,将影院真正主要的高标准影厅列入合法的服务费收取范畴。哪些影厅可以收取,能收取多少,以成文的文件形式进行公布,影院据此类似于VIP厅进行申报审核,明确服务费收取标准。

叁|推出分级制分账


业内人士建议,可以根据影院的不同标准,影厅的不同档次,分级别分账。对于高投入的影厅,影院可以拿多点;对于普通影厅,就常规分账;对于档次较低的影厅,影院可以拿少点。

采用这种分级制的分账模式,对于影院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的影厅是一种鼓励,也符合了国家推进影院建设的大战略。

当然,这种分级制对监管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结语


此次的天价服务费的做法无疑是十分错误的。然而,我们依然需要思考这些做法的出发点有没有一定的合理性。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当影院真的快活不下去的时候,批评的再狠也只是徒劳的。

时过境迁,时移世易,票房的分账制度也需要进行不断地调整与完善。这才是业界应有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