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萬的圍巾只賣十幾元 9000條"LV"全是假貨

每日商報 通訊員 莊朝曦 陳冰格 商報記者 朱光函

“LV”“GUCCI”“PRADA”這些國際奢侈品品牌圍巾在市場上的價格動輒數千元,但在俞某手中,這些圍巾卻只賣十幾元,而這些圍巾中不僅有流入國內市場的,還有相當大一部分銷往中亞地區的哈薩克斯坦和東南亞地區的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地。

4月23日,海關總署公佈“2018年全國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典型案例”,其中俞某涉及的一起出口假冒“LV”圍巾案入選。在該案件中,杭州海關聯合公安部門一舉破獲一個涉及生產、批發、零售等各環節的跨國製售假違法犯罪活動網絡。按照被侵權產品的市場價值計算,該網絡總計侵權金額達800多萬元,涉及各類奢侈品圍巾4萬多條。

案件起因

冰山一角 9000條假冒“LV”圍巾被查獲

2018年3月初,該案要從“LV”品牌權利人向杭州海關隸屬義烏海關反映受到知識產權侵犯說起。該品牌權利人稱,近期在東南亞、中亞等國家出現假冒“LV”品牌的圍巾,而這些圍巾很有可能是從義烏出口的。

案情重大!瞭解到這一情況後,義烏海關開始對這一線索進行初步分析研判。根據多年的經驗,義烏海關的工作人員敏銳地意識到這背後很可能隱藏著一個跨國製售假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絡。隨即,義烏海關對該品牌的侵權趨勢進行了重點關注。

義烏海關知識產權科辦案關員陳冰格介紹,權利人提供的侵權趨勢只是一個線索,海關工作人員持續跟進關注並與權利人溝通,以便進一步鎖定侵權貨物的精確走向。

功夫不負有心人。3月16日義烏海關再次收到“LV”權利人提供的風險線索,有一批涉嫌假冒的“LV”圍巾剛剛到達義烏託運部。海關隨即與權利人進行會商,並兵分多路開展行動。一方面由權利人繼續跟蹤該批圍巾動向,一方面則關注這批圍巾的分裝、打包、倉儲、裝箱與轉場等多個環節,四天後該批圍巾最終於進入義烏港海關監管場所。

2018年3月20日,凌晨的義烏下著綿綿細雨。此時一個集裝箱進入義烏港海關監管場所,早已等在一旁的海關現場工作人員迅速控制現場,將該集裝箱釦留。當天上午,從這個集裝箱裡總計查驗出標有“LV”的圍巾9000條。

控制住這批圍巾後,杭州海關迅速組織開展調查,一方面聯繫“LV”品牌權利人進行正式確權,在最短的時間內確認該批圍巾均為侵權假冒產品;另一方面,部署義烏海關對該批圍巾的報關行、貨代公司等進行調查。

陳冰格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仍覺得歷歷在目:“接收案件以後,我們第一時間就對涉案人員開展深入調查,把握先機,獲取了重要證據。”在成功突破相關涉案人員的基礎上,義烏海關繼續對報關單證、貨物流向、資金來源等內容開展全方位調查。最終,在柬埔寨長期從事圍巾生意的採購商黃某和義烏市場上假冒圍巾的銷售店鋪慢慢浮出水面。

在對黃某的調查中,海關進一步瞭解到案件的複雜性,原來黃某隻不過是冰山一角。在他的背後還有一個涉及生產、批發、零售等各環節的跨國製售假違法犯罪活動網絡。

深入追蹤

杭州人俞某被抓獲

由於此案金額較大,涉嫌犯罪,杭州海關依法將案件移送至義烏市公安局。隨後,海關、公安開展密切合作,繼續深入調查,深挖該售假店鋪的上下游生產商、批發商、銷售商。

義烏市公安局李警官介紹,經過調查和偵破,警方鎖定了製假人員杭州人俞某,事實上這9000條假冒的“LV”圍巾並不是他第一次製假。

據俞某交代,他原本就從事圍巾生產行業,此後他開了一家小作坊,這家作坊既沒有工商許可也沒有登記備案。在此後的時間裡,他仿冒過“LV”、“GUCCI”、“PRADA”等國際大牌的圍巾,這些圍巾的批發價11元/條,而黃某這樣的批發商再以每條加價0.5元-1元批發給下家。

通過這樣的銷售模式,俞某拓展了多條售假線路,其中一條銷量較大的銷售鏈條指向霍爾果斯中哈自貿區,假冒貨物主要通過內陸運輸出口到中亞地區;另外一條銷售鏈主要出口至柬埔寨、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再轉運至中東地區及其他中亞國家。

“目前,共有生產、批發、零售等各環節共計6人已被追究刑事責任”杭州海關綜合業務處知識產權科王磊科長說,“利用南北兩條線路進行跨國製售假的違法犯罪鏈條被徹底斬斷。”

保持高壓

該案告破以後,杭州海關以中國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展示中心(義烏)為普法宣傳主陣地,開辦了有關知識產權保護專題展示項目,通過以案說法,進一步強化“違法懲戒”的警示作用。

義烏海關知識產權科科長徐玫說:“我們希望以展示中心為窗口,讓更多經營戶瞭解海關服務的有力舉措,引導商戶自覺守法經營。”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義烏海關副關長龔寧寧說,“我們不斷加大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懲治力度,是海關打造公平、透明、高效、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的生動實踐。”

據義烏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海關對知識產權侵權案件始終保持高壓態勢,隨著一系列行動的展開,知識產權侵權現象有所下降,知識產權得到有效保護。

鑑定專家

如何避免買到假冒奢侈品

市場監管部門對假冒產品的打擊持續高壓,但消費者面對假冒商品還是防不勝防。對此,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浙江有限公司產品質量鑑定專家雷雨田表示,消費者在購買品牌商品時應當睜大雙眼,謹慎購買。

雷雨田介紹,從目前情況來看,國內的假冒奢侈品等大多是由國內的企業生產,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要辨別商品真偽有一定難度,如有購買需求,應當首選品牌專櫃。如果發現國內專櫃沒有該款產品,想要通過代購購買的,首選應當是註冊了公司的代購。

“電商法實施後,一部分海外代購者註冊了公司,從這些海外代購手中購買品牌商品或奢侈品相對有保證,至少在以後的維權中,消費者可以找到維權主體。”雷雨田提醒,消費者最好不要選擇個人代購來購買品牌產品或奢侈品,他說:“從我的從業經驗來看,選擇個人代購來購買奢侈品後,所鑑定的商品裡,10個樣本有9個是假冒商品。”

除此之外,消費者如果在購買二手奢侈品時,也應當留一個心眼。他說:“交易前先與對方約定,去奢侈品專櫃鑑定,鑑定後是正品的再付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