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東南部山區的花雨溝村有個“花鼓墳”的傳說


淄川東南部山區的花雨溝村有個“花鼓墳”的傳說


花 雨 溝 花 鼓 墳 的 傳 說

彭乃峰

淄川東南部的山區有個西河鎮,西河鎮有一個花雨溝村,花雨溝村北邊有一座石拱橋,過橋往北邊走不遠,爬上一個小土坡,走不了幾百步,路的左側有一個直徑約兩米的土坑,這便是老人們傳說下來的“花鼓墳”的位置。

話說,花雨溝村有一戶孫姓人家,他的祖上為了謀生計,遠闖關東,不幸死在了東北。自古以來,人們都有故鄉情結,凡是客死他鄉的人,只要他的後人有了一點點能力,也會把他(她)的屍骨運回原籍,重修墳塋,使之入土為安,自己也落個心安踏實。這也應了那句老話,水流千遭歸大海,人行萬里還故鄉,樹高千尺,葉落歸根。

所以幾年以後,他的後人把他的骸骨裝到一個小木棺裡,輾轉千里,從東北遷了回來,在這裡築了座土墳,一來盡了孝道,了卻了一樁心事,二來離家近,上墳的時候也方便。

花雨溝橋是東南山裡通往淄川縣城的官道,來往客商絡繹不絕。早些時候交通不便,有人為了去縣城趕西關大集,起早貪黑走夜路是最尋常不過的事。自從路邊上有了這座墳,走夜路的人們慢慢地發現了一個蹊蹺事,尤其是隻有一個人或兩個人從這裡經過的時候,總會聽到從墳墓裡傳出種種異樣的女人的聲音。蹲下身去側耳傾聽,有時是嗡嗡嚶嚶的哭泣聲,有時是嘻嘻哈哈的笑聲,有時彷彿在自言自語地訴說自己的身世和悽慘的遭遇,有時還會敲著鼓點唱戲。在這萬籟俱寂、伸手不見五指的荒山野嶺,從墳堆裡傳出這些聲響,怎麼不叫人毛骨悚然?

時間不長,這件事便傳到了孫姓人家的耳朵裡,他們便從本族家裡找上了幾個膽大的壯漢,從傍晚時分開始伏在墳邊,一直靜靜地等到夜深人靜,準備一探究竟。

果不其然,到了深更半夜,便聽到了墳裡邊那有節奏地敲打著鼓點的說唱聲: “說我有福我真無福,說我無福我還住著花花屋”!就這樣一遍一遍不停地唱,言語裡充滿了自豪和幸福。我們遷葬回來的先人明明是男性,怎麼墳裡有女人的聲音?一種恐怖和疑惑堆上了他們的心頭,莫非是從東北遷移回來的屍骨不是自己的親人?難道這墳裡邊埋著的是一個女人的鬼魂?

第二天,孫姓人家立馬派上人,遠赴東北打探實情。時候不久,從東北帶回來了信息,原來,他們上次從東北遷葬來的是一個流落街頭,孤苦伶仃,靠打花鼓唱戲謀生的女人的遺骸!這個無兒無女、無家無業的女人,死後被陰差陽錯的安葬在了一座漂亮的大墳裡邊,所以高興了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打著花鼓唱幾段。明白真相以後,孫家人便派人把這個墳挖掘開來,把屍骨給揚了出去。

後來,從東山里的嶽陰、東坪經過花雨溝橋,爬槐樹嶺,過長嶺去淄川的大道上依然人來人往,只是從這個大坑旁經過的人,再也聽不到唱戲聲和打花鼓的聲音了。

人們打此路過的時候,總會不由自主的加快腳步,並且會忍不住朝大坑裡多看幾眼,!因為,這裡不光留下了這個大坑,也留下了這個傳說。

淄川東南部山區的花雨溝村有個“花鼓墳”的傳說


花雨溝村村碑

淄川東南部山區的花雨溝村有個“花鼓墳”的傳說


古時候的官商大道,東南山裡的幸福、嶽陰、東坪通往淄川縣城的必經之路。

淄川東南部山區的花雨溝村有個“花鼓墳”的傳說


遠看花雨溝橋。該橋是淄川有史料記載的名橋之一,大約建在清朝乾隆年間。

淄川東南部山區的花雨溝村有個“花鼓墳”的傳說


三個石孔,像三隻睜大的眼睛在默默地看著歷史的鉅變和人間的滄桑。

淄川東南部山區的花雨溝村有個“花鼓墳”的傳說


該路通往淄川蒼龍峽,過蒼龍峽往北可達淄川縣城。左側便是“花鼓墳”舊址。

淄川東南部山區的花雨溝村有個“花鼓墳”的傳說


近看,圓圓的碴土坑,確實像一座挖掘過的墳。

淄川東南部山區的花雨溝村有個“花鼓墳”的傳說


翻新的土地,農民開始耕作,路邊的故事真的好久遠了。

淄川東南部山區的花雨溝村有個“花鼓墳”的傳說


淄川東南部山區的花雨溝村有個“花鼓墳”的傳說


淄川東南部山區的花雨溝村有個“花鼓墳”的傳說


磨光了的青石板,是歲月留下的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