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為何遲遲不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大明朝的皇帝們個個都非比尋常,開國皇帝是和尚出身,皇位傳到第三任就出了個謀朝篡位的典型。有的皇帝因為吃的太胖將自己送上西天,甚至還有不願做皇帝而願意做木匠的存在。還有一個皇帝登基只有一個月便駕鶴西去,這應該是大明江山幾百年在位時間最短的一個吧,他就是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的出生算的上是卑賤了,他的母親是太后宮中的一名宮女,偶然情況下被皇帝寵幸才生下他。而最初的時候皇帝還不想承認這個孩子。因為他本身就是父親寵幸了宮女才生下的。他非常忌諱自己的出身,於是不願意承認自己寵幸了這位王姓宮女。

但明神宗的母親李太后此時年齡已經不小了,可還是沒有見過孫子,於是盼孫心切的她查找了起居注並詢問了許多人才證實了王氏確實被皇帝寵幸的事情。不久後這位王姓宮女被封了恭妃,同一年她腹中的孩子落地被取名朱常洛,這個孩子也是萬曆皇帝的長子。

按照祖宗的遺訓,太子要麼是中宮嫡子,要麼是皇帝的長子。朱常洛是萬曆的長子又深得太后的喜愛,可一直以來萬曆皇帝都沒有將他立為太子的打算。不僅如此,萬曆害怕這個孩子將來有足夠的才能來繼承大統還拖延著不讓他接受教育。

前朝的皇子3-5歲時便請名師指導,可朱常洛長到11歲也不知道老師是什麼樣子。而後萬曆雖然派遣了名師指導朱常洛的學習,可這個小孩子深知自己不受父皇寵愛而不敢過於表現自己的才能。至於他不受寵、年少時期受盡磨難以及遲遲不被立太子的原因,筆者覺得有以下幾條:

一:宮女所生,出身微賤

他雖然是萬曆皇帝的長子,可他的母親是太后宮中的一個宮女,這也是一個不可磨滅的事實。萬曆就是因為這一點才對這個孩子非常的不待見。據《明史》記載,朱常洛長到十歲左右的時候萬曆還不肯立太子,太后質問他為何,他說:“這是宮女生出來的孩子!”

李太后聽完這種話十分生氣,她告訴皇帝說你也是宮女生的孩子。他看到母親生氣有些膽怯,隨後不敢特意針對朱常洛,但對於立他為太子一事萬曆還是有些不願意。所以說朱常洛被冷待的第一個原因就是他的母親是宮女出身,恰恰也是這一點戳住了父親的痛處。

二:母親不受寵

古代後宮中有一個慣例,那便是母憑子貴,朱常洛母子恰巧詮釋了這一點。本是慈寧宮宮女的王氏因一朝寵幸有喜被封為恭妃,可她的晉封是因為自己肚子裡有了皇家血脈而不是皇帝鍾情於她。所以生子之後王氏幾乎見不到萬曆也沒有機會給皇帝吹枕邊風,朱常洛也因為母親的失寵而受盡冷落。

因此可以說年幼的朱常洛是一個人在鬥爭,他沒有出生高貴的母親同時母親還不受寵愛。父親沒有找老師教他知識,他也沒有機會可以展現自己的才能。要不是有個祖母在背後撐腰他最後可能太子的位子都拿不到更何況成為九五之尊。

三:鄭貴妃得寵

萬曆有一位貴妃鄭氏,她出身京郊,少年進宮,長的花容月貌甚的皇帝喜愛。這位女子進宮之時只被封嬪,兩年後晉為貴妃,而後更是成了主理六宮的皇貴妃。此妃生皇三子朱常洵,此子因是寵妃所生而受盡寵愛。皇帝議儲之時皇長子朱常洛與皇三子朱常洵是大臣們爭奪的對象,同時萬曆皇帝也更偏向皇三子。

出身卑賤,母親不受寵再加上父親身邊有一個受寵的鄭貴妃,而鄭貴妃膝下有一個聰明伶俐的朱常洵,種種原因糾結到一起致使年幼時期的朱常洛受盡磨難,太子之位也遲遲無法確定。但好事多磨,鄭氏一族策劃的梃擊案失敗之後明神宗終於對這個兒子另眼相看,此事之後他的太子之位也更加穩固。


醉愛談歷史


對於一個王朝來說,立嗣是國之本,皇帝即位後要早早選好接班人,一般來說都是立長子,可萬曆皇帝在位時,對立嗣是事情不緊不慢,遲遲不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這是為何?


朱常洛雖說是長子,但他是萬曆帝與宮女王氏在偶然之下所生的,明神宗因為朱常洛為宮女所生,嫌棄他母親的身份地位低,所以不太看重朱常洛,萬曆反倒是對寵妃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特別中意,想立朱常洵為太子,可大臣們與太后對此不樂意,他們覺得朱常洛更有資格,畢竟他是長子,更符合繼承製度,於是太子之位就空著了,雙方僵持不下。隨著萬曆皇帝遲遲不立太子,朝廷中便劃分了兩派,一派是支持朱常洵,一派是支持朱常洛,明神宗與群臣爭論達15年之久。直到1601年,朱常洛才被封為太子,朱常洵被封為福王。可朱常洵被封為藩王后,卻遲遲不離京,他仗著萬曆帝對他的喜愛賴在了京城,直到梃擊案發生,罪名直指鄭貴妃,在輿論的壓力下,朱常洵不得不離京就藩,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穩固,這也就是歷史上的“國本之爭”。


萬曆皇帝想必覺得很窩囊,自己貴為一朝天子,可他想立自己喜愛的孩子為太子,卻百遭阻攔,還不得不聽取大臣的意見,立自己不喜歡的兒子當太子。可萬曆貴為皇帝,也要受到禮法約束,不能肆意妄為。


歷史百家爭鳴團隊成員:小木


歷史百家爭鳴


關於宅男萬曆帝朱翊鈞為何遲遲不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的原因,坊間有很多傳言,多數認為是因為萬曆帝想立老三朱常洵為太子,所以不想立都人所生的朱常洛,真是這樣麼?

其實不然,某認為,萬曆帝從來沒有表示過要立老三,那都是文臣集團搞出來的流言,萬曆帝不想立朱常洛最大的原因就是和文臣集團賭氣,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希望皇后能夠誕育嫡子。

國本之爭開始於萬曆十四年【1586】,那一年,萬曆帝才24歲,繼位十四年,就在那一年,鄭貴妃生了三皇子朱常洵,晉封皇貴妃。24歲的萬曆帝已經擁有三個兒子四個閨女。

明朝以往庶子繼位的,明憲宗28歲才立三皇子也是事實上的長子朱佑樘為太子,明世宗到死都沒立太子,明穆宗以先帝唯一子嗣得以繼位,而穆宗32歲才立事實上的長子三皇子朱翊鈞為太子。

那麼,萬曆朝的文臣們憑什麼認為才23歲的王皇后就生不出嫡子了呢?鬧著逼迫皇帝立庶長子做太子,假如皇后生了兒子怎麼辦?重新廢掉庶長子立嫡子嗎?文臣集團的腦門怕不是被門縫夾住了吧!

作為被文臣無視的王皇后應該質問一句:你們置我於何地?王皇后和萬曆“情鍾伉儷”【這是朱常洛說的】,同居一宮,遊宴必從,形影不離,連首輔沈一貫都說“中宮為皇上元配,選自聖母,體統甚隆既二十四年矣。朝夕同宮,恩好甚篤。”

首輔都知道皇帝與皇后恩好甚篤,文臣集團怎麼有那個碧蓮說萬曆不喜歡王皇后,想為了鄭貴妃廢掉王皇后,坊間還有流言說王皇后病重,大概可能也許就是萬曆帝和鄭貴妃下手暗害的,把宅男同志萬曆氣得大罵畜物狂肆妄言,惑亂觀聽!

文臣集團就是借輿論流言來壓迫皇帝就範,反正他們掌握話語權,想怎麼編就怎麼編,後人看到的都是他們編寫出來的東西。嘉靖帝好權術把大臣壓制的戰戰兢兢,隆慶仁慈,萬曆優柔,都沒有嘉靖的魄力和手腕,文臣集團從隆慶時代開始放飛自我,到了萬曆朝更是走火入魔,為了黨爭已經不顧天下蒼生,只管自己一方的得失利益。

因此,文臣集團首先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先給萬曆帝整一個不遵祖訓的帽子戴上,萬曆帝晉封鄭貴妃為皇貴妃,就是想立鄭貴妃之子為太子,就是想廢長立幼,就是想謀害皇后云云。

本身年輕氣盛的萬曆帝自然不願意就範,因此開啟了和文臣鬥爭的序幕,沒有話語權又年輕的皇帝明顯不是文臣集團的對手,萬曆帝懟不過,就賭氣,就不立長子為太子,還長期罷工不上朝,以此表達自己的憤慨。

就是這樣。

請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覺得猴格寫的還行的就賞個關注!點個贊吧!

覺得猴格寫的有誤的也請不吝賜教!謝謝!

咱們史料說話,謝絕以訛傳訛。


猴格大人


朱常洛雖然是萬曆皇帝的長子,但是卻沒有得到萬曆帝的喜愛。在萬曆皇帝執政期間,曾經不止一次想要廢除朱常洛的太子之位,但是朱常洛也十分幸運,最終得以化險為夷,成功地登上了皇位。那麼,為什麼萬曆皇帝不想立朱常洛為帝呢?

 對於這個問題,主要有兩種較為流行的說法,其一是因為朱常洛的身世,由於朱常洛的出生低微,其二是因為朱常洛的才華,朱常洛的才華十分侷限,甚至其生活作風也有一定的問題。

  為什麼萬曆皇帝不想立朱常洛為帝,但是最終卻依然將皇位交給了朱常洛,並且也成功輔弼了朱常洛成為了大明王朝的新一代君?萬曆皇帝之所以不喜歡朱常洛,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朱常洛的生母只是一個普通的侍婢,只因為生下了朱常洛而得以顯貴,但是萬曆皇帝的心中對此則是十分厭棄的,因而很不喜歡朱常洛。此外,朱常洛的才華在朝中並不出色,朱常洵經過了太傅的精心指點,能力和才華幾乎都在朱常洛之上,同時,朱常洵的母親鄭貴妃又深得萬曆皇帝的寵愛,因此,萬曆皇帝很不喜歡朱常洛。萬曆皇帝不喜歡朱常洛,朱常洛的太子之位一直都是搖搖欲墜,直到最後萬曆皇帝駕崩,朱常洛才得以安穩登基即位,成為一代帝王。一直以來,對於萬曆皇帝為什麼不喜歡朱常洛,也都有著截然不同的說法,而其真相在明史中也沒有記載。

  

明光宗朱常洛的真正死因

  明光宗朱常洛是明朝短命皇帝,關於他的死因一直以來都是莫衷一是的,很多學者和專家都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和解釋。目前較為流行的書說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很多學者認為朱常洛是因為沉溺於美色而亡,當時朱常洛已經耗盡了精氣,死生只是朝夕之間的事。另一種:也有一些學者認為朱常洛並不是因為死於酒肉之中,而是因為服食了紅丸,最終中劇毒而亡。

說起明光宗朱常洛的真正死因,基本上沒有人能夠給出十分準確的答案。關於朱常洛的死因的記載很少,大部分都是對於朱常洛臨死的描述和介紹。很多學者認為朱常洛死於美色,也是有根由的,朱常洛還是太子之時,就一直輕縱自己,十分喜歡流連溫柔,等到成為皇帝之後,鄭貴妃一口氣送給了朱常洛八位絕色美女,這讓朱常洛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性慾了,於是開始在後宮之中瘋狂的臨幸妃子,甚至達到每日兩次雲雨的風流韻事。長此以往,朱常洛不復當年,日漸憔悴,最終醉死溫柔鄉中。另外也有一些學者認為朱常洛並非死於美色,而是因為食用了紅丸,由於紅丸中有著劇毒,朱常洛食用兩粒之後,也就不治而亡了。

  目前,還沒有足夠多的證據能夠表明朱常洛的真正死因是什麼,從眾多的文獻中,能夠看出朱常洛的死因絕非偶爾,而是一場處心積慮的政治陰謀,而幕後的主使者自然便是鄭貴妃。


歷史鑽探機


明朝皇帝的繼承人基本遵循“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基本原則,意思就是皇帝和皇后生的兒子就是嫡子,和妃子生的就是庶子。皇位第一繼承人就是嫡長子,如果沒有嫡子,庶子中年紀最大的長子就是第二順位繼承人。

萬曆皇帝的第一個孩子是他臨幸的一個宮女所生,他就是皇長子朱常洛,無奈母親出身太低微,朱常洛一直被老爹瞧不上眼。萬曆十四年,萬曆皇帝最寵愛的鄭貴妃給他生下一個兒子,就是萬曆皇帝的第三子朱常洵,鄭貴妃也一下變成了皇貴妃。

剛開始的時候,萬曆皇帝其實是想立老三的,無奈明朝的大臣們太彪悍,敢和皇帝對著幹,再加上有老祖宗定下的規矩,所以萬曆也不好明著說,只能暗示大臣們,大概意思就是“同志們,我想立我家老三,你們打個報告,我順手就把條子批了好不好?”無奈大臣們就是不吭氣,都是老油條,只要不是傻子就能看出來,你們家老三出生,你不先立皇太子,反而把鄭貴妃封為皇貴妃是什麼意思,還不是看不上你家老大?所以大家就都裝傻充愣,誰也不給皇帝這個臉。

這一年的二月,張居正的學生,時任內閣首輔的申時行連同眾多大臣,上書皇帝請求冊立太子,萬曆閉著眼睛聽了半天,可能也沒打算聽他們囉嗦,然後才忽忽悠悠的說道,“長子年少體弱,而且只有四歲,過段時間再說吧。”結果把這幫老大臣們聽的一愣一愣的,啥?四歲還小?您老人家想幹啥以為我們不知道嗎?就舉例說,看看您的祖宗,英宗兩歲就是太子了,武宗當太子的時候才一歲。萬曆一個人肯定戰鬥不過一群成了人精的大臣們,只好先找藉口把長子朱常洛封為王爺,等老三長大以後再慢慢暗箱操作改立太子。

大臣們肯定不是好糊弄的,但是皇帝都這麼說了,也不能逼的太緊不是,就只好先答應了,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萬曆每年都被大臣們立太子的摺子轟炸的找不見東南西北,這期間還順帶收拾了幾個喊的最兇的大臣,即便是這樣,大臣們仍然源源不斷的上書請求冊立太子。直到萬曆二十九年,萬曆皇帝最終才不得不冊立已經二十歲的皇長子為太子,就是後來的“一月天子”明光宗朱常洛。

至此,長達十五年的“爭國本”才告一段落。明光宗是個好皇帝,繼位之初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撥亂反正,重振綱紀。大臣們爭了這麼多年才給他保送到帝國繼承人的位置上,無奈這些年擔驚受怕,經歷了好幾件當時的重大案件,又不招老爹待見,繼位後只當了一個月的皇帝就隨他爹去了。


你們的狗哥


原因有兩個:

第一,朱常洛的生母是李太后宮裡的宮女,萬曆皇帝去給李太后請安,偶爾臨幸了這個宮女,便生下了朱常洛。朱常洛雖然是萬曆的長子,但萬曆皇帝嫌棄朱常洛是宮女所生,因此很不喜歡他,自然不願意立他為太子。

第二,萬曆皇帝最寵愛的妃子是鄭貴妃,愛屋及烏,便喜歡鄭貴妃所生的兒子朱常洵。再加上鄭貴妃夜以繼日的枕邊風,萬曆皇帝便想冊立朱常洵為太子。

可是,明朝皇帝在冊立太子時,嚴格遵守“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的古訓。萬曆皇帝想要打破這條古訓,立幼不立長,便遭到了朝臣的極力反對。而萬曆的生母李太后,也站到了朝臣一邊。

萬曆皇帝和朝臣都不讓步,於是便爆發了曠日持久的“國本之爭”。萬曆和大臣們的關係越來越僵,鬧到後來,萬曆乾脆撂挑子不幹了,長達二十幾年不上朝。不但不上朝,也不接見臣工,也不批閱奏摺,也不發出指示,真正地不幹了。

可即使這樣,大臣們還是一根筋,堅決不讓步。

最終還是萬曆皇帝扛不住了,遂了大臣們的願,正式冊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但他對朱常洛依然不搭理。

朝臣們紛紛歡呼勝利。

其實,最終讓萬曆屈服的,並不是群臣,而是李太后。

有一次,李太后親自過問冊立太子的事情,她質問萬曆:皇帝為何不冊立長子為太子?

萬曆皇帝囁嚅了一陣後,說道:他的生母是宮女……

沒想到,李太后勃然大怒:你不要忘了,我也曾經是宮女,你也是宮女所生。

沒錯,萬曆皇帝也是宮女所生。也許正是因為如此,他厭惡自己的出身,所以才不願意讓同樣出身的兒子當太子。可是李太后並未理解萬曆皇帝的苦衷,反而勃然大怒。

萬曆有苦難言,最終便放棄了反抗,按著李太后和大臣們的意思,冊立了朱常洛為太子。

這個朱常洛確實是個無福之人。萬曆死後,他僅僅當了一個月的皇帝,便死掉了,史稱“一月天子”。他的繼位者,就是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再往後則是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

所以說,明朝亡於萬曆。這個說法並非沒有道理。


趣談秘史


科普時間到了~


那是因為,朱常洛是萬曆的大兒子,他的親媽是一個小宮女,是萬曆一夜情的產物。


當初為了朱常洛,萬曆捱了李太后一頓罵;後來為了他,萬曆又跟大臣們掐了十幾年的架。所以,對這個兒子,萬曆怎麼看都不順眼,覺得這兒子來得太隨便,哪裡配得上大明帝國尊貴的太子身份!


因此,萬曆從一開始就不喜歡這對母子。而萬曆最喜歡的妃子是誰呢?就是鄭貴妃,鄭貴妃運氣很不錯,在萬曆十四年生下一個兒子朱常洵。


朱常洵子憑母貴,萬曆想把江山送給他。

不過按大明祖制,皇位只能傳給大兒子,哪怕這個大兒子是個傻子,那也得讓他當皇帝。但是萬曆就是想立朱常洵為太子,於是和大臣們槓上了。


這場太子大戰,史稱“國本之爭”,延續了十餘年。


生母身份卑微,親爹不疼不愛,作為第一法定繼承人卻得不到大明江山,朱常洛也是夠倒黴的。


幸運的是,萬曆任性的行為最終惹毛了李太后,他開始有點慫了。到了萬曆二十九年,萬曆徹底認輸,才正式冊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想了解更多趣味知識,快來關注“路上讀書”。


路上讀書


我覺得萬曆皇帝遲遲不立太子,或者說不立朱常洛為太子原因有三。第一:愛屋及烏;眾所周知萬曆皇帝非常寵愛鄭貴妃,加上鄭貴妃的枕頭風,順帶著寵愛朱常洵也是人之常情!這點由朱常洵從小嬌生慣養,與朱常洛十五歲仍不能出閣讀書對比非常鮮明;乃至於萬曆二十九年,迫於無奈冊封朱常洛為太子後,封朱常洵為福王,就藩洛陽,再之後的福王富過皇宮,都可見萬曆對他的寵愛非同一般。

第二:政治博弈;明朝的文官制度,決定了除朱元璋朱棣這兩個猛人之外,其他帝王都掣肘於文官集團!有被抹黑嫌疑的明武宗嬉鬧怠政,明世宗修道不見大臣,乃至萬曆十五年之後萬曆皇帝不理朝政,某些程度上都有不滿文官集團賭氣、迴避、無聲的對抗的情緒成分。萬曆遲遲不立太子,除去情感因素,還有一部分因素跟皇權與文官集團對抗、爭奪有關,獲勝的一方就能獲得政治的制高點。可惜歷史沒有如果,萬曆的怠政、繼承人的培養、學識問題,都給明皇朝的傾覆加多一根稻草!

一點拙見,有不同意見還望指點!


M仔兜兜2018


萬曆皇帝19歲的時候到其母后宮中拜見,李太后不在,萬曆臨時起意,臨幸了宮女王氏,巧的是王氏就懷孕了,生的就是後來的朱常洛,萬曆對自己的這次行為在太后面前是羞於承認的,只是後來不得不承認了。萬曆和王氏也沒有多少感情的,況且王氏是宮女,身份低賤,當然對朱常洛也沒有多少好感,可是朱常洛卻是皇長子,皇后呢也一直沒有生育,明朝的立儲按祖制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理應立朱常洛為太子,萬曆皇帝寵愛的是鄭貴妃,鄭貴妃生的孩子叫朱常洵,深得萬曆喜愛。萬曆就想立朱常洵。可是他的這種想法遭到太后和群臣的抵制。這就是所謂的爭國本事件,皇帝和大臣為這事鬧了幾十年,皇帝最後都不願上朝了,二十多年不上朝。爭的結果是皇帝不得不遵從祖制,最後立了朱常洛為太子。可是朱常洛也很不爭氣,萬曆去世後,朱常洛當了皇帝,驕奢淫逸,縱慾過度,只當了一個月皇帝便去世了。


北地君


 對於這個問題,主要有兩種較為流行的說法,其一是因為朱常洛的身世,相傳朱常洛的生母只是個只是一個普通的侍婢,只因為生下了朱常洛而得以顯貴,出生低微,而朱常洵的母親鄭貴妃又深得萬曆寵愛,所以萬曆不喜朱常洛,其二是因為朱常洛的才華,朱常洛的才華十分侷限,甚至其生活作風也有一定的問題,相比朱常洵經太傅指點,無論能力或者才華都在朱常洛之上。可能這兩點就是萬曆為何遲遲不立朱常洛為太子的真正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