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現,早治療,謹防“媽媽”手


早發現,早治療,謹防“媽媽”手


最近幾天,我院骨科門診先後有幾位年輕漂亮媽媽們來就診,主要症狀是拇指掌指關節的掌背側腫痛,活動受限,時間數天到數十天不等,經過專家們的詳細檢查,診斷為“媽媽手”。

早發現,早治療,謹防“媽媽”手


什麼是“媽媽手”?“媽媽手”的醫學診斷是狹窄性腱鞘炎,這是一種常見的腱鞘疾病,狹窄性腱鞘炎比較常見的病因是積累勞損,手指勞作過度,頻繁伸屈,屈指肌腱在骨-纖維管內受到反覆摩擦擠壓,或長期用力握持硬物,致使骨-纖維鞘管和肌腱受到硬物與掌骨頭的擠壓,發生局部充血、水腫,無法用力。之所以又被稱為“媽媽手”,是因為媽媽們每天為煮飯、洗衣服、擦地板等家事忙碌勞累,特別是新手媽媽,又要抱娃娃,幫娃娃洗澡、換尿布,長時間姿勢不正確,雙手過度使用,最容易發生。

早發現,早治療,謹防“媽媽”手


其實這個疾病並不是媽媽們的‘專利’,許多阿姨或奶奶也會發生。另外,一些職業如長時間操作機器、打字,扣動扳機,如打字員、會計、軍人等,還有就是長時間使用手機,特別是玩遊戲者,因長時間過度使用雙手,也可能因施力不當過度使用造成腱鞘發炎,如果腱鞘的水腫和增生使“骨-纖維鞘管”變窄,進而壓迫本已水腫的肌腱,在環狀韌帶區腱鞘腔特別狹窄而堅韌,可以使水腫的肌腱被壓成“葫蘆” 狀,阻礙肌腱的滑動。如用力伸屈手指,肌腱的膨大部在環狀韌帶處強行擠過,就產生彈撥動作和響聲,並伴有疼痛,又稱彈響指及扳機指。

早發現,早治療,謹防“媽媽”手


手指狹窄性腱鞘炎的治療可以採用多種方法,發病早期、疼痛症狀較輕者可採用局部制動減少手指的活動,使局部得到休息,還可以熱敷或理療,一般都能使疼痛症狀得到緩解,在腱鞘炎急性期(一週之內),西醫一般不主張按摩治療,因為局部按摩會加重腱鞘和肌腱的水腫、充血而使疼痛症狀加劇;早期疼痛症狀較重者可以採用鞘內注射皮質激素(曲安奈德或強的松龍)的局部封閉治療,效果可靠,大部分患者的疼痛症狀可以消失,該方法的缺陷是遠期複發率較高。病程較長、關節屈伸活動受限較明顯,特別是反覆發作的狹窄性腱鞘炎,可以採用中藥外治配合針灸治療,效果不佳者可採用微創小針刀或手術治療,效果可靠,複發率低。

早發現,早治療,謹防“媽媽”手


小貼士

如何預防腱鞘炎?

其實手指狹窄性腱鞘炎最好的治療在於預防,較長時間工作結束後,可以揉搓揉搓手指,或用溫水泡泡手;一些日常的工作或家務勞動,要注意手指、手腕的正確姿勢,不要過度彎曲或背伸,提拿物品不要過重,握硬物時手指用力不要過大、時間不宜過長;要注意手部保暖;這些簡單的方法均可以預防腱鞘炎的發生。

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雙手,首先就要做好預防工作。不讓“媽媽手”(狹窄性腱鞘炎)給我們帶來痛苦和不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