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昊天為何要封神?

草根也談歷史


根據原著答一波。看到這個題目,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是不是搞錯了?按電視劇情節,你可以說元始封神、姜子牙封神,甚至也可以說鴻鈞封神,昊天是Who?

昊天當然很厲害,因為他就是玉皇大帝,玉帝又怎麼個厲害法,還得細說。昊天封神出自原著第15回,由一句話能夠分析出來,那句話便是“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稱臣”。

一、昊天

昊天,指元氣廣大;人之所尊,莫過於帝號,託之於天,便是上帝。此即昊天上帝四字的由來。

這個神祇出現於周朝,是官方欽定的至高神。宋真宗時期,正式上尊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又有一個稱呼是“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可以簡稱為玉皇大帝,也可以簡稱為昊天上帝。

自秦始皇大一統以後,中國古代老百姓一直生活在皇帝的統治下。在人們樸素的認識中,人間有皇帝,天上自然也應該有個皇帝統領萬仙。所以很簡單,人們只會認玉帝,而不會認大多數人都不懂的“鴻鈞”為至高神的。

並且,封神原著中出現了玉帝和天庭。

哪吒在南天門外毆打老龍王,龍王口口聲聲都說要向玉帝告狀。後來要收殷郊,南極仙翁又到天庭的瑤池借旗。

所以,我一向堅持封神第一高手乃是昊天上帝,而不是什麼鴻鈞道人。

二、封神

現在,昊天上帝令仙首十二稱臣。稱臣就是臣服於他,昊天既然高高在上,本該無慾無求才是,又何苦給道門找這不痛快呢?

原因只有兩個字:

缺人。

天庭實在是太缺人了。

這就像現代社會隱居在終南山的那些隱士,靜坐修真、彈琴坐禪,好一派隱士風光。可實際上他們也要面臨房租上漲、不會種菜、買米困難、水源惡劣等一切普通人能遇到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問題。

昊天正是如此。

仙首十二即十二金仙,他要他們稱臣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天庭缺人缺得喪心病狂,哪吒、南極仙翁都去過天庭,連個鬼影子都沒看到。後來西遊世界裡隨處可見的道童、仙女、小廝、雜役、天兵天將等一個也沒有,只有曲指可數的幾個黃巾力士可供使喚。

也是該趕緊招人了。而封神榜,就是這樣一張招聘啟事。

三、代價

昊天給的可以稱之為封神初榜,因為上面只有十二金仙之名。

這件事引起了闡教的強烈反彈。

原因無他,因為太坑人了。分析姜子牙封神的那張封神榜,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上榜的人全部是死人,無一例外。

這人家肯定不願意啊!

封神封神,封的是神魂,而不是肉身。還有一點,直到當今社會,這些神明仍然在其崗、司其職,頂多偶爾下凡一次(如歷朝歷代的文武狀元皆被視為文曲、武曲星下凡)、或者部門集體放個假(如《水滸傳》,天罡地煞共108人集體下界),要說成就大羅金仙、甚至聖人果位,那純屬痴心妄想。

所以元始天尊必然要想辦法避免這個結果,宗旨只有一個:不管做出再多的犧牲,也要避免金仙殞落。

而為了保護,就必須捨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元始既是最護犢子的師尊,也是最狠心的師尊。

最後的封神榜,可以稱為終榜,上榜之人說是365位,其實是370位。在這張榜單中,截教固然損失極大,可是闡教被放棄之人,也無一不是心血所繫:

第二代:鄧華(元始第五位弟子)、蕭臻(未明寫,應是前十位弟子)、申公豹(最小弟子);

第三代:

道行天尊一脈:戰死薛惡虎、韓毒龍,幸好有韋護活著,不致絕嗣;

清虛道德真君一脈:楊任、黃天化,絕嗣;

廣成子一脈:殷郊,絕嗣;

赤精子一脈:殷洪,絕嗣;

懼留孫一脈:土行孫,絕嗣;

另有黃龍真人、靈寶大法師、慈航道人未收弟子,絕嗣。

玉虛第二代弟子共十九人,戰死三人,羈留紅塵一人(姜子牙),剩下十五人;第三代,絕嗣八脈,剩餘七脈。

犧牲不可謂不大,但畢竟成了贏家。

我已經寫了300多期封神,願景是:十年光陰,千期篇幅。關注我,共賞封神。


王事情


封神中還提到一個太古神族,而這個神族,就與昊天為何封神有關了

《歪歪侃封神》第322期

何謂太古?天地開闢之初到三皇治世之前,也稱之為洪荒、矇昧,傳統神話中的三皇,是火雲宮三聖,但在此之前,遠古神話中還有老三皇,而老三皇,就與封神中提到的這個太古神族有關。

說起這個太古神族的由來,可是非常了不起的。

天地是怎麼來的?神話中認為完全是盤古的功勞?那麼,盤古開天的神話又是怎麼來的?

最早記錄在三國徐整著述的《三五曆紀》當中,《三五曆紀》之後呢,上面的有關說法,經代代流傳,又被整理到《三命通會》當中,《三命通會》是明朝的一部奇書,作者萬明英,比許仲琳大39歲,許仲琳成人之後,《三命通會》已在天下廣為流傳,這本書當中蒐集了一些遠古神話,講的又是那麼的玄而又玄,所以,肯定會被喜歡神話的許仲琳看到,所以,又將《三命通會》當中的一些說法融匯到《封神演義》當中,封神中提到的這個太古神族即由此而來。

根據這兩部書的說法,女媧並不是盤古開天之後,天地間的第一位神祇,事實上,她雖然跟第一位神祇有關,但出現的時間要晚的多,盤古開天不久,天地間是有神誕生,但不是一個,而是一支,一支很了不起的神族,稱之為盤古氏。

盤古氏是盤古的後裔,既然是盤古的後裔,肯定會繼承一些盤古的本領,自然會非常了不起,所以很快立國,治所在南海,也就是如今廣東一帶,治世兩千八百年之後,將江山傳給兒子天皇氏,天皇氏什麼情況?

天,不用多說,古語,“皇氏”通“皇祇”,意既光明正大的神,由此可知,神族就是神族,子孫一出生就能繼承神的神通,而且又不止一個。

“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繼盤古氏以治,是曰‘天靈’,淡泊無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

什麼意思?

天皇氏別號天靈,也被人稱為元始天王、中天皇君,共有兄弟十三人,執掌天下以後,發明數字,制定干支曆法,為人類製造了能濾除日毒,又能下雨的大氣層,懷疑就是臭氧層,之後呢,還讓十三個兄弟各領部下佔領一方,分別立國,共治世兩萬八千年;

兩萬八千年後,天皇氏白日登仙,飛昇到三玄空天,臨走之時,將江山傳給地皇氏。地皇氏號文悅,治所在黃河中游的熊耳山,有兄弟十一個人,都長著女人的面容、高大的額頭、馬的腳掌、蛇的身體,他接掌天下之後,太上老君降臨到流綱山,傳《地皇內經》十四篇,使地皇氏能以道治天下,封神中,老君號稱人教之主,即由此而來,地皇氏治世三萬六千年,也是白日飛昇,飛到太極虛皇天。

地皇氏之後,將天下傳給人皇氏,人皇氏又稱泰皇,治所在今山東日照一帶,有兄弟九人,“遂依山川土地之勢,將天下裁度為九州”,注意,這時候的九州並不是大禹治水之後的九州,乃上古九大州,關於上古九大州,《淮南子·地形訓》當中解釋:

“何謂九州?東南神州曰農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並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東北薄州曰隱土,正東陽州曰申土。”

由此可以看出,上古九大州的範圍,幾乎涵蓋全球,咱們不是一直叫赤縣神州 ,其中的神州即由此而來,在當時,只是九州當中的一州。

人皇氏就能這麼厲害,也不曉得什麼緣故,人皇氏治世短了一些,計一萬六千五百年,之後傳給兒子提挺氏,提挺氏沒什麼話說,只是非常神奇,漢代讖緯奇書《春秋命歷序》當中說,提挺氏能:“駕六蜚羊,上下天地,與神合謀。”

不愧是太古神族,上天下地,呼神使仙看起來就像喝涼水一樣容易,提挺氏之後傳給通姓氏,通姓氏之後呢?

《封神演義》當中提到的兩位隱世聖人出現了,他們是誰?

“避除獸患有巢賢。燧人取火免鮮食。”

教人們構巢而居的有巢氏,也稱之為巣皇,以及教會人們用火的燧人氏,也稱燧皇,火祖。

其中燧皇是巣皇的兒子,而巣皇則是人皇氏的曾孫子。

也就是說,太古神族盤古氏,是天地間的第一支神族,這支神族,從第一代盤古氏開始,一直傳到有巢氏,有巢氏之後傳給兒子燧人氏,燧人氏之後又傳給他的兒子伏羲氏,伏羲氏曾和妹妹女媧一起管理過天下,封神中的女媧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新三皇時代開始,從此,便進入了我們所熟知的神話時代。

由此可以看出,太古,人是由太古神族盤古氏管理的,那這支太古神族,又跟昊天為何封神有什麼關係呢?

《淮南子·地形訓》當中說:“建木在都廣,眾帝所自上下。”

古語,帝,原本指天神,這句話字面上的意思是,太古,天地之間有建木溝通,人神可以自由往來,字面上已經很了不起,但深層次的意思更令人咋舌, 什麼意思?

原來太古,神是歸人管理的,否則,老君也不會巴巴的下凡,傳授地皇《地皇內經》十四篇,當個什麼人教之主,提挺氏也不會上天下地,呼神使仙像喝涼水一樣容易,從這個層面講,新三皇之前,盤古氏才是第一任三界之主。

不過後來,盤古氏式微,天神不願意屈從人的統治,所以在昊天的帶領下,率先挑起神人之戰,在這場戰爭中,建木被斬斷,人固然被趕下天界,但天神也蒙受了巨大損失,這種損失導致天上人手十分缺乏,都缺到了用黃巾力士填充重要崗位的地步,實在沒有辦法,昊天這才找鴻鈞商議封神,於是,蕩氣迴腸的封神之戰就拉開大幕了。


草根也談歷史


周天萬物需統治管理,借人間兵伐,選取周天星斗人員,各司其職,週而復始,穩定統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