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能開上拖拉機是許多婦女的夢想


建國後,我國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拖拉機在農村逐漸普及。婦女地位地不斷提高,使得她們走出家庭,投身到生產建設中。她們努力學習知識,熟練掌握農業機械的使用,真正頂起了“半邊天”。這是新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梁軍和她的助手。梁軍是建國之初女性的典型代表,她的故事曾鼓舞著千千萬萬中國婦女為事業而奮鬥,也曾激勵了廣大青年向農業現代化進軍。攝影 王純德

山西省榆次縣張慶村的女孩王梅芬,在高小畢業後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國新農村的建設當中。她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和摸索,掌握了多種農具的使用,還當選為拖拉機站的工作模範。她於1955年出席了全國青年積極分子大會。此圖拍攝於1956年。攝影 李蘭英/人民畫報

1955年10月,中國第一拖拉機廠在洛陽動工興建。建設中,工廠得到全國各地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這是從雙橋農場來支援洛陽拖拉機廠建設的拖拉機手洪素鑾。此圖拍攝於1956年。攝影 張吉年/人民畫報

山西解縣麻村成立高級農業社後,村裡的農業機械化、半機械化得到快速發展。1956年,家庭婦女馬仙竹也實現了當拖拉機手的願望。攝影 張韞磊/人民畫報

雲南西雙版納第一個女拖拉機手玉燕。她6歲時就給頭人當奴隸,解放後,她參加了工作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駕駛拖拉機馳騁在田野上的她總是受到人們的讚揚。此圖拍攝於1959年。攝影 蔡尚雄/人民畫報

劉瑛於1954年底調到黑龍江友誼農場,在開荒的日子,她總是一手拿著饅頭啃,一手操縱著方向杆。班次工效由3垧、5垧,提高到8垧,成為全國著名的開荒模範。此圖拍攝於1959年。攝影 錢浩/人民畫報

1958年,河北遵化西鋪村的建明高級農業社為了擴大再生產,改進生產條件,購買了當地歷史上首臺拖拉機。這是女拖拉機手楊素珍。此圖拍攝於1959年。攝影 張擎

曾經的延安沒有什麼工業,抗戰時期也只能生產一些簡單的軍火和日用品,解放不到十年,延安的工、農業均有了較大發展。這是參加農業生產中的女拖拉機手。此圖拍攝於1959年。攝影 王復遵/人民畫報

這是革命老區江西井岡山培養出的第一代女拖拉機手劉金蓮。她於1960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此圖拍攝於1960年。攝影 任詩吟/人民畫報

位於北京南郊的紅星中朝友好人民公社於1958年成立。成立後,公社的農業生產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大大降低了社員們的勞動強度。這是亦莊生產大隊的女拖拉機手李淑雲。此圖拍攝於1963年。攝影 王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