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彩色老照片,建國十週年時的婦女們


【北京郵電學院的女學生】五十年代初,為培養郵電通信的高級技術、管理人才,郵電部申請成立郵電學院。1955年,隸屬於郵電部的北京郵電學院成立。該校的專業師資主要源於天津大學、重慶大學,行政幹部系郵電部配備。

【北京前門大街,帶孩子買菜的婦女。】這位婦女抱在孩子的同時,手裡提著草編籃子。那時的婦女在去菜市場時,普遍使用自家的菜籃子;買的菜就直接放在草籃子裡。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各式各樣的籃子亦是一道風景。

【雲南大理,洱海的白族婦女。】洱海雖名為海,實際是大理市郊的高原淡水湖。該湖乾淨透明、水質優良、水產豐富;是白族的母親湖。白族未婚女子通常盤辮、垂辮於頭,多使用彩色毛巾、繡花布纏頭,穿白色、淺藍色上衣。

【上海工廠的女工人】舊上海的工業企業零星分散,普遍規模較小;新中國成立後,大力發展上海的鋼鐵、冶金等重工業。主要是將小廠通過裁併、改擴建,重組成重工業企業。很多工廠實現了向原材料、機械、儀表等新興行業的轉產。

【德宏州芒市】舊時的雲南勐煥為傣族土目領地。現該市面積近三千平方公里;與緬甸交界,有近七十公里的國境線。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的遮放等五鄉與緬甸接壤;長期以來,邊民們跨境互市,邊貿歷史久遠。

【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執勤女民警】五十年代中期,經濟逐漸恢復;人民警察亦開始換髮五五式新警服。夏裝警服為上白、下藏青;冬裝警服為上、下藏青色。男警察帽是大簷帽,女警察帽是無簷軟帽。但由於各種原因,沒有實現警銜制。

【武漢工廠的託兒所】那個年代,很多工廠都有自己開辦的託兒所、幼兒園;主要是為解決職工們的後顧之憂。託兒所當時接收五十六天至三歲半孩子;幼兒園當時接收三歲半至六歲半的孩子。工作人員的工資及其他開支由工廠支付。

【昆明農村,公社生產隊的菜地。】五、六十年代,公社是以生產大隊、生產小隊為基礎的。生產隊的田地屬於集體,要種什麼是有計劃的,田地首先要保證計劃任務的完成;每個生產隊的家庭自留地裡種什麼,農民可以自己決定。

【建設中的蘭州西固工業區】古時的西固曾是邊陲重鎮;五十年代中期,蘭州市西固區成立。新中國首個五年計劃時期,國家在此地重點投資建設了大型石化工業基地。《中國婦女老照片,1959年。攝影:布萊恩·布雷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