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沒當過老大,也掉不出前三,老牌券商的“行穩致遠”之道!

說到海通證券,第一反應是老牌,第二反應,就是行業前三,從未掉隊。

一向以“穩健乃至保守”為企業文化,伴隨著數個行業波動週期,卻是迄今為止券商行業裡唯一一家最早成立,卻從未經歷重大重組、更名、注資的大型券商。

沒人知道,海通剛開始只是作為一家地方性券商,資本實力也不是很靠前。

從野蠻生長,到“改制上市、集團化、國際化”的三步走戰略,憑藉高度戰略定力下的高效執行力,真正向我們展示了“行穩致遠”的真正奧義。

穩健乃至保守,對於證券行業來說,尤其是海通來說,無疑是是一種褒義詞。

1

行穩致遠,30年戰略定力,終成全國綜合性集團

成立於1988年的海通證券,最早是交通銀行上海分行在證券業務方面的全資子公司。

1988年的夏天,上海灘成立了我國最早的三家證券公司:

由上海投資信託公司組建的

上海萬國證券公司,總經理是管金生;

由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組建的上海申銀證券公司,總經理為吳雅倫,後來調任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

以及由交通銀行上海分行組建的上海海通證券公司,總經理是湯任榮。

在當時的背景下成立的,無疑是被寄予厚望的,時間也終於證明,海通確實沒有辜負期待。

到了1994年,因為金融混業經營改為分業經營的政策,海通被剝離出交通銀行,並由3000萬元增資擴股到10億元,成為躋身於券商行業資產規模前10名的一家全國性證券公司。

2002年初,海通提出了增資擴股與上市、集團化、國際化”三步走的戰略。

首先,是成功借殼上市。

2005年時,海通證券總資產為7.6億,勉強排在上市券商的第9位,領頭的中信有116.9億,光大有70億,招商證券和華泰證券也都有66億。

海通:没当过老大,也掉不出前三,老牌券商的“行稳致远”之道!

到了2007年,通過借殼上市和上市後的高價增發,海通證券的資本實力迅速壯大,一舉超越了多家老牌證券公司,成為行業內資產規模前三的券商。

2007年,海通證券的資產規模為953億,僅次於中信的1897億和國泰君安的1116億,2008年之後,更是一直位居行業第二,與國君的差距也被逐步拉大,到2018年,大幅領先第三名的國君1300多億。

集團化方面,通過設立子公司以及參股、控股等方式,形成了大型金融控股集團。

2003年,與法國巴黎資產管理公司聯合成立海富通基金;

2004年,組建海富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05年,出資1700萬元,控股上海黃渤期貨,並逐步更名為海通期貨。

2011年,成立海通創新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從事私募股權投資業務。

2012年,發起設立海通創意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參股機構包括東方傳媒、新華傳媒等。

2013年,與遼寧能源投資集團發起設立海通新能源股權投資公司。

…….

海通:没当过老大,也掉不出前三,老牌券商的“行稳致远”之道!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2016年,其集團化戰略彰顯威力,子公司收入首次超過母公司,佔集團總體收入的57%。

海外業務方面,海通更是走在內資券商的前列,且一直是其特點和優勢之一。

2009年,收購香港大福證券52.86%股權,構築起國際化進程的橋頭堡,此後,通過收購併整合海通國際證券、海通銀行,設立自貿區分公司等,建立起業內領先的國際業務平臺。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海通在亞洲、歐洲、北美洲等14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行或子公司,公司境外業務實現收入人民幣132.54億元,佔比34%,在境內業務收入下降13.58%的情況下,境外業務反而上升11.25%

舉例而言,2018年,IPO項目承銷家數位列香港全體投行第一,股權融資項目承銷家數位列香港所有中資投行第一,(亞洲除日本外)美元高收益債券承銷家數位列全球金融機構第一。

以“穩健乃至保守”著稱的海通,憑藉高度的戰略定力,嚴格按照“股改上市、集團化、國際化”三步走的戰略,真正踐行了“行穩致遠”。

2

一季度業績超預期,自營板塊成最大功臣

作為上市公司,投資者除了關心公司戰略和行業地位之外,最重視的無疑是營收和淨利潤的情況,海通的表現,其實還是符合市場期待的。

海通:没当过老大,也掉不出前三,老牌券商的“行稳致远”之道!

2007年上市時,海通的營收為113億,2018年時,其營收規模達到238億,從淨利潤方面,在整個券業都處在寒冬的時候,海通2018年錄得52億元的淨利潤,依然穩居前三。

2018年海通各業務線與同行對比情況

海通:没当过老大,也掉不出前三,老牌券商的“行稳致远”之道!

分業務線來看,自營業務成為海通的最大拖累,同比下滑幅度達到63%,中信和國君分別僅下滑37%和17%。

最大的優勢在於利息收入增幅明顯,遠高於同行。主要靠的是融資租賃利息收入的增長,這點也反映出集團化的好處,就是收入來源多樣,可以避免單一業務波動帶來的衝擊。

投行業務表現也明顯優於同行,僅下滑3%,行業整體下滑幅度高達27%,中信和國君也分別下滑17%和26%,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海通一向以債券承銷著稱,2018年股權承銷整體環境的惡化,或許才使得依靠債券的海通得以在投行業務方面表現優於同行。

經紀業務和資管業務方面,下滑幅度低於同行,但對比中信和國君,卻沒有優勢。

當然,到了2019年一季度,海通也一掃陰霾,業績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儼然有“老大哥”歸來的氣息:

2019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9.5億元,同比增長74.5%;實現歸母淨利潤37.7億元,同比增長117.7%

,大幅超出市場預期。

分類別來看,大自營板塊彈性顯現,超預期部分預計主要由投資子公司貢獻。一季度投資淨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合計48.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69%市場預計主要是因為直投子公司海通開元及另類子公司海通創新表現亮眼。

經紀業務方面,收入同比增長6.7%,考慮到當前市場融資融券業務活躍,市場成交量放大,該業務仍有改善和提速的空間。

投行業務方面,收入5.8億元,同比小幅增長1.5%,加上公司在2018年年報中稱“已儲備多個科創板項目”,在科創板的帶動和股權融資業務的升溫下,投行業務預計仍有增長空間。

海通:没当过老大,也掉不出前三,老牌券商的“行稳致远”之道!

當然,一季報公佈的今天,海通證券大漲3.4%,主力淨流入2.34億元,在上證指數跌幅達1.2%的情況下,這樣的股價表現,也可以看出市場對其業績的認可。

3

新帥時代,仍將行穩致遠

對於海通證券而言,不得不提的就是掌舵多年的“老兵”王開國於2016年7月辭職,一度給這家券商以及整個券業造成不小的衝擊。

作為管金生、闞治東之後證券業資歷最深的一代券業人,現年61歲的王開國,有長達21年的職業生涯是屬於海通證券的,他經歷並見證了海通證券崛起的全過程。

上任之初,券商江湖正處於野蠻生長時期,他臨危受命,並制定了海通證券的三步走戰略:“改制上市、集團化、國際化”。

接替這位老兵的,是上海實業(集團)總裁周杰,目前擔任海通證券任職董事長。不過,這恐怕不會影響海通“穩健甚至保守”的經營理念和文化。

如周杰在2018年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表示,“

實際上穩健乃至保守這樣一個戰略,是融入到海通所有的業務條線和中後臺的基因當中

與此同時,IT和信息化的重要性明顯提升科技賦能金融的意圖明顯。以2018年為例,在信息技術方面,海通投入了6億元,業內領先,併成為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探索者、先行者之一。

2018 年為公司十三五科技規劃實施進入第三個年頭,科技為業務賦能開創了新局面:

一是通過發佈全新的“e 海通財”互聯網金融平臺版本,行業首家實現移動端與PC 端的“雙璧合一”,在智能化、個性化和全功能覆蓋方面保持行業領先;

二是通過人工智能與業務相結合,推動科技運維、財務管理、業務運營、風險管理邁向智能化時代,財務共享中心、智慧運營處於行業領先水平,特定股東股票交易事前風控創行業之先;

三是通過海通大數據平臺建設,為對客服務和內部管理的數據分析與可視化展示提供了更全面、更便捷、更直觀的途徑;

四是通過海通金融雲戰略的實施,投產了行業首個混合金融雲平臺,建成了行業首個千人級辦公桌面雲,引領了行業金融雲的發展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海通依然重視通過資本運作壯大公司實力,去年4月就啟動的不超過200億元的定增有了新進展

一是,增加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海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為確定的發行對象;

二是,調整本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的用途及對應金額。

從該調整細節已可以一窺海通證券發力的業務方向,FICC、信息系統建設、投行,都將是海通加大投入的業務。

這一幕,與2007年上市和大額增發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資本實力增強的同時,也將幫助海通進一步開拓業務,助力其國際化和集團化的戰略。

海通,仍將行穩致遠。

點擊"閱讀原文",可免費註冊Choice金融終端,查詢更多券商相關數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