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之舒蘭】八大水庫平地起 造福黎民新生活(節選五):始為水稻建庫 後為飲水之源

【稻之舒兰】八大水库平地起 造福黎民新生活(节选五):始为水稻建库 后为饮水之源

沙河子水庫位於沙河子河上,因河得名。壩址座落在本河與其小支流雙龍溝匯合口的下游500米處。庫下有環城街道、水曲柳、平安3個鄉鎮大面積適於種植水稻的耕地。細鱗河下游是舒蘭水稻重點產區之一,但因水田面積多。開發潛力大,而水源不足,故修建此庫補充細鱗河水源。

1958年,沙河子水庫是開工建設的工程之一。縣水利局負責施工技術,施工任務由水曲柳、舒郊2個鄉承擔。從7月20日開工,出動民工2087名,手推車25臺,至1960年經過兩年的施工,土壩低標準合龍。完成土方8.18萬立方米,石方200立方米,混凝土124立方,用人工17萬個,使用資金19.5萬元。低壩合龍後當年蓄80萬立方米,庫下春田、重札等大隊開渠改水田1025畝。

因未列入國家計劃項目,而於1960年末停工。

1963年,舒蘭縣人民委員會以舒水字第215號文件向省計委呈報沙河子水庫續建設計任務書,要求列入1964年基本建設項目。同年5月上旬,吉林市水利設計室派測量隊和地質隊到沙河子水庫開展工作,他們做了細鱗河流域規劃,結論中肯定了細鱗河下游修建沙河子水庫作控制性水源之必要,應列為先期修建計劃項目。此間,省委張士英副書記,水利廳候廳長、江副廳長等先後到現場作了觀察並聽取舒蘭縣委,縣政府組織施工的可能性彙報。

1965年10月29日,設計方案經省本利廳正式審查通過。年底完成全部設計任務。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02.8平方公里,總庫容1030萬立方米,設計灌溉水田面積2.85萬畝,其中直灌4500畝,其餘水量放入細鱗河中補給下游灌田用水。防洪效益1.20萬畝。土壩為均質粘土壩,壩頂高程263米,最大壩高13米,壩長470米,頂寬4米。

1965年10月,縣成立沙河子水庫施工指揮部。年內為下年主體工程施工作準備。

1966年2月,為加強施工的領導,縣委派工作組到工地參加領導,並協調督促3個公社施工進度。常年施工隊伍610人,承擔結構工程施工任務。另外利用季節性突擊,集中力量填築土壩,春秋兩季,各組織2000人。8月初,混凝土主體工程和大壩上土相繼展開。10月初大壩合龍,11月10日溢洪道施工基本結束,大壩填築到267米高程,冬季溢洪道閘門安裝完畢。

1967年,除完成大壩和溢洪道尾工外,還完成溢洪道下游右側環山渠首管路埋設等工程。至1969年三月工程全部完成。

本庫繼建施工中,按設計標準建成了土壩,溢洪道及灌溉渠道工程,完成土方25.74萬立方米,石方2.85萬立方米,混凝土1700立方米,使用資金32萬元,國家投資18.5萬元,包括移民安置費2.1萬元,群眾自籌現款13.5萬元。

搬遷:水庫上游按261米高程淹沒舒郊公社春田、二滴、井仁3個大隊6個生產隊的土地3150畝,搬遷152戶761口人。經過兩年的工作,集體安置90戶到溪河公社下窪大隊、水曲柳公社大樹大隊、舒郊公牡春田大隊;分散安置62戶到平安.舒郊,水曲柳3個公社。國家支出搬遷費2.1萬元,其中運輸費1.1萬元,育林費750元,牲畜死亡及補助7500元,果樹賠償1215元,受益3社還自籌3435元作為搬遷費用。

水庫建成後,3個受益的公社水田面積逐年增加,屬於超設計指標運行。水庫標準偏低,工程質量很差,實有加固之必要。為此,舒蘭縣人民政府積極要求擴大加固沙河子水庫。

1983年2月8日,省計委以(83)計農字2號文件批准。同年12月3日,舒蘭縣人民政府又以舒政(83)106號文件報省政府,要求列入1984年建設目標,同年10月市水利勘測設計處完成沙河子水庫技術設計。

設計標準:水庫流域面積107.4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0.24億立方米,設計總庫容2761.2萬立方米,水庫設計灌溉水田2.85萬畝,其中直灌0.53萬畝,補水2.32萬畝。

水庫淹沒土地1785畝,徵用土地90畝,搬遷房屋304間,人口360人,淹沒賠償費37.77萬元。

大壩在原土壩上加高培厚。仍為粘土均質壩型。壩頂高程267.3米,最大壩高17.3米,壩長670米,壩頂寬5米,最大底寬98.4米。

沙河水庫安全複核擴建工程:1985年12月,經吉林省計劃委員會批准列入1986年建設項目,舒蘭縣已成立施工指揮部,已定由省水庫工程局承擔施工。水庫建成後一改舊貌,為舒蘭大地增光添彩,為工農業生產及城鎮用水做出了更大的貢獻。

沙河水庫在沒有進行安全複核之前,已充分發揮了很好效益。灌水田3.05萬畝,安全複核後灌田面積達幅增加,為下游削減了洪峰流量,減少了水災危害程度。

至2017年,沙河水庫可灌溉水田面積2319公頃。

細鱗河流域灌區:小城水庫、沙河水庫在細鱗河灌區中起到了補給水源的作用,故在以上兩水庫後介紹細鱗河灌區。凡在細鱗河主河道上引水的國營工程統稱為細鱗河流域灌區。它是舒蘭縣開發早、歷史久,灌田較多,種植水稻貢獻較大的灌區。其流域灌溉水源以河水為主,以小城、沙河子兩座中型水庫補水為輔,按工程分佈,上游為自然水灌區,中游為小城水庫灌區,下游為沙河水庫灌區。共有國營攔河壩14座,乾渠14條,總長125.9公里,現灌溉水田78300畝。另在主河道上建有民營攔河壩2座、輸水乾渠2條,總長15公里,灌溉水田2400畝,全流域灌區共灌水田8.07萬畝。

上營幹渠:本乾渠是細鱗河流域最上游的自流國營工程,始建於1940年,為柳條壩。1953年被洪水沖毀,經補修維護。1956年改為柳石壩,1974年移地改為砌石壩,謂一號壩。同年為擴大水田,增加水源又在其下游新建一座砌石二號壩,同時建成一、二號進水閘門,共設兩條幹渠,全長15.5公里,支渠3條,長3.5公里。灌水田3075畝,均為上營鎮受益。

小城乾渠:1920年至1938年朝鮮族農民在本地區壓小壩種植水稻。修建自井一、二號壩、城西、城南、東北李家等柳條攔河壩後,灌田3000畝。1963年至1978年進行了整頓合併,改建成段家、李家、城西3座砌石壩,修建進水閘3座,節制閘1座,排洪閘1座,提水站1處。設乾渠3條,全長10公里,支渠17條18.5公里,灌溉水田4550畝。由小城鎮7個村28個社受益。

自井榦渠:本乾渠屬小城水庫灌區。原為1940年修的柳條壩,壩長38米,1951年被洪水沖毀後修復,1980年和1982年又沖毀,1985年在原地建成堆石壩。在其下游300米處還建有二號壩,缺水時仍作補水使用。1985年改成砌石壩。建有進水閘2座,兩條幹渠共長5.5公里,灌溉小城鎮水田2475畝。

四合乾渠:本乾渠是細鱗河流域開發最早,其規模最小,灌田最少的工程,1928年有朝鮮族農民在這裡種植水田。1938年對灌區進行擴建,修成柳條壩。1951年被洪水沖毀,次年建成柳石壩,1970年改成砌石壩,並修了進水閘。乾渠全長6.3公里,兩條支渠長4公里,灌水田1800畝。

啟智乾渠:本乾渠位於小城水庫灌區的中游,1930年朝鮮族農民壓小壩灌田,1938年建成柳石壩,長30米。1962年被洪水沖毀,進行了較大維修,1968年又被洪水全部沖毀,當年改位建成砌石壩。建有進水閘和排洪閘各1座,乾渠總長11.2公里,支渠5條,全長9.5公里,灌溉環城4個村23個5100畝水田。

正義乾渠:本乾渠位於小城水庫灌區下游,是本流域的最大幹渠,歷史較久,水稻產量較高。1930年由朝鮮族農民崔基哲組織開發,當時建4座小攔河壩。1938年將攔河壩合併為兩座。1950年又將兩壩合併,上移到舒蘭鎮南4公里的紅石山下,修成柳石壩,1954年改建成砌石壩。乾渠上有進水1座,分水閘4座,疲木槽3座,排洪閘2座。總乾渠長18.5公里。支渠22條,全長79.5公里,灌溉;環城、水曲柳鎮6個村29個社15600畝水田。

重禮乾渠:本乾渠為沙河水庫灌區的上游,原名進步灌區。1930 年在舒蘭鎮東北建84米柳條壩,並建永久性進水閘1座。1956年經群眾要求改為國營灌區,並更現名。1970年將壩上移700米,改建成幹砌石壩,長100米,乾渠長11.5公里。支渠18條,全長37.5公里。灌溉環城、水曲柳鎮5個村28個社4350畝水田。

水曲柳乾渠:本乾渠為沙河水庫灌區中游,是本流域較大幹渠,1928年遷來朝鮮族農民在東昇、孟家、水曲柳一帶定居後,用小河溝水零星的灌些水田。1934年由一名叫崔萬基的朝鮮族農民組織人力在東昇屯北細鱗河上壓一座柳條壩,挖了短渠道維持灌田。1937年該壩改建成漿石護岸的砌石壩,壩長43米,高2.4米,最大洩量130立方米/秒,因過流量滿足不了需要,洪水在北側漫溢。1974年和 1981年都曾採取工程措施保護,終於在1985年汛期當洪峰流量360立方米/秒時,主河繞壩改道,因地形複雜,洪水流量較大,選定新建橡膠壩,壩長72米分兩段,每段36米,中墩2米,代閘孔,壩高2.4米,壩底板高程220.20米壩基為鋼筋強凝土,長98米,要求國家投資95.23萬元。水曲柳橡膠壩灌區內建有節制閘2座,乾渠長14.5公里。支渠18條,總長37.5公里,灌溉水曲柳鎮12個村80個社14.250畝水田。

崗街乾渠:本乾渠系沙河水庫灌區的下游,1956年修建,攔河壩建於水曲柳鎮礦洞山下,壩長50米,高3.5米,1969年將原壩改建成溢流堰式漿砌石掛麵壩,兩側為漿砌石翼牆。1981年汛期,洪水衝壩改道進行了維修。1985年洪水,再次遭受嚴重破壞,又進行維修。乾渠7.5公里,支渠4條全長19.5公里,灌溉水曲柳鎮3個村22個社,3450畝水田。

房身崗乾渠:為沙河水庫灌區的最下游。1937年大舒屯西北河道上壓成柳條攔河壩。1956年改為國營。1965年改成灌砌石壩。乾渠長13.4公里,支渠4條全長16公里,灌溉平安鎮2個村和國營房身崗水稻良種場3900畝水田。

沙河干渠:為直接引用沙河水庫水的乾渠,建有排水壩1座,乾渠長8公里,灌溉環城3個村14個社,4500畝水田。

王磨坊乾渠:為直接引用小城水庫水的乾渠,乾渠長5.5公里,支渠3條4.5公里,灌溉小城鎮3個村17個社,灌溉1650畝水田。

(節選)

【稻之舒兰】八大水库平地起 造福黎民新生活(节选五):始为水稻建库 后为饮水之源

編輯/張 蕾 供稿/政協舒蘭市委員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