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李森回憶錄

小說:李森回憶錄

1928年,形勢變得緩和些了。這一年,我那個排被調到磴口車站押站。吉雅泰、奎璧、賈力更他們這些人自然常到那裡聚會。有一次,我們這些人開了個會。古雅泰同志說:“我們不能老這麼待著了,鬥爭還得搞。形勢雖然有了緩和,不過,可不能象以往那樣張明打鼓地幹,要秘密地搞。”研究的結果,一是在“老一團”繼續進行工作,二是在農村發動群眾,開闢據點,為以後的鬥爭做準備。當時的分工是,老吉在沙爾沁召、阿木爾板申、忽圖溝門這些地方開闢工作;我在美岱召、朱爾溝召、橋爾齊召(那裡出鹽)這些地方;把什、沙爾沁、王畢克齊、鳥爾素等村是賈力更、趙誠、勇夫他們,善岱一帶歸奎璧管。我們原計劃是沿火車道發展,慢慢地工作順手了,一直髮展到點兒素、甲蘭營子、公主府、白塔、五十家子、南章蓋營子和喇嘛灣等地,甚至在準格爾旗的阿加素圐圙也安上了點。1929年烏蘭夫、佛鼎他們從國外回來,吉合,曾湧泉他們來綏遠,就主要是住在這些點上搞秘密工作的。因為這些點大都是在蒙古人家裡安的,傳遞書信、消息快得很,也比較安全。

工作是展開了,但是,和上級黨組織都聯繫不上,怎麼辦呢?我們就商量派人到外蒙去找組織,彙報情況。1928年秋末冬初,奎璧、高布澤博和金坤一要去烏蘭巴托了,就是缺路費,這是個難題。吉雅泰對我說:“沒錢咱們咋鬧呀?”我思謀了一下,說:“好辦,把我那匹爛馬子賣了吧。”一匹騎馬賣了四十塊錢,我又抓借了十塊。雲來拴,胡鎖鎖和拉西,也都十塊二十塊地給湊了些,這才把他們送走了。第二年開春,老奎從外蒙回來了,說和組織接上頭了,為了培養幹部,要送一些人去烏蘭巴托學習。這一下我們忙開了,我的大排長也不當了,忙著做出國的準備工作。

頭一批走的是奎璧、賈力更、三德勝和我,還有兩個人記不住了。第二批是吉雅泰、金坤一、連仲他們。我們這批是1929年4月出發的,僱了個府興營子村拉駱駝的侯四小做響導,一路上盡揀人煙稀少的地方走,受盡了冷凍飢餓。好容易到了邊境上,因為沒聯繫上,人家不讓入境,等了好久,才讓去烏登,在那裡辦理入境手續。這時候,盤纏用完了,乾糧也吃淨了,就是喝口淨水也難找到,只得喝牛蹄坑坑裡的水,真比咽刀子還難。捱到烏登一看,那裡的帳篷真多,一座挨一座,都是從張家口來做買賣的。沒吃的,只好去和商人要,總共打鬧下二斗小米子,四五十斤白麵,每天做好飯,都是奎璧給打份子,也就是一碗稀粥,一個灰棒槌(那是把合好的面埋在火灰裡燒熟的),誰也不能多吃。

我們住在一個爛帳篷裡,四面漏風,鋪的是些破氈子,爛羊皮,買東西的婦女過來瞅上一眼,“咦”一聲,袖筒子捂住鼻子扭頭走了,為甚?嫌我們寒磣。就這麼,我們也不犯愁,邊等邊聯繫,總算獲准入了境,走上了去往烏蘭巴托的路。

李森回憶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